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某纯净水厂卫生管理制度

某纯净水厂卫生管理制度

纯净水厂卫生管理制度一、工厂的卫生要求:本厂配备专职卫生管理人员,其职责是对本单位的卫生工作进行全面管理,宣传和贯彻相关的卫生法规和标准,监督检查相关的卫生法规和标准在本单位的执行情况,制定本单位的各项卫生管理制度,建立管理技术档案。

配合卫生主管部门做好从业人员的培训、体检工作。

二、维修和保养:厂房、设备、设施必须保持良好状态。

正常情况下,每年至少要进行一次全面的检修。

三、清洗和消毒:应制定有效的清洗、消毒方法和制度,保证生产场所、生产设备的清洁卫生和安全,防止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被污染。

清洗和消毒方法必须安全、有效,采用的消毒剂和设备必须是经卫生许可的产品。

车间、设备、工器具操作台必须定期清洗和消毒,用洗涤剂和消毒剂处理后,必须将残留的洗涤剂和消毒剂彻底冲洗干净。

更衣室、淋浴室、厕所必须经常清扫、清洗、定期消毒。

水处理车间和灌装车间门口的消毒池必须定期清洗并更换消毒液,保持其消毒的有效性。

空调机和净化空气口要定期清洗,保持清洁。

四、废弃物处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必须及时清理并清除出厂,废弃物容器和存放场所应及时清洗和消毒。

除虫灭害,厂区内及其周围应定期除虫灭害,防止害虫孳生。

水处理车间和灌装车间内使用杀虫剂时,应按卫生部门的规定采取妥善措施,不得污染原水、包装和产品,应尽量防止污染设备、操作台、工器具。

使用杀虫剂后应将设备、操作台、工器具等彻底清洗干净。

厂区内禁止饲养家禽、家畜。

五、个人卫生与健康要求:工厂应对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人员进行卫生安全教育和培训,取得卫生行政部门培训合格证后方可从事生产活动,定期对企业职工进行相关卫生法规和卫生标准的宣传教育。

做到教育有计划,考核有标准,卫生培训制度化和规范化。

六、健康检查:直接从事供、管水的人员必须取得体检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工作,并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必要时,应接受临时健康检查。

工厂要建立职工健康档案。

七、个人卫生:生产人员必须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和戴戒指,勤洗澡、勤理发、勤换衣服。

进水处理车间和灌装车间前,必须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靴,工作服应盖住外衣,头发不得露于帽外。

必须洗手消毒,工作服和工作帽必须每天更换,定期消毒。

不得穿戴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靴出车间。

不得将与生产无关的用品带入车间。

禁止在生产场所吸烟、进食及进行其他有碍制水卫生质量的活动。

八、生产过程的卫生要求:水处理工艺卫生要求,水处理工艺设计必须确保处理后的水质较原水水质更卫生安全,并符合相应卫生标准的要求,具体工艺流程应根据原水类型和水质特性,产品水质要求进行合理地设计。

水处理装置应定期维护(定期更换滤膜或滤料、定期反冲洗和清洗,检查滤膜性能)。

以保障产品质量恒定。

九、消毒:包装容器包装材料应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的要求。

外购的桶、瓶及盖子在运输和贮藏过程中应使用清洁卫生、防水的材料包装,运输车厢和贮存库必须保持清洁,不得与有毒有害物混合运输储存,应有防尘、防污染措施。

瓶子、瓶盖和桶盖禁止循环使用。

循环使用的桶必须是由聚碳酸酷(PC)材料制成,以保障多次回收后桶的完好质量。

回收后必须严格检查水桶是否破损、如果破损程度影响到水桶的密封、安全和水的卫生质量则不得再用,严格检查是否受到其他污染物污染,污染程度如果经特殊清洗仍可能影响水卫生质量则不得再用。

严禁使用废料和回收旧PC 料制成的桶或瓶。

所用的桶、瓶子及其盖子在灌装前必须经过严格的清洗和消毒。

生产设备管理制度一、企业所有生产设备由车间负责管理,并列入生产设备台账。

二、制订年度设备检修计划和设备操作规程,并严格实施和监督。

设备检修完毕后须做好相应记录。

三、各设备操作人员每天下班后对生产设备加以清理,设备维修人员应按规定对设备进行保养。

四、能正常使用的设备不作标记,“报废”“待修”“封存”的设备应作标记。

五、设备进行定期清理及维护保养的有关规定。

六、制水设备、臭氧发生器、空气净化系统、灌装机、灯检系统设备定期清理及维护保养。

七、定期清理工作由各操作人员下班后对生产设备加以清理和维护保养。

八、设备的清理和维护保养具体要求:清理工作为:操作工人着重做好日常维护和日常设备点检工作,认真检查设备,擦净设备部位,做好润滑工作,使设备经常保持清洁、整齐、润滑、安全。

维护工作为:对设备进行部件解体和检查,疏通管路,检查添加润滑油。

调整设备部分的配合间隙,更换和修复磨损件,检查和调整设备主要紧度,使用局部恢复设备对全部润滑系统清洗换油。

电器系统检查修理,保养合格,并达到完好设备标准。

管道清理:管道清理周期为每年一次。

清理要求为,将纯净水管道设备拆下,进行清理,清理杂物、积垢,并用消毒液中浸泡30 分钟后再用清水冲洗。

人员培训管理制度一、企业从事质量活动的相关人员的任职能力要求进行了规定,只有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二、企业在确保岗位被选人员的资质时,应从受教育程序等,结合企业现状考虑,确保被选人员能胜任该项质量工作。

三、新招员工必须身体健康,体检合格,上岗前必须学习“食品卫生法”相关内容,经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

四、质量管理技术人员应按培训计划对员工进行培训,讲解生产技术知识及相关的质量管理知识等。

五、培训工作要有实施记录,必要时进行培训效果的评估。

六、培训工作归口于办公室管理。

桶装水厂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技术文件管理制度一、管理职现1、技术部负责技术文件(工艺、检验规范)的编制、更改、负责人负责审核。

2、总经理负责对技术文件的适宜性进行审批。

3、品控部负责技术文件的归档管理、发放等管理工作。

二、工作程序1、生产行政部针对产品的要求,通过,确定应有的技术文件(包括配方、工艺、检验规范等)。

2、根据技术文件的要求相应落实到有关人员,收集有关资料,作为开发产品的依据,这些资料应由技术部负责人对其适宜性进行评审。

3、通过评审,由开发人员对产品进行开发,编制相应的技术文件,这些文件在适当的阶段,由生产行政部对其符合性进行评审,必需时由质量负责人如今有关部门一同进行评审。

评审符合要求后,交技术部负责审核、总经进批准后进行小样试验。

4、通过批准,由化验室负责小亲试样,对小样进行产品特性的总体验证。

5、在验证中如发现不符原开发要求,应由原开发人员负责对设计开发文件作更改,更改后仍应进行审批。

6、通过验证,产品符合要求,可采用产品鉴定或顾客确认的方法对产品进行鉴定。

7、通过鉴定,由开发人员对技术进行一次完整性的检查,正式定稿,定稿的文件由质量负责人员进行审核、总经理批准后,作为批量投产的依据。

8、审批后的正搞,由品控部移交到技术部进行归档,根据需要,技术部负责指派专人对文件进行复制,发放到需使用的部门,进行使用。

9、在使用中发现文件中有差错或需进行更改,由使用部门提出报技术部,负责人签注意见后,由原开发人员进行更尽管,当指定其它人员更改,应取得相应的背景资料。

10、更改后,应通过4.4、4.5、4.7、4.8程序后,由技术部负责原稿进行修改,对发下文件同时进行修改。

11、任何人员、任何部门均不得擅自更改文件,对制订审批后的文件应严格执行。

12、本制度由生产行政结合平时工艺执行情况一同监督实施情况。

13、当发现擅自更改或不执行情况,质检部将开出《纠正措施处理单》限期进行整改,严重的应按违反厂纪厂规进行处理,对造成损失将追究经济责任,对造成事故的移交有关方面处理。

辅助材料采购管理制度1、辅助材料购进,依据生产需要,制定采购计划,组织购进。

2、对购进辅助材料的生产厂家进行考察,其要求是:必须具有卫生许可证和生产许可证,产品质量可靠、稳定,交货及时,售后服务周到。

3、辅助材料的验收:货到后,仓库保管员要清点数量,对质量情况进行检查和抽查,不合格产品不准入库。

4、及时填写入库单,详细记录数量、价格、金额,质量情况记录在备注栏内,将入库单、财务联及时交与会计作帐。

5、领用:依据生产需要,各使用单位要办理领用手续,填写出库单,双方签字。

6、每一批辅助材料购进,应向供应厂家索取生产许可证、发票或购物凭证和产品检验合格证。

禁止采购不符合卫生要求的材料。

销售人员管理制度1、销售人员要向经销商介绍桶装水存放条件,必须放在干燥、通风、常温的仓库内。

2、向用户介绍产品的使用方法和用途。

3、了解本厂的桶装饮用水质量在市场上的反映,做好销售台帐。

月初向公司汇报上月20日前的桶装水质量情况,中旬汇报上于20日以后的饮用水质量情况,下旬汇报本月前10日的饮用水质量情况。

4、认真做好产品质量信息反馈表,做到情况真实、及时,并及时向生产技术部门通报。

5、认真做好售后服务工作,诚心诚意地用户服务。

6、已经出厂销售的产品,若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应根据产品安全事改应急处理预案,及时召回、处理。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1、对不合格产品进标识,在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现不合格产品,立即通知总经理,查找原因。

需要停机检查的,要立即停机,待原因查明,排去故障后再开机。

检验员对可疑的不合格产品,要进行明显标志,认真抽样进行检验后,再判定是否为不合格产品。

在成品库抽亲检验时,若发现有不合格产品,要进行明显标识。

2、对不合格产品进行隔离:经检验不合格产品,检验员填写信息反馈通知单,通知成品库进行隔离。

成品库保管员按通知将不合格产品进行隔离,单独进行标识,以防不合格产品出厂。

3、不合格产品的处置:由总经理、副总经理、采购部、品控部、检验员组成评审小姐,对不合格产品进行评审处理。

4、纠正和防止再发生:在出现不合格产品时,由总经理、技术主管、生产车间主任、检验员召开质量分析会议。

会议要求三不放过,即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未明确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

将同样的问题再次发生的可能减少到最低程度。

5、对已出库的不合格产品,一是尽最快速度召回:无论是在运输中、销售商处、还是用户手中,都要想办法召回。

同时查找不合格产品的出库原因,追究责任。

产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制度一、当饮用水产品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时,应召回处理。

二、有严重质量问题饮用水产品,如已经销售的,应立即采取下架,召回等处理。

三、发现生产的饮用水产品存在严重质量安全问题时,主动以书面形式向当地质监部门报告,积极采取措施,制度召回计划,主动召回已出厂销售的有问题产品。

四、召回计划的内容(一)停止生产不安全食品的情况;(二)通知销售者停止销售不安全食品的情况;(三)通知消费者停止消费不安全食品的情况;(四)食品安全危害的种类、产生的原因、可能受影响的人群、严重和紧急程度;(五)召回措施的内容,包括实施组织,联系方式以及召回的具体措施,满园和时限等;(六)召回的预期效果;(七)召回食品后的处理措施。

五、经食品安全危害调查和评估,确认属于生产原因造成的不安全食品的,应当确定召回级别,实施召回。

根据食品安全危害的严重程度,食品召回级别分为三级:一级召回:已经或可能诱发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等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甚至死亡,或者流通范围广、社会影响大的不安全食品的召回;二级召回:已经或可能引发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危害程度一般或流通范围较小,社会影响较小的不安全食品的召回;三级召回:已经或可能引发食品污染,食源性病症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危害程度轻微的不安全食品的召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