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子商务论文提纲

电子商务论文提纲

电子商务论文提纲电子商务通常是指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

电子商务论文提纲一:题目: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系统的能力提升策略研究目录第一章选题背景和意义 1第一节选题背景 1第二节问题的提出 2第三节研究意义 3第二章文献综述 4第一节电子商务研究综述 4第二节物流配送系统 5第三节我国电子商务配送发展现状 10第三章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2第一节研究思路 12第二节研究方法 15第四章论文的章节结构 15第五章拟定创新点及难点 17第一节拟定创新点 17第二节可能存在的难点 18第六章参考文献 18第一章选题背景和意义第一节选题背景以网络为中心的新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正成为21世纪商业和贸易的核心动力。

电子商务是以电子为手段,商务为主体,将传统的销售渠道、购物渠道移植到互联网上来,打破国家与地区有形和无形的壁垒;使生产企业达到全球化、网络化、无形化、个性化。

电子数据交换替代传统的直接贸易方式,通过网上的电子转账系统的电子网络来进行资金的支付、划拨和结算。

电子商务可以大大减少商务旅行及购物活动给人们带来的诸多限制,令大规模商品市场个人化,从而营造面向全球的网上商贸环境。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电子商务是对人类社会经济交易模式的重大革新,是未来人类商务贸易活动的中心。

然而,也有诸多因素阻碍我国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其中既包括观念方面的问题,也包括电子商务的网络基础、技术问题以及法制建设等问题。

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是配送系统的建立即物流业的发展。

可以说,落后的物流业是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问题。

尤其是面对终端客户的物流方面,商品定购的随机性和分散性往往会导致配送的批量小、配送的频率高,容易造成物流成本的加大和物流服务水平的降低。

无论是在服务水平、运作效率、可靠性、稳定性还是成本控制方面,都对配送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B2C和C2C物流能否以低成本、高效率、快响应、少错发率地实现物流的配送是电子商务能否顺利进行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何设计和运作一个效率效益兼而有之的配送体系就成为面向终端客户电子商务生存与发展关键的一环。

而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物流业起步晚、水平低,在引进电子商务时,并不具备能够支持电子商务活动的现代化物流水平。

同时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影响和制约着我国物流和配送的发展:首先是中国企业对物流和配送缺乏正确和充分的认识。

虽然我国对物流和配送的研究也开始有近20年了,学术界和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物流和配送有较多的了解和认识,但是对物流理论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和深入。

就全社会而言,特别是企业,对物流和配送的认识还非常模糊,有待于进一步消化和吸收。

其次是物流和配送方面的短缺。

从国外物流和配送的发展经验来看,企业要求物流和配送方面的从业人员应当具有一定物流知识水平和经验。

为此,国外物流和配送的教育和培训非常发达,形成了比较合理的物流和配送人才的教育培训系统。

相比较而言,我国在物流和配送方面的教育还非常落后,在高等院校中设物流专业和课程的仅有10所左右,仅占中国全部高等院校的1%;研究生层次教育刚刚开始起步;博士生方面的教育远未开始;职业教育更加贫乏,通过委托培训方式培训员工的企业也不多见。

据北京一家专门为外国企业服务的猎头公司介绍,一些外国公司或者所属合资企业对物流经理的需求近年来开始增加,北京市场上基本符合企业要求的物流经理人选非常少。

再次是物流和配送发展所需的制度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物流与配送发展所需的制度环境方面,也就是企业开展正常经营活动的制度环境或市场环境,主要是指融资制度、产权转让制度、人才使用制度、市场准入或退出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

这些制度方面的改革,目前还远远不能适应企业经营的需要,也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

企业在改善自身物流效率时,必然要涉及到各种物流资源在企业内部和企业与市场之间重新配置。

而由于上述制度改革尚未到位,企业根据经济合理原则对物流资源的再配置就会受到阻碍。

因此,进一步深化制度改革,是当前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也是物流和配送发展的必要条件。

当然还有重要的一点:对于电子商务而言,现今物流企业的基础设施尚不完善,新技术、新装备应用相对较少。

许多电子商务物流企业对现代物流的概念、地位及作用认识不够,设施陈旧,物流管理的电子化程度还较低,不能满足迅速发展的电子商务的要求。

另外商业环境相对落后,造成电子商务物流服务需求不足,而且专业化服务程度低。

我国企业中自营物流的占大多数,导致专业的物流代理服务得不到充分利用。

大批功能单一的货代企业服务范围窄,横向联合薄弱,不能提供完整的供应链服务,无法满足客户在时间性和服务质量方面的要求。

如何选择物流系统模式,如何对电子商务物流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如何建立一个高效率、低成本运行的物流体系来保证电子商务的通畅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第二节问题的提出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相对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强劲,呈现一种跳跃式的发展态势,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我国电子商务己从起步阶段迅速进入实施阶段,企业各界对其高度关注。

随着电子商务环境的改善以及电子商务所具备的巨大优势,电子商务受到了政府、企业界的高度重视,纷纷以不同的形式介入电子商务活动中,使电子商务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

尽管我国电子商务在安全瓶颈和支付瓶颈上取得了突破,但要完成整个交易过程,将信息变成钱,就必须涉及到物流配送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不断推广。

和发展物流配送的重要性和对电子商务活动的影响日趋明显,尤其是对主要由技术推动而形成的中国电子商务的应用与发展更为重要。

令人遗憾的是尽管电子商务已经发展到第四阶段:E-MAIL阶段、WEB SITE阶段、网上交易在线销售阶段、电子商务联盟或行业电子商务阶段,电子化的对象仍旧是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

人们对电子商务的认识往往也局限于信息流资金流和商流的电子化与数字化,而忽视了物流的电子化过程。

导致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现状的原因主要如下:1. 经营者重电子,轻商务。

中国的电子商务在发展之初就带有浓浓的技术倾向,“重技术,轻效益”的现象比比皆是。

其表现形式为重视商流而轻视物流重视信息网的建设而轻视物流网络的建设。

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电子商务是由IT行业推动而形成,这些原来与实物产品营销几乎无关的IT电信行业的企业缺乏起码的企业市场营销模式和组织机构,具有技术为上的特点。

这也难怪,看看著名的中国网络企业新浪、搜狐、网易、瀛海威等,其创始人无一不是技术出身,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和市场营销理论。

他们以技术至上,片面强调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的特殊性和神奇的力量,一味追求风险投资融资上市,试图创造一夜暴富的神话,而没有考虑企业的真正生存和发展必须要有赢利模式。

要将产品或服务通过市场营销与顾客交换来换取企业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收入和利润,因此可以说管理理论和市场营销理论的贫乏导致其商业模式停留在对传统商业模式和国外电子商务模式简单地移植和模仿上,缺乏结合中国具体国情的创新。

2. 由于经营观念上的原因,导致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忽视了对物流电子化的研究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适合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配送体系。

3. 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仍旧依赖于传统的物流网络,传统物流的观念、体制及技术对现代物流发展产生了巨大的阻力,主要表现为物流基础设施不配套;忽视了对物流配送过程中的自动化﹑机械化装卸工具等设施的投入管理;手段落后、缺乏综合性的物流配送人才。

4. 综合物流代理为主的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滞后。

第三方物流随着物流业发展而发展,是物流专业化的重要形式。

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程度反映和体现一个国家物流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目前我国这方面存在许多空白,而西方国家的物流业表明:独立的第三方物流至少占社会物流业的50%时,物流产业才会形成。

综上,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中国的物流系统的配送能力的提升问题成为了当务之急。

第三节研究意义本文通过研究B2C和C2C电子商务配送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有利于提供快捷、准确、便宜的配送服务,从而推动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系统向更高级发展;配送是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原因,研究解决电子商务配送现实问题的对策,有利于扩大电子商务的市场范围,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从而推动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目前,国内外对物流和物流管理的研究已相当广泛,并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理论。

然而,对电子商务环境下面对终端客户的物流配送研究还处在初始阶段,在信息网络经济时代,对其开展研究己势在必行。

本文在以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1)理论的发展只有应用于实践才能产生社会价值,本文以实际应用为着眼点,理论联系实际,讨论过程中始终贯穿了将电子商务理论合理应用于实践的指导思想,对电子商务理论的应用有着实际的指导意义。

(2)文中对于B2C以及C2C电子商务模式在企业的应用方面进行了探讨,通过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分析B2C以及C2C电子商务模式下的物流配送系统的不足,并提出了更进一步的探索方向。

(3)通过实例个案入手,研究了不同的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系统的优化过程,该过程对于其它类似企业也有着适用性。

因此,本文的研究过程和结论对于同类中小企业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第二章文献综述第一节电子商务研究综述电子商务概念的提出首先是在美国。

作为电子商务前身的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的产生就是为了简化订单的处理过程,从而加快物流的速度,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率。

电子商务的提出也是为了解决繁琐的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的处理对现代化物流过程的缓滞,从而进一步提高现代化的物流速度。

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开始应用以来,有关电子商务的理论研究越来越多,目前国际上关于电子商务理论的研究的发展趋势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早期研究:香港理工大学的Ngai和Wat[1~3]对1993-1999年间9本电子商务及信息系统类期刊的275篇关于电子商务的文章进行归纳后得出:当时人们关注电子商务发展和应用有关的技术、应用、保障与技术支持等问题。

2.中期研究:2001年,Robert J.Kauffman[1~2]和Eric A.Walden[2]在1996-2001年间的相关文献,提出了考夫曼-沃尔顿分析框架:认为当时电子商务的研究重点在技术、商业流程、产品、市场和相关宏观经济理论五个层次,并进一步探讨了各层次应包含的内容。

3.当前研究:2006年,E Turban,D King等[4]基于1999-2005年间的26种学术期刊上关于电子商务研究的文章提出:电子商务包含技术层面、社会与环境层面和市场与经济层面三个层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