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和谐家庭建设的意义

和谐家庭建设的意义

和谐家庭建设的意义、要素和对策2009年1月20日11:26提要:家庭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生活品质的重要体现。

情爱、平等、民主、自由、责任、宽容、进取、科学,是和谐家庭的八大要素,也是每个人需要不断提升的获得幸福的能力和生活品质。

和谐家庭建设的主要设想是:重视和谐文化建设,提升家庭成员素质;重视家庭的公共政策,开展家庭社会工作;重视家庭的法律保护和理论研究,推进和谐家庭建设的实践。

关键词:和谐家庭建设社会和谐生活品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

并明确指出,要把和谐家庭等创建活动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突出思想教育内涵,广泛吸引群众参与,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1在致力于构建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的当代中国,建设和谐家庭已经成为摆在全社会面前的重要课题;在致力于构建杭州“生活品质之城”,实现社会和谐的创意和实践中,和谐家庭建设的研究显得更为必要和迫切。

一、家庭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的各种要素和关系处于一种相互融洽的状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积累式的发展过程,又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

和谐家庭建设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系统工程中的一个“子系统”工程,是基础性建设。

(一)家庭及家庭的功能家庭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受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的,人类的两性和血缘关系借以建立、赖以确定的社会关系。

具体地说,婚姻是男女两性结合的一种社会形式,其结果是形成了为当时社会制度所确认的夫妻关系;家庭是存在于夫妻及其子女后代等人之间的一种社会生活的共同体。

婚姻是产生家庭的前提,家庭是缔结婚姻的结果,二者密不可分,组成了社会关系的特定形式。

家庭是个人过群体生活的一种最普遍、最固定和最持久的组织形式,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

“在家庭定义不断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仍然有一些基本的核心是不变的,那就是家庭是一种对资源、照顾、责任和义务的共享”。

2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庭能够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在于它有着其他社会群体无法替代的功能。

社会学在使用家庭的定义时更多的是强调家庭的功能,主要包括组织生产和消费,生育、养育、教育,满足性生活及情感需要等功能。

“在复杂的现代社会里,家庭的功能要少一些。

但是在四个领域里仍很重要:社会化、情感和陪伴、性规范和经济合作”。

3(二)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社会要求的是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尽管和谐家庭只表现为家庭内部关系的和谐程度,但是家庭体现的仍是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物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

因此,建设和谐家庭与构建和谐社会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重视家庭和谐的优良传统。

儒家把“修身、齐家”看作“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为”。

家是缩小了的国,国是扩大了的家,家庭利益与国家利益密不可分。

我国古代哲学家孟子说过:“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深刻道出了家庭与社会之间的紧密联系。

家庭与社会是息息相关的,每个家庭都健康和谐了,整个社会必然会健康和谐。

反之,如果构成社会大系统的最小单元——家庭出现了问题,那么整个社会的不和谐就会彰显。

国际社会从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将家庭和谐发展纳入了国际人发大会《行动纲领》和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揭示了家庭重要的地位。

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先生在首个“国际家庭日”发表的纪念文告中就曾强调:“家庭作为最活跃的社会细胞,把个人与社会联系在一起。

它必须适应全球的迅速变化。

这些变化影响是深远的,它不仅影响人类的物质生活条件,还影响人类的价值观和信仰。

家庭一向对人类十分重要,它提供人们的经济活动、遮风避雨、赡养老小的基础,这些功能将继续存在,并随着物质的进步更加丰富。

”4(三)和谐家庭是生活品质的重要体现所谓社会主义,实际就是人们追求普遍幸福的主张、思想和实践,就是能够实现普遍幸福的各种制度安排,就是全体社会成员普遍幸福的新生活,因而也就是人类的理想境界之所在。

社会主义并不是空洞的、抽象的、与己无关的,而正是与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幸福都密切相关的。

我们追求社会主义,实际就是追求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品质的提高,就是追求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幸福的实现,就是追求只能以普遍幸福为条件的更高水平的幸福生活,就是追求全体社会成员普遍幸福的理想境界。

这样的目标,正是最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认真追求,生活品质涵盖了人们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文化生活、环境生活等各个方面。

而家庭涉及多重社会关系,家庭和谐则是生活品质的重要体现。

“生活品质则表示人们日常生活的品位和质量”,5包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主观幸福感指标。

英国哲学家休谟说过“一切人类努力的伟大目标在于获得幸福”。

个人的追求各有千秋,人类的奋斗永无停息,但其终极目的都是幸福快乐。

和谐社会是让人们感到幸福的社会,家庭和谐是幸福的主要指标。

人生一世,所追求的无非是名、利、情三字。

名、利、情三字,换言之可推及为事业成功、经济富裕、婚姻家庭美满。

这前两个因素还是工业化、城市化后才产生的,在物质生活极其平均化的社会环境中,有后者就足够了。

三者构成了幸福的稳定结构。

重视自己的家庭快乐幸福,期待从家庭中得到快乐幸福,是人类普遍的追求。

1999年,盖洛普公司进行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关于“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的一次民意调查,60个国家的5.7万名成人参加,结果世界各地的人民都认为,身体健康和家庭幸福比其它任何东西都更为宝贵。

6家庭美满和事业成功也是当今中国人最重视的价值,是幸福感的主要来源。

一项民意调查显示,2006年分别以家人的和谐健康、子女成长及家庭收入的增加为“使他们感到最快乐的事情”。

7在居民精神生活状况调查中也显示,“家庭生活和谐”、“身体健康”、“人际关系较好”分别占据影响心情愉快原因的前三位。

8家庭是否和谐,关系到每个人的幸福,关系到每个家庭的稳定和积极功能的充分发挥,进而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健康、稳定。

可以说“除了家庭之外,没有一种社会组织对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如此敏感,能够如此明显地反映社会历史的进步、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困难和矛盾。

家庭以自己特有的形式对社会发生的变化做出反应”。

9建设和谐家庭,就是要用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促进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用邻里之间的和谐促进社群、村居的和谐,用家庭与环境的和谐促进社会与自然的和谐,提高整个社会的生活品质。

二、和谐家庭的八要素根据家庭的内涵和功能,所谓和谐家庭,应该是以情爱为连接纽带,以家庭成员的全面发展和普遍幸福为责任目标,以营造积极向上的家庭价值取向、平等自由的家庭关系、民主宽容的家庭氛围、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主要内容,构建家庭成员之间、家庭与社会之间、家庭与自然之间相互和谐共处的新型文明家庭模式。

情爱、平等、民主、自由、责任、宽容、进取、科学,是和谐家庭的八大要素,也是每个人需要不断提升的获得幸福的能力和生活品质。

(一)情爱的归属是和谐家庭的幸福源泉一个和谐的家庭,首先是一个充满情爱的家庭,家庭与其他社会组织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家庭建立在两性爱情与血缘亲情的基础之上,家庭的维系是靠情感的互相渗透与融合来实现的,情爱是家庭的根本性凝聚力。

家庭是人与人之间获得慰藉、安宁的重要来源,是情爱的归属地。

美国社会学家贝克夫妇认为,爱是人们真正能够找寻到自己并与他人建立联系的唯一的场所。

在一个不确定和充满风险的世界中,爱才是真实的,“渴望拥有家庭、渴望彼此信赖,共同抵御现代生活所造成的疑惑与焦虑”。

10夫妻之间的爱情,是维系现代和谐家庭的灵魂,是婚姻美满家庭幸福的必要条件。

英国研究人员的一项调查表明,婚姻恋爱带来的快乐等于每年多挣13.65万英镑。

11理想的婚姻是以爱情为基础的,但现实的婚姻不能不受非感情因素的制约。

即使婚后琐碎的日常生活也足以使爱情降温或失色,矛盾和冲突更会使爱情萎缩或消逝。

因此家庭应该是继续培养爱情的沃土,要滋养它、蓄养它、培养它、生养它,从“四养”中不断地找到更新爱情的驱动力;要保持爱情的生命力,防止爱情老化、僵化、恶化、腐化,从爱情中吸取力量才能实现同舟共济,白头偕老。

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亲近、依恋、关注、牵挂和奉献的诚挚亲情,是维系现代和谐家庭的基础。

现代家庭是开放性的,情感的互相渗透与融合必将超越“门户之见”,成为与邻居、社区、社会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精神渠道。

支撑家庭与社会的是爱,没有爱,和谐家庭将不会存在;没有爱,和谐社会将难以实现。

(二)平等的人际关系是和谐家庭的根本保证家庭人际关系包括夫妻关系和代际关系,指夫妻及其他家庭成员之间处于同等地位,享有同等权利,相应承担同等义务。

以一方的意志为主导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或占有与被占有关系,或主人与仆人的关系,这不是现代社会家庭和谐的含义。

平等关乎人的尊严,平等是实现和谐的基础。

夫妻是否平等,是处理好家庭关系的关键。

夫妻平等包括:一是男女性别平等,以承认妇女的社会主体地位、尊重妇女的人格和尊严为基础,夫妻双方相互尊重、相互关爱。

二是夫妻权利义务平等,男女在婚前婚后的关系特质会发生变化,奉献与回报相结合体现了夫妻双方权利义务的对应和平衡,这是基于双方对于自己在夫妻关系中爱与被爱的渴望和确认,由此才能维持夫妻关系的平衡和持久。

三是夫妻平等参与、共同受益、共同发展。

包括夫妻双方在处理家庭内外事务时共同决策,基本上共同承担家务;夫妻双方都有职业且地位、收入差别不特别悬殊,不斤斤计较利益享受;夫妻各自有相对独立的社会交往范围且互不干涉。

代际平等指父母子女间的基本权利和人格平等。

平等的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必备条件。

没有平等,培养不出现代儿童。

“作为桥梁的一代”,即指连接下一代(例如孩子)和上一代(例如祖父母)的中间一代人,要用平等、无歧视的原则善待家庭的每一个成员。

(三)民主的良好氛围是和谐家庭的重要基础家庭中的民主意识不可或缺。

要维护每一个人的尊严,要给每一个人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要营造一种能够让每一个人都能够畅所欲言的家庭环境,在家庭里形成民主协商的氛围。

夫妻之间的民主体现在方方面面。

贝克夫妇认为对迅速变迁的社会“是在家庭、工作、爱情以及对个人目标的自由追求之间充斥着相互抵触的利益的时代”,因此“现在,不仅爱情、性、子女、婚姻以及家庭责任的话题需要协商,而且就连有关工作、政治、经济、职业以及不平等之类的关系也都一样。

对从世俗的到神圣的各种问题的不同选择,如今都摆在了现代夫妇的面前”。

12家庭的代际民主反映并提升着家庭生活的质量。

在亲子关系上,父母的语言应该体现民主精神,多一些建议、商量,少一些命令、支配;多一些鼓励、赞赏,少一些训斥、惩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