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04章 投资需求与投资供给

第04章 投资需求与投资供给


第三节 投资供给及其形成
社会产品必须有一部分用于消费和补偿, 剩下的才能用于净投资。投资供给的大 小取决于储蓄。 3.1、绝对收入理论 绝对收入理论由凯恩斯于1936年引入。
决定储蓄的因素分为客观与主观两类.
就储蓄的主观决定因素而论,居民个人的储蓄动
机一般有八种:
1、建立准备金,以备不时之需或防不测之变;
在这种体制下,居民家庭收入基本上只能满足 当期消费的需求,即便有少量储蓄也主要是用 于子女的教育和退休后的生活费用支出。国有 企业投资主要依赖于财政拨款供给资金,由国 家计划调拨物资和安排施工力量。
3.3、中国投资供给决定的现实
(二)吃完了财政,吃银行 1、四大国有银行的政策性业务 2、银行信贷约束软弱造成大量不良资产, 问题重重:三角债、“安定团结贷款”、 破产逃债、挂帐 3、解决举措:政策性银行建立(1995)、 银行改制、民营银行成立、债转股、国有 银行上市
3.3、持久收入假设
该理论认为:家庭以及储贷机构也考虑家庭未 来的收入情况,而不仅仅是当前收入。他们不 仅预计到他们在未来时区有收入,也预计到在 其有生之年,收入会有起伏。 他们需要将高收入时区的一些资源转移到低收 入时区,以便满足他们相对稳定的消费需求。 他们可以在低收入时区向未来的高收入时区借 贷,或在高收入时区储蓄以便补充未来低收入 时区的消费需求。
以S代表储蓄量,以Y代表所得,则储蓄 函数可以表示为, S=S(Y)
消费函数之谜:
根据绝对收入假说,消费支出取决于现期收入的绝对水平,
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而且边际消费倾向是递
减的。 但实证研究表明:
1、短期边际消费倾向与长期边际消费倾向并不一致。
2、在长期中,平均消费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相等。 3、在长期中,边际消费倾向是相当稳定的。
按照萨伊定理,供给创造需求,投资则决 定于储蓄。 边际主义经济学家对意愿投资和意愿储蓄的 平衡进行了分析。在他们看来,投资与利率逆 相关,而储蓄与利率正相反,利率的变化可以 自动地调节投资与储蓄达到平衡。
4.2、需求约束条件下投资需求与投资供给的平衡
和古典经济学家和边际主义经济学家不同,凯 恩斯认为,不是储蓄决定投资,而是投资决定储 蓄,而且储蓄和投资之间的均衡力量不是利率, 而是收入水平保证储蓄与投资相等。 凯恩斯分析了需求约束型经济中投资不足的原因 主要是资本边际效率递减、消费倾向递减和流动 偏好三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预先对未来所得减少或扩大的储蓄(如退休、子 女教育费、亲属抚养费); 3、为了获得利息和增值,即愿意牺牲一个较小的 现在消费,以获得较大的未来消费;
4、人们总是希望自己的生活不断改善,对未来模
糊的追求的需求;
5、为了成功和表现自己能力的需求; 6、为了获得从事投机和发展事业的本钱; 7、为了留下财产; 8、满足对财富的占有欲。 企业、政府和社团的储蓄动机通常有四种: 1、企业动机:不依靠举债或市场,使自己具有更大的资本投 资能力和自主权; 2、流动动机:为应付意外和不景气,储备流动资源; 3、改善动机:以储蓄调节丰歉,使所得逐年有所增加; 4、谨慎动机:为更早偿清债务和跟随技术进步,加速折旧, 采取谨慎稳健的财政政策。
i 1 n
凯恩斯的资本边际效率不同于现实的利润率,它
包含了两个因素:
1、心理因素。资本边际效率取决于资本家对投资未
来收益所作的心理上的估计。 2、时间因素。把未来的收益折现成现值,作为当期 投资的依据。 如果r 高于市场利率,投资者将增加投资;如果r
低于市场利率,投资者不会投资
2.2、托宾的q理论
持久收入假说认为经济发展取决于资本积累。 过去许多经济学家认为,资本积累取决于收 入水平高低与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即收入 水平越高,收入分配越不平等,资本积累越 高。 持久收入证明了资本积累的决定因素储蓄率 与收入水平高低和收入的不平等程度无关, 而与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相关。
1、持久收入和暂时收入 1)持久收入就是过去收入与现期收入的加权平均 数。如果R为总资源,Yp为持久收入,r为利率。 在二时区模型中有:R=Yp+Yp/(1+r)。 2)暂时收入为当前收入和持久收入之差
3.2相对收入理论
相对收入理论是在绝对收入理论创立25年以后由
杜森伯里 (Duesenberry)所创立的。
杜森伯里认为,消费并不取决于现期绝对收入水
平,而是取决于相对收入水平。
相对收入水平的含义有:其一是个人收入与平均 社会收入的关系,即消费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地 位,其二是个人现期收入与过去收入的关系。
3.4生命周期假说
• 美国经济学家F· 莫迪利亚尼在20世纪50年代初 提出的一种消费函数理论。 • 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而主要取决于人一生 所得到的收入与财产。 • 他们不仅预计到他们在未来时区有收入,也预 计到在其有生之年,收入会有起伏。
以C代表消费,代表劳动收入中的边际消费倾 向,YL代表劳动收入, 代表实际财产的边际 消费倾向,WR代表实际财产,则生命周期假说 的消费函数为
从供给方面看: Y表示国民收入,以C表 示消费,以S表示储蓄,则有: Y=C十S 从需求方面分析。一国的国民收入是消 费和投资的总和。以I表示投资,则有: Y=C十I 总需求必然等于总供给,即: C+I=C十S S=I
上面的投资只是净投资,整个社会的投资中还 包括重置投资。 重置投资来源于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折旧。将重 置投资考虑在内,并以IG 表示总投资,以I1 表 示净投资,以I2 表示重置投资,以D表示折旧, 如果设想一国一定时期的总支出能够购买尽该 国一定时期生产的全部产品,那么等式可以改 写为 C+ I1+ I2=C+S+D IG=S+D
2、持久储蓄函数为: Sp=KYp 暂时收入将全部被储蓄起来,暂时收入的边际 储蓄倾向为l。如果暂时收入为正,则储蓄量为 正:如果暂时收入为负,则储蓄量为负(实为 借贷).以Yi表示当前收入,表示St暂时储蓄, 则暂时储蓄函数为; 3、 St=Yi-Yp 社会总储蓄等于持久储蓄和暂时储蓄二者的总 和.以公式表示则为: 4、 S总=Sp+St=KYp+Yi一Yp,
所谓资本边际效率递减是指资本边际效率呈 长期下降的趋势,它的下降是由于供给价格的 上涨和预期收益的下跌。预期收益下跌则是由 于资本生产出的产品变得更充裕了。从而导致 投资需求不足。 所谓消费倾向递减是指随着收入的增加,边 际消费下降的趋势。从而导致消费需求不足。 所谓流动偏好是指人们宁愿用不生利的货币 形式来保持资产的一种心理状态。 由于流动偏好的存在,如果市场上一批投机者 预料到利息率将来可能上涨,他们就宁愿保持 现金而不去购买生息的债券。这样,市场现金 供应减少,银根吃紧,利率就要上升。
杜森伯里认为: 1、个人消费行为是相互影响的,即消费 者之间有示范效应只要相对收入没有改变, 尽管个人的绝对收入变动了,消费者的边 际消费倾向不会改变。
2、人们的消费行为是不可逆的,因此,消费 支出不仅取决于现期收入而且还取决于过去 的最高收入以及在最高收入时所形成的消费 习惯。 这种消费行为的不可逆性所引起的,消费易 于增加难于减少的作用被称为消费的“棘轮 效应”。
q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托宾于1969年提 出的该理论把投资看作是资本的市场价 值与它的重置价值的比率q的正函数。
股票的市场价值 q 资本的重置成本
2.3、中国投资需求决定的现实
1、企业投资 1)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 2)上市企业、非上市企业 3) 大企业、小企业 2、地方投资: 地方政府追求的经济目标主要有二:一 是地方财政收入的最大化;二是尽可能 地发展地方经济。 3、中央投资
就影响储蓄的客观因素而论,主要有: 1、工资单位的改变;
2、净所得的变化;
3、资本货币价值的意外改变;
4、时间贴现率的改变
5、财政政策的改变;
6、个人对其未来所得预期的改变。
尽管列举上述因素,但凯恩斯认为,对一个社 会而言,储蓄倾向是具有很大惯性的,在短期 内,储蓄量的变化决不是由储蓄倾向引起的, 而决定于总所得量。
第四章 投资需求与投资供给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思考题 投资与储蓄 投资需求及其形成 投资供给及其形成 投资需求与投资供给的平衡
第一节 投资与储蓄
1.1、宏观投资的形成过程 从宏观的角度考察,投资是整个国民经济的一 部分,而且是极其特殊的一部分,投资具有创 造需求和创造供给的双重功能。 一方面,投资创造需求,需要花费掉现期的一 部分收入。 另一方面,投资创造供给,可以增加未来时期 的国民收入。
第四节 投资需求与投资供给的平衡
现实的经济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需求 约束型经济,另一种是资源约束型经济。 4.1、资源约束条件下投资需求与投资供给的平衡 古典学派的大多数经济学家把储蓄的决定等于 投资的决定。 如斯密认为:“每年所储蓄的就象是定期消费, 正是每年所支出的,而且几乎发生在相同的时间。 那么,储蓄和投资之间可能产生的不一致的问题 就不会提出来。”
存货的非经济增加。相反,当意愿投资大于意愿储蓄时,
或者投资意愿无法实现,或者挤占意愿消费进行强制储蓄。 意愿投资和意愿储蓄又可称为投资需求与投资供给 。
第二节 投资需求及其形成
2.1、凯恩斯的投资需求模型
投资者是否投资的决策取决于投资者对利息率和资本 边际效率的比较。 根据凯恩斯的定义:资本边际效率是使未来收益折算 成现值恰好等于新增资本设备重置价格的贴现率。换 句话说,就是供给价格等于折成现值的预期收益。 设Q1、Q2、Q3……Qn 是预期从出售产品所得到的一系 列连续收入,r是资本边际效率,PV为供给价格,则 公式为: PV = Qi/(1+r)i
根据这一假设,如果家庭收入下降了,家庭仍要 保持或超过它原先那个阶层的生活水平,为了做 到这一点,家庭会储蓄较小比例的当前收入。 只有当家庭收入的下降持续足够长的时间,家庭 才按照收入较低的阶层调整它的消费水平。 相反,家庭收入上升时,将迅速提高消费水平, 因而持储蓄较低比例的收入. 在短期中如果现期收入低于过去的最高收入、则 边际消费倾向会提高,这就解释了长期消费函数 比较稳定,而短期消费函数不稳定,长期消费函 数与短期消费函数不一致的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