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PPT公开课课件1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PPT公开课课件1
1.概念: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2.步骤:
研究实例 细菌每20分钟
分裂一次
在资源和空间无限的环 境中,细菌种群的增长
不受影响的情况下
Nn = 2n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种群数量 的变化P PT公开 课课件 1
观察、统计细菌数量, 对自己建立的模型进行
检验或修正
研究方法 观察研究对象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种群数量 的变化P PT公开 课课件 1
三、种群增长的“ S ”型曲线
1、产生条件: 自然状态下,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
存在环境阻力 2、种群 “ S ”型增长的数学模型
K值
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 后,数量趋于稳定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种群数量 的变化P PT公开 课课件 1
下表为一个固定容积的发酵罐中培养酵 母菌6天的数据记录表:
酵母菌每天定时测定量
时间 1 2 3 4 5 6
次数 1 2 3
平均值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种群数量 的变化P PT公开 课课件 1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种群数量 的变化P PT公开 课课件 1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种群数量 的变化P PT公开 课课件 1
细菌数量/个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0
时间/分钟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细菌种群增长曲线
横坐标是自变量,纵坐标是因变量,注意标明单位。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种群数量 的变化P PT公开 课课件 1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种群数量 的变化P PT公开 课课件 1
在自然界中,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很多,如气候、 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种群数量 的变化P PT公开 课课件 1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种群数量 的变化P PT公开 课课件 1
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之中的,在不利条 件之下,还会急剧下降,甚至灭亡。
东亚飞蝗种群数量的波动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种群数量 的变化P PT公开 课课件 1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种群数量 的变化P PT公开 课课件 1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种群数量 的变化P PT公开 课课件 1
建立数学模型:
检验或修正: 活动(三)构建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种群数量 的变化P PT公开 课课件 1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种群数量 的变化P PT公开 课课件 1
•
2.自从古代朝廷采用科举考试选拔人 才以来 ,“金榜 题名”与 “名落 孙山”始 终结伴 而行。 于是, 针对考 生开发 的“补 习班”便 应运而 生。
•
3.书院除了要求学生熟读“四书五经”, 还锻炼 学生们 写八股 文的能 力,熟 悉八股 文的格 律、步 骤等。 唐朝和 宋朝的 科举考 试,策 问一科 是学生 们的重 点复习 对象。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种群数量 的变化P PT公开 课课件 1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种群数量 的变化P PT公开 课课件 1
下表为一个固定容积的发酵罐中培养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PPT公开课课件1
酵母菌6天的数据记录表:
酵母菌每天定时测定量为(万个/ml)
时间 次数12 Nhomakorabea3
• 5.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有利于对有害动物的防
治以及对野生生物资源进行保护和利用(✔)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种群数量 的变化P PT公开 课课件 1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种群数量 的变化P PT公开 课课件 1
•
1.中国古代海洋小说的产生和发展, 从时间 的向度 来看, 有着悠 久的历 史;从 内容和 品质的 维度来 看,却 并不是 呈现为 鲜明的 向前发 展的进 步性, 而是出 现经常 性回复 或几种 形态并 存的倾 向。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 化,常常需要建立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 1.概念: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可以为公式、图表等形式。
理想状态
在 营养和生存空间 没有限制的情况下,
某种细菌20min就 通过分裂增殖一次。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4
5
6
1
2
3
平均值 32 127 726 824 819 821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种群数量 的变化P PT公开 课课件 1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种群数量 的变化P PT公开 课课件 1
绘制曲线图
菌体数量
因 (万个/ml)
变 量
K值:环境容纳量
自变量
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 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种群数量 的变化P PT公开 课课件 1
判一判
• 1.一个外来物种进入一个新环境中必定表现为
“J”型增长(×) • 2.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 ×)
• 3.在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中,达到K/2时种 群的增长速率最大,达到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
率为0.(✔)
• 4.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将稳定不变( ×)
种群数量K/2 →K值时,
K
种群增长速率不断降低
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
K/2
种群增长速率为零,
但种群数量达到最大,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种群数量 的变化P PT公开 课课件 1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种群数量 的变化P PT公开 课课件 1
应用1: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 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 量保持在什么水平?为什么?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种群数量 的变化P PT公开 课课件 1
活动(二)尝试建构数学模型
提出问题: 自然界中某种生物,假设在理 想状态下,种群数量如何变化?
作出假设: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 第二年种群数量是第一年种群数量 的λ倍。
建立数学模型公式: Nt=N0 λt
( N0为起始数量, t为时间,Nt表示t 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为年均增长倍数。)
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大熊
猫的栖息环境,提高环境容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种群数量 的变化P PT公开 课课件 1
纳量。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种群数量 的变化P PT公开 课课件 1
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应用3:有害生物的控制
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看,应当采取什么措施?
家鼠:盗取食物,咬坏衣物,主要传播鼠疫、鼠型 斑疹伤寒、恙虫病、钩端螺旋体病、蜱传回归 热、沙门氏菌感染、弓形虫病等多种疾病,对 人类危害极大。
二、种群增长的“ J ”型曲线
1、产生条件:
理想状态——食物充足,空间不限,气候 适宜,没有敌害等;无环境阻力
2、种群 “ J ”型增长的数学模型公式:
种
群
数 量
Nt=N0 λt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种群数量 的变化P PT公开 课课件 1
时间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种群数量 的变化P PT公开 课课件 1
长江刀鱼
鱼群数量超过K/2后才能捕捞,但要 保证被捕后数量保持在K/2水平以上, 因为在这个水平上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种群数量 的变化P PT公开 课课件 1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种群数量 的变化P PT公开 课课件 1
应用2:保护濒危物种
思考:
大熊猫为 何从“濒 危”降为 “易危”? 1864只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种群数量 的变化P PT公开 课课件 1
活动(四)下表为6天的数据记录表:
酵母菌每天定时测定量为(万个/ml)
时间 1 2 3 4 5 6
次数 1
2
3
平均值 32 127 726 824 819 821
增长速率
( 万个/天)
95
599 98 基本为0
增长速率=
末数-初数 单位时间
= Nt-Nt-1(个) 单位时间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种群数量 的变化P PT公开 课课件 1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种群数量 的变化P PT公开 课课件 1
种 群
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数
量
增 长
种群数量由0→K/2值时,
速 率
种群增长速率增大
K/B2
KD
种群数量在 K/2值时, 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连续培养
用细胞计数仪对细菌 数量进行精确计数
目的:使微生物的生长较长时间的维持在稳定期。 优点:缩短了培养周期,提高设备利用率,便于自动 化管理。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种群数量 的变化P PT公开 课课件 1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种群数量 的变化P PT公开 课课件 1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构建数学模型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种群数量 的变化P PT公开 课课件 1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种群数量 的变化P PT公开 课课件 1
听周大师说说一个酵母菌的一生
固定容积的发酵罐 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 种群密度增加 (环境阻力)
种内斗争加剧
死亡率升高 出生率降低
种群增长停止 作出假设: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
连续培养
固定容积的发酵罐
提出问题: 实验室以固定容积的发酵罐培养酵 母菌,种群数量如何变化?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种群数量 的变化P PT公开 课课件 1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种群数量 的变化P PT公开 课课件 1
听周大师说说一个酵母菌的一生
大房子 营养物质 繁殖 打架斗殴 (种内斗争) 趋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