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
2014级《计算机基础》期末考试复习知识点
2014年12月
一、各章复习知识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名称、诞生时间及运算性能;
2.计算机发展四个阶段的名称、特点,划分的主要依据;
2.计算机的特点及分类;
3.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
4.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5.数据与信息的概念,信息的主要特征;
6.不同进制数之间的转换(十进制与二进制之间,二进制与八进制、十六进制之间);
7.计算机中整数的表示:无符号数与有符号数的表示方法,有符号数的原、反、补码计算;
8.计算机中浮点数的表示形式:尾数+阶码;
9.常用英文字符的ASCII码的值(十进制值):数字,大小写字母,空格,回车,换行;
10.GB2312汉字编码中的区位码,国标码和机内码之间的换
算;
GB-2312中,在平面上把汉字分为94个区,每个区94个位。
每个收进的汉字有一个固定的区位。
例如“啊”字,位于16区,01位,这个区号和位号就构成了它的区位码“1601”。
内码是保存在计算机中或文件中的汉字编码。
它是十六进制的(当然在机器中是二进制了)。
区位码、国标码与机内码的转换关系方法:
(1)区位码先转换成十六进制数表示
(2)(区位码的十六进制表示)+2020H=国标码;
(3)国标码+8080H=机内码
举例:以汉字“大”为例,“大”字的区内码为2083
解:1、区号为20,位号为83
2、将区位号2083转换为十六进制表示为1453H
3、1453H+2020H=3473H,得到国标码3473H
4、3473H+8080H=B4F3H,得到机内码为B4F3H
11.媒体,多媒体,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多媒体技术的特点,六种主要的感觉媒体;
12.计算机中图像的表示方式,常用的图像格式,计算未压缩的图像的大小;
13.计算机中视频的表示方式,常用的视频格式,计算未压缩的视频的大小;
14.计算机中音频的表示方式,常用的音频格式,计算未压缩的音频的大小;
15.计算机中音频数字化的过程;
16.JPE G的压缩模式,通用的视频压缩编码标准及音频压缩技术;
17.计算机病毒的概念与特征,防范计算机病毒的主要方法。
第二章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应用
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2.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四个阶段;
3.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及分类(作用范围、通信方式、拓扑结构);
4.计算机网络的硬件组成、软件组成和网络连接的设备;
5.OSI参考模型的组成,TCP/IP参考模型的组成;
6.域名的基本组成及逻辑结构,IP地址的构成及标记法, IP 地址的分类及方法;
域名:进行域名解析。
域名解析的作用是由计算机的名字求解该计算机的网络层协议地址,例如IP协议的IP地址。
域是划分网络主机的一种逻辑单元,域的引入是为了便于网络主机的命名以及对名字的管理。
从域的观点来看,网络主机被划分到各个不重叠的集合中。
IP地址的结构和类型
IP地址是一个32比特无符号二进制数。
IP地址是具有层次结构的地址,它由二级结构组成:第一级结构是网络号(net-id),它是网络在互联网中的编号。
第二级结构是主机号(host-id),它是主机在网络中的编号。
P地址包含五个不同的种类。
其中三种IP地址用于Internet 上的一般使用,另外两种IP地址留作特殊用。
前三类用于指定IP地址哪一部分是网络地址。
哪一部分是主机地址。
从嵌入点符号的第一个数字,你可以辨认出IP地址的种类。
IP种类及其IP地址的范围
IP地址种类第一个数字的范围
A类 1至126
B类 128至191
C类 192至223
D类 224至239
E类 240至255
第三章计算机组成与操作系统
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硬件系统、软件系统);
2.现代计算机的冯诺依曼体系结构;
3.计算机工作原理、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工作原理:
数据和程序通过输入设备输入计算机,存放在存储器里面。
然后经过编译器编译,形成二进制代码,即机器语言,叫做目标程序。
计算机从内存中取出第一条指令,经过控制器译码,按指令的要求,从存贮器中取出数据,送到CPU的寄存器,进行指定的运算和逻辑操作,然后再按地址把结果送到内存中去。
循环执行,直至遇到停止指令。
性能指标
1、运算速度
是指计算机每秒钟执行的指令条数。
影响运算速度的有如下几个主要因素:
(1)CPU的主频。
指计算机的时钟频率。
(2)字长。
CPU一次运算的最大位数。
(3)指令系统的合理性。
2、存储器的指标
(1)存取速度。
内存储器完成一次读或写操作所需的时间,称为存储器的存取时间或者访问时间。
而连续两次读(或写)所需的最短时间称为存储周期
(2)存储容量。
内存容量越大,计算机运行速度越快。
3、I/O的速度
4.操作系统的概念、功能及分类,常用的操作系统;
3.windows7操作系统基本操作(键盘、鼠标、启动、退出、注销)、配置(桌面背景、屏幕分辨率、控制面板)、应用(任务栏、窗口、记事本、画图、汉字输入法、格式化),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及操作。
第四章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10
1.Word的主要功能:文字编辑、文字校对、格式排版、图文处理、表格绘制、帮助;
2.Word的启动和退出方法;
3.Word工作窗口的基本构成:标题栏、功能区、工具栏、标尺、文档编辑区、滚动条、状态栏、最小化按钮、还原/最大化按钮、关闭按钮、任务窗格;
4.文档的基本操作:新建、打开、保存、关闭;
5. Word视图的使用:页面、大纲、WEB版式、阅读版式、
草稿;
6.文本编辑的基本操作(移动和定位,文本的选择,插入内容,删除、撤消,剪切、移动和复制操作,定位、替换和查找操作、插入符号操作)的方法;
7.Word文档格式与版面设置,包括:(1)字体和段落格式设置:字符格式、段落格式、首字下沉、分栏排版;(2)项目符号和编号;(3)边框、底纹、页眉和页脚的添加;
8. Word表格的建立与编辑,包括:
(1)表格的建立(3种方法:插入表格、“表格”绘制、文本转换成表格);
(2)表格格式和内容的基本编辑;
表格选择:表格的选定,单元格的选定,行的选定,列的选定,可以用鼠标直接选定。
表格编辑:包括插入新的行、列、单元格;删除单元格、行、列,删除全表的操作。
删除操作则先选中要删除的内容,然后单击鼠标右键,在打开的快捷菜单中选定相应操作。
表格修饰:包括表格的拆分,表格的合并,添加表头斜线,自动套用格式的应用。
表格的拆分包括拆分单元格,拆分整行,拆分整列各单元格,这些操作可以通过先选定相应内容。
表格的合并操作主要有合并单元格,合并整行、整列,这些操作可以通过选定相应内容后,然后单击鼠标右键,在打开的快捷菜单中选定相应操作即可。
添加表头斜线可以通过打
开“表格”并选定“绘制斜线表头”项,弹出的“插入斜线表头”对话框来进行。
自动套用格式的应用可以通过打开“表格自动套用格式”对话框来进行。
表格格式化:表格的排版包括表格中文字的对齐,修改表格框线和添加底纹,表格位置调整。
9.Word对象的插入,包括:(1)图片的插入剪贴画、来自文件;(2)文本框的插入插入、编辑、调整大小、移动、设置属性;(3)图文混排技术嵌入型、四周型、紧密型、文字上方、文字下方。
第五章电子表格软件Excel 2010
1.Excel 2010窗口及其组成;
2.工作簿和工作表的关系,数量关系,默认工作表数量及名称;
3.单元格地址及单元格区域的表示方法;
4.拆分和冻结的含义及作用;
5.如何在单元格中另起一行输入数据(换行);
6.单元格格式的设置;
7.单元格绝对地址和相对地址的概念,单元格的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方法;
8.公式的使用和常用函数使用;
9.数据排序分类,分类汇总方法;
10.图表的建立、编辑、修改及修饰;
11.工作表的页面设置。
第六章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 2010
1. PowerPoint 的基本功能和基本操作,演示文稿的视图模式和使用。
2. 演示文稿中幻灯片的主题设置、背景设置、母版制作和使用。
3. 幻灯片中文本、图形、SmartArt、图像(片)、图表、音频、视频、艺术字等对象的编辑和应用。
4. 幻灯片中对象动画、幻灯片切换效果、链接操作等交互设置。
5. 幻灯片放映设置,演示文稿的打包和输出。
第七章程序设计基础与基本数据结构
1.程序设计方法学与风格(概念)
2.结构化程序设计(概念及特点)
3.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主要的基本概念,对象,方法,属性及继承与多态性;与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的比较)
4.算法与数据结构(算法的基本概念;算法复杂度的概念和意义、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数据结构的定义;数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