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总则 (1)第一章生产作业 (2)第二章化学药品作业 (16)第三章配单设施安全作业 (17)第四章后勤服务作业 (32)第五章通用安全操作规程 (36)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职工生命和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消防法》等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以及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是公司作业安全的基本标准,是安全生产管理、处理生产安全事故的主要依据。
第三条采用新工艺、新技术、使用新设备时必须及时制定新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第四条本规程适用于公司从业人员及在公司范围内作业的其他单位从业人员。
第五条本规程自2020年1月1日执行。
第一章生产作业一、进入工作现场安全通则第一条新职工、转岗职工及离岗六个月以上重新上岗人员,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第二条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并取得操作证后方可上岗作业。
第三条严禁酒后作业。
第四条进入作业现场前,必须按规定正确穿戴、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第五条要坚持各种设备的日常“管、用、养、修”制度,使所有设备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并确保其安全防护装置齐全有效。
第六条非工作人员未经允许,不准进入作业现场。
按规定穿戴好工装、胸卡及劳动防护用品。
第七条在作业现场内,要注意各种安全标志、标识。
要在有标志的安全通道内通行,严禁在其它路径通过。
第八条未经授权或允许不准攀附设备,不准触摸机械设备的可动部件、安全防护装置、按钮开关等。
第九条接近设备时,要注意设备动态,注意周围和空中有无障碍物、可能坠落物。
第十条不准在各种设备及管道上行走。
第十一条不准跨越栏杆、沟、坑等。
第十二条照度达不到标准时不准作业。
作业过程中,严禁将照明灯具放在设备或管道上,作业中止或结束后应把照明灯具收回。
第十三条不准在作业现场抛、扔可能造成人身伤害的物品。
第十四条在人机联合作业过程中,必须固定专人指挥,无指挥工时严禁作业。
起重工在起落钩时要做到稳起、稳落。
第十五条在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要保持密切联系,相互照应。
必须坚守岗位,严禁脱岗、串岗、睡岗或干与本岗位工作无关的事情。
第十六条用火作业时,严格执行用火审批制度,认真落实防火措施。
第十七条任何人员发现安全隐患时,必须及时向上级或有关部门反映,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二、中控室第一条严格遵守《进入作业现场安全通则》。
第二条熟悉生产工艺流程,掌握相关技术数据与要求,掌握上位机的操作要求。
第三条非中控工作人员严禁随意进入中控室。
对因特殊情况或工作需要而进入中控室的外来人员,必须经公司综合办公室和生产运行部批准。
第四条中控工作人员夜间值班室要掌握公司围墙红外和摄像监控设备操作要求,发生报警情况及时通知保安人员处理并做好记录。
第五条起动流程设备前要指挥流程各岗位人员进行检查,确认所属设备全部具备作业条件,无任何隐患,并对所启动的流程名称、流程内所属设备名称用对讲机广播两遍以上,提醒现场有关人员注意设备运行状况及安全。
广播时,要吐字清晰、准确无误,广播完毕后,方可启动作业流程。
第六条作业中,中控室操作员要随时检查中控室与作业生产的各部位通讯是否正常。
监视流程启动状态和各设备的运转情况,注意监听报警信号。
对情况异常及时做出相应处理。
第七条作业中出现故障,要及时通知有关人员到现场处理,并指令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第八条对现场设备停送电、检修、处理临时故障等情况均应做好记录。
恢复运转时,要得到运行主管或班长允许,再启动流程,以防误发指令或误操作。
第九条中控室操作员必须全面掌握各单机的位置状态,避免各设备单机在运行中出现运行冲突事故。
第十条作业结束后,要将本班设备运行、维修情况做好记录。
第十一条操作台上严禁放置水杯及与生产无关的物品。
三、巡视作业第一条严格遵守《进入作业现场安全通则》。
第二条设备启动前,确认所有人员处于安全位置,设备设施上无杂物。
第三条紧急情况需立即停车时,应立即关闭沿线的应急开关或与中控室联系停车。
第四条巡视过程中要两人一组,相互照应,并携带通讯设备和简易维修工具。
第五条设备运行过程中,不准跨设备、不准维修、不准接触运转的部件。
第六条通讯工具、照明设备要按要求佩戴,不得随意放置在设备或地面上。
第七条认真填写巡视检查记录。
四、维修作业第一条严格遵守《进入作业现场安全通则》。
第二条认真遵守相关工种及高处作业的有关安全操作规程。
第三条要熟知生产工艺流程。
如需停机维修,应通知中控室停电,挂好警示牌,安排专人监护,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维修。
维修过程中应与中控室和指挥系统保持通讯联络。
在1.8米以上的高处作业,要系好安全带,加防护栏,一人操作,一人监护。
第四条维修结束试车前,要确认所有人员处于安全位置,设备设施上无杂物。
第五条在进行危险性较大的机械维修时,要编制维修方案并严格按维修方案执行。
维修方案应包含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并设专人指挥、操作,以防各类事故的发生。
五、人工采样作业第一条严格遵守《进入作业现场安全通则》。
第二条采样时,佩戴好劳保防护用品。
第三条水池取样时,开关井盖要注意安全,防止磕碰、滑摔及砸伤。
采样时站在平稳处,不准上箅子,防止坠落。
六、化验作业第一条严格遵守《进入作业现场安全通则》。
第二条化验人员在工作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杜绝一切违章操作,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工作,并及时登记报告。
第三条实验室各种溶剂和药品不得敞口存放,所有挥发性和有气味物质应放在通风橱中。
第四条禁止用嘴、鼻直接接触试剂。
使用易挥发、腐蚀性强、有毒物质必须带防护手套,并在通风橱内进行,中途不许离岗。
第五条在进行加热、加压、蒸馏等操作时,操作人员不得随意离开现场,若因故须暂时离开,必须委托他人照看或关闭电源。
第七条各种安全设施不许随意拆卸搬动、挪作他用,保证其完好及功能正常。
第八条操作人员要熟悉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性能和维护知识,熟悉水、电的使用常识及性能,遵守安全使用规则,精心操作。
第九条蒸馏和加热时,液体量不能超过容器容量的2/3。
第十条在分析过程中产生的废液中多具有腐蚀性和毒性。
这类废液直接排放于下水管道将会污染环境,必须统一收集,进行有效的处理后再排放。
第十一条实验室废液处理:1、实验室产生的废液贮存到一定数量后,集中处理,经适当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即可排出。
2、用于回收的废液的容器应分类盛装,禁止混合贮存,以免发生剧烈化学反应而造成事故。
3、沾附有害物质的滤纸、称量纸、药棉等应与生活垃圾分开,单独处理。
4、一切废液(物)不宜存放过长时间。
5、含菌废液消毒后处理。
第十二条实验室应该备有灭火器和石棉布,操作人员必须知道何种情况用何种方法灭火,同时会熟练使用灭火器。
第十三条各实验室应有割伤、烫伤、酸、碱等腐蚀损伤常规药品,应该清楚如何进行急救。
第十四条进入实验室工作的人员,必须熟悉实验室及其周围的环境,如水阀、电闸、灭火器及实验室外消防水源等设施位置。
第十五条离开实验室时,必须认真检查水、电、门、窗、气,拉闸断电,关闭门、窗、气、水后才能离开。
七、叉车作业第一条严格遵守《进入作业现场安全通则》。
第二条司机必须经专业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第三条作业前:1、起动前应先检查车况(轮胎、结构)及周围是否有人或障碍物。
2、点火前,变速杆应处于零位,同时检查仪表指示灯、控制杆、照明灯、转向灯、喇叭等装置是否正常。
第四条作业中:1、叉运物品时,叉齿要对正叉孔。
叉齿必须全部插物品下,大臂微向后倾,使物品保持水平,否则不得叉运。
2、放置物品时物品下要垫放木方或专用木排。
第五条行驶中叉具起升高度应以不影响司机视线为宜,最低距地面不能小于20cm,要注意行驶途中(空中)的障碍物,速度不得超过5km/h,不得长距离叉运(以200m之内为宜)。
第六条作业完毕后,将车停在指定位置,将各操作手柄归零,然后停机,拉上手刹车,离开前关闭电源。
八、起重作业第一条严格遵守《进入作业现场安全通则》。
第二条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作业,熟知吊装方案、指挥信号、安全技术要求及起重机械的操作方法。
第三条起吊前要认真检查起重机具、工具是否合格、牢靠,确保安全施工。
第四条坚持“十不吊”原则,有权拒绝违章指令。
第五条起吊前,必须正确掌握吊件重量,不允许起重机具超载使用。
第六条立式设备的吊装,应捆绑在重物的重心以上,如需捆绑在重心以下时,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并经有关技术负责人批准。
第七条起吊前应在重物上系上牢固的溜绳,防止重物在吊装过程中摆动、旋转。
第八条起吊物不宜在空中长时间停留,若须停留应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
第九条信号指挥人员要站在得当,手势明显准确,哨声清晰洪亮,手势配合协调一致。
第十条信号指挥者应当站在有利于保护自身安全,又能正常指挥作业的有效位置。
第十一条吊物起吊200-300mm高度时,应停钩检查,待妥当后再行吊运。
第十二条吊物悬空运转后空发异常时,指挥者应迅速视情况判断,紧急通告危险部位人员撤退。
指挥将吊物慢慢放下,排除险情后,再行起吊。
第十三条吊运中若突然停电或机械故障,重物不准长时间悬挂高空,应想办法将重物落放到稳妥的位置并垫好。
第十四条吊物时,严禁超低空从人的头顶位置越过,要保证吊物与人的头顶最小的安全距离不小于1m。
九、管网巡视作业第一条严格遵守《进入作业现场安全通则》。
第二条巡视人员必须按规定正确穿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巡视时间应配齐反光背心。
第三条巡视人员巡视时应严格遵守国家及北京市的交通管理规定,不违章驾驶,闯红灯,不酒后驾车。
第四条巡视人员巡视时应不少于2人。
第五条开井盖检查井室时应用专用工具开启,对长时间未开启过的井盖先用手锤轻轻敲击井盖,井盖松动后再行开启。
开启井盖时要站稳防止滑跌或脱钩。
第六条进入井室作业时,应遵守公司《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的规定,并根据所处路段按交通法规规定在井室四周放置醒目警示标志提醒过路行人或车辆注意安全。
第七条开启或关闭阀门时应使用专用手轮或扳手,不得使用蛮力开启。
第八条巡视过程中发现跑水或其他异常事故,应首先向管理人员和中控室汇报,再根据情况进行现场应急处置。
对自行不能处理的事故应做好现场保护工作,等待救援人员在进行处理。
十、常用设备(一)反渗透系统第一条严格遵守《进入作业现场安全通则》。
第二条RO系统开启之前,必须检查经预处理的水是否达到RO系统进水指标,否则设备不得投入运行。
第三条在任何情况下RO系统周围环境温度不能低于5℃和高于40℃,水温控制在20-25℃为宜,水温超过40℃禁止进入RO 膜。
第四条检查各管路是否按工艺要求接妥,电器线路是否完整,接线是否可靠,阀门是否正常。
第五条检查浓水排放阀门,产水阀门,管路上阀门开启是否正确。
第六条检查高压泵转动部分是否灵活,如发现异常,需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