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机化学实验优秀课程建设总结报告

无机化学实验优秀课程建设总结报告

《无机化学实验》优秀课程建设总结报告课程负责人:王新芳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化学实验是化学理论产生的基础,是检验化学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同时也是化学学科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

《无机化学实验》是无机化学课程的重要补充部分,也是高校化工、化教、物化、轻工、材料、纺织、冶金等有关专业的基础课程,该课程对于其他后续理论与实验课程起着基础性、示范性的作用,《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建设,对于化学化工等专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基础作用和实际意义。

要学好无机化学理论,必须做好无机化学实验。

通过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传授无机化学的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优良的科学素质。

通过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实验技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

一、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定位及特色1、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适应高等学校教学发展趋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建设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一流教学管理及实验室等特点的精品课程,通过加强课程建设,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创新,变革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提高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水平。

2、课程定位《无机化学实验》是学生必修的一门独立的基础实验课程,该课程既单独开设,又作为无机化学理论课的实践和补充,与理论学习交叉进行,内容及进度安排即体现实践对理论的验证作用又兼顾实验自身的教学作用。

在教学中,我们始终坚持明确的培养目标:⑴培养学生掌握无机化学的实验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⑵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对无机化学中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性能的理解;⑶培养学生学会准确地观察和分析化学反应现象以及处理数据的方法;⑷训练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课程特色⑴担任该课程教学的无机化学教研室是一支年富力强、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师资队伍,他们以教书育人为己任,敬业爱岗、勤于奉献。

目前正承担多项省级和校级教改课题。

⑵以“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强素质”为明确的课程教学改革目标,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减少和压缩验证性实验,增加结合设计实验,几个实验教学模块安排合理,实验项目更新率高,实验内容既有深度,也有广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

⑶教师们能紧跟学科发展的前沿和热点,努力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做到了以科研促教学,将科研工作与教学相结合,并注意吸收优秀的学生参与科研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⑷以“绿色环保”为概念的教学改革,在实验教学中,教育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学习环保知识,宣传环保法规,爱护自然环境。

一是对实验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进行科学的环保处理,使其不产生环境污染;二是部分实验采取微型化,做到了既节约药品,又保护环境。

⑸《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考试方法改革起步早,效果好,涉及面广,结合性强。

有关考试改革方法的论文,获院级科研成果一等奖。

二、师资队伍建设雄厚的师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有着一支业务水平高、素质好、责任心强的教学梯队。

1、人员组成:承担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教师有8人,其中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5人,占教师比例为62%,3位本科学历的教师也都取得了研究生班结业证书,教师后续教育率达100%。

高级职称6人,占教师比例为75%,中级职称1人。

35—55岁教师5人,35岁以下教师3人。

教学骨干教师2名。

高级职称教师上课率达100%。

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合理。

2、师资建设:无机化学教研室的教师具有很强的进取精神,几年来,教师们通过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进修和访学等方法开阔了学术视野、提高了科研水平,形成了教学团队,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今后的几年,教师的学历层次、教学水平将会进一步提高、教学和科研实力将进一步增强。

一支学历高、师德好、教学效果好、科研能力强、人员稳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正在形成。

目前,承担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8位任课教师成员的基本情况列下表:姓名 性别 年龄 职称 学历学位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王新芳 女 37 副教授硕士 无机化学课程建设负责人主讲无机理论课、实验课实验教研室主任董岩 女 44 正教授学士 无机化学主讲无机理论课、实验课系教学副主任高朝明 男 45 高级实验师学士 无机化学主讲无机实验系书记魏兴国 男38 高级实验师学士 无机化学主讲无机实验孙汉文 男35 副教授博士 无机化学实验指导教师,系副主任周连文 女40 副教授硕士 无机化学实验课教学教师主讲环境化学牛萍 女28 讲师 硕士 无机化学实验课教学教师主讲生物无机化学刘雷芳 女26 助教 博士 无机化学实验课教学教师主讲无机化学主讲教师情况简介王新芳:1971年生,副教授。

自1994年任教以来,先后又开设过《现代化学原理实验》、《热分析》、《合成化学》《生活中的化学》等课程,主要从事《无机化学》和《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工作,负责无机实验课程的建设全面工作,并且是无机化学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成员。

在教学中,能结合科学研究工作,将新知识、新技术融入课程,增强了教材知识的新颖性和深度、广度,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002年被评为“师德标兵”,2005年获课堂教学三等奖,2006年获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新星奖,2007年获课堂教学比赛三等奖,2007年获实验教学课件“转化法制备硝酸钾”三等奖,2006年获德州学院青年教学骨干教师。

参编教材一部,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持省级教改课题一项。

参加国家科研立项一项,参加省建设厅科研立项一项,主持市级科研项目立项一项,校级科研项目三项。

董岩:教授。

一直担任无机化学理论课、实验课、无机化学选论和绿色化学教学。

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十余篇, 参编教材2部。

1991年,获校级优秀实验技术一等奖一项;2002年获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一项;获德州学院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三项。

主讲的《无机化学》课程2003年5月被确定为院级优质课程(课程负责人)。

2004年评为德州学院中青年学术骨干,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

研究方向是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和分析,主持校级科研项目两项,市级科研项目一项;参加省自然科学基金一项,省建设厅科研立项一项,校级科研立项三项。

高朝明:高级实验师。

从事无机化学实验教学20多年,有着非常丰富的实验教学经验。

对无机化学实验的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

有多篇实验论文获奖。

例如,实验教学论文“电位法测定茶叶中的氟”获德州市科协二等奖,实验教学论文“化学反应速度测定方法的改进”获校级三等奖。

参与各类科研项目多项。

3、教研活动:我们积极开展实验教学研究,每周利用准备实验和辅导实验的时间,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发现的异样现象和新的实验内容进行讨论和研究。

并采取互相听课,举行公开课、观摩课等方式,来提高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并积极交流教书育人的先进经验和心得体会。

我们采取一帮一,结对子的形式,老教师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丰富教学经验。

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相互促进,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整体发展,全面提高,使青年教师迅速适应实验教学,成为教学能手。

4、教科研成果:课程建设负责人正主持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一项(“科研模式的化学综合设计性实验的研究与实践”),参编《无机化学实验》教材一部,即将由青岛海洋大学出版。

董岩老师参编教材一部,该教材在微型无机实验教学方面,做了大量创新工作,尤其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环保方面有很重要的意义。

高朝明老师一篇论文获市科协科研论文二等奖、一篇论文获校级科研论文三等奖、魏兴国老师的《无机化学实验考试方法改进》论文获院级科研论文一等奖。

董岩老师目前在研的萃取技术,开创了从中草药中提取各种有效成分的新方法,受到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的重视和好评。

无机实验教师们的整体科研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参加院级及以上科研项目、出版学术专著的人数达100%。

近几年来,无机实验教师承担科研课题6项,其中省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1项,取得较大数目的科研经费,所有在研项目进展顺利,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公开发表科研论文70多篇,人均发表论文11.6篇。

5、获奖情况:近几年来,无机实验教师获得多种荣誉和称号,董岩老师连续获得院级课堂教学评估二等奖和一等奖,高朝明老师连续三年被评为师德标兵和先进个人,王新芳老师被评为2002年度师德标兵,多次在课堂教学大赛中获奖,为校级青年骨干教师。

课题组其他成员多人次年终教学评议为优秀。

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1、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修订了教学大纲、更新了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依据,教学大纲的建设和规范直接影响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

教学大纲包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该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范围、深度及体系结构,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的一般进度,课时的安排,教学方式、方法,思考题及主要参考书。

2006年我们修订了4个专业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我们注意了解各级学生的水平和要求,根据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要求,配合系教学改革计划几经修定教学大纲,现行的教学大纲贯彻落实深化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精神;有科学性、体现完整性;对实验内容提出了明确要求,减少了以元素为主的验证性实验,增加制备、合成,设计性为主的创新性实验,克服了以往内容陈旧、落后的弊端,避免了重复和繁琐,积极吸收学科前沿知识和学科新成就。

现行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我们目前采用的大纲必修学时数为96学时,具体内容有:1、基本要求。

如实验室安全、环保、节约教育。

掌握实验学习方法,遵守实验规则。

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准确做好实验记录,认真分析实验现象,合理进行数据处理,写出正确的实验报告。

2、基本操作和仪器使用要求。

熟练掌握的操作有玻璃工、分离提纯技术、滴定操作、分析天平使用、溶液配制、试管操作、灯的使用、电导仪、分光光度计、恒温槽、ph计等无机实验仪器的使用;了解部分仪器及操作,如红外光谱仪、液相色谱仪、差热分析仪等大件仪器的操作与使用。

3、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验证。

4、综合科学素质培养。

通过综合、设计、制备实验,提高检验学生的综合实验素质。

根据课程新教学大纲的的要求,教学内容设计为以下几大模块:a基本操作实验、b 基本原理实验、c元素化学实验、d综合制备实验、设计提高实验。

并且我们每年的执行教学计划都在不断更新,今三年开设了12个新型实验项目,激发了学生学习无机化学和做实验的兴趣,实验课,学生不仅能在正常实验课时间提前到实验室进行实验,而且十分踊跃参加开放实验与创新实验,参加开放实验的学生人数逐年递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