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的:
为使公司新产品之试产作业有一定的作业方法可遵循,确保试生产的顺利进
2.适用范围:
凡公司产品需施行试产作业的均适用之。
3.术语定义:
试生产:试生产阶段是指项目刚开始生产,项目的机器设备还没有达到设计
的最优阶段,各项指标处于试运作的生产。
4.管理职责:
4.1技术部:
4.1.1技术部整理确认新产品的所有技术图纸/工艺文件资料
4.1.2技术部负责将开发/客户提供资料转化成内部工程文件,连同生产注意事项及
治具等一起提供给生产/品管/仓库等相关部门。
4.1.3技术部门负责主导试生产准备确认及整理试产报告。
4.2品管部:
4.2.1参与试产之质量监督及管控人员工作安排。
4.2.2整理相关新产品质量资料。
4.3物控:
4.3.1提供试产相关的零件及物料配备和物料追踪。
4.4生产部:
4.4.1负责试产生产人员安排和作业施行。
4.4.2提供产品自检记录及生产数据等试产相关之资料。
4.5 业务部:
4.5.1 负责跟踪试产完成情况
5.工作程序:
5.1试产通知:
技术部工程师将新产品的相关资料准备好后,确定需施行试产的新产品品种和具体试产时间,由技术部填写「新产品试产单」通知生产部门、品管部门、PMC 部门、业务部门参与试产相关事宜。
5.2试产准备:
5.2.1技术部提供有效的作业文件,工装,模具,物料需求。
5.2.2物控依据新产品试产通知单通知内容及 BOM 进行备料作业。
5.2.4品管部需根据技术提供的技术资料,如图纸,客户要求等。
制作准备测试制具并对物料进行检测,对过程检测人员的能力要保证。
5.2.5生产部根据项目需求配备培训合格的人员,管理部协助生产部做好员工培训,形成具体的员工素质矩阵。
准备好完好的设备。
5.3试产产前会议:
5.3.1 由技术部门主导“试产产前会议”,确认 5.2 之试产准备是否备妥,生产部门/物控部门等相关部门试产作业准备是否完成,讲解及交办相关重点注意事项,指定相关部门做好试产的配合工作。
各部门针对新产品试产的可能问题点提出建议及预防措施。
形成《试产产前会议记录》
5.4试产施行:
5.4.1完成 5.2 及 5.3 之作业,在试产前,由项目工程师主导,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试产检查,确认所需资源是否到位,输出《试生产检查准备表》。
确认个方面资源到位后。
由技术部门主导,生产部门先负责首件样品制作(一般为 5 件),经技术/品管等相关部门评估合格后,生产部门开始小批量试产作业,完成后提供各工序测试检测记录/调整记录/试产过程中发现的不良问题点汇总报告等资料予技术及品管部门。
5.4.2品管部门配合试产,实行跟踪检查,提供过程品质资料(各种检验记录之汇总)提供给技术负责人。
5.4.3试产主导部门要对试产中生产及品管部门提出的问题及试产中出现的异常,逐项予以分析解决。
5.4.4新产品小批量试产过程一次合格率小于 85%时,应暂停生产,待技术人员对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处理后,再恢复生产。
5.5试产审查:
5.5.1由技术部门依据生产/品管部门提供的资料主导完成试产总结报告,全面总结在试产中出现的问题及改善预防对策.
5.5.2由技术人员召集品管及生产相关部门进行试产检讨会议,发出《试生产-生产运行鉴定表》,并确定是否完成试产。
5.5.3为确保新产品试产审查具有普遍代表性,能使新产品在试产过程能充分暴露潜在的问题,在新产品投入量产之前,累计试产数量至少应不低于 50 件。
5.5.4技术人员应将试生产所有的问题点汇总形成《试做产品问题履历表》作为改进依据数据。
5.6工程更改:
经试产作业后,若有工程更改之需要则由技术人员发出技术文件更改通知单,进行工程技术文件更改。
参照【变更管理办法】。
5.7发行 ECN:
经总经理核准后,由文控中心进行技术文件更改通知单的发行。
5.8标准化
由主导部门根据试产情况对相关文件进行标准化作业。
6.相关文件
7.1新产品开发作业程序
7.2工程变更管理程序
7. 相关记录:
9.修改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