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重要地理分界线自然界线类1、大海的分界线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以老铁山角、庙岛群岛与蓬莱角连线为界。
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以长江口北岸(启东角)与济州岛的西南角的连线为界。
东海与南海的分界线——南澳岛经台湾浅滩至台湾岛南端鹅銮鼻的连线为界。
如果不需要这么精确的话,也可以记个大致的位置: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顶端连线为界。
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长江口北岸为界。
东海与南海的分界线——台湾岛南端和闽粤两省交界处的连线为界。
2、地势阶梯界线(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云贵高原东坡)在第二级阶梯上,大部分为1000到2000米之间的高原和盆地,主要高原有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主要盆地有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四川盆地。
在第三级阶梯上,主要是丘陵和平原交错的地区,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平原主要有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丘陵主要有辽东丘陵、山东丘陵、江南丘陵、两广丘陵、闽浙丘陵和台湾丘陵。
3、地形区界线(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界限:横断山脉。
(5)准格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的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1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5、河流界线(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秦岭。
(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4)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4、气候界线(1)1月0℃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2)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3)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此分界线以东降水丰富,为湿润区;此分界线以西,除天山、祁连山、阿尔泰山等山地降水量稍多外,其它地区都比较干旱。
从经过的城市看本线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从经过的地形区看本线沿:大兴安岭西麓-燕山-大青山-六盘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连线。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5)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从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乌鞘岭-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连线。
此分界线以东为季风区,在季风区中,冬季近地面受高压系统控制,盛行偏北风,气候干冷,夏季受低压系统控制,盛行偏南风,气候湿润。
此分界线以西为非季风区,气候干旱(6)暖温带与中温带的界线:鸭绿江口~长城(山西境内稍偏南)~祁连山~天山一线。
(7)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贫乏区界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
此线西北,太阳能资源丰富.此线东南贫乏。
5、三大自然区界线(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3)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大体从昆仑山向东经过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
6、自然地区界线(1)东部季风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①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界线(华北暖温带湿润地区与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秦岭~淮河(1月0℃等温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4500℃等值线)②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3200℃等值线。
③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7500℃等值线。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与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的界线:贺兰山一线,相当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人文界限类1、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2、行政区界线(1)南疆与北疆的界线(流动沙丘与固定、半固定沙丘界线):天山。
(2)湖北省与重庆市的界线:巫山。
(3)福建省与江西省的界线:武夷山。
(4)广东省与湖南省的界线:南岭。
(5)西藏自治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界线:昆仑山脉。
(6)甘肃省与青海省的界线:祁连山脉。
(7)四川省与陕西省的界线:大巴山脉。
3、农业活动界线(1)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从东北松嫩平原西部-辽河中上游-阴山山脉-鄂尔多斯高原东缘(除河套平原)-祁连山山脉(除河西走廊)-青藏高原东缘连线。
此分界线以东为农区,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等作物;此分界线以西为牧区,放养牛、羊、马等牲畜。
(2)水田区与旱作区的界线:秦岭~淮河。
(3)冬小麦和春小麦种植地区分界线:长城一线4、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界限(范围)93.我国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是:()A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B 秦岭、淮河一线C 长江一线D 黄河一线12.我国人口分布极不平衡,其疏密的分界线大致是()A. 内蒙古的黑河至广西的腾冲一线B.黑龙江的漠河至广西的腾冲一线C. 内蒙古的漠河至云南的腾冲一线D.黑龙江的黑河至云南的腾冲一线4、既是大地形区界线又是省区界线的是A、大兴安岭B、秦岭C、天山D、祁连山8.能够作为国界线的河流有:A、额尔齐斯河B、澜沧江C、乌苏里江D、雅鲁藏布江9.我国有关气候要素的变化规律叙述正确的是A、无论冬夏气温都是南方最高、北方最低B、水分条件越往北越少、气候愈干旱C、夏季风弱的年份往往南旱北涝D、气温年较差越往北越大29.山脉是我国地形的基本骨架,它控制了其他地形的分布格局。
读我国部分山脉分布图,回答有关问题:(14分)(1)分布于我国最东面的山脉是图中的,名称是。
(2)填出图中A、B、C、E、F、G两侧的地形单元名称A、北侧南侧。
B、北侧南侧。
C、东侧西侧。
E、东侧西侧。
F、北侧南侧。
G、东侧西侧。
29、(1分/个)(1)D 长白山脉(2)A、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河西走廊)柴达木盆地C、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 E、华北平原黄土高原F、渭河平原(黄土高原)汉口盆地(四川盆地)(3)面对土地的沙漠化,下列行为错误的是( )A.在风沙危害严重的地区兴修防护林B.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实行草场轮牧制度C.草原地区退耕还牧,大力发展畜牧业D.在沙漠化地区兴修水利,发展粮食生产,向沙漠进军[解析] 我国的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大部分地处半湿润、半干早和干旱地区,是我国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地区。
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过度放牧、樵采和垦殖,以及开矿修建其他工程不注意生态环境而造成的。
在沙漠化地区应实行退耕还林,退耕还牧,植树造林等措施。
[答案] (1)D (2)C (3)D[易错辨析] 本题易错的是(2)题,错选A,其原因是对沙漠化成因没有全面理解。
我国沙漠的形成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起决定性的作用。
5.读中国沙漠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按干湿区的划分,我国沙漠主要分布在区和区。
(2)我国沙漠地区的气候特征是降水少和。
(3)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是图中的。
(填写代号)(4)我国位于季风区、纬度最低的沙漠毛乌素沙漠是图中的。
(填写代号)(5)在图中画出“三北”防护林的范围。
(6)F区著名的牲畜品种是。
[试题剖析]我国沙漠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区和干旱区,可见沙漠的成因主要是降水少。
而我国西北内陆离海洋远,故降水少,太阳辐射强,气温年、日较差大。
其中A为塔克拉玛干沙漠,毛乌素沙漠即图中的G处。
F是呼伦贝尔草原,三河马、三河牛是优良畜种。
“三北”防护林的范围南界即沙漠分布区的南缘,绘图从略。
1.读右图完成下列要求:(1)按图例画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地形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2)图中虚线(阴影区和非阴影区)是分界线,阴影区域年降水量多在毫米以下。
(3)季风区内(不含青藏高原)有种温度带,有种干湿地区。
(4)当A地开始受西南季风影响时,B地多出现天气,C 地农业生产常面临(天气)威胁。
5.(1)绘图略(2)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
400。
(3)5,3。
(4)伏旱,暴雨及洪涝灾害。
7.读图,完成下列要求:(9分)(1)图中A、B、C、D各线是我国的重要地理界线,请分别注明:A ;B ;C ;D 。
(2)说明下列各地理事物在图中分布的范围:例:河流无结冰现象的地区多分布在D线以南,C线以东。
①以地下水和冰雪融水为主的灌溉农业区主要分布在;②我国的湿润区主要分布在;③我国的高寒牧业、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④我国以小麦为主的旱作农业主要分布在;读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完成23-25题。
23.图中等值线为年降水量线,a、b、c之间的关系为()A.a<b<cB.b=cC. a=bD.b<a24.C等降水量线在酒泉南部弯曲明显,其主要影响因素为()A.河流B.湖泊C.山脉D.城市25.甲地比乙地()A.纬度高地势高B.年太阳辐射量小C.日照时间较短D.气温年较差较大23.D 在我国降水总体分布规律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故c>d;但西北地区由于山地降水较多,又有a>b;在同一幅图上,a=c。
24.C 在这里夏季风沿河西走廊向西北延伸,故C等降水量线在西北方向弯曲。
25.D 甲地比乙地更深居内陆,且年降水量少,气候大陆性更强,故气温年较差较大。
4.如下图所示,甲地形区是:A.青藏高原 B.柴达木盆地 C.四川盆地 D.塔里木盆地5.下列高原与它们各自的地形特点的连线组合,正确的是A.青藏高原—雪峰连绵 B.内蒙古高原—地面崎岖C.云贵高原—地势平坦 D.黄土高原—平坦开阔6.位于我国非季风区的航天基地是A.西昌 B.太原 C.酒泉 D.敦煌下图①、②、③为几条重要的地理界线,据图回答9-10题:9.关于界线①的说法错误的是A.①界线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①线以南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C.①线以南一月平均温大于0℃D.①线南最主要的经济作物是棉花10.关于界线②、③的说法正确的是A.②为内外流域界线,③为森林与草场界线B.②为季风界线,③为第二、三级阶梯(地形)界线C.②为森林土与非森林土界线,③为东、中部经济带界线D.②为400毫米年降水量界线,③为农牧业界线26.读“我国地形剖面图”和“中国地形分布空白图”回答(9分)读我国旱涝灾害分布示意图,判断4-6题4.P和Q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A.夏季风的进退B.海陆位置不同 C.台风影响先后D.用水季节变化5.旱涝灾害都严重的地区多:()A.人口稀少B.经济落后 C.平原地形D.高原和盆地6.能起到旱涝兼治的工程措施是:()A.加强监测预报 B.改变水循环模式 c.疏散重灾区人口D.进行水利建设读图回答7-8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