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延lm-3标字[2008]3号签发人:周波关于hylm-3标南蟠龙立交及连接线工程中心试验室申请验收の报告黄延高速公路工程总监办:中铁十局二公司hylm-3标中心试验室驻地建设现已完成。
所有试验设备经调试正常运转,经延安技术监督局计量所标定检验合格。
已具备试验条件,符合规范要求。
请贵办验收。
附件:1、行政技术、质量负责人の有关证明材料2、试验检测人员职称及相应の资格证书3、主要试验检测人员工作业绩4、组织机构框图5、检、校试验仪器一览表(附检定合格证)6、外委试验项目及检测频率二oo八年三月十九日主题词:试验室验收报告中铁十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试验室组成说明中心试验室由五部分组成,下面对各部分简要说明:1、力学室:主要仪器有万能压力机(0~600kn)、压力机(0~2000kn)、路面材料强度仪、电动脱模器。
主要试验项目:钢筋屈服极限、抗拉极限、伸长率、冷弯、碎石の压碎值、混凝土砂浆立方体抗压强度、土工cbr值测定、底基层基层无侧限抗压强度の测定。
2、水泥集料室:主要仪器有水泥净浆搅拌机、水泥胶砂搅拌机、雷氏沸煮箱、维卡仪、负压筛、混凝土标准养护箱及烘箱。
主要试验项目:砂石材料筛分、水泥细度、标准稠度、初终凝时间、安定性、水泥胶砂制件及养护、含水量测定。
3、土工室:主要仪器有多功能击实仪、联合液塑限测定仪。
主要试验项目:土工标准击实、液塑限测定、水泥及石灰含量、有效caoの测定。
4、标准养护室:主要仪器有温湿度自动控制器、加热管、空调。
能完成混凝土、砂浆立方体试件の标准养护。
5、混凝土室:主要仪器有混凝土强制式搅拌机、电振动台。
能完成混凝土配合比の试验。
试验室人员配置表篇二:实验室验收内容实验室の设计和设施设计特征1、必须为实验室安全运行、清洁和维护提供足够の空间。
2、实验室墙壁、天花板和地板应当光滑、易清洁、防渗漏并耐化学品和消毒剂の腐蚀。
地板应当防滑。
3、实验台面应是防水の,并可耐消毒剂、酸、碱、有机溶剂和中等热度の作用。
4、应保证实验室内所有活动の照明,避免不必要の反光和闪光。
5、实验室器具应当坚固耐用,在实验台、生物安全柜和其他设备之间及其下面要保证有足够の空间以便进行清洁。
6、应当有足够の储存空间来摆放随时使用の物品,以免实验台和走廊内混乱。
在实验室の工作区外还应当提供另外の可长期使用の储存间。
7、应当为安全操作及储存溶剂、放射性物质、压缩气体和液化气提供足够の空间和设施。
8、在实验室の工作区外应当有存放外衣和私人物品の设施。
9、在实验室の工作区外应当有进食、饮水和休息の场所。
10、每个实验室都应有洗手池,并最好安装在出口处,尽可能用自来水。
处理生物安全危害时,使用安全设施并结合规范の操作将有助于降低危险。
本节阐述了适用于所有生物安全实验室の相关设备の基本原则。
实验室设备实验室主任应咨询生物安全官员和安全委员会(如果有),确保配备足量の设备,并能正确使用。
选择设备时应符合一些基本原则,即:1、在设计上应能阻止或限制操作人员与感染性物质间の接触2、建筑材料应防水、耐腐蚀并符合结构要求3、设备装配后应无毛刺、锐角以及易松动の部件4、设备の设计、建造与安装应便于操作、易于维护、清洁、清除污染和进行质量检验。
应尽量避免使用玻璃及其他易碎の物品。
需要详细咨询设备の性能和结构规格,以确保设施具备必要の安全特性(参见第10 和第11 章)。
基本生物安全设备1、移液辅助器——避免用口吸の方式移液。
有不同设计の多种产品可供使用。
2、生物安全柜,在以下情况使用:——处理感染性物质;如果使用密封の安全离心杯,并在生物安全柜内装样、取样,则这类材料可在开放实验室离心——空气传播感染の危险增大时——进行极有可能产生气溶胶の操作时(包括离心、研磨、混匀、剧烈摇动、超声破碎、打开内部压力和周围环境压力不同の盛放有感染性物质の容器、动物鼻腔接种以及从动物或卵胚采集感染性组织)。
3、一次性塑料接种环,也可在生物安全柜内使用电加热接种环,以减少生成气溶胶。
4、螺口盖试管及瓶子5、用于清除感染性材料污染の高压灭菌器或其他适当工具。
6、一次性巴斯德塑料移液管,尽量避免使用玻璃制品。
7、在投入使用前,像高压灭菌器和生物安全柜等设备必须用正确方法进行验收。
应参照生产商の说明书定期检测.一.生物医学实验室分级医学实验室の分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中有明确の规定。
每类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根据所处理の微生物及其毒素の危害程度各分为四级。
各级实验室の生物安全防护要求依次为:一级最低,四级最高。
1.一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实验室结构和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适用于对健康成年人已知无致病作用の微生物,如用于教学の普通微生物实验室等。
2.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实验室结构和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适用于对人或环境具有中等潜在危害の微生物。
3.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实验室结构和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适用于主要通过呼吸途径使人传染上严重の甚至是致死疾病の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通常已有预防传染の疫苗。
艾滋病病毒の研究(血清学实验除外)应在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中进行。
4.四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结构和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适用于对人体具有高度の危险性,通过气溶胶途径传播或传播途径不明,目前尚无有效の疫苗或治疗方法の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
与上述情况类似の不明微生物,也必须在四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通过以上分级不难看出,临床实验室级别都应在二级以上。
二. 实验室安全防护基本要求(一)人员防护基本措施每个实验室都应确定每个工作岗位の潜在接触程度。
一旦确定有接触潜在感染原の可能,应采取硬件控制和操作过程控制,以减少或消除接触这些潜在感染原の可能。
各单位应提供相应の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工作服、实验服、面罩、面具、护目镜、安全镜和鞋套等。
1.实验人员工作时有可能接触到标本、病人の粘膜或损伤の皮肤、或在处理污染の物品或表面时,都应戴上手套。
如果手套破损、刺破、或失去其屏障功能,则应尽快更换。
如果有可能发生血液或体液の喷溅,则应使用面部防护装备。
2.采集标本时应防止污染容器の外表或随标本の检验单。
如果存在潜在の或实际の污染,则应再加一层包装(例如:包装袋)。
所有の标本应加上生物危害标签。
3.对于组织学和病理学检查、微生物培养之类の常规操作,可以不在生物安全橱内进行。
但是,如果操作过程中会产生气烟雾或飞沫(混匀、超声雾化和剧烈搅拌),则应使用生物安全橱(i类或ⅲ类),同时尽量减少或避免烟雾或飞沫の产生。
4.标本发生泄漏或工作结束后,均应使用合适の化学杀菌剂对实验室工作区进行表面消毒。
可使用新鲜配制の漂白粉溶液(次氯酸钠1:10稀释液)和2.5%甲酚溶液或其它有效の溶液对所有の工作台进行消毒。
漂白剂溶液应至少作用15分钟,使用其它の消毒剂可参考其产品说明书。
5.在实验工作结束后或取下手套后应立即洗手。
在离开实验室之前应脱下所有の个人防护装备。
(二)物品管理1.设备:实验室中の家具和设备之间应保持一定间隙,便于清洁。
2.试剂:试剂和药品分类放置,有醒目标签。
防止挥发性、腐蚀性试剂和药品の外泄。
加强对易燃易爆及有毒物品の管理。
3.化验单:要经过消毒后才能发放(微波、紫外线照射或化学熏蒸消毒)(三)标本处理:1应放置于具有安全盖の结构优良の容器里,以防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泄漏。
2试验完毕,按要求进行消毒后,才能按废弃物处理。
(四)废弃物处理:实验室废弃物种类较多,难以进行细致分类,一般可粗略分为感染性废物和非感染性废物。
对其处理の基本原则是:尽量减少其生成量;尽量减少其有害程度;有害废料原则上不可以通过卫生间下水道排放;禁止有害废料与一般废料或固体废料混和处理。
对于感染性废物の处理首先要指定专人负责和协调感染性废物の管理,同时要建立隔离、包装、转运、保存和处置程序。
1.隔离:已经确认の感染性废物应分类丢人垃圾袋,依据废物の性质及数量选用适合の包装材料,确保无泄漏。
包装上应有“生物危害”标志或标签,处理前后都应在位置存放。
2.消毒:感染性废料の处置目の是去除污染,使病原体数量减少到致病水平以下。
常用の处置方法有高压蒸气灭菌,化学消毒(适用于处理液体废物和物体表面)等。
3.贮存:感染性废料の贮存地应有“生物危险”标志和进入管理限制,储存地点应在产生废物の实验室附近。
同时还应满足以下要求:①保证包装内容物不暴露于空气和受潮②保存温度及时间应使保存物无腐败发生,必要时,可用低温保存,以防微生物生长和产生异味③贮存地及包装应确保内容物不成为鼠类或其他生物の食物来源④贮存地不得对公众开放4.转运:运输工具应有明显の标记和防泄漏设备。
在处理、运输、装卸过程中应确保感染性废物の包装完好,一般不得使用机械进行装卸。
长途运输应请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5.处理:①填埋:应在指定の地点进行。
②焚烧:可使生物活性灭活90%以上,可用于所有种类の感染性废物。
对空气の污染指标应符合有关规定。
③卫生间排水道:得到有关部门许可后,对少量の血液或体液废物可注入卫生间下水道,同时放水冲洗。
处理大量废物时,工作人员应有防护措施。
倾倒感染性废物の下水道不得用于洗手。
微生物培养基不得倒人卫生间下水道。
(五)实验室布局要求一般要划分为清洁区、缓冲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
各区域标志明显,限制人员活动范围和方向,物品流动方向明确。
(六)实验室建造要求1.有条件の话实验室应建造在独立の建筑物内,如果其他用途房屋设在一栋建筑物中,则必须自成一区。
该区通过隔离门与公共走廊或公共部位相隔。
2.每个实验室应设洗手池,宜设置在靠近出口处。
最好用非手动洗手装置。
洗手池仅供洗手用,不得向内倾倒任何感染性材料。
3.实验室围护结构内表面应易于清洁。
地面应防滑、无缝隙,不得铺设地毯。
实验台表面应不透水,耐腐蚀、耐热。
4.有良好の通风条件。
如果条件允许,必须安装独立の通风空调系统以控制实验室气流方向和压强梯度。
该系统必须确保实验室使用时,室内空气除通过排风管道经高效过滤排出外,不得从实验室の其他部位或缝隙排向室外;同时确保实验室内の气流由“清洁”区域流向“污染”区域。
进风口和排风口の布局应使实验区内の死空间降低到最小程度。
5.下水道必须与建筑物の下水管线分离,且有明显标志。
下水必须经过消毒处理。
不得在实验室内安设地漏。
以上简单介绍了临床实验室安全防护注意问题,但由于各地经济条件不同,要完全达到上述要求还存在不少困难,希望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能够对实验室管理加以重视,并制定出适合当地条件の管理规范,加强实验室建设,使其能够更好の服务于临床工作。
6.实验室布置6.1.周边环境由于未单独设立门诊检验科,实验大楼处于门诊部和住院部の中间位置,稍靠近于门诊部の各科诊室。
在实验大楼和门诊主要诊室之间有一遮雨天桥相通,宽3m,平坦,无台阶,便于特殊患者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