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汽车调研报告
36
Honda
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结果分析
汽车的质量是汽车的生命
节能减排是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 锁定消费人群,开发合适产品
38
1、汽车的质量是汽车的生命
根据我小组的实际调查及采访,本田汽车在市场上取得较好的销量 的原因是因为其汽车本身的质量过硬,再者就是本田的售后服务也做得 相当的不错,这已经在消费者当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所以“金杯银杯 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是讲得很不错的。无论哪个企业,如果想在市场上 立足,就必须注重产品的质量,汽车这类商品的安全性更加重要,因为 没有哪个顾客愿意将在自己及家人的生命置身于危险的条件下,所以在 汽车的研发和生产方面我们的企业一定要严把质量关,以此为最重要的 市场导向,以促进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及社会和谐做出应有的贡献。
21
Honda
本田汽车的性能及品种的优势
经过我们小组的走访调查我们 了解的到,在中南汽车市场已经有 两家本田汽车的4S专卖店:分别是 东方本田和广州本田。据本田汽车 专卖店的销售员介绍,我们了解到, 本田汽车在2004年进入中南汽车市 场以来,已经树立了良好的市场口 碑。其性能和款式在同类汽车当中 是很有比较优势的。本田汽车以质 量求发展,以满足顾客的需求为目 标,打造出了消费者信得过的中高 档汽车品牌。
5
Honda
本田旗下品牌
本田CR-V 2.0 AT 两驱 SUV
思域CIVIC 1.3 CVT 混合动力小轿车
第八代雅阁 Accord 2.0
CITY锋版
理念S1 1.3/1.5
Airwave(气浪)
Stream(时韵)
FCX
32
本田的应对策略
从本田市场存在的问题,本田内部领导层也提出了相关的方案。从东 风本田总经理升任本田中国本部长的仓石诚司,深谙这一市场局面。在 他看来,本田需要尽快建立起与中国本土化的决策机制,以推进两家合 资公司不偏离主流车企的发展轨迹。本田在中国的本土化研发战略至关 重要。本田内部决策人士指出,未来,东风本田将分别布阵两条战线, 即在小市场、大市场上,均力求有所斩获。 事实上,本田的问题一直存在。其保守的战略与市场增速脱节,而 在车型引入上,则是出于其自身产品线的短板。因此,能否跟上中国市 场增长速度,对本田来说尚未可知,但是加快推进本土化战略或许才是 可行之道。
20
其次,本田的哲学最核心的精神是:“尊重 个性”和“三个喜悦”。即希望根据“尊重个 性”同所有本田的企业活动发生关系的人们建 立一种能够共同分享喜悦的相互信赖的关系。 立足通过企业的活动“应该使购买商品的人有 购买的喜悦”,从事销售、服务的人有销售的 喜悦,从事创造的人有创造的喜悦,彼此能够 相互分享喜悦。正是这样富有人性化、顾客导 向的企业文化,指引着本田干事的发展与壮大。
41
Honda 经典广告语
H H H
世界品质、一脉相承; 关爱生命、享受生活
尊华气度 逸享无界人生
卓越品质,在完美中升华
42
谢谢观赏!
讴歌 本田豪华车
本田 超级跑车
Honda
本田的企业文化
每个成功的企业都是有其独特的企业 文化的,本田公司亦不是例外,作为一 个知名的企业,本田公司的文化主要体 现在其企业管理模式与本田哲学上。 首先,本田的企业管理模式注重尊重 个人和公平合理授权;他们讲求的是一 人一事,自由的竞争;本田力求造就独 创型人才;始终以满足顾客的要求为第 一的原则。
35
本田汽车的主要消费人群 通过此次调查,由一些信息可以看出,有近五成成多的消费者打算购 买,其中男性比例高过女性,并且我们可以了解到本田车大致以青年消费 群体为主。根据我们对进入长沙中南汽车大世界的顾客的了解调查及询问, 我们得知,一般男性对车的需求及渴求更大,并且对车的性能等等有诸多 方面的要求,可以看出东风本田思铂睿的时尚硬朗外观更多的吸引了男性 消费者的青睐。证明了本田思铂睿外观设计的成功。 众所周知,一件产品得通过介绍,推荐给大众才会吸引更多的顾客。 从网上我们了解到,在本田公司对东风本田思铂睿进行大量的宣传的宣传 后,买车的消费者是受了一定影响的。此外,我们还对买本田车的消费年 龄段进行了一定的概括,东风本田思铂睿的主要消费人群在26-30岁和3135岁年龄段,这两个年龄段占据了一半的消费人群数。
33
Honda
本田汽车的市场价位 及其主要消费人群
本田汽车的市场价格定位
我们调查小组在长沙中南汽车大世界看了本田系列汽车的大致 价位,并且我们也从网上翻阅了大量关于本田车的价位,在此,我 们的总结如下:从系列上看,低端车有:飞度9万左右,小型车: 锋范10万左右,紧凑车;思域14万左右,中档车;雅阁17万左右, 越野车:CR-V 20左右。多功能车:奥德赛 24万左右。本田(讴 歌系列)讴歌MDX:75万左右。 讴歌RL:82万左右。讴歌TL: 4 2万左右。一般,本田车大致价位在20万到50万之间。
27
第二、品种的多样化
我们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本田汽车的品种是比较多的,每个专卖 店的展卖车子都是上十辆。目前,在中国市场共有飞度、思迪、雅 阁、奥德赛、思域、CR-V系列、锋范、思铂睿、理念、讴歌等十大 品牌,每个品牌下拥有的汽车业有数款。齐全的品种让不同的消费 人群有了可以选择的余地,同时,每年本田又会推出新的款式车, 不断给消费者带来惊喜。比如说,2013年就有推出CR-V款新车Beat, 深受消费者的追捧。
本田汽车
品牌标志
理念: 尊重个性 让世界各地顾客满意
2
公司简介
本田公司原名本田株式会社(ホンだ会 社)是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厂家,汽车 产量和规模也名列世界十大汽车厂家之列。 公司总部在东京,雇员总数达18万人左右。 现在,本田公司已是一个跨国汽车、摩托车 生产销售集团。它的产品除汽车摩托车外, 还有发电机、农机等动力机械产品。目前本 田公司在是世界上29个国家拥有120多个生 产基地。本田汽车投产的汽车有东风本田和 广州本田两大品牌。
23
本田专卖店
24
专卖店平面分区图
25
本田汽车的性能及品种的优势
高超的汽油发动机技术
品种的多样化 环保节能的绿色理念
26
第一、高超的汽油发动机技术
中南汽车的市场的广本专卖店销售给我们介绍,本田汽车的最大 的优势在于其发动机的性能的独一无二,因为汽车的最核心的部件 就是发动机。汽油发动机技术一直是本田公司的核心技术,几十年 来本田公司一直发挥在动力开发方面的专长,以引擎优势领跑着中 端汽车市场。特别是近年开发的混合双动力的汽车,使得本田汽车 的优势更加明显。
28
第三、环保节能的绿色理念
在世界能源紧张的今天,消费者更加注重的是汽车的节能减排。本田 一直秉承着节能减排的绿色理念,致力于开发更小排量的新型汽车。据 东风本田4S店的销售员介绍,东风Honda一直在环保领域发挥自己的 能量,从“绿色工厂”建设到“绿色采购”,从“绿色车间”到“绿色 特约店”的拓展,东风Honda的“绿色工程”体现的淋漓尽致。在销售 领域,东风本田提供了更多排放更低、更省油的绿色产品。CIVIC(思域) 的低耗油一直是环保的最大亮点,实现“1.5L油耗,1.8L排量,2.0动 力”的效果,成为1.6L以上车型中最节能的汽车。本田的节能减排的技 术也一直是国际上领先的核心技术,我国的汽车工业发展也应当借鉴其 有益的经验。
39
2、节能减排是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
在世界能源相当紧张和能源价格飙升的今天,开发小排量的绿色汽 车是各汽车制造商发展的大趋势。因为消费者都是有“买车难,养车更 难”的顾虑,所以谁能开发出既能保证质量有具有节能减排的绿色汽车, 必定更加有市场竞争优势,在市场上取得较好的市场占有率。本田的率 色理念是值得我们的国产品牌借鉴,特别是本田汽车的汽油发动机技术, 所以在发展汽车制造业的过程中应当开发核心部件的技术;如汽车发动 机的核心技术。这对于节能减排,减少环境污染的问题是有重要意义的。
31
本田的生产缺陷
但是,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缺陷,本田也是如此,本田的缺陷 也是制约其销量增加的瓶颈。由我们得到信息可知,关于本田汽车, 它在市场上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和缺陷。究其原因,在于本田产 品线支撑力不足。眼下,本田在中国几近释放出全部车型,而竞争 对手的新品却层出不穷。东风本田最重要的短板,是薄弱的产品线。 “一个企业靠三款产品或四款产品,是不可能在中国车市这样一个 具有长期发展潜力的市场当中有所作为的。”因此,东风本田必须 弥补短板,有所突破。
40
3、锁定消费人群,开发适合的产品
每种汽车品牌都有其基本的价格定位,相应的每种汽车业会有自 己大致的消费人群。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本田汽车的消费人群重要在 26-30岁和31-35两个阶段的高管及、小企业主、高薪阶层等。针对这 些人群的特点,本田每年都会推出自己的新产品以满足这些人群的要 求。这些人群不仅在车的质量上有较高的要求,而且,在汽车的式样 及排量方面也有高要求。所以本田在开发新品种的时候,会朝这些方 面努力;如新推出的CR-V系列汽车就有式样新颖、排量低的特点,一 经推出就取得了较好的市场。我国的汽车品牌应当借鉴本田汽车的成 功做法,要面向消费人群开发既式样新型又绿色节能的汽车,在节能 这一方面长安汽车是做的相当出色的。
29
Honda
本田汽车的销售情况 及其应对缺陷的策略
本田的销售情况
在汽车市场从一种的汽车的销售量可以很好的体现出该汽车的 质量,消费者对其的信赖喜爱程度,我们调查小组从各个方面深入 对本田的销售情况进行了调查。从调查的结果我们可得知,去年 1~8月本田的两家合资公司东风本田和广汽本田在中国累计销售 实现37.24万辆。与同等档次的汽车相比销量是相当不错的。
3
发展历史
1948年创立,创始人是传奇式人物 本田宗一郎(1906-1991)。以生产自行 车助力发动机起步的Honda,一直以 “梦想”作为原动力,以“商品”的 形式不断为个人和社会提供更广泛的 移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