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雪花的快乐

雪花的快乐

《雪花的快乐》教案设计设计人:冉微一、教学目标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能理解“雪花”的象征意义及其快乐的所在。

3、学会品味诗歌语言特点及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体会雪花的象征意义和诗歌的优美意境。

2、教学难点:揣摩、品味诗歌语言的形象、含蓄和优美和作者的感情寄遇。

三、教学方法朗诵法、合作讨论法、自由发言法、引导讲解法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现在虽已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舒,但一阵春雨过后,天气转凉,我们仿佛又有了动的感觉。

而提到冬天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漫天飞雪银装素裹的景象。

雪花自古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今天我们就来听听现代诗人徐志摩笔下的雪花的快乐。

(二)带着问题朗诵诗歌(提问朗读再提问再深化模式)看到这个题目《雪花的快乐》,同学们想到了些什么呢?徐志摩为什么要给我们讲这一朵雪花的快乐呢?它有怎样的快乐呢?一朵雪花她真的有快乐有悲伤吗?这个“快乐”实质上是指谁的快乐?什么样的快乐呢?带着这一系列的疑问我们先集体朗诵这首诗,注意提顿和感情。

(学生朗读完对其进行评价纠正,教师再范读。

)通过朗读这首诗你们对老师以上的问题有的自己的答案吗?初读感受是什么体会?用自己简短的话语说说。

(通过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并引导学生想到雪花是作者自喻。

)再提问:作者为什么要以雪花自喻?他想通过雪花抒发怎样的感情?(顺其自然的到介绍作者这一环节)(三)作者简介现代诗人、散文家。

浙江海宁县硖石镇人。

名章垿,字志摩,小字又申。

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云中鹤。

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代表诗集《冷翡翠的一夜》《猛虎集》,有代表作《雪花的快乐》《再别康桥》。

康桥即使英国的剑桥大学,徐志摩曾在那留学,离别时写下这首著名诗歌。

讲到徐志摩的诗歌就一定的讲讲他一生的情感经历,因为这是他创作灵感的重要来源。

徐志摩在婚姻的低潮期写下名诗《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其实他一生的风基本来自三个方向,也就是性格完全不同的三个女性: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

像许多抒情诗人一样,女性是徐志摩灵感的源泉,也是他悲剧的根源。

1915年,由政界风云人物张君励为自己的妹妹张幼仪提亲,徐志摩把从未谋面的新娘娶进了门。

张幼仪出身显赫富贵却不娇纵,相夫教子,恪尽妇道。

而徐志摩对这桩“无爱的婚姻”始终心存疑虑,在英国念书时结识林徽因更促使他决心离婚。

在英国遇见了志同道合的林徽因,虽然俩人相爱,但还是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在一起。

回国后结识了有妇之夫陆小曼,这也注定是一场不被人们接受的相爱。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飞机飞向北平,因为他答应20日要帮助林徽因筹划一个学术讲座。

飞机在山东党家山上空撞山炸毁,想飞的诗人死于飞。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徐志摩是一个追求自由个性赋予浪漫传奇色彩的人。

这里的雪花和诗人有哪些相同之处呢?他到底又怎样的快乐?作者在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内涵?(四)进入全诗第一节:诗人以雪花自喻,是一朵有快乐的有目标的雪花。

通过“假如我是一朵雪花”可以看出来。

第二节:雪花执着的寻找追求自己的归宿。

不去幽谷、山麓、荒街,直接的、飞去花园等着“她”来探望。

提问:诗中的“她”是指什么?(爱的人或是理想追求梦想等多种理解)第三节:找到了幸福的港湾,融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提问:1、雪花找到的那个幸福的港湾是哪儿?(找到了爱人,达到了目标等)2、雪花最后消融了,化成了一滩水,你认为他还是幸福的吗?(是的,因为它实现了自己的目标找到了自己想找到的东西,实现了人生价值的所在。

比如一根火柴,燃烧毁灭自己是他来到世上实现价值的唯一方式)(五)讨论、问答时间1、从文章哪些地方表现出雪花是快乐的?2、这首诗歌作者在表达什么情感内涵?作者追求寻找的是什么?(开放性,各有各的理解)(六)结合诗歌“三美”引出讲解该诗歌结构、押韵、绘画美。

闻一多先生说诗歌有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徐志摩极推崇诗歌三美,从雪花的快乐我们可以看出:1、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如押韵、音节和谐、回环往复等。

该诗中全篇压ang韵u 韵a韵ong韵。

并且每一节连用“飞飏,飞飏,飞飏”以达到音韵上回环往复,铿锵有节奏感。

2、建筑美即结构美,每节匀称和句式整齐。

每句句式完全整齐,连标点符号都一样。

3、绘画美即画面美。

选词给人以视觉冲击,让人脑海里面产生一幅画。

即苏轼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举例《山居秋暝》)其实诗歌就是一幅画,这首诗同样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活灵活现的画,通过刚刚我为大家做的示范,通过你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发挥想象力请为我们描绘你从这首诗中看到怎样的一幅画?画的是什么?(请几个学生发言)六、作业把自己看到的这幅画用文字描绘出来。

、导入:师:我国著名女诗人秋瑾曾在诗中写道“秋风秋雨愁煞人”,宋玉也在《九辩》中说“悲哉秋之为气……”对不起(拿备课本看)“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在我国文人墨客的眼里,秋天往往是忧伤的,凄婉的,令人惆怅的。

但是在诗人何其芳的眼里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喜悦。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秋天,去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

(出示课题,作者)二、检查预习,朗读整体感知师:我昨天给大家布置了预习作业,大家下去完成了没有?生(齐答):完成了!师:那好吧,我们就先来检查一下,字音字词和朗读我们放在一起检查。

谁愿意先来给大家范读一下呢?(生都低头不语)这么害羞么?那好吧,咱们大家一起推荐一个同学来给我们朗读好吗?大家看推荐谁比较好呢?生:许悦!师:我就知道你们要说她的名字!(大家笑)大家仔细听有没有读正确。

好,开始吧!(许悦朗读,师生共同认真听。

)师:许悦的朗读里许老师听出了三处错误,你们找到没有?生:她的“满披”读成了“披满”。

师:对,听得很仔细,那还有没有呢?生:第二节里的“枯见石”,她念的是“枯而见石”师:哦,多了一个“而”字。

生:还有,“乌桕叶的影子”这里她漏掉了“叶”字。

师:大家都很认真地在听。

许悦刚刚的朗读重音停顿都还把握得不错,就是语速还微微快了一点。

下面老师给大家范读一次,你们注意标上节奏。

(师有感情范读,掌声)现在请全班同学齐读,一边读一边思考:诗给我们描绘了哪几幅画面?(生齐读)师:恩,感情很到位,我都忍不住要被陶醉了。

现在谁能告诉许老师你觉得一共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试试看能不能用比较优美精练的语言把它归纳出来。

生:农舍丰收图。

师:从什么地方能看出来是农家丰收?生:肥硕的瓜果。

师:很不错啊,一下子就抓住了关键词。

生:渔家打鱼图生:渔船归泊图师:那是什么时间发生的事情呢?生:早晨,从冷雾可以知道。

师:第三幅图画要归纳稍微难了点,许老师提醒一下,这一节的主人公是谁呀?生:牧羊女,是秋天牧羊女图。

师:预习提示上说这首诗歌写的是“乡村秋景图”,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生:有“镰刀”,还有“瓜果”师:恩,不错,是秋天乡村才有的景物。

其他同学呢,找到没?生:“稻香”生:“渔船”生:还有“牧羊女”“牛”“草野”“蟋蟀”师:恩,作者抓住了最能体现乡村秋天景色的事物来刻画秋天,所有这些画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生:对秋天的喜爱。

生:赞美秋天。

师:恩,今天检查的预习情况看,大家对文章整体的感知和把握都还不错,那么现在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质疑与交流。

三、质疑与交流,讨论(出示幻灯片,大屏幕显示问题以及问题版主姓名)预习作业有一个环节,请大家把对这首诗歌不理解,不懂的地方写成问题交给许老师,昨天晚上截止,我一共收到了37个问题,我很高兴大家能积极思考。

我把这些问题归纳整理了一下,选取了大部分同学都问到的几个问题打在大屏幕上,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解决这些问题,而凡是提出过这个问题的同学就作为问题的版主。

1、(出示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说只“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似的影子”,到底收起的是青鳊鱼还是乌桕叶?)师:(读题,介绍版主)这个问题特别有意思,大家就近讨论一下,究竟捞起来的是什么?先就近讨论一下。

(生讨论)生:我认为收起是乌桕叶,因为前面加了一个“似的”,所以说乌桕叶只是很像青鳊鱼。

师:这里用的是比喻句是吧?生:都收起来了,因为它们十分相象。

你们看注释上说乌桕的叶子形状略呈菱形,还有秋天会变成红色,在水里看应该很像鱼。

师:有道理。

生:我认为渔夫什么都没有打起来,但是却被秋天那种淘气喜悦的心情所感染。

师:哦,他打捞上来的原来是一种好心情。

生:鱼和乌桕野都没有打起来,因为是鱼后面有“似的”二字,叶后面有“影子”二字。

生:我要反驳王天亦的说法。

诗歌后面写的是“归泊”,渔民们若没打到鱼就不会回家,不然他们吃什么呢?师:李霁野的观点很现实,是啊,先解决的是生计问题。

(大家笑)生:我不同意李霁野的观点,我从“秋天游戏在渔船上”中的“游戏”看出渔民捕鱼,他们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而是只有一份闲适自在的心情。

生:我也要反驳李霁野的说法(学生笑),是嘛,她先反驳我,我就要反驳她。

(大家笑)师:恩,好的,你说。

我们就是要讨论,允许有不同观点的碰撞嘛。

生:我还是觉得渔夫什么都没打到,他来打鱼就是因为心情好,他不在乎打了多少鱼。

师:看来王天亦的渔夫都是已经达到了小康生活水平的,根本不愁吃喝,把打鱼当作一种享受了。

(大家笑)那许老师想问你这样说有没有根据呢?生:有,诗的最后一句说“秋天游戏在渔船上”可以看出,还有“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中的“轻轻”也能表现出渔夫这样的心情。

生:我同意王天亦的说法,他打鱼不求非要打到鱼,只求一种愉悦的心情,劳动中娱乐一下放松一下。

师:好了,刚才那么多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这样几种意见:打到的是鱼,打到的是叶子,二者都打到了或者二者都没打到,但是心情愉悦。

许老师觉得大家答的都对,因为不管哪种意见,都是你自己理解的,诗歌的理解就应该是开放性的。

2、(出示幻灯片第二个问题:诗的第二节“秋天游戏在渔船上”,请你谈谈“游戏”写出了怎样的情景。

)师:(读题,介绍版主)为什么说是“游戏”,究竟是谁在游戏呢?(讨论,师巡视。

)生:秋天像和船在游戏嬉戏,把小船吹来吹去,像小孩在和大人闹着玩儿。

师:恩,很生动。

生:我觉得“游戏”是娱乐的情景,写的是渔民不求打到鱼,只求愉快的心情。

师:哦,单小钊认为写出的情景是渔民那种闲适自在的心情。

生:秋天吸引人,写的是渔民十分的快乐、轻松的情景,从“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就可以知道。

师:周俊宇还能找到依据,不错,那么你认为“游戏”的实际上是渔民咯?生:因为渔船满载。

在秋天里,走到那里几乎都会看见一两条渔船,似乎是被渔船弥漫着,所以秋天的景象最能在这里找到。

师:哦,杜依珈认为游戏的是小船,而在小船上则满载着丰收,秋天就在这里得到了体现。

我同意大家的意见,这里的“游戏”这个词语用得很生动,把渔民在秋天那种愉快悠闲的心情写得淋漓尽致,“游戏”的可以是渔民,可以是小船,也可以说是秋天在和人和船在游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