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匮要略背诵

金匮要略背诵

《金匮要略》论治肝著病探析
摘要:肝著,出自1700多年前的《金匮要略》一书,首立“肝着”病名。

据书中记载:“肝著,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复花汤主之。

”肝着的提出对五脏病证治有着比较大的作用。

关键词:肝著,金匮要略,新绛
肝著或作肝着,又名肝胀。

是由于肝脏受邪而疏泄失常,其经脉气血郁滞,着而不行所致,主要表现为胸胁痞闷不舒,甚或胀痛、刺痛(或者说是右胁痛,右胁下肿块)。

若用手揉按、捶打胸部,可促使气机舒展,气血运行而症状暂时舒缓,故“其人常欲蹈其胸上”。

常见于西医的神经官能症(包括癔症、梅核气等)、肋间神经痛、肝功能异常等为主要表现的内脏疾病等病。

1.病因病机
何为“著(着)”?本义为附着、依附,在《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覆花汤主之。

”文中引申为留滞之意。

又因肝著以胸胁痞闷或胀痛、刺痛为辨证要点,病变初起喜热饮或揉按、捶打胸部。

《临证指南医案·胁痛》中提到:“肝著,胁中痛,劳怒致伤气血。

”由此可归纳肝著的病机为肝经气血瘀滞,着而不行,故“通”是治疗肝著的要领。

2.治法方药
肝著,上面提到病变初起喜热饮,因为热饮可使气机通利,痛苦减轻。

迨至病成,渐及血分,由于经脉瘀滞,即使揉按或者是热饮,这都起不了什么作用了,这时候就要用旋复花汤治疗。

方中旋复花做主药,主降、入肝经、通肝络、祛邪气,达到止痛的作用(简单来说就是下气而善通肝络)。

葱茎,辛散温通止痛,作为辅药,协助旋覆花来达到辛温通阳的作用。

新绛活血行瘀,三药合用,共奏行气活血、通阳散结。

其中新绛是什么药?有的医家认为是染成大红色的绯帛(有谓茜草初染,也有谓猩猩血、藏红花汁、苏木染成),陶弘景则认为是新割的茜草,因为茜草别名“血见愁”,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这和新绛的作用是差不多的,况且染帛为绛的原料就是茜草根。

但《本草乘雅半偈》降真香名下见有记载:“降真,新绛也,新致陈推,降者大赤,易曰∶干为赤,坎为大赤,贯流先天一气者欤。

”这又是一种说法。

降香辛温归心、肝二经,有活血化瘀,止血定痛。

主治气滞血瘀导致的胸胁作痛,跌仆损伤出血等,当合“肝着”病机,这也是一种说法。

清人医案中还用新绛,后来就没有这味药了,现在就改用了茜草作为新绛。

在我看来,茜草和新绛应该还是不同的药物,虽然两者的作用差不多。

目前临床上常用本方加活血化瘀、理气宣络之品治疗肋间神经痛、慢性肝胆疾患、慢性胃炎、冠心病等,也有医家用本方配合祛风药治疗偏头痛和面瘫。

3.结语
《金匮要略》被古今医家赞誉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的典范,对古今医家都有很大的影响。

其中所治疗肝著的旋覆花汤也对古今医家治疗起到很
大作用,比如《医林改错》中的血府逐瘀汤的活血化瘀便是由旋覆花汤演化而来。

王雪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