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2019考研复试大纲贵州师范大学2019考研复试大纲:综合自然地理一、考查目标硕士入学考试复试科目《综合自然地理学》的考试,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有关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分。
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开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归纳总结50分;综合分析能力30分;知识运用2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分析题:1小题,共20分三、考查范围第一章绪论综合自然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
综合自然地理学形成与发展的几个阶段。
我国综合自然地理学的近期发展状况。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认识发展的各个阶段及特征。
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及能量基础。
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构。
自然地理环境物质循环的基本形式。
自然地理环境的发展演化。
景观生态建设原理。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地域分异概念、地域分异的因素、基本规律、地域分异的规模及各地域分异的基本表现形式。
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非纬度地带性(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高原地带性和三维地带性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
第四章综合自然区划区划的概念和类型、综合自然区划的原则与方法、综合自然区划单位的等级系统。
双列等级系统、中国主要的综合自然区划方案。
第五章土地分级与分类土地概念辨析。
土地分级与土地分类的概念辨析,土地分级单位的识别,土地分类的标志;土地结构、土地要素的组成结构、土地演替结构、土地空间组合结构的概念及特点。
土地结构研究的应用。
第六章土地评价土地评价概念及原则; 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潜力评价;土地经济评价。
第七章土地变化科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基本概念;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研究方法、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驱动因子、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环境效应。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人地系统的影响极其调控。
第八章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发展的影响; 人类发展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人类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九章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应用研究综合自然地理学为农业服务的研究;综合自然地理学为工程建设与城市建设服务的研究;景观生态建设研究;区域开发研究;生态建设与生态评估研究;自然灾害综合研究。
四、样题一、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1、举例说明什么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简述人类对地域分异规律的认识历程。
3、综合自然区划中,为何要遵循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4、简述土地分级与土地分类的关系。
5、简述土地评价研究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二、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南方山地丘陵区土地退化的原因分析。
2、如何理解自然地理过程的统一性?三、分析题:(1小题,共20分)1、以某地为例,说明中尺度的地域分异规律研究如何为区域农业生产发展服务?贵州师范大学2019考研复试大纲:生态景观理论与实践(科目:生态景观理论与实践)一、考查目标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入学考试《生态景观理论与实践》考试,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生态工程技术、风景园林等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有关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生态设计。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分。
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开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生态景观的基本概念(30分)、基本理论(55分)、和应用(15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简单题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分析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三、考查范围第一章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及发展第一节景观与景观生态学。
掌握景观、景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与内涵。
第二节生态景观设计。
了解可持续雨洪管理(海绵城市)、城市低影响交通(绿道、自行车道和步行道等)、生态溪流恢复与改造、垂直绿化、屋顶绿色、绿色街道、城市农业等生态景观设计的基本概念。
第三节生态景观规划。
了解绿色基础设施。
第二章景观与景观生态学第一节“斑块-廊道-基质”。
掌握斑块的起源、大小、形状、镶嵌,及斑块化与斑块动态;掌握廊道起源、结构特征与分类;掌握基质的判定、孔隙度和边界形状。
第二节景观异质性、空间格局、网络与生态交错带。
掌握景观异质性的概念;掌握景观构型的确定、景观对比度、景观粒径、附加结构;掌握廊道网络、斑块网络;生态交错带。
掌握边缘效应与生态交错带概念。
第三节干扰与景观格局演变,掌握常见的干扰种类、干扰的性质和干扰的生态学意义;景观连接度与连通性,掌握连接度与连通性的概念及生态学意义;景观中的物种运动,掌握景观中各类物和信息的运动方式与类型;了解景观中的水分和养分运动过程。
第三章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第一节了解可持续雨洪管理(海绵城市)基本设计原理、城市低影响交通(绿道、自行车道和步行道等)、溪流生态恢复与改造、垂直绿化、屋顶绿化、绿色街道、城市农业等生态设计基本概念。
了解绿色基础设施基本概念。
第二节了解城市低影响交通(绿道、自行车道和步行道等)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与案例。
第三节了解溪流生态恢复与改造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与案例。
第四节了解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与案例。
第五节了解绿色街道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与案例。
第六节了解绿色基础设施基本原理、规划方法与典型案例。
主要参考书1、傅伯杰等. 《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第2版),科学出版社,20112、邬建国. 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南希·罗特(Nancy Rottle),肯·尤科姆(Ken Yocom).生态景观设计. 大连:大连理工出版社,20144 《中国园林》相关文章四、样题1、名词解释:(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1)绿道(2)绿色街道(3)斑块-廊道-基质(4)景观格局(5)景观连通性2、简答题:(5小题,每题10分,共50分)(1)简述城市农业的类型(2)简述垂直绿化的类型(3)简述绿道的设计要点(4)简述屋面绿化的常用植物和土壤基质(5)简述溪流的生态化改造的1个案例3、论述题:(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论述海绵城市起源的背景与规划设计原理。
(2)列举说明绿色基础设施规划方法。
贵州师范大学2019考研复试大纲:经济地理学(科目:经济地理学)一、考查目标全日制攻读人文地理硕士学位复试科目《经济地理学》考试内容包括产业经济分析、经济活动区位、经济活动区域分析等方面专业基础知识,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本试卷满分为100分。
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开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学科概况及理论进展产业经济经济分析经济活动区位经济活动区域分析经济地理学研究方法(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占总分的15%-20% )简答题:(占总分的40%-50% )分析论述题:(占总分的35%-40% )三、考查范围(一)学科概况及理论进展1、考查目标(1)了解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与研究任务。
(2)理解经济地理学的学科属性、特性、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3)了解国内外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过程与阶段特征。
(4)了解经济地理学基础理论的产生背景与研究进展。
2、考查内容(1)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及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2)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3)经济地理学基础理论及研究进展。
(二)产业经济分析1、考察目标(1)农业产业经济活动分析(2)工业产业经济活动分析(3)服务业产业经济活动分析2、考察内容(1)农业产业布局条件与资源开发(2)工业产业布局条件与区位选择(3)服务业布局条件与区位选择(三)经济活动区位1、考查目标(1)理解区位的概念,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分类,各区位因素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2)能够结合地区发展的实际,辩证分析各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及作用强度的变化。
(3)能够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评价。
2、考查内容(1)区位与区域:区位的概念,区域的概念。
(2)区位因素: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中间产品、技术,交通,政策与制度环境等。
(3)经济活动区位影响因素的综合评价。
(四)经济活动区域分析1、考查目标(1)掌握产业分类的基本方法;了解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熟悉产业结构演变理论的基本内涵。
掌握评价产业结构合理性的基本原则;初步掌握确定区域支柱(主导)产业的基本方法。
了解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掌握农业、工业区位理论和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涵与理论要点;掌握产业地域分工理论的基本内涵与理论要点;理解新贸易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关于分工和贸易的理论解释。
(2) 了解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关经济地域综合体的内容。
理解区域经济增长机制,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掌握区域增长极理论、循环积累因果原理,乘数作用和加速原理以及我国学者的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3)熟悉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要素及其地理内涵;掌握区域空间结构形成与发展的机制;掌握区域空间结构的典型模式及其基本内涵;理解区域空间结构演进的过程与机理。
(4)理解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理论的内涵;理解区域差异形成的机制;初步把握区域分工与合作的原则及实现途径。
2、考查内容(1)产业分类方法;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及基本理论。
(2)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作用机制、理论内涵。
(3)区域发展理论、区域发展模式、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成机制、基本模式、演变规律,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的基本理论。
(4)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城乡相互作用关系。
(五)经济地理学研究方法1、考查目标(1)初步了解经济地理学的不同研究方法的基本内容。
(2)理解并掌握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传统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2、考查内容(1)对形态描述、地理比较、要素分析、综合分析和系统分析等思想方法有较深理解。
(2) 能较好地运用统计图表、经济地图及技术经济论证等方法对相关案例进行分析。
贵州师范大学2019考研复试大纲:恢复生态学(科目:恢复生态学)一、考查目标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入学考试《恢复生态学》考试,要求考生系统掌握恢复生态学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有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分。
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开卷、笔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