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接地示范手册

接地示范手册

接地策划编制依据:1.GB50169-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2.GB50065-2011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3.DLT621-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4.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反措(2012版)5.基建和生产差异化6.国家电网质量通病防治7.国家电网强条要求8.标准工艺术语:1.接地在系统、装置或设备的给定点与局部地之间做电连接。

2.系统接地电力系统的一点或多点的功能性接地。

3.保护接地为电气安全,将系统、装置或设备的一点或多点接地。

4.雷电保护接地为雷电保护装置(避雷针、避雷线和避雷器等)向大地泄放雷电流而设的接地。

5.防静电接地为防止静电对易燃油、天然气贮罐和管道等的危险作用而设的接地。

6.接地极埋入土壤或特定的导电介质(如混凝土或焦炭)中与大地有电接触的可导电部分。

7.接地导体(线)在系统、装置或设备的给定点与接地极或接地网之间提供导电通路或部分导电通路的导体(线)。

8.接地系统系统、装置或设备的接地所包含的所有电气连接和器件。

9.接地装置接地导体(线)和接地极的总和。

10.接地网接地系统的组成部分,仅包括接地极及其相互连接部分。

11.集中接地装置为加强对雷电流的散流作用、降低对地电位而敷设的附加接地装置,敷设3 根~ 5 根垂直接地极。

在土壤电阻率较高的地区,则敷设 3 根~5根放射形水平接地极。

12.接地阻抗在给定频率下,系统、装置或设备的给定点与参考地之间的阻抗。

13.接地电阻接地阻抗的实部。

14.工频接地电阻根据通过接地极流入地中工频交流电流求得的电阻。

15.冲击接地电阻根据通过接地极流入地中冲击电流求得的接地电阻(接地极上对地电压的峰值与电流的峰值之比)。

16 .地电位升高电流经接地装置的接地极流入大地时,接地装置与参考地之间的电位差。

17 接触电位差接地故障(短路)电流流过接地装置时,大地表面形成分布电位,在地面上到设备水平距离为1.0m 处与设备外壳、架构或墙壁离地面的垂直距离2.0m 处两点间的电位差。

18最大接触电位差接地网孔中心对接地网接地极的最大电位差。

19.跨步电位差接地故障(短路)电流流过接地装置时,地面上水平距离为1.0m的两点间的电位差。

20转移电位接地故障(短路)电流流过接地系统时,由一端与接地系统连接的金属导体传递的接地系统对参考地之间的电位。

21.外露可导电部分设备上能触及到的可导电部分,它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但在基本绝缘损坏时会带电。

22.外界可导电部分非电气装置的,且易于引入电位的可导电部分,该电位通常为局部电位。

23.中性导体电气上与中性点连接并能用于配电的导体。

24 .保护导体为了安全目的设置的导体。

25 .等电位联结系统为实现可导电部分之间的等电位联结而将这些部分相互连接。

26. 放热焊接利用金属氧化物与铝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和高温熔融金属,进行焊接的方法(火泥熔接)。

序号接地装置安装质量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内容1 变电站构架及设备支柱接地端子底部与设备基础保护帽顶面的距离以不小于200㎜为宜,便于粉刷接地标识漆(螺栓紧固部位不得涂刷)。

2 主要电气设备(主变、高压电抗器、避雷器、断路器、PT、CT等)需采用双接地,应用两根与主接地网不同干线连接的接地引下线,每根均应符合热稳定校核要求。

3 设备支柱上部接地端子的位置应便于接地体的安装,接地端子的数量应与设备双接地或单接地的要求一致。

4 设计单位应分别校核并确定各类设备接地引下线的截面尺寸,重要程度不同的接地要求,应采用截面尺寸不同的接地引下线。

5 混凝土电杆杆头板应设置供设备二次接地用的螺栓孔,或在钢箍上设置接地端子。

6 架构及设备支架下部接地端子螺栓孔的直径应不小于15㎜,接地端子不少于两孔。

7 架空避雷线应与变电站接地装置相连,并设置便于地网电阻测试的断开点。

8 补偿电抗器的接地、网门和围栏不应形成电磁环路,防止产生涡流。

9 设备接地应有便于测量的断开点,接地黄绿标识应规范,黄绿色标间距宜为接地体宽度的1.5倍。

10 施工图中应明确屏柜、屏柜门、低压配电柜及站区照明设备接地或接零的要求。

参考等电位接地网装有微机型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的110kV及以上变电站或发电厂均应敷设等电位接地网应在主控室、保护室、敷设二次电缆的沟道、开关场的就地端子箱及保护用结合滤波器等处,使用截面不小于100 mm 2的裸铜排(缆)敷设与主接地网紧密连接的等电位接地网。

分散布置的保护就地站、通信室与集控室之间,应使用截面不少于100 mm2的、紧密与厂、站主接地网相连接的铜排(缆)将保护就地站与集控室的等电位接地网可靠连接。

等电位接地网宜采用铜排方式。

对主接地网采用铜地网的变电站,亦应按照上述原则敷设等电位接地网。

控制室、保护室内等电位接地网采用专用支架固定控制室、保护室下方是电缆夹层:支架固定在第一层桥架与结构梁之间的桥架立柱上,约在梁下100mm高出第一层桥架100mm处(可参见附图3-1)。

支架固定采用钨极氩弧焊固定控制室、保护室下方是活动地板(可参见附图3-2):支架固定在屏体土建基础上(土建基础需预留埋铁),支架距离地面150mm。

控制室、保护室下方是电缆沟(可参见附图3-3):支架固定在电缆支架立柱上,距离第一层电缆支架80mm 屏柜内的铜排预留&6孔20个,均匀分布在屏内铜排上序号接地装置安装质量施工措施内容要求1.构、支架接地引下线应设置便于测量的断开点,为此,接地导体(线)地下与主接地网连接时,采用焊接,地上采用螺栓连接,应设防松螺帽或防松垫片,螺丝扣外露2—3扣;2.地上的接地导线与各电气装置之间的连接应设接地端子,采用铜排方式连接,铜排采用的截面按设计要求执行;户外接地线采用多股软铜线连接时,应压专用线鼻子,并锡焊,加装热缩;铜与其他材质导体连接时,接触面应搪锡;3.支架构及设备架下部接地端子至主接地网的接地导体(线),不应打在保护帽内;4.镀锌扁钢弯曲连接时,接点严禁采取“八字”搭接焊的方式满足搭接焊长度,必须采用冷弯工艺施工验收规范接地导体(线)的焊接应采用搭接焊,其搭接长度规定:1.扁钢为其宽度的2倍(且至少3个棱边焊接);2.圆钢为其直径的2倍;3.圆钢与扁钢连接时,其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4.扁钢与钢管、扁钢与角钢焊接时,为了连接可靠,除应在其接触部位两侧焊接外,并应焊以由钢带弯成的弧形(或直角形)卡子或直接由钢带本身完成弧形(直角形)与钢管(或角钢)焊接。

应在上述焊痕外100mm内做防腐处理施工验收规范采用铜与铜或铜与钢为接地导体(线)时,应采用防热焊接(热剂焊)施工验收规范质量通病电缆桥架沿电缆桥架敷设铜绞线、镀锌扁钢及利用沿桥架构成电气通路的金属构件,如安装托架用的金属构件作为接地干线时,电缆桥架接地应符合下列规定:1.电缆桥架全长不大于30m时,不应少于2处与接地干线相连;2.全长大于30m时,应每隔20~30m增加与接地干线的连接点;3.电缆桥架的起始端和终点端与接地网可靠连接;4.电缆桥架连接部位宜采用两端压接镀锡铜鼻子的铜绞线跨接,跨接线最小允许截面积不小于4 mm2;5.镀锌电缆桥架间连接板的两端不跨接接地线时,连接板每端应有不少于2个有防松螺帽或防松垫圈的螺栓固定;6.固定电缆桥架连接板的螺栓应由里向外穿,以免划伤电缆1.不得用金属体直接敲打扁钢进行调直,以免造成扁钢表面损伤、锈蚀;2.敷设在设备支柱上的扁钢应紧贴设备支柱,否则应采取加装不锈钢紧固带等措施使其贴合紧密;3.站内所有爬梯应与主接地网可靠连接。

安装在钢构架上的爬梯应采用专用的接地线与主网可靠连接,混凝土环形杆架构可将爬梯底端抱箍与架构接地引下线焊接;4.混凝土环形杆架构上的地线支架、避雷针应采用栓接或法兰方式与杆头板连接,并满足电气通流要求,尽量避免采用焊接方式连接18项反措(2012版)等电位接地网1.在主控室、保护室柜屏下层的电缆室、电缆沟内,按柜屏布置的方向敷设100 mm2的专用铜排(缆),将该专用铜排缆)首末端连接(目字结构),形成保护室内的等电位接地网;2.保护室内的等电位接地网与厂、站的主接地网只能存在唯一连接点,连接点位置宜选择在电缆入口处,。

为保证连接可靠,连接线必须用至少4 根以上、截面不小于50mm2的铜缆(排)构成共点接地,这四根铜排(铜缆)取自目字结构等电位接地网与主接地网靠近的位置;3.静态保护和控制装置的屏柜下部应设有截面不小于100mm2的接地铜排。

屏柜上装置的接地端子应用截面不小于4mm2的多股铜线和接地铜排相连,电缆较多的屏柜接地母线的长度及其接地螺孔宜适当增加, 以保证一个接地螺栓上安装不超过 2 个接地线鼻的要求,每个接线鼻子要求压一根线。

接地铜排应用截面不小于50mm2的铜缆与保护室内的等电位接地网相连;4.沿二次电缆的沟道敷设截面不少于100 mm2的铜排(缆),并在保护室(控制室)及开关场的就地端子箱处与主接地网紧密连接,保护室(控制室)的连接点宜设在室内等电位接地网与厂、站主接地网连接处;5.二次电缆沟道内敷设的接地铜排(缆)引入控制室、保护小室时,应与主控室、保护室内主接地网在电缆入口处一点连接。

此接地点应与室内等电位接地网的接地点布置在一处;6.开关场的就地端子箱内应设置截面不少于100 mm2的裸铜排,并使用截面不少于100 mm2的铜缆与电缆沟道内的等电位接地网连接;7.当主控室、保护室有多个电缆入口时,各二次电缆沟道内敷设的接地铜排(缆)应汇集到室内等电位接地网的接地点所处的电缆入口处,与主接地网在一点连通。

此接地点应与室内等电位接地网的接地点布置在一处;8.保护装置之间、保护装置至开关场就地端子箱之间联系电缆以及高频收发信机的电缆屏蔽层应双端接地,使用截面不小于4 mm2多股铜质软导线可靠连接到等电位接地网的铜排上;9.由开关场的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刀闸和电流、电压互感器等设备至开关场就地端子箱之间的二次电缆应经金属管从一次设备的接线盒(箱)引至电缆沟,并将金属管的上端与上述设备的底座和金属外壳良好焊接,下端就近与主接地网良好焊接。

上述二次电缆的屏蔽层在就地端子箱处单端使用截面不小于 4 mm2多股铜质软导线可靠连接至等电位接地网的铜排上,在一次设备的接线盒(箱)处不接地工艺示范序号规范要求名称图片1 3.2.3 变电站应敷设人工接地体,即以水平接地体为主的人工接地网,并设置将自然接地体和人工接地体分开的测量井,以便于接地装置的测试。

接地测量井2 3.2.4 人工接地网的外缘应闭合,外缘各角应做成圆弧形,圆弧的半径不宜小于均压带间距的一半;接地网内应敷设水平均压带,按等间距或不等间距布置;接地网边缘经常有人出入的走道处,应敷设碎石、沥青路面或在地下装设2条与接地网相连的均压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