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熟悉而陌生的力》知识点-参考模板

《熟悉而陌生的力》知识点-参考模板

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
1、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一、力的概念:
2、力的作用:物体之间的推、拉、提、压、排斥、吸引等叫做力的作用。

磁力
1、力也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有关力的概念的考察 2、产生力至少有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

3、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也可产生力。

例如:磁力
4 、彼此接触的物体之间,如没有力的作用,不产生力。

1、产生力的物体,即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产生、同时变化
2、相互作用力又称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特点同时消失、成对出现
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1、分清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作用在受力物体上。

2、力的作用相互性可知,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力相互作用的考察 3、甲对乙施加力F1,甲是施力体,乙是受力体,作用点在受力体上;同时
乙对甲施加力F2,乙是施力体,甲是受力体,作用点在受力体甲上;
F1与F2在同一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即形变;
三、力的作用效果 1、速度大小发生改变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力的作用效果考察题型:(1)辨别力的作用效果:
(2)力的作用效果应用:
1、描述一个力时,必须标明力的三要素; 题型:(1)对力的三要素理解
2、力的三要素中一个要素变化,力的作用效果就变化。

3、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作用效果也相同。

题型(2)力的估测:两个鸡蛋或一个苹果大约重1N ;物理课本大约重3N ;一瓶矿泉水重5 N ;
题型(3) 探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 研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中某一因素的变化关系时,应假设另2个因素不变化。

1、确定受力物体;
2、确定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
五、力的示意图 3、沿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末端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4、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
5、标上数值和单位。

题型(1)画简单的力的示意图:(要点同上)
1、确定受力体
2、分析受哪些力;复杂图形可用正方形或长方形代替,作用点画在重心上;
题型(2)画多个力的示意图: 3、定力的的作用点、方向、线段长度(力越大,线段画得越长)
4、标上数值和单位。

1、定义: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六、弹力 2、产生弹力的条件:(1)相互接触;(2)发生弹性形变;
3、常见的弹力:压力、拉力、支持力等;
4、物体受到外力发生形变的想象非常普遍,只不过有的物体形变很小,不容易观察到。

5、弹力大小与物体的材料、形状、形变大小有关。

题型:对弹力的认识:(同上)
1、原理:根据在一定弹性限度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跟所受的拉力成正比的原理制成;
七、弹簧测力计 2、结构:弹簧、指针、刻度盘、外壳、秤钩等组成。

3、
(1)看清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测量范围),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量程。

(看量程)
(2)认清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以便读书快速准确。

(看分度值)
3、使用方法(3)测力前要观察指针是否与零刻线对齐,如果没有对齐,先要校零。

(看指针)
(4)测力时,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

(方向一致)
(5)使用时,最好轻轻地拉挂钩几次,防止弹簧卡在外壳上。

(6)读书时,指针靠近哪条刻度线就取哪条刻度线的值。

题型1、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在竖直方向、水平方向、斜面上都可以使用;重点:只要拉弹簧的力沿弹簧
的轴线方向即可。

题型2、弹簧测力计读数:(见使用方法)
题型3、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研究弹力大小与某个因素有关时一定采用控制变量法。

题型4、制作弹簧测力计: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八、1、重力注意:(1)重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2)重力是非接触性力
2、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①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比值用g来表示,g=9.8N/kg
重力的计算公式:G=mg 精度要求不高时g也可取g=10N/kg
2、重力的三要素:②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竖直向下是指和物体所在处的水平面垂直向下的方向)
③重力的作用点: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3、注意:(1)物体的重心和物体的形状、材料是否均匀有关,
质地均匀、规则形状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物体的重心可能不在物体上,如一个金属环的重心在圆环所在圆的圆心上.
(2)重力的大小与在地球表面不同位置是不同的。

4、题型1、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利用重力的计算公式:G=mg
题型2、重力方向的确定:
题型3、对重心概念的理解:
十、摩擦力
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

(摩擦力用f来表示)
(1)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2、摩擦力的分类:(2)滚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3)静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将要运动而未运动时所产生的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还与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3)滑动摩擦力与物体间接触面的大小、物体间相对运动速度无关。

(4)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物体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受到的拉力的
大小等于摩擦力的大小,但方向相反。

1、两个物体互相接触;
4、摩擦力存在的条件 2、两个物体互相挤压;
3、两个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
4、两个接触面不光滑;
(1)增大压力;
5、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2)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1)减小压力
6、减小摩擦力的方法(2)增大接触面的光滑程度;
(3)变滑动为滚动;
(4)使接触面彼此离开。

例:加润滑油、形成气垫、磁悬浮
7、注意:(1)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2)摩擦力不是阻碍运动的力,而是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3)摩擦力在许多时候不是阻碍运动,而是物体前进的动力。

1、两个物体互相接触并挤压
8、题型1、判断是否存在摩擦力:摩擦力存在的条件 2、接触面粗糙(不光滑)
3、两个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
题型2、判断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运动方向、速度无关。

题型3、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见3)
题型4、摩擦力的分类(见2)
题型5、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见5、6)
题型6、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精心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