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个月的技能:运动:会熟练的翻身;经常将一只膝盖拉近腹部爬行;能够抬起腹部沿地板爬动;握住他的双臂时能支撑自己;常把脚趾伸进嘴里吮吸。
手眼协调:会用新的有趣方式探究玩具,会敲打或摇晃玩具;会用力扯玩具的部件;能握紧物体使其不致滑落;用手抓东西吃时动作更准确;开始用食指和拇指夹东西;会用手摸自己和别人的脸。
语言:大人和他说话时有更多的反应,例如,如果大人说“看那里”,他会作出反应;喜欢听歌,会随歌声咿咿呀呀学语;似乎明白不同的声音语调,如高兴、严肃、惊奇;清楚地明白“不”的含义;喜欢吹动嘴唇。
学习:能记住不常见的大人的脸,如保姆;会寻找滚落不见的物体;知道怎样使玩具发出响声;懂得用力可使物体移动。
社交和情感:不开心或高兴时会让大人知道;如果被阻止干某事时,会感到不开心;能意识到口头表扬和别人热情;烦躁时会想办法吸引大人的注意力;喜欢熟悉的生活规律,如固定的洗澡和就寝时间。
第七个月的游戏活动游戏活动:助爬目的:促进早日会爬。
会爬——这种复杂的内个部位协调的动作,会大大促进大脑的发育,同时对孩子来讲也是一大进步,因为可以扩大生活空间,他可以为所欲为地活动,所以孩子一旦会爬,会特别高兴。
做法:孩子俯卧,双手支撑着前胸,大人用手在后面推着孩子双脚掌,使孩子借助大人力量向前移动身体,还可在孩子前面放些引诱,引逗他去拿,久而久之就会爬了。
提示:训练时间不宜过长,防止孩子手臂支撑不住,碰伤脸部。
开发智力:练手指目的:手是认识事物特征的器官,从一定意义上讲,手的活动能帮助大人了解婴儿心理的活动。
七月的婴儿手指已能分化使用,标志着手的动作的重大发展。
如两手传递积木,一手能拿两块,两手还可对敲积木。
对此应继续强化、发展。
手指动作的发展能促进大脑功能的发展。
做法:孩子面前放些小食品,饼干小碎块、面包渣,让孩子捏取,充分活动手指小肌肉。
提示:注意孩子手的清洁,此活动可延续做到十二月龄。
当孩子有能力不误食其他东西时,可增加捏取小豆豆放在碗里的训练。
开发智力:训练叫“爸爸妈妈”目的:婴儿从五月龄始就无意识地发出“baba,mama”的重叠音来,经几个月地训练,从现在起就应让他机械摹仿,有所指地叫出“爸爸、妈妈”来。
做法:当孩子无意识发出bababa或mamama的音时,大人应有意识地给孩子重复爸爸妈妈。
让孩子看着口型,大人说“爸爸”让孩子跟着学,同样大人说“妈妈”让孩子跟着学,久而久之,孩子逐渐就会说清楚说准确“爸爸妈妈”来。
提示:万事开头难,大人莫性急,持之以恒,孩子会早日说话的。
认知:动物目的:发展认知能力,知道一些动物的特点、叫声和物的关系,发展语言能力,满足孩子热爱动物的天性,培养爱护动物——人类朋友的善良之心。
做法:给孩子指认图上的小狗、小猫、鸽子、鱼,大人可模仿其叫声。
如有实物,可对照认知。
反复感知后,当大人说出小狗,孩子可从图上指认出来。
提示:开始动物种类勿求多,最好家中有的或是常看到为好。
认清几种后再逐渐增多。
第八个月的技能:运动:腿和脚的力量有长进,会试着平衡自己;能扶着椅子支撑身体;能够前后爬行;虽然觉得太难,但会试图站立。
手眼协调:能用食指和拇指夹物;能自动地张开和握拢手掌;坐在儿童椅上时喜欢扔东西;会试图拉玩具上的绳子。
语言:会试图模仿大人发出的声音;会一遍遍重复同一种声音,比如大人话语中的某个音节;看见大人吃东西时,会张开或闭上嘴巴,模仿大人下巴的动作;会用叫喊声来吸引大人的注意力。
学习:会寻找看不见的物体;会用面部表情来表示出他认出了几周不见的玩具;同时玩两个以上的玩具;对新东西好奇;会发现玩具的新功能,比如他以前爱咬的球,用力推时会滚动;会试图伸手去抓远距离的物体;开始模仿像招手这样的动作;白天只睡一次,醒着的时间更长。
社交和情感:开始与其他成人接触交往;在拥挤地地方会紧紧依附大人;被陌生人抱起时会害羞或显出不情愿;会被镜子里或家庭照片上的人物所吸引;喜欢和其他婴儿呆在一起,但玩起来不与他们合作;能用面部表情、身体的动作和声音对简单的问题作出回应。
第八个月游戏活动游戏活动:礼节训练目的:通过拍手、挥手的练习,一方面活动手部的小肌肉,另一方面培养从小讲礼貌,锻炼与大人交往。
做法:大人握好孩子双手的前臂,教他拍手。
并说:“欢迎欢迎!”反复刺激,到掌握为止。
当来了客人,大人说出“欢迎,欢迎!”孩子便自动拍手致意。
举起孩子右手前臂,教之挥手,大人口中说“再见,再见!”或“baibai,baibai!”家人走时或客人离开时,大人可说:“再见,再见!”孩子自然挥手告别。
提示:在孩子高兴时训练最佳。
开发智力:照镜游戏目的:寻找物体和认识物体的能力,发展其乐感和视觉。
激发孩子快乐的情绪。
做法:平时多给孩子照镜子,使其在镜子里找自己的影像,认识自己,逐渐通过照镜子来做游戏,大人先在镜子前做些表情,出些洋相,让孩子看,他一定很高兴,可让他摹仿大人瞪瞪眼,歪歪嘴,笑一笑,孩子一定很惬意,大人不妨对着镜子唱唱歌,说些儿歌,让孩子看听。
提示:注意保护镜子。
开发智力:逮老鼠目的:训练胆量,手眼协调和距离判断。
锻炼爬、坐能力。
做法:小棉絮团放在孩子面前,大人轻轻吹去,棉团滚动。
大人说:“捉老鼠,快点,捉老鼠!”孩子向棉轩爬去,当伸手要抓到时,大人在后面再吹,孩子跟着吹跑的棉团爬,追到后,让孩子拿起来看看,不解为什么会动,大人可当孩子面演示一遍,当他知道是用气吹跑时,可让他试试,一旦能吹跑,大人改变口气说:“抢呀抢呀”和孩子对抢,谁抢到之后再吹,作为游戏,玩起来其乐无穷。
提示:如孩子胆小,可让他先看棉团,再进行。
如还怕,可缓几天。
认知:室内陈设目的:根据认知发展学说,孩子认知就等于吃进东西被消化系统改变、处理、吸收,成为有机体的一部分,也就是说,通过主体(孩子本身)和外界环境(被认知对象)不断相互作用,心理就得到不断发展,智慧就有长足的提高,所以多认知对孩子大有好处。
做法:让孩子看图和实物,看清形状、用途、颜色,指认一件,叫清这件物体的名字,如沙发、电视机、桌子、椅子等。
提示:要调动“重复”这个手段,加快认知过程。
第九个月的技能运动:爬行的时候能转身;能舒服地在房间周围移动;被撑住双臂时会作出迈步的动作;对爬楼梯感兴趣。
手眼协调:能用手指捏住豆子和葡萄干之类的食物;手的活动能力更协调,能搭两块积木;能有意识地将两手靠拢;会用眼睛扫视周围并注意到细节;会用手指着自己想要的物体。
语言:能发出两个音节,如“dada”,“mama”;能含糊地说出第一个词;大人对他说话时会听,能明白“到这儿来”之类的简单指令;听到铃响之类的声音时,会停止玩耍,并去寻找声音;会模仿大人发出的动物的叫声。
学习:喜欢感受物体的软硬性质;能把小玩具摆成不同的形状和模式;会把两个玩具碰撞在一起使其发出响声;会回应别人的招手;喜欢熟悉的游戏,节奏和笑声;懂得动作之间的联系,如把毯子接近便够得着毯子上的玩具。
社交和情感:对同龄的婴儿有好奇心,会盯着别的孩子看,会伸手去碰别的孩子;别的孩子靠近时会用手捂住自己的玩具;看到大人或别的孩子不安时,也会感到不安;对旁观者有反应,受到表扬时会重做一遍。
第九个月的游戏活动开发智力:认识表情目的:此月龄的婴儿一般能看懂大人的面部表情,为此要适时加以强化,让婴儿较敏感地知道大人表情上的晴天阴天,达到令行禁止,为今后的教育、训练打下良好基础。
做法:当孩子做得不对时,大人可表现出不高兴的神色来制止他,比如,孩子要往嘴里塞不该吃的东西时,大人可表示严肃或皱眉板起脸来,看他能否看出你的表情而停止,相反,当他做某件事时,大人在表情上加以表扬、肯定。
提示:要慢慢训练,让婴儿逐渐增长这方面的能力。
活动游戏:蹬蹬踹踹目的:充分活动腿部关节和肌肉,为站立和行走做准备。
做法:孩子仰卧,在脚的上方垂吊几个带响的铃铛或自制的铁筒内装石子、玻璃球的玩具,让孩子蹬踹,有响声可诱使孩子不时地蹬踹。
提示:所吊高度要适当,吊的位置使孩子一伸腿就能蹬踹得着。
开始如孩子不会蹬踹时,大人可拿着小脚丫蹬踹着就发出响声,孩子也就感兴趣愿意蹬踹。
开发智力:拆纸包目的:训练感知能力,理解语言能力。
锻炼手指的小肌肉活动能力,激发孩子做游戏的兴趣,开动小脑筋。
做法:当着孩子的面,把小玩具用纸包起来,然后问孩子:“XX呢?”“把XX找出来,”婴儿会翻弄纸包,或是撕破纸包把小玩具找出来,于是他很高兴。
慢慢地还可当着孩子的面把包好小玩具的纸包找开,让他看清是如果打开的,久而久之,孩子不再撕破纸包而像大人那样找开纸包。
提示:还可包小食品,打开便可让他吃,不过要讲究卫生。
认知:鸟类目的:扩大孩子认知面,懂得鸟类的特点、习性,丰富孩子的色彩知识,提高对美的认识,从小树立爱护鸟的好品质。
做法:让孩子看图,指给他鸟的名称,羽毛是什么颜色,告诉他好漂亮啊,有条件可和养鸟的老人玩一玩,让孩子见见实物,到动物园去更好,那里有很多种类的鸟。
看看鸟是如何飞的,还可教他两臂平伸上下摆动,就是鸟飞,反复刺激,大人一说:鸟儿怎么飞,孩子会把小胳膊上下摆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