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 工程概况468

1 工程概况468

1 工程概况拟建的"绿地中心·蜀峰468超高层项目"位于成都市东部新城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核心区,成都市驿都大道地铁2号线洪和河站A1和A2出口南侧,椿树街东侧。

距离成都市中心天府广场15km,距离三环路约1km,距离龙泉驿区约7km,场地交通条件十分便利。

场地周边卫星图如下:图1-1 场地周边卫星图该项目建筑用地面积24530m2,汇集五星级酒店、企业CEO行政公馆、超甲级写字楼、公寓、精品商业、会议中心等多功能的超高层城市综合体。

项目由编号分别为T1、T2、T3的3栋超高层塔楼和局部地上3层的裙房及4层地下室组成。

规划主体建筑高度达到468m,建成后将成为成都第一高楼,也将是中国西部第一高楼。

拟建场地地处成都平原岷江水系Ⅲ级阶地,为山前台地地貌,地形有一定起伏,地面高程519.22~527.90m,最大高差为8.68m。

根据地勘报告可知,场地岩土主要由人工填土、粘土及泥岩组成。

地下水水位埋藏较深,多为裂隙和孔隙水。

图1-2 场地南侧现状地形地貌(视向正西,视线范围约300°)2 测量准备施工测量的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测量全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包括图纸、施工流程和测量规范的熟悉,测量方案的确定,对业主提供的测量基准点进行交接和校核,并做好记录。

针对该工程测量难度及工程量安排测量人员数量及分工,所有进场的仪器设备均按照国家规定检定合格,并在使用有效期内。

在使用过程中,随时检查仪器的常用指标,一旦偏差超过允许范围,将及时校正以保证仪器的使用精度。

表2-1 测量仪器设备一览表钢卷尺 ---高程传递 距离丈量2把2.1拟参加本工程的主要技术人员及组织机构图3 平面控制3.1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a.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以避免放样误差的积累。

b.控制网的布设应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以及各施工段的划分等因素进行。

c.控制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d.平面控制网要有足够的精度和密度。

3.2平面控制网建立 ① E 级GPS 控制网的建立E 级GPS布设的主要技术要求如表7.1.2、表7.1.3所示表3.2-1 GPS 网的主要技术要求表3.2-2 闭合环或附合线路边数的规定E级GPS点位选择应选择在稳定、开阔、交通便利、不易干扰的且符合技术设计要求利于测量工作开展的位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拟在场外道路布设4个E级GPS控制点,控制点编号为A、B、C、D,均埋设于已成型的城市干道上,A、B两点通视,C、D两点通视。

图3.2-1 E级GPS控制点位置布置示意图② E级GPS控制网测量采用3套GPS对A、B、C、D四个E级GPS点进行静态相对定位作业,观测时联测建设方提供的平面控制点。

表3.2-3 E级GPS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观测完成后,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包括:a、基线结算及质量检验b、三维无约束平差c 、二维约束平差d 、水准联测e 、GPS 点高程拟合计算 ③ 一级导线控制测量表3.2-4 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根据已有的建立好的E 级GPS 控制点,在基坑外围布设一条附和平面导线,导线点包括K1、K2、K3、K4、K5、K6、K7、K8并联测E 级GPS 控制点A 、B 、C 三点,导线中K1、K2、K5、K6作为项目的平面控制点。

在施工过程中,定期对导线进行复核。

图3.2-2 平面控制点示意图3.2-3 一级导线点平面布置示意图4 高程控制4.1高程控制网建立在场地外围稳定可靠的位置布设三个水准点BM1、BM2、BM3组成一条闭合水准线路,并与已知高程点联测,构成高程控制网,工程进行期间每月对高程控制网中水准点进行复核。

4.2高程控制网技术要求表4.2-1 水准观测主要技术指标根据《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2009),四等水准测量往返及闭合限差要求见下表:表4.2-2 水准观测主要技术指标L 为附合路线(环线)长度,km ; R 为检测测段长度,km ;山区指高程超过1000m 或路线中最大高差超过400m 的地区。

4.3 标高的引测在向基坑内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网点。

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施工位置引测所需的标高。

图4.3-1 水准点平面位置布置示意图5 各分项施工测量5.1场地方格网的复测进场前对施工场地进行方格网复测,使用GPS-RTK,根据建设方提供的平面控制点及高程控制点建立三维参数,采用点位放样及碎步点测量相结合的方法测量方格网高程数据,复测后绘制相应的方格网图纸,为土方开挖、区域的划分提供依据。

5.2降水井、支护桩、立柱①点位放样利用CASS7.0数字化测图软件将设计点位的坐标数据提取生成数据文件,传输到GPS手薄中,现场放样时根据放样点的示意图、桩号调出点名进行放样,实现GPS-RTK放样的一体化。

在桩位打40×40×300mm的木桩,桩上用小铁钉确定桩位中心,采用“十字栓桩法”标记,并用钢筋三脚架加以保护。

图5.2-1 十字栓桩法示意图②桩位的平面控制先对桩位进行复核,然后以桩位为中心,定出相互垂直的十字控制桩线,并做十字检查点控制(见上图),然后利用十字控制线配合小卷尺指挥作业人员调整旋挖机钻头位置与桩位中心重合,并保证其中心与桩位中心偏差。

③桩顶的高程控制桩身开挖前对桩位置地表标高进行测量与记录,根据桩顶设计标高来计算桩深,开挖至指定深度后使用水准仪将桩顶标高引测至桩内壁,以控制预制钢筋笼顶位置,混凝土浇筑即将完成时,实时的测量混凝土浇筑位置标高,从而控制桩顶高程。

④ 桩身(钢筋笼)垂直度控制钢筋笼下放时,对准孔位,保证钢筋笼垂直缓慢的放入孔内,的放入放好钢筋笼后,使用吊线坠,至少从两个方向检查与调整钢筋笼垂直度。

5.3 土方施工①土石方开挖施工的开挖线的放样根据基坑设计图纸,利用CASS7.0数字化测图软件将图纸中开挖上边线及下边线角点的坐标数据提取生成数据文件,传输到GPS手薄中,现场根据图纸调取数据进行放样,开挖过程中不定时的进行开挖线复核,防止超挖或漏挖。

②基坑标高基准点的引测首先采用四等水准测量复核场区高程控制点(技术要求见表 4.2-2),校核无误后,使用水准仪将标高控制点引测到基坑底,作为该施工阶段的标高基准点。

基坑标高基准点的引测采用悬吊钢尺法:以现场高程控制点为依据,采用DS3水准仪以中丝读数法往基坑测设附合水准路线,将高程引测到基坑施工面上。

如5.3-1图:外业作业时,首先用水准测量的方法将高程从已知点引测到A点上,在A 点与悬吊钢尺之间架设水准仪观测A点水准尺及钢尺,得到度数a1和b1;然后将水准仪搬至基坑内,架设在标高基点和悬吊钢尺之间观测B点水准尺及钢尺,得到读书b2和a2.此时,B点的高程值可以用下式计算:Hb=Ha+a2-(b1-a2)-b2其中Ha为A点的高程,Hb为目标标高基点的高程。

根据规范要求,悬吊钢尺法一次高程传递的测量误差不应大于±3㎜。

图5.3-1 悬吊钢尺法引测标高标高基准点用红油漆标注在基坑侧面上,并标明数据。

③土石方开挖施工中的高程控制土石方开挖施工中,采用水准仪中丝读数法进行高程控制:将水准仪架设在标高基准点与土石方开挖施工区域之间,根据施工进度,测量人员随时检测现场标高情况,配合施工机械,同时进行,确保土石方开挖不会出现超挖或漏挖。

④ 施工标高点的测设施工标高点的测设是以引测到基坑的标高基准点为依据,采用水准仪以中丝读数法配合附合水准路线进行测量。

技术要求符合五等水准测量技术规范:往返测量一次;往返闭合差为±14√L(L为水准路线长度(Km)),千米高差中误差为15mm。

以消除或减小仪器及其他误差对施工的影响。

施工标高点测设在立柱桩上,并作好标记。

5.4冠梁、腰梁、水平支撑(1)点位放样点位放样的坐标数据依据电子版图纸运用专业软件形成点位坐标信息文件,并通过计算机连接将数据传输到全站仪。

放样前,把全站仪内的数据和桩位成果表进行二次校核。

在桩位控制导线点上安置仪器,利用全站仪内置放样测量功能软件,将设计点位放到实地。

并加以保护。

(2)全站仪放样流程①仪器架设:将全站仪架设在一控制点上,进行严格的对中正平,输入气温、气压、棱镜常数;输入测站坐标;输入后视点坐标(或方位角),瞄准后视目标后确定,完成定向工作。

②检查:测量1个已知坐标点的坐标并与已知坐标对照,限差范围内,便可开始测量,否则检查原因重新设站。

③放样点坐标:依据施工设计图纸解析出水平支撑节点的坐标④放样:在仪器内输入的坐标和仪器高,输入放样点的坐标,按仪器提示,进行放样。

(3)标高测量在冠梁、腰梁、水平支撑施工过程中,利用水准仪以几何水准的方法控制标高。

6质量控制6.1 组织管理措施①选派组织管理能力强、工作经验较丰富的工程师担任本项目施工测量部分的工程负责人,平面控制网及高程控制网观测计算成果的审核工作由总工程师、及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负责,过程由院指派相关专业总工程师进行检查。

②本工程作为单位主管工程,将实行工程质量“三级”检查验收,由单位技术管理部门、生产部门、现场工程负责人分别根据各自的管理职责对工程的各工序、各工种进行质量检查验收。

③本项目的工程质量将严格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进行。

⑤ 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对影响工程质量因素的控制。

⑤工程负责人根据本工程的要求,召集有关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确保作业人员了解工程性质及要求,明确相应的责任。

6.2 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①平面及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平面及高程控制网的建立要遵循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碎步,由高级到低级的原则来组织实施,严格按照技术规程来进行点位布设、观测、数据处理。

并定期对平面控制网进行复测以保证控制网点的可靠性。

②全站仪放样仔细检查施工放线图纸,保证提取的数据文件准确无误方可传输到全站仪内,全站仪使用前需检查仪器的可靠性,并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严格整平,输入准确的气温、气压、棱镜常数,放样时实时记录放样的坐标数据,对比原始数据进行检查。

③GPS-RTK放样仔细检查施工放线图纸,保证提取的数据文件准确无误方可传输到GPS-RTK 内,GPS-RTK使用前需校验至少两个稳定的平面控制点,确保满足误差需求方可进行放样,并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放样时实时记录放样的坐标数据,对比原始数据进行检查。

④ 水准仪高程点引测引测高程前需对水准仪进行检查,满足限差范围方可使用,水准测量时选择合理的最短的水准观测路线,过程中丈量视距差,保证前后视距差小于5m及累计前后视距差小于10m。

6.3 仪器设备的保证措施(1)仪器设备的检校投入本工程测量施工放线项目的所有测量仪器均是经过国家法定检定部门检定或校正的设备,并处于检测有效期内,按规定在检定期间进行比对和期间核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