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肺栓塞:表现为胸闷、胸痛、伴气促,大面积栓塞示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可伴有血气析异常,行肺动脉CTA可鉴别。
2.反流性食管炎:可表现为上腹部烧灼样疼痛,伴有返酸、嗳气等表现,行胃镜检查有助鉴别。
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可表现为黑朦、晕厥症状,可有短暂神经定位体征,多于24小时自动恢复,结合病史及脑血管检查可明确。
4.室性心动过速:表现为心悸伴胸闷,出现血流动力血障碍时可出现晕厥,行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可以明确。
5.老年瓣膜退行性心脏病:患者以老年人为主,伴有心脏杂音,行心脏彩超检查可鉴别。
6.扩张性心肌病:患者无明确病因,有心脏扩大,进而出现心功能不全症状,可有心脏杂音,行心脏彩超可鉴别。
7.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患者反复阵发性心悸,与房性心动过速鉴别,但该病发作时多为逐渐加重,逐渐缓解。
心内电生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8.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差传:患者反复阵发性心悸,与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差传鉴别。
发作时心电图,心内电生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9.主动脉夹层:表现为胸背部痛,呈撕裂样痛,两侧肢体血压及脉搏多不对称,主动脉CTA 可资鉴别。
10.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表现为血压持续性增高,伴顽固性低血钾,周期性麻痹,抽血查电解质,醛固酮,B超、CT可资鉴别。
11.嗜铬细胞瘤:表现为血压持续性或阵发性升高,血压升高时查儿茶酚胺,B超、CT可资鉴别。
12.慢性胃炎:多数患者无症状,有症状者表现为上腹痛或不适、上腹胀、早饱、嗳气、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胃镜检查并同时取活组织作病理组织学检查是诊断慢性胃炎的最可靠方法。
13.消化性溃疡:上腹痛为主要症状,多为灼痛,亦可为钝痛、胀痛、剧痛或饥饿样不适感,多为于中上腹,可偏右或偏左。
部分患者无症状,而以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为首发症状,胃镜检查可确诊。
14.心绞痛:患者有胸痛症状,呈压榨性,持续时间几分钟左右,休息后症状缓解,行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检查可鉴别。
15.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有长期吸烟病史、咳嗽、咳痰等症状,出现双下肢水肿等右心功能不全表现,行心脏彩超及胸部CT等检查可鉴别。
16.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患者女性,出现胸痛,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相鉴别,行冠脉造影可明确诊断。
1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发于中老人,有咳嗽、咳痰、气促呼吸困难,呈逐渐性加重,可并发肺心病。
查体:桶状胸,两肺可及干湿啰音。
结合肺功能和胸部CT可以进一步明确。
18.急性支气管炎:急骤起病,表现为咳嗽,咳痰,部分患者可发热,查体:双肺呼吸音粗,偶可闻及少许湿性罗音,胸片检查提示支气管纹理增粗,肺内未见实变渗出影,结合病史、胸片等可鉴别。
19.脑出血: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出现头晕症状,应注意脑出血可能,入院后已行头颅CT 检查排除脑出血,故暂不考虑。
20.脑梗塞:患者反复出现头晕,且既往有脑梗塞病史,故应排除,择期可行头颅MRI检查排除。
21.肾性高血压:患者无泌尿系症状,查体腹部未闻及血管杂音,可行肾动脉彩超、肾功能,尿分析等鉴别。
22.血管迷走性晕厥:一般见于长时间站立或剧烈咳嗽、排尿、排便时,有恶心、呕吐及腹痛情况,有血压下降及心率减慢表现,晕厥时间短,青年多见,无心脏病史,直立倾斜试验阳性,需排除心源性及脑血管意外情况,目前可能性不大。
23.癫痫发作:发作时一般有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及眼白上翻,发作过后有头晕、乏力、嗜睡、四肢酸痛不适,头颅MRI及脑电图可见相应异常表现。
24.房间隔缺损:患者多为先天性,有心脏杂音,以胸骨左缘第二、三肋间收缩期杂音多见,行心脏彩超检查可鉴别。
25.肺动脉狭窄:患者有心脏杂音,肺动脉听诊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多见,行心脏彩超检查可鉴别。
26.甲亢性心脏病:患者消痩,出现胸闷,气促,心脏扩大,与甲亢性心脏病鉴别。
查FT3,FT4,TSH可鉴别。
27.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老年人,出现心脏扩大,心功能性不全,与缺血性心肌病鉴别,但患者无胸痛病史,冠脉造影可鉴别.28.脑血管意外:该病可表现头痛、头晕伴恶心、呕吐等不适,行头颅CT检查可明确诊断。
29.颈椎病:该病可表现头痛、头晕等不适,与咳嗽几体位变动有关,行颈椎“X”线正位加双斜位片可明确诊断.30.颈椎疾病:患者老年女性,有高血压病史,伴有头晕、恶心、呕吐,需考虑颈椎病可能,颈椎磁共振等可进一步明确。
31.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常有高血压、高血脂、高龄等冠心病危险因素,可有胸痛、胸闷等不适,常与活动相关,发作时可有心电图改变,该患者待排,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可鉴别。
32.心脏神经症:该患者多见于女性,可有胸痛、胸闷,活动后症状减轻,喜叹气,心电图可有ST—T改变,该患者待排,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可鉴别。
3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多为中老年人。
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死,心电图、心肌酶、冠脉造影可资鉴别。
34.风湿性心脏病:多有风湿热病史,表现为胸闷、气促,心脏听诊多有心脏杂音,心脏彩超可资鉴别。
35.房间隔缺损:该病早期可无症状,并发肺动脉高压时可见休息或运动时出现发绀,体格检查可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第2心音增强并有固定分裂,可伴有II-III级收缩期杂音,心脏彩超检查有助于确定,该患者不支持。
36.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可有劳力性胸痛及呼吸困难、晕厥等症状,体格检查可在胸骨左缘中下段闻及喷射性收缩期杂音,心脏彩超检查可确诊,该患者不支持。
37.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有冒汗,心悸及胸痛症状,伴食欲增加,行FT3、FT4、TSH 检查可鉴别。
38.心肌梗死:有胸痛症状,呈压榨性,性质较剧,且持续时间一般超过30分钟,经休息及含服硝酸甘油等不能缓解,行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检查可鉴别。
39肋间神经痛:该病可表现胸闷、胸痛,呈针刺样痛,与咳嗽及体位变动有关,各项辅助检查均示正常。
40.室性心动过速:患者一般无症状,查心电图可鉴别。
41.交界性期前收缩:查心电图可鉴别。
42.肾功能不全:可有血尿,尿量改变,双下肢水肿等症,血压可升高,尿分析,肾功能,肾活检可资鉴别。
43.肝源性水肿:可有慢性肝炎,肝硬化病史,腹壁静脉可见曲张,肝脏彩超,上腹部CT 可助鉴别。
44.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患者反复阵发性心悸,与房性心动过速鉴别,但该病发作时多为逐渐加重,逐渐缓解。
心内电生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45.心脏神经症:患者可出现反复心悸、肢体乏力、盗汗、失眠等不适,排外器质性疾病并行抗焦虑等治疗好转有助于鉴别.46.急性心包炎:患者可表现为持续性胸痛,呈锐痛,心电图可见除A VR导联外ST弓背向下性抬高,心肌酶、肌钙蛋白多无改变。
47.阵发性房颤:患者可表现为反复心悸,行心电图可鉴别。
48.阵发性室速:患者可表现为反复心悸,行心电图可鉴别。
49.甲亢性心肌病:有甲亢病史或症状,行甲功三项检查有异常。
50.缺血性心肌病:既往有胸闷、胸痛等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表现,心电图有ST-T改变。
冠脉造影可明确。
51.偏头痛:多呈周期性,见于女性,头痛常偏于一侧,剧烈,病发前常有嗜睡、倦怠、忧郁感,也有可能在眼前出闪光、暗点、出冷汗等前兆。
52.脑卒中:患者多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危险因素。
发病时患者多有神志不清,意识模糊等表现,行头部CT等影像学检查可明确。
53.肾血管性高血压:主要表现为血压突然升高,舒张压有中重度升高多普勒超声、肾动脉造影可明确诊断。
54.原发性醛固酮增高:主要表现为血压轻中度增高,可有肌无力、周期性麻痹、烦渴、多尿等症状,查血电解质,CT、MRI可鉴别。
55.重症肌无力:患者可表现为心肌无力,但多表现为双侧,肌电图可鉴别。
56.支气管哮喘:患者病史长,病情反复,常有诱发因素,发病时可闻及哮鸣音,肺部可有干湿性啰音。
57.窦性心动过缓:常见于健康的青年人、运动员与睡眠状态,颅内疾患、甲状腺功能减等疾病也可导致窦性心动过缓,发作时心电图检查可鉴别。
58.窦性停博: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或颈动脉窦过敏均可发生窦性停博,亦可见于急性心梗、窦房结变性。
发作时心电图,心内电生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59.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可有怕冷及浮肿等表现,血清FT3、FT4降低,TSH增加,该患者有上述症状,需考虑此病,游离甲功三项检查有助于鉴别。
60.特发性水肿:患者可有不明原因水肿,排除肝源性、心源性、肾性水肿、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原因外,需考虑此病,该患者待排。
61.急性冠脉综合征:可表现为胸闷、气紧,心电图可见ST-T改变,行心肌酶、肌钙蛋白等检查可示异常有助鉴别。
6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可表现为黑朦、晕厥症状,可有短暂神经定位体征,多于24小时自动恢复,结合病史及脑血管检查可明确。
63.室性心动过速:表现为心悸伴胸闷,出现血流动力血障碍时可出现晕厥,行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可以明确。
6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本病多有高血压、高血脂、吸烟和糖尿病等易患因素,多有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病史,冠脉造影可确定本病。
65.风湿性心瓣膜病:扩心病在二、三尖瓣听诊区可听到收缩期杂音与风心病相似,但风心病收缩期杂音粗糙,心衰控制后杂音增强,多伴有舒张期杂音。
超声心动图有助于两者鉴别。
66.肺动脉瓣狭窄:患者可有心悸,胸闷等症,心脏在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心脏彩超可资鉴别。
67.室间隔缺损:患者可有心悸,胸闷,发绀等症,心脏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心脏彩超可资鉴别。
68.青光眼:患者可表现未视力障碍,行眼科等检查有助鉴别,该患者必要时请眼科会诊检查排外;69.梅尼埃病:患者可表现为眩晕,视物旋转伴有耳鸣,恶心、呕吐等表现;呈反复发作,有自限性,结合病史等有助鉴别。
70.库欣综合征:患者有典型向心型肥胖体型,通过颅内蝶鞍X线检查、肾上腺CT可确定病变部位。
71.非阵发性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患者反复心悸,查示心电图可鉴别。
72.急性胰炎:多数患者在发病前有暴饮暴食史或胆道结石病史,病发时患者多有明显剧烈腹痛,可伴恶心、呕吐及腹胀、发热,病重者可出现低血压或休克。
行腹部CT可明确鉴别。
73.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患者反复阵发性心悸,与房性心动过速鉴别,但该病发作时多为逐渐加重,逐渐缓解。
心内电生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74.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反复阵发性心悸,与室性心动过速鉴别。
发作时心电图,心内电生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75.胸膜炎:该病有胸痛表现,胸痛与呼吸有关,可闻及胸膜摩擦音,患者未闻及胸膜摩擦音,心包摩擦音明显,心彩超支持心包炎诊断,故可排除,76.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可表现为反复心悸,伴有烦躁、怕热、失眠等症症状,行心电图检查多可见窦性心动过速,甲功三项检查有异常。
77.窦性心律不齐:行心电图检查可鉴别。
78.加速性房性逸搏心律:患者短阵房速心率约100次/分,应予以鉴别,必要时借助食道调搏或心内电生理可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