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7风波及其产生的原因
对于327分工的经验教训 对于327分工的经验教训
在市场不规范的情况下,形成这种结果是必然的,有大量的文章对此 进行了总结。投资者应该吸取几点最基本的教训是: 1、当你感到市场混乱不清时,最好不要参与,特别是行情出现大幅 波动或那种“神仙打仗” 波动或那种“神仙打仗”时。 2、要牢记政策风险的威力,特别是做金融期货更是如此。作为一般 、要牢记政策风险的威力,特别是做金融期货更是如此。作为一般 投资者,在市场中一定是信息最不对称的,我们要在这个市场生存, 那么风险第一、保守策略是压倒一切的重点。 3、时刻记住,当行情疯狂地单向走时,或者来回巨幅震荡时,投资 者最好立即退出观望,如果靠侥幸赚来暴利那么迟早要加倍偿还的。 4、“327”风波中那个跌入地狱的“肇事者”的人生格言是“不撞南 327”风波中那个跌入地狱的“肇事者”的人生格言是“ 墙不回头” 墙不回头”。在期货市场上,这个格言只能反过来用。
首先我们回顾事情的发生经过
一、事件过程 1992年12月2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首先向证券自营商推出了国债期货交易。此时,国债期货 1992年12月2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首先向证券自营商推出了国债期货交易。此时,国债期货 尚未对公众开放,交投清淡,并未引起投资者的兴趣。1993年10月2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国债期 尚未对公众开放,交投清淡,并未引起投资者的兴趣。1993年10月2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国债期 货交易向社会公众开放。 从1992年开始,随着投资热潮、价格改革开放以及工资和服务业的增长,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 1992年开始,随着投资热潮、价格改革开放以及工资和服务业的增长,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 胀,1994年零售物价上涨率高达21.7%。人民银行于1993年 月和7 胀,1994年零售物价上涨率高达21.7%。人民银行于1993年5月和7月连续两次提高金融机构的存 贷款利率,并于1993年 贷款利率,并于1993年7月11日宣布恢复对三年以上定期储蓄存款的保值贴补。随后,财政部也宣 11日宣布恢复对三年以上定期储蓄存款的保值贴补。随后,财政部也宣 布对1992年、1993年发行的三年、五年期国债实行保值贴补,每月公布的保值贴补率随物价的上 布对1992年、1993年发行的三年、五年期国债实行保值贴补,每月公布的保值贴补率随物价的上 涨增长得很快。国债期货的价格代表市场对国债未来价格的预期,对于保值贴补的国债而言,保值 贴补率上涨意味着这些国债价格上涨。因此,频繁的大幅利率变动使得投机者在国债期货市场上大 肆兴风作浪。327国债期货品种的原生工具是保值贴补的首批到期的国库券,并且其价格和发行量 肆兴风作浪。327国债期货品种的原生工具是保值贴补的首批到期的国库券,并且其价格和发行量 上涨的幅度最大。由于缺乏国债期货交易的法规及严密的风险控制制度,信息传播又非常混乱,大 量热钱进入国债期货市场,操纵价格,导致了市场秩序的混乱,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严重偏离。 在“327”风波爆发前的数月中,上海证券交易所“314”国债合约已出现数家机构联手操纵市场, 327”风波爆发前的数月中,上海证券交易所“314” 日价格波幅达3元的异常行情。1995年 日价格波幅达3元的异常行情。1995年2月23日,财政部公布的1995年新债发行量被市场人士视为 23日,财政部公布的1995年新债发行量被市场人士视为 利多,加之“327” 利多,加之“327”国债本身贴息消息日趋明朗,致使全国各地国债期货市场均出现向上突破行情。 在148.50价位封盘失败、行情飙升后蓄意违规。16点22分之后,空方主力上海万国证券公司大量透 148.50价位封盘失败、行情飙升后蓄意违规。16点22分之后,空方主力上海万国证券公司大量透 支交易,在最后7分钟交易时间抛出1056万口合约空单(合2112亿元面值的国债,而327券本品流 支交易,在最后7分钟交易时间抛出1056万口合约空单(合2112亿元面值的国债,而327券本品流 通量只有246.8亿元),这一数字相当于327国债期货的现货——1992年国库券发行量的3 通量只有246.8亿元),这一数字相当于327国债期货的现货——1992年国库券发行量的3倍,并将 价格打压至147.50元收盘,使327合约暴跌3.8元,并使当日开仓的多头全线爆仓。为避免事态进一 价格打压至147.50元收盘,使327合约暴跌3.8元,并使当日开仓的多头全线爆仓。为避免事态进一 步扩大,上海证券交易所于收市后发布紧急公告:当日最后8分钟交易无效,从2 27日开始休市, 步扩大,上海证券交易所于收市后发布紧急公告:当日最后8分钟交易无效,从2月27日开始休市, 并组织协议平仓。
327风波及其产生的原因 327风波及其产生的原因
关于国债期货的相关知识
1.保值贴现率=(存款到期时物价指数/存入时物价指数-1-利率×存期)/存期 .保值贴现率=(存款到期时物价指数/存入时物价指数-1-利率×存期)/ ×100% 100% 2.327国债期货 327国债期货 券种:1992年三年期,1992年 券种:1992年三年期,1992年7月1日发行,年利率9.5%(发行时三年期银行存款 日发行,年利率9.5%(发行时三年期银行存款 利率为8.28%)。 利率为8.28%)。 交收月份:1995年6月份 交收月份:1995年 期货简称:F92306 期货简称:F92306 期货代码:310327 期货代码:310327 3.国债期货每口面值(合约规模)2万元,保证金为2.5%。 .国债期货每口面值(合约规模)2万元,保证金为2.5%。 4.财政部1993年7月公告,1992.1993年国库券从1993年7月11日起实行保值, .财政部1993年 月公告,1992.1993年国库券从1993年 11日起实行保值, 保值贴补率按兑付时人民银行公告的保值贴补率计算。 5.保值国债兑付价=原兑付价十贴息十保值贴补 .保值国债兑付价= 6.1995年2月23日,财政部公告1992年三年期国债兑付办法(当时三年期银行存 1995年 23日,财政部公告1992年三年期国债兑付办法(当时三年期银行存 款利率为12.24%),利息分两段计算:1992年 款利率为12.24%),利息分两段计算:1992年7月1日—1993年6月30日,不计保值贴 1993年 30日,不计保值贴 补,年利率为9.5%; 补,年利率为9.5%; 1993年 1993年7月1日—1995年6月30日,计保值贴补,年利率=12.24%+保值贴补率。 1995年 30日,计保值贴补,年利率=12.24%+保值贴补率。 7.市场情况
“327风波”被国外一些新闻媒体称为“中国的巴林事件”,它不仅导致了上海证 327风波”被国外一些新闻媒体称为“中国的巴林事件” 券市场的混乱,而且成为中国关闭国债期货市场的缘由。回顾我国国债期货从正 式上市到暂停交易不到30个月的运行过程,对认识我国期货市场风险控制的重要 式上市到暂停交易不到30个月的运行过程,对认识我国期货市场风险控制的重要 性以及未来发展金融期货品种应妥善解决的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பைடு நூலகம்
327国债的发生的背景 327国债的发生的背景
在“327”国债期货风波发生之前,中国期货市场的迅速发展,交易者 327” 的丰厚利润,使管理者、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大大淡化,一味追求市场 规模和交易量,放松了风险控制这个期货市场的生命线,终于导致了 “327”风波的发生,并葬送了国债期货这个大品种,其教训是惨痛的。 327” “327”风波发生之后,政府监管部门、各交易所均健全了交易保证金 327” 控制制度、涨跌停板制度等规章制度,并建立了诸如持仓限量制度、 大户申报制度、浮动盈利禁开新仓等交易风险的控制制度。但因国债 期货的特殊性和当时的经济形势,其交易中仍风波不断,并于5 期货的特殊性和当时的经济形势,其交易中仍风波不断,并于5月10 日酿出“319”风波。5 17日,中国证监会鉴于中国目前尚不具备开 日酿出“319”风波。5月17日,中国证监会鉴于中国目前尚不具备开 展国债期货的基本条件,作出了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的决定。5月 展国债期货的基本条件,作出了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的决定。5 31日,全国14个国债期货交易所平仓清场完毕,全国国债期货交易划 31日,全国14个国债期货交易所平仓清场完毕,全国国债期货交易划 上句号。“327” 上句号。“327”国债期货风波以其惨痛的教训,成为中国期货市场重 视风险管理的开端。
在“327”风波暴发前的几个月中,上证所的“314”国债合约上已出现 327”风波暴发前的几个月中,上证所的“314” 数家机构联合操纵市场现象,日价格波幅达3元的异常行情。1995年 数家机构联合操纵市场现象,日价格波幅达3元的异常行情。1995年2 月23日,国家财政部公布的1995年新债发行量被市场人士视为利多, 23日,国家财政部公布的1995年新债发行量被市场人士视为利多, 加之“327”国债合约本身的贴息消息日趋明朗,致使全国各地的国债 加之“327”国债合约本身的贴息消息日趋明朗,致使全国各地的国债 期货行情均出现向上突破。这时,做空的一方虽然在某个“一代枭雄” 期货行情均出现向上突破。这时,做空的一方虽然在某个“一代枭雄” 的带领下奋力抵抗,但都已显得骑虎难下,大量空头头寸无法脱手。 的带领下奋力抵抗,但都已显得骑虎难下,大量空头头寸无法脱手。 空方为了侥幸挽回败局,当上证所的“327”合约空方主力在148.50价 空方为了侥幸挽回败局,当上证所的“327”合约空方主力在148.50价 位封盘失败、行情飙升后,竟然蓄意违规,于当天16点22分后大量透 位封盘失败、行情飙升后,竟然蓄意违规,于当天16点22分后大量透 支交易,以千万手的巨量空单将价位打压至147.50元收盘,使“327” 支交易,以千万手的巨量空单将价位打压至147.50元收盘,使“327” 合约暴跌3.8元,并使当日开仓的多头头寸全线爆仓。这一事件被当 合约暴跌3.8元,并使当日开仓的多头头寸全线爆仓。这一事件被当 时媒体称为“中国的巴林事件” 时媒体称为“中国的巴林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