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观后感800字以上影评范文电影《亲爱的》,讲述的就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被拐走以及解救孩子的故事,看过电影后,会发现,这不仅仅是一部苦情催泪片。
下面是学习啦我为你们整理的关于《亲爱的》观后感800字以上影评范文的内容,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亲爱的》观后感一《亲爱的》在课上是第一次看,没有很系统的感想,之前也没写过影评,这篇也算不上严格意义的观后感,只是几个点,触动了我的几个点吧。
故事的开头挺平淡,一个嘈杂的大环境,一间网吧,一对离异的父母,一个不谙世事的男孩儿。
被妈妈送回爸爸身边,出门,然后看到妈妈,不由自主跟着跑,妈妈没回头,孩子跑着跑着就走丢了,然后被拐。
被拐之后的两三个小时父母都没有想过孩子被拐卖。
然后,翻天覆地的寻找。
第一个触动点是田文军在寻找中不断被骗的过程。
世事就是这样冰冷又现实,你的伤心,你的绝望,你的希望,绝望再燃起希望,在地狱和天堂里徘徊的时候,总会有人冰冷的看着你绝望,残忍又仁慈的给你希望再让你绝望。
你的希望或者绝望,说到底与人无关,金钱,就是有这样的魔力,人性就是有这样的冷漠。
他被逼跳入水里的一幕记忆很深刻,他握着刀,张皇绝望的那一幕,看得我心里一片冰凉,却没有波澜。
他在水中握着刀奋力向外游的那一幕,我恍惚想到了自己。
人,就是这样的,从来不缺落井下石的人,从来不缺锦上添花的,从来不缺给予同情的。
只是最后奋力挣扎,握着冰冷刀锋,浮出水面或者石沉大海,葬身鱼腹,无论是何种结局都只能一个人面对,其间滋味,不足为外人道。
譬如我,行动不便,在艰难转身时,毫不设防的情况下,从背后给我一脚,让我趴下的不是没有。
我能大骂吗?我能趴着等别人扶我起来吗?我能痛哭吗?当然,我可以。
但,这并没有意义。
我只能默默地爬起来,默默地走回座位上,假装一切都过去了,继续后面的事。
我能责怪旁观者不扶我吗?我能冷笑以对,看着我做好后问我“你没事吧?”的人吗?都不能。
前路漫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求索的路上注定孤独。
就像田文军不能怪那些骗子,不能责问那些邻居,不能责怪网吧老板,不能责怪店里的店员,也不能责怪卢晓娟现在的丈夫。
感同身受这四个字根本不现实,你不是我,你就不可能感同身受,所谓的感同身受不过是道德感的暂时发作的同情,半真半假的叹息,半真半假的安慰。
长夜漫漫,那些噩梦要自己熬过去,那些无望之后近乎自欺欺人的不放弃,需要的是自己的心志坚定,未来是不是能找到都不可控,可控的只有现在的行动,希望是潘多拉魔盒最底层的秘密,它深埋心底,除了自己谁都不知道。
田文军说,后来吧,后来骗子都不再骗你了,你就觉得其实有个人骗骗你也不错,希望这东西就像吃饭一样,不吃不行。
当大环境,路人,亲人,都不再给你希望的时候。
你要给自己一个希望,抱着这个希望前行,突然之间也许会找到同路人。
他们跟你有着相似的际遇,相似的心境,无论希望或是失望都有人陪你,都有人和你一样,就不孤单了。
就像那群失去孩子的父母,就像韩总组建的大家庭一样。
想单独谈谈韩总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他唱:“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他说,你们知道我以前吃过什么吗?一群猴子,其中有一只特别聪明,他用手指着其他的猴子,然后人们说,就要这只,因为越聪明,脑花越嫩。
我们在桌子上掏猴头大小的一个洞,猴子就睁着眼看着我们.....从此以后,我吃素,可是我吃素之后还胖了五斤,你们说怪不怪?然后,寻子的过程中,他们救了一只猴子,那天大雨滂沱,那天所有人的心境跟天气一样大雨滂沱。
他们放生,他们祈祷。
我也参与过三月三的大放生,念诵过往生咒,看着鱼类、乌龟回归水里。
他们求什么,我不知道,我求的是一份安宁,一份喜乐,不求健康,不求长寿,不求平安,但求平静。
愿以此功德回向众生。
回向众生只为心安。
我不信佛,但我诵经,我不持戒,但我入庙就拜,三拜九叩大礼从不敷衍。
我目送它们入水,目送它们自由,只希望它们能好好地活着。
放生是一种什么呢?我觉得像是忏悔和弥补,忏悔我曾伤害的生灵,弥补我犯下的过失,而不是有所求。
人生八苦,求不得,放不下最苦。
继续说韩总,在卢晓娟第一次被前夫带到这个失踪孩子父母的团队里时,有位母亲说:“我有了一个儿子,我觉得我背叛了我的女儿。
”我能理解那种感觉,但我不能认同这样的观点。
过去的在沉重也要放下,再痛苦生活也要滚滚向前。
就像韩总最终还是决定有孩子。
韩总对田文军说:“我做了那么多,为什么最后找到的人是你?我累了,不找了。
”这句话里有多少心酸,多少无奈,多少苍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句话骗骗人是可以的。
因为,慢慢慢慢,我们就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做得到的都是幸运儿,不是我。
但,没有怨恨。
纵然没有怨恨,这份沉重的歉疚会压着田文军一辈子。
想起杨绛先生的一句话——这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
韩总在鹏鹏的生日宴上说:“叔叔只有一个要求,不要到处乱跑。
”他说“樊云怀孕了,合法的,我对不起大家。
”这句话里包含了多少复杂?我懂得,却无法言传,或许因为我也不是真正懂得?合法的——三个字背后又是一个故事了,他们去办准生证,工作人员按规章制度要求出示死亡证明。
韩总说:“我儿子没死!我凭什么给他开死亡证明?”是的,我的孩子,失踪了,或许此生不复相见,但我仍然固执地相信他还活着,在这个地球上的某个城市。
工作人员公式化的回答:“你们的遭遇我很同情,但我是按规定办事。
”这就是我刚才说的——半真半假的理解,半真半假的同情,半真半假的敷衍,道德感的暂时发作,可叹,可悲,可笑,心寒如冰,坚硬如石,可是,我连叹息的力气都没有。
韩总说:“但是,你喝酒了。
”他的态度缓和下来。
后面的故事,我无力探究。
只是做个假设,如果办准生证的事不是韩总而是田文军这个孩子会不会是个没有户口的孩子?或者我应该不要那么现实,或许我应该相信世间美好多过冷漠,多希望我少年无知,无忧....李红芹在这部影片里,当年的小燕子变成了吉刚和吉芳的妈妈。
她无知,她没有文化,但,她是一个母亲。
她出现在卢晓娟来带走孩子的时候。
这是一场两个母亲的战争,争夺的是自己的儿子。
她们全力奔跑,不顾形象的厮打,只是因为她们是母亲。
吉冈挣扎厮打着想要逃脱,像一个惊恐的小兽。
这时候受伤的是所有人,包括田文军、卢晓娟,也包括李秀芹还有吉冈,甚至还有吉芳。
她被带入警局,一身狼狈,满脸茫然,心心念念都是儿子。
隔壁是心心念念惦记母亲和妹妹的吉冈。
肝肠寸断,五味杂陈的卢晓娟。
吉冈说:“警察叔叔你把他们抓起来!”吉冈说“我妈妈呢?我妹妹还没吃饭……”这一刻,锥心的是谁?在她还没从即将失去儿子的惶惑和愤怒里挣扎出来的时候,她发现她即将失去女儿。
她疯了,她袭警,她逃离,她承担不起失去了。
妨碍公务罪,入狱。
出狱后她四处奔走想带回女儿,她找律师,倾其所有,她为了找证人出卖了肉体,因为这是她仅有的东西了。
她跪下去了,她放弃了一切,只想换回孩子。
那个男人披着衣服匆匆离开旅馆的时候我们知道这场交易达成了。
冷冷的夜色,我知道即使他放弃所有女儿也不会回来了。
她不知道,她还满怀希望,医生告诉她她怀孕了,她整个人都傻了,原来她的人生什么都没有了,一无所有。
他认为很老实的,她的男人,是个人贩子,欺骗了她一生。
我想起,他跪在地上跟孩子们的父母道歉,想起她冲出警局,想起她爬上福利院的空调,想起她在那个嘈杂的旅馆里,想起她站在田鹏楼下对田文军说:“不要给他吃桃,吃桃过敏。
”田文军有没有原谅她?有没有心酸?那年他说:“请拐走我孩子的人好好对他,他不能吃桃子,吃桃子过敏。
”今天有一个拐走他孩子的女人说,他吃桃过敏。
《亲爱的》观后感二电影《亲爱的》由由陈可辛执导,张冀编剧,赵薇、黄渤、佟大为、郝蕾、张译主演。
这不仅是一部关于拐卖儿童的电影,而且是把社会百态揉在一起的纪录片。
电影主要讲述了田文军(黄渤饰)和鲁晓娟(郝蕾饰)曾是一对恩爱的夫妻,然而,两人之间的感情却被时间和争吵消耗殆尽,最终,他们选择了离婚。
如今,联系着两人的唯一枢纽,就是可爱的儿子田鹏。
然而,某一天,这唯一的纽带也断裂了,田鹏一次外出玩耍时无故失踪,绝望和崩溃之中,田文军与鲁晓娟踏上了漫漫寻子之路,并在途中结识了许多和他们一样无助的父亲和母亲们。
时光匆匆流逝,一条关于田鹏的线索浮出水面,促使田文军和妻子来到了一处偏僻的村落之中,在那里,他们看到了酷似田鹏的男孩,然而,男孩口中的“妈妈”却并非鲁晓娟,而是一位名叫李红琴(赵薇饰)的村妇。
李红琴这个人物从出场就在不断失去,她男人早死,儿子被夺回,女儿被带走,可以说已经失无可失。
她在社会中扮演的是「人贩子老婆」的角色,是道德的对立面,然而站在她的角度上,实在是被命运残酷对待的人。
她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找证人、找律师,想要再找回失去的女儿,但法律不容。
在公交车上看到儿子时,飞奔下车到儿子的身边紧紧搂住,身边失去孩子的家长将失子之痛发泄在她身上,她涕流满面,跪倒在地说对不起。
影片的最后,她得知自己怀孕的消息,抱膝而哭,或许她终于接受了自己无法和女儿团圆的结果,或许对命运为她带来一丝希望而感恩。
如果影片《亲爱的》仅仅把目光聚焦在孩子被拐卖的家庭上,那么它仍然会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温情电影,在各种大片烂片扎堆的市场上展示出清冷的风范。
但是,它不会是一部大悲悯之作。
我以为,真正的大悲悯是,既关注受害一方的痛苦,又能够对与犯错者有着亲密关系的人们有所同情。
《亲爱的》可以说实现了这一点。
诚然,田文军和鲁晓娟二人作为失去亲生小孩的父母,有着太多的痛楚,但是,李红琴就不可怜吗?她并没有拐卖小孩,也不是丈夫的帮凶,她只是一个渴望有孩子、全身心爱着孩子的母亲。
她对于那两个小孩,是亲生母亲一般的关怀,她的这份爱并没有错。
后来,她失去了他们,作为一个母亲,作为一个妻子,她真的是一无所有了。
然而并没有做错什么的她却接二连三地遭到现实的戏弄——因为她的男人是拐卖儿童的罪犯,所以她也被看作是不洁的,她被那些孩子被拐卖的父母们打,被福利院剥夺探视女儿的机会。
可是,请不要忘记,她也只是一个可怜的女人,她不应该承受他人的过错所带来的攻击和侮辱。
这样的道德捆绑、有罪推定实在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然而在社会上却屡见不鲜。
而佟大为饰演的那个律师为什么后来愿意去帮李红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看到了这种现象背后的恶,他的母亲就因为自己的亲生女儿犯了罪而饱受周围人的非议继而歇斯底里,他同情李红霞,就像心疼自己的母亲那样。
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应该反思:我们是不是也出于个人的情绪或偏见而苛刻地对待一个无辜的人?我们足够宽容吗?我们足够好吗?否则,我们又有什么资格,指着别人的鼻子骂,"你是不洁的"?在你遭受痛苦的时候,也请将心比心,照顾一下无辜受牵连的人的心情。
我知道这很难,可谁活得不难呢?当然,宽容不是无限度的,那些昧良心拐卖儿童的人、那些在人家家庭遭受重创还要落井下石的人,你们好意思被宽容吗?你们的良心都到哪里去了?有些罪恶,不是不报,真的只是时辰未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