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课件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课件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
6
静脉血流滞缓
手术过程中的长时间仰卧,肢体制动或偏瘫卧床,或长途乘车, 或长久的下蹲位等。均可引起静脉血流滞缓,一直被认为是引起 DVT的因素。全麻、感染或其他增加下肢静脉容量和减少静脉血 流的因素都可引起静脉血流滞缓,血栓即可在静脉瓣膜尖部和肌 肉静脉窦内形成,如果再伴随其他引起血栓形成的因素(内膜损伤 或高凝状态)血栓就会发展。 另外,解剖因素也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左髂总静 脉被夹在右髂总动脉和骶骨岬之间,容易使左髂总静脉长期处于 前后壁接触状态,使左髂静脉回流受阻,还可形成静脉腔内粘连 。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
7
由于静脉血流滞缓,血液淤滞于静脉内,导致组织缺氧,淤滞的 血小板促进凝血酶的产生和释放。积累的凝血酶损伤血管壁内膜, 导致5一羟色胺和组胺的释放。其结果是基底膜暴露,内弹力板 断裂,导致血小板沉着及凝血因子的活化,进而血栓形成。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
8
静脉壁的损伤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二病区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
1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发病率呈逐 年上升的趋势,主要发生在外科手术术中和术后的病人。发病因 素包括肥胖、静脉血栓史、静脉曲张、凝血机制异常、糖尿病、 口服避孕药、外伤、分娩等。DVT临床主要表现为下肢疼痛、肿 胀、浅表静脉扩张、皮肤温度增高和低热,重者可发生股青肿, 血栓脱落进入肺部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肺梗塞(PE)。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2•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其发 病率约占周围血管疾病的40%,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全身主干静脉均可发病,尤其多见于下肢"北美周围血 管疾病死亡病人尸检中,发现72%有DVT,因此护理人员 应重视DVT的预防和护理,降低DVT病人的病死率.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
3
高危人群
• 高危人群如果没有预防措施,患小腿DVT的机会为40%~80% • 髋部骨折及术后 • 下肢骨折及术后尤其是术中应用止血带的 • 原发下肢血管疾病 • 高龄、女性、吸烟、糖尿病、肥胖 • 心功能不全和以往有DVT形成史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
4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
• 静脉血流滞缓 • 静脉壁的损伤 • 血液高凝状态 • 其它因素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
5
《千金备急要方》中说:“久劳、热气盛、为湿热所折,气结筋 中”。“气血淤滞则痛,脉道阻塞则肿,久淤而生热。”《血证论》 则认为“淤血流注,四肢疼痛肿胀,宜化去淤血,消利肿胀。”又 说:“有淤血肿痛者,宜消淤血”,“淤血消散,则痛肿自除。”这 说明中医学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有详细的了解。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
9
(3)感染性损伤 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由静脉周围感染灶引起, 较为少见,如感染性子宫内膜炎,可引起子宫静脉的脓毒性血栓 性静脉炎。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
10
血液高凝状态
这是引起静脉血栓形成的基本因素之一。各种大型手术是引起 血液高凝状态的最常见原因。术中或术后因组织损伤引起血小板 凝聚能力增强,术后血清前纤维蛋白溶酶活化剂和纤维蛋白溶酶 两者的抑制水平均有升高,从而使纤维蛋白溶解减少。脾切除后 由于血小板骤然增加,可增加血液凝固性。晚期癌肿如肺癌、胰 腺癌,其他如卵巢、前列腺、胃或结肠癌,癌细胞破坏组织的同 时常释放许多物质,如胶蛋白和凝血活素等。
• 避免在同一静脉进行多次穿刺
• 穿刺部位如出现炎症反应立即重新建立静脉通道
• 尽量减少扎止血带的时间
• 推广普及留置套管针
• 高危人群术后常规抗凝治疗
• 尽量避免术后无指征应用止血药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
18
• 加强评估,做好高危人群宣教
• 抬高下肢,早期活动,促进静脉血液回流 对大手术后的病人,应抬高下肢 20°—30°,下肢远端高于近端,尽量避免膝下垫枕,过度屈曲,影响静脉回 流。鼓励病人深呼吸及咳嗽。对高危因素或高凝状态的病人,最有效的预防 方法是增加活动量。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术后24h就应开始做下肢抬高 训练。不能下床者,应鼓励并督促病人在床上主动做足屈伸运动,。不能活 动者,由护士或家属被动按摩下肢腿部比目鱼肌和排肠肌。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
14
• 中危组病人:年龄大于40岁,在全麻下手术超过30min,还有以 下几种因素,包括恶性肿瘤、肥胖、静脉曲张、瘫痪、长期卧床 或心力衰竭。在没有预防措施的中危组病人中患小腿DVT的机会 为10%~40%,下肢近心侧患DVT的机会为2%~10%,致命性 肺动脉栓塞的机会为0.1%~0.7%。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
15
• 高危组病人:有DVT或肺动脉栓塞病史,有严重外伤史,因恶性 肿瘤需行腹部或盆腔的广泛手术,下肢(特别是髋关节)大手术都 属高危组。如果没有预防措施,这些病人患小腿DVT的机会为40 %~80%,下肢近心侧DVT的机会为10%~20%,致命性肺动脉 栓塞的机会为1%~5%。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
16
治疗
• 手术治疗 静脉切开取栓
• 药物治疗 静脉溶栓加抗凝治疗
• 介入治疗 导管直接向凝块内滴注药物溶栓及保留导管内溶栓治疗
• 下腔静脉滤器置放 • 中医中药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
17
预防
• 戒烟,控制原发疾病
• 偏瘫患者避免患侧输液
• 尽量避免下肢输液
• 尽量避免静脉注射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
11
其它因素
资料表明,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一般与手术种类、创伤程度、 手术时间及术后卧床时间有密切关系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
12
类型
• 周围型:小腿 • 中央型:髂骨 • 混合型:周围型向近心侧发展、中央型向远心侧发展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
13
• 低危组病人:年龄小于40岁,在全麻下腹部或胸部手术时间在 30min之内。这些病人发生DVT的机会小于10%,其近心侧的DVT, 机会小于1%,致命性肺动脉栓塞的机会小于0.01%。
(1)化学性损伤:静脉内注射各种刺激性溶液和高渗溶液,如各种 抗生素、有机碘溶液、高渗葡萄糖溶液等均不同程度地刺激静脉 内膜,导致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形成 。 (2)机械性损伤:静脉局部挫伤,撕裂伤或骨折碎片创伤均可产生 静脉血栓形成。股骨颈骨折损伤股总静脉,骨盆骨折常能损伤髂 总静脉或其分支,均可并发髂股静脉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