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艺术风格和派别

艺术风格和派别

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包豪斯时代的艺术风格和派别
新古典主义美术
简述
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社会动荡不安,伴随着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到来,资产阶级反对旧制度下的陈腐艺术风格,他们需要艺术成为宣传革命,鼓吹自由、平等和共和的有力武器;需要用艺术培植人们的斗争勇气,树立英雄主义的气概。

他们追求古代希腊罗马的英雄主义精神,新古典主义美术应运而生。

新古典主义美术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与资产阶级革命有关。

特点
1.采用古典形式,体现理性和新制度,大多选取了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和神话等大题材。

2.在造型上注重素描和轮廓,注重雕塑般的人物形象,而对色彩不够重视,人物充满着为自由和共和而战的英雄气概;
3.画风古朴、庄严、典雅,注重素描,强调线条的清晰和准确,追求形式上的完美,构图上具有完整性。

影响
19世纪法国绘画在造型艺术中取得了压倒一切的地位,它题材新、风格新,科学的飞速进步使人们既渴望发明的创新。

它力求恢复古典美术(主要指希腊美术和罗马美术)的传统,强烈追求古典式的宁静凝重和考古式的精确,受理性主义美学的支持,大量采用古代题材。

与衰落的巴洛克美术﹑罗可可相对,它代表着一股借复古以开今的潮流,并标志着一种新的美学观念。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与启蒙运动和理性时代相适应的美术样式。

新古典主义的代表性艺术家中,建筑师有英国的R.亚当﹑W.钱伯斯,法国的J.-G.苏弗洛,德国的K.F.申克尔;雕塑家有法国的J.-A.乌东,意大利的A.卡诺瓦;画家有德国的A.R.门斯,英国的B.韦斯特,法国的J.-M.维安。

新古典主义至维安的弟子J.-L.大卫及大卫的学生J.-A.-D.安格尔,取得最优秀的成就,并达到高峰。

新古典主义被19世纪的学院派视为典范,长期成为正统。

但同时又由于它对远古和异国的热烈憧憬和官能性的倾向,也构成浪漫主义美术的先驱。

在斯托拉时代的德国一度也流行”新古典主义艺术”这一概念,但内涵则异样。

在埃及美术﹑现代建筑和日本现代美术中,也常借用这一名称指某种追慕古典的美术样式。

代表人物:大卫代表作品:《马拉之死》;安格尔代表作品:《大宫女》;格罗代表作品:《埃罗战役》
深入分析:
浪漫主义
简述
浪漫主义美术产生于大革命失败以后的波旁王朝复辟时期,人们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越来越感到失望,一些知识分子感到苦闷,他们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模式,从而产生了浪漫主义美术。

他们提倡注重艺术家的主观性和自我表现,以民族奋斗的
历史事件和壮美的自然为素材,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以瑰丽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表现激烈奔放的感情。

总之,他们重感情轻理性,重色彩轻素描,不满现实,追求幻想。

特点:
重中古
浪漫主义要求在被视为野蛮的中世纪的荒诞中寻求创作的灵感,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

从法国为大哲学家卢梭(1712-1778 )所说的“野蛮人比文明人更高明,更智慧,更美”分析认识出发,他们常常选用中世纪的传奇故事作为创作的题材,如德拉克洛瓦的《但丁与维吉尔》、《十字军攻陷君士坦丁堡》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中世纪传奇大多与骑士游侠有关,再加上当时资本主义正向海外扩张势力,在“本土”,过去宁静的生活已被机器生产所破坏,因而浪漫主义在向往中世纪的同时,也渴望和追求着一种具有传奇色彩的异国情调。

重自然
浪漫主义者重视自然,这包括两层意思:一是真正地回到没有经过人矫饰、改造过的大自然中去。

认为人在原始社会没有经过改造的自然状态下,有着天赋的人权,人人得以平等享受大自然的赐予,得到自身的发展和自由。

二是摆脱羁绊得到真正的自由。

只有自由才能打碎封建的枷锁,反之,只有打碎封建的枷锁才能得到自由。

联系到浪漫主义的艺术实践看,重自然也可说是重个性的一种表现。

重感情
浪漫主义认为应该大力肯定人的感情和个性,敢爱敢恨,强调“感情高于理智”,“信仰高于理性”。

浪漫主义的作品热情澎湃,人物有着鲜明的个性。

在浪漫主义的词汇里感情与幻想相联,幻想就是具有个性的感情的希望。

在视觉艺术上,为了表达感情,他们强调色彩而把线条放在了次要的地位。

重形式
浪漫主义在于用多种形式表达内容。

从开放中注意形式,以表达感情的奔放,达到“美”。

其形式与审美相联系。

重对比
重对比是浪漫主义重要的美学原则。

艺术的真实基于现实的真实,为此必须选择,不过不是选择“美”而是选择有特点的东西。

与古典主义要求的纯正、和谐相对抗的美学原则即“对比的原则”,认为自然中所有的事物都是两种不同要素在对比中表现出来的,如雄伟与秀婉、高尚与卑下、至美与至丑、文明与野蛮、人性与兽性、光明与黑暗等。

这个宣言标志着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的彻底决裂。

影响
深入分析
现实主义美术
简介
又称之为“写实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中期的法国。

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使得人民及先进的知识分子产生了不满和苦闷的情绪。

因此他们要求真实的表现现
实,并且对现实加以暴露和批判。

以现实的、具体的、变化中的人的精神世界及生活遭遇为描写对象,从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中探讨人生底蕴,进行真实的审美反映。

现实主义的基本特点是:
特点
一是细节的真实性,二是形象的典型性,三是具体描写方式的客观性。

强调艺术的时代特点,直接描写当前的时代风貌和斗争。

现实主义美术代表人以及代表作品
米勒出身于农民,擅长用农民的眼睛看这个农民的世界,他的艺术像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法国19世纪40~60年代农村的面貌。

他既歌颂农民的善良、淳朴、热爱劳动的本质,也表现他们的保守、虔诚、逆来顺受的弱点。

代表作品《播种者》和《拾穗者》都反映了这样的特点。

列宾是俄国现实主义绘画的主要代表之一,《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他的成名之作。

列宾曾去伏尔加河写生,纤夫的生活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画中列宾画了十一个饱经风霜的劳动者,他们在炎热的河畔沙滩上艰难地拉着纤绳,纤夫们有着不同的经历和个性,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但这是一支在苦难中练成坚韧不拔,互相依存的队伍。

影响
深入分析
四。

“印象画派”
印象主义画派是19世纪后半期形成于法国的一个重要的绘画运动,包括自1867年至1886年期间一批持有相近观点和采用相近技巧的画家的活动、这些画家个性十分鲜明,非常讲究实际,但他们没有确定的共同遵守的具体原则、其最明显的原则是:力图客观地描绘视觉现实中的片刻,表现纯粹的光的关系。

主要的印象主义画家有:莫奈、马奈、毕沙罗、雷诺阿、西斯莱等等。

印象画派的艺术特点、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教材通过《日出·印象》、《樱桃和桃子》两幅作品表现了印象画派不同时期的艺术表现风格。

(1)印象画派产生的原因和基本特点
19世纪后半期,一些青年画家对统治欧洲艺术的种种清规戒律表示不满;在科学证明“颜色是物体反射出来的光线”的启发下,主张户外写生,他们从画室里走出来发现了千变万化的大自然。

在描绘自然景色时,他们重视光、色和大气的表现,他们把光看作是“绘画的主人”,光的强弱变化在印象派画家的作品里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他们大多用原色作画,因此色彩特别清新、明亮。

他们努力去观察自然,要达到的目的是“对自然既有力而又敏感的移植”。

(2)印象画派的代表人和代表作品
早期印象画派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莫奈和马奈。

莫奈曾同其他青年画家组成了一个“无名画家协会”,在巴黎举行画展,引起了很大轰动。

其中,莫奈的画《日出·印象》更是令人瞩目。

这幅画表现了在勒阿弗尔港口一个多雾的早晨,透过晨雾观看太阳初升的瞬间印象。

一位评论家在看了画展后,写了一篇文章,对这幅画大加嘲讽,说莫奈等画家是一群“印象主义者”,不料,“印象派”这个名称从此在画坛上确立,《日出·印象》成了这一画派的标
志。

马奈的画注重光色关系,色彩艳丽,光线清澈明快。

他的代表作品是《草地上的午餐》,画家想表现外光下的人体和色块的对比,这幅画在当时曾引起激烈的争论。

(3)后期印象画派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了后期印象画派,他们反对印象画派对客观世界的描绘只是停留在表面的现象上,主张艺术应区别于照相,要揭示主观世界,重要的不在于写形而在于写意,重视自我的表现,强调变形和夸张。

荷兰画家梵高的作品表现出追求光明、热情、热爱生命的主题。

《向日葵》写意重于写形,表达了主观的热情。

法国的塞尚特别注重物体的结构,他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物体都可以概括为球体、圆柱体和圆锥体”。

他对几何形体的探索和变形启迪了后来的立体派,他被推崇为“现代艺术之父”。

法国画家高更的艺术风格是人物的形象稚拙、单纯,平涂色彩,缺乏立体感,没有明暗,却有着浓郁的装饰味道。

其代表作是《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