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全MSA培训教材
没有特殊原因变差。
➢ 利用控制图评价测量系统稳定性(稳定性分析实例)
--- 保持基准件或标准样件 --- 极差图(标准差图)出现失控时,说明存在不稳定的
重复性。 --- 均值图出现失控时,说明偏倚不稳定。
80
稳定性
81
量具稳定性
82
对量具稳定性的影响
83
稳定性不好的原因
84
量具稳定性分析
85
的1/10。 5、当被测项目变化时,测量系统统计特性的最大变差小于
过程变差和规范宽度较小者。
39
第四章 分辨率
40
分辨率
41
分辨率
42
43
测量系统的分辨力(分辨率不足对控制图的影响)
44
45
46
测量系统的分辨力
➢ 建议的可视分辨率
6Ơ ≤
10 Ơ---- 过程的标准差 (不是公差宽度的1/10)
65
测量系统的偏倚
➢ 偏倚相对较大的可能原因
--- 基准的误差 --- 元器件磨损 --- 仪器尺寸错误 --- 测量错误的特性 --- 仪器未经正确校准 --- 不正确使用仪器
66
练习二 偏移
67
线性
68
量具的线性
69
量具线性的分析
70
量具线性的分析
71
试验次数
测量系统的线性
实例:(1)测量数据
3
课程结构图
4
第一章 MSA与ISO/TS16949关系
5
ISO/TS16949:2002与MSA
要求条文 要素7.6.1
➢ 为分析当前的各种测量和试验设备系统测量结果的变差, 应进行适当的统计研究。此要求应适用于控制计划中提及 的测量系统。
➢ 所有的分析 方法及接受准则应与测量系统分析参考手册一 致。(如:偏倚、线性、稳定性、重复性、再现性研究。) 如经顾客批准,也可采用其它分析方法及接受准则。
9
第二章 测量系统简介
10
什么是测量系统
人 设备
材料
测量过程
数据
方法 环境
输入Βιβλιοθήκη 输出➢测量系统 用来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
设备、软件及操作人员的集合。
11
测量系统范例
• 例如要测量一个柱孔的内经,那其测量系统应包括: ---测量项目 ---人员 ---测量仪器 ---仪器的使用方法 ---进行测量的环境条件 作为测量活动的结果,产生一个数值以表示内经。
47
第五章 偏倚、线性和稳定性
48
准确度与精确度
49
准确度与精确度
50
偏倚
51
基准值
52
基准件
53
测量标准
54
使用国家测量标准的好处
55
应用局限性
56
选择
57
测量不确定度
58
测量不确定度
59
测量不确定度与校准
60
测量不确定度与校准
61
偏移范例
62
偏移计算指南
63
偏移分析的意义
➢计数型数据的质量
--- 对产品特性产生错误分级的概率。
14
数据分析和使用
15
标准的传递
国际标准 国家标准 地方标准
公司标准
测量结果
国际实验室 国家实验室 国家认可的 校准机构 企业的校准
实验室 生产现场
16
检测设备 制造厂
标准的传递
追溯性:通过应用连接标准等级体系的适当标准程序,
使单个测量结果与国家标准或国家接受的测量 系统相联系。
长期存在的把测量误差只作为公差范围百分率来报告 的传统,是不能面临未来持续改进的市场挑战。
23
测量系统的变差
测量过程的构成因子及其相互作用,产生测量结果的变差
人员
量具
材料
测量值 变差
环境
方法
24
环境如何影响测量结果
• 温度变化引起热胀冷缩,使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产生不 同的读数
• 光线不足防碍正确的读数 • 刺样的光导致读数不正确 • 受时间影响的材料-----如铝、塑料及玻璃 • 湿度影响 • 污染---如电磁、灰尘等
变化的能力。
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 的差。
图示
稳定性 Stability
在某种持续时间内测 量同一基准或零件单 一特性结果的总变差。
线性 Linearity
量具的预期工作范围 内偏倚的变化。
重复性 Repeatability
再现性 Reproducibity
同一评价人,多次测 量同一特性的观测值
变差。
不同评价人,测量同 一特性观测平均值的
5
10.00
9.10 9.30 9.50 9.30 9.40 9.50 9.50 9.50 9.60 9.20 9.30 9.40 9.38 10.00 -0.62
0.5
测量系统的线性
(2)线性回归
公式: Y = b+aX
X 基准值
Y 偏倚
a 斜率
拟合结果:
Y = 0.7367 – 0.1317X
72
3
6.00
5.80 5.70 5.90 5.90 6.00 6.10 6.00 6.10 6.40 6.30 6.00 6.10 6.03 6.00 +0.03 0.7
4
8.00
7.60 7.70 7.80 7.70 7.80 7.80 7.80 7.70 7.80 7.50 7.60 7.70 7.71 8.00 -0.29 0.3
6
ISO/TS16949:2002与MSA
实施要点说明
➢对控制计划中列入的测量系统要进行测量系统分析。 ➢测量分析方法及接受准则应与测量系统分析参考手册一致。 ➢经顾客批准,可以采用其它方法及接受准则。 ➢强调要有证据证明上述要求已达到。 ➢PPAP手册中规定:对新的或改进的量具、测量和试验设备应参
分析控制图
计算重复性(量具变差)
R
2.5
EV = 5.15σe = 5.15 d2*
= 5.15× = 7.5mm 1.72
99
测量系统的重复性与再现性
样本容量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2 1.880 1.023 0.729 0.577 0.483 0.419 0.373 0.337 0.308 0.285 0.266 0.249 0.235 0.223
量具稳定性分析
86
稳定性图析
87
测量系统的稳定性
88
第六章 量具重复性与再现性
89
量具R&R
90
重复性
91
重复性范例
92
再现性
93
再现性范例
94
量具R&R分析
95
量具R&R分析
96
量具R&R分析
97
测量系统的重复性与再现性
(1)测量数据
项目 零件
评 价 人1
1
2
3
4
5
评 价 人2
64
测量系统的偏倚
实例
已知:基准值0.8mm 零件过程变差=0.7mm
一位评价人对样件测量10次结果(以mm为单位):
0.75 0.75 0.80 0.80 0.65
0.80 0.75 0.75 0.75 0.70
∑X 7.5
X=
=
=0.75mm
10 10
偏倚=0.75-0.8=-0.05mm
偏倚靠占过程变差百分比=0.05/0.70=7.1%
认。 ➢确保所有的量具的搬运、保护、清洁、维护和存放 ➢校准记录应包括个人量具 ➢应用MSA手册中规定的方法
8
优胜者方法
• 最大限度的减少量具种类 • 最大限度的减少量具的数量 • 根据产品族添置量具 • 只采用符合MSA要求的量具 • 不允许个人量具 • 用6Ó过程分布计算结果,而不是规范或公
差
31
第三章 测量系统统计特征
32
理想的测量系统
• 每次都能获得正确的测量值,每个测量值 都与真值一致
• 有以下统计特性: ---零变差 ---零偏倚 ---零概率错误分类
33
测量系统特性及变差类型和定义
类型 分辨力 Discrimination (Resolution)
偏倚 Bias
定义
测量系统检出并如实 指出被测定特性微小
220 220 216 212 220
218.3 4.0
217.3 215.7 213.3 220.0 4.0 4.0 4.0 0.0
216.9
R
2.5
98
测量系统的重复性与再现性
(2)重复性分析
绘极差图
计算控制限
UCLR = R×D4 = 2.5×2.575 = 6.4mm UCLR = R×D3 = 0.00mm
考MSA手册进行变差研究。 ➢APQP手册,MSA为“产品/过程确认”阶段的输出之一。 ➢SPC手册指出MSA是控制图必需的准备工作。
7
ISO/TS16949:2002与MSA
实施要点说明
➢标识、监视与测量设备及其校准状态 ➢确定量具准确度和精确度 ➢当量具被发现处于非校准状态时,应对其以前的测量结果作确
12
什么是数据的质量
➢数据的类型
计量型数据 Variable data 计数型数据 Attribute data
13
什么是数据的质量
➢如何评定数据质量
--- 测量结果与“真”值的差越小越好。 --- 数据质量是用多次测量的统计结果进行评定。
➢计量型数据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