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学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所表现的美学思想

文学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所表现的美学思想

• 宗白华(1897一1986),原名宗之櫆,字伯华。 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家、美学家、诗人,出生于 安徽省安庆市,祖籍江苏常熟。1919年被五四 时期很有影响的文化团体少年中国学会选为评 议员,并成为《少年中国》月刊的主要撰稿人, 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同年8月受聘上海《时 事新报》副刊《学灯》,任编辑、主编。他将 哲学、美学和新文艺的新鲜血液注入《学灯》, 使之成为“五四”时期著名四大副刊之一,并 发现和扶植了诗人郭沫若。1920年赴德国留学, 在法兰克福大学、柏林大学学习哲学 、美学等 课程。1925年回国后在南京、北京等地大学任 教。曾任中华美学学会顾问和中国哲学学会理 事。宗白华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 被誉为“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 著有美学论文集《美学散步》、《艺境》等。 1994年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宗白华全集》。

知道作品美或不美,却说不出个中缘由,在
莱布尼兹和鲍姆嘉登看来就属于一种模糊的、混
乱的感性认识。

鲍姆嘉登之后,美学的发展 经历了德国古典
美学、马克思主义美学、西方近现代美学三个重
要阶段。
美学的研究对象
• ,“美学究竟研究什么”一直是一个引起热烈争议的问题。 但迄今为止基本形成了三种倾向性的意见:
• 鲍姆嘉登(A.G.Baumgarten 1714-1762)是德国 普鲁士哈利大学的哲学教授。他关于美学的主要
观点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他把美学规定为研究
人感性认识的学科。鲍姆嘉登认为人的心理活动
分知、情、意三方面。研究知或人的理性认识有
逻辑学,研究人的意志有伦理学,而研究人的情 感即相当于人感性认识则应有“Aesthetic”。 “Aesthetic”一词来自希腊文,意思是“感性学”, 后来翻译成汉语就成了“美学”。1750年鲍姆嘉 登正式用“Aesthetic”来称呼他研究人的感性认识 的一部专著。他的这部著作就被当作历史上的第
词语来源
• 美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aesthesis。最初的意义是 “对感观的感受”。由德国哲学家亚历山大·戈特 利布·鲍姆加通首次使用的。他的《美学 (Aesthetica)》一书的出版标志了美学作为一 门独立学科的产生。

直到19世纪,美学在传统古典艺术的概念中
通常被定义为研究“美”(Schönheit)的学
造,如现实美、艺术美的创造规律、发展规律、
鉴赏规律等;(4)、美学范畴,如丑、崇高、悲
剧性、喜剧性等范畴的审美特性、发展规律及其
同美的关系等;(5)、美育;(6)、美学自身。
二、学习要点
• 1 了解中国园林建筑的空间美,并知道这种 美是如何体现的。
• 2 作者是如何运用文字将这种美娓娓道来的。
三、作者生平

第一种意见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美本身。在持
这种意见的人看来,美学要讨论的问题不是具体的美的事
物,而是所有美的事物所共同具有的那个美本身,那个使
一切美的事物之所以美的根本原因。

第二种意见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艺术,美学就是
艺术的哲学。这个观点在西方美学史上得到了相当一批美
学家的认同。

第三种意见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经验和审美
说。现代哲学将美学定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认识艺术,科学,设
计和哲学中认知感觉的理论和哲学。一个客体的
美学价值并不是简单的被定义为“美”和“丑”, 而是去认识客体的类型和本质。
发展历史
• 考古学和艺术史告诉我们:人类自脱离动物以来 就开始了审美欣 赏和审美创造活动。旧石器时代 的山顶洞人,就用石珠、兽牙、海蚶壳等染上红、 黄、绿等各种不同的颜色佩带在身上。不仅原始 人的装饰品能见出人类这种早期的审美活动,尤 其原始艺术更是集中反映了人类早期审美活动。 据文字记载和留下的图案推测,原始艺术有诗歌、 舞蹈、音乐等,但现已荡然无存。惟洞穴壁画与 陶器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两项原始艺术 记录。前者主要以各种动物为题材,生动细致, 色彩绚丽。后者不仅造型优美、图案丰富,而且 色彩对比鲜明。
心理。这种意见是随着19世纪心理学的兴起,主张用心
理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解释和研究一切审美现象,把审美心
理和审美经验置于美学研究的中心。
• 研究对象如果按分类则如下:

(1)、美,如美的产生、发展;美的本质、
特征、功能;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美的形
态;内容美、形式美等美的组成因素及其规律;
(2)、审美,如审美心理,审美意识,美感的发 生、发展、性质、特征及其规律;(3)、美的创
一部美学专著。二是鲍姆嘉登认为:“美学对象 就是感性认识的完善”。
• 美学何以与感性认识相关?鲍姆嘉登的老师的老 师、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对此有一段生动的解释,
他说:画家和其他艺术家们对于什么好和什么不
好,尽管很清楚地意识到,却往往不能替他们的
这种审美趣味找出理由,如果有人问到他们,他
们就会回答说,他们不欢喜的那种作品缺乏一点 “我说不出来的什么”。
一、教学要求
• 1 掌握主要内容、主题思想。 • 2 了解、体味中国园林建筑的空间美感。
美学
• 美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 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 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 规律的科学。 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 究为主题的学科。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研究 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 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 “美的艺术的哲学”。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 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
• 人们总是先有了某种生活、某种现象,尔后才开 始思考、探讨,并在思考、探讨的基础上建立相 应的学科。对人类早期审美现象的思考、探讨始 于古希腊。那时的毕达哥拉斯、赫拉克里特、苏 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大哲学家都参与 了美的探讨和争论。但他们关于美的观点、见解 常常和他们关于真、善的认识混在一起,成为他 们哲学思想、道德思想、神学思想以及政治思想 和文艺思想的附庸。另外,当时也没有一部美学 专著。思想家们的美学观点夹杂在政治、哲学、 宗教、道德、艺术甚至史传、书札、批注等论著 中。人们还没有从那些混杂交织的思想体系中为 美学寻找出一个独立、特殊的研究对象。这种状 况一直延续到18世纪中叶以前。
• 18世纪以后,随着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自然科学、哲学、 伦理学、心理学和文艺学等近代学科进入了逐步形成和发 展的时期。尤其是与美学密切相关的哲学,自近代以来发 生了认识论转向,为美学学科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历史条 件。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鲍姆加登在自己的哲学体 系中,第一次把美学和逻辑学区分开来。在严格规定了逻 辑学的研究对象是形成概念和进行推理的抽象思维的同时, 也给美学规定了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并写出了美学专著, 初步形成了美学学科的基本框架以及探讨了美学的一些基 本问题。故此,美学学科诞生,而鲍姆嘉登也因此成为美 学之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