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转化园道路项目(原科技成果转化区道路项目)- 兴隆122号路综合管廊施工方案编制人:复核人:审核人: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福州路西段等九个项目指挥部二O一六年二月目录1编制依据 (4)1.1编制依据 (4)1.2编制说明 (5)2工程概况 (5)2.1工程简介 (5)2.2工程地质与水文情况 (5)2.2.1气象 (5)2.2.2水文 (6)2.2.3地形地貌及地质情况 (7)地层结构 (7)2.3主要材料 (9)2.3.1混凝土 (9)2.3.2普通钢材 (9)3 施工组织总体部署及规划 (10)3.1工期、质量、安全及环保文明施工目标 (10)3.1.1工期目标 (10)3.1.2质量目标 (10)3.1.3安全目标 (10)3.1.4环保、文明施工目标 (11)3.2组织机构 (11)3.3施工组织部署和协调管理 (11)3.3.1施工组织部署 (11)3.3.2 施工协调组织管理 (12)4施工前期规划和临时设施的建设 (15)4.1施工准备 (15)4.2施工便道 (15)4.2.1新建施工通道布置依据与原则 (15)4.2.2施工便道 (16)4.3供电、供水及通信系统布置 (16)4.3.1施工供水 (16)4.3.2施工供电 (16)4.4施工通信 (16)4.5施工进出口洗车设施 (16)4.6临时建筑 (16)4.7打围 (17)4.8交通组织 (17)4.9弃土场规划 (17)5施工进度计划及资源配置计划 (17)5.1施工进度计划 (17)5.2资源配置计划 (17)6施工方案 (17)6.2施工测量 (17)6.2.1控制点复测 (17)6.2.2水准导线测量 (18)6.3施工降排水 (18)6.4沟槽开挖 (19)6.4.1开挖准备工作 (19)6.4.2土石方开挖 (19)6.4.3基坑监测 (22)6.5钢筋工程 (27)6.6模板工程 (30)6.7混凝土工程 (33)6.8防水工程 (35)6.8.1沥青卷材防水层施工 (35)6.8.2施工缝防水 (36)6.9沟槽回填 (38)6.10接地安装 (39)6.10.1综合管廊附属构筑物 (39)6.10.2 综合管廊附属工程 (41)6.10.3综合管廊给排水设计 (42)7 成品保护措施 (42)8雨季、夏季施工措施 (43)8.1雨季施工要求 (43)8.2雨季施工措施 (43)8.2.1基坑(槽)挖方施工 (44)8.2.2 施工便道 (45)8.2.3材料 (45)8.2.4机电设备 (45)8.3夏季高温施工措施 (46)9夜间施工保证措施 (46)9.1物资、资源、质量保证措施 (46)9.2夜间施工的安全保证措施 (47)9.3其它措施 (47)10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47)10.1质量保证体系 (47)10.2思想保证措施 (48)10.3组织保证措施 (52)10.4技术保证措施 (54)10.5工程质量施工保证措施 (55)10.6雨季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55)10.7夏季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56)10.8技术资料管理 (56)11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57)11.1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57)11.2安全施工措施 (60)11.2.1现场安全管理 (60)11.2.2施工用电管理 (60)11.2.3机械设备管理 (61)11.2.4脚手架搭设 (61)11.2.5雨季施工安全措施 (62)11.2.6落实安全责任 (62)11.3夏季高温施工防暑安全措施 (62)12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63)12.1健全机制,明确责任 (63)12.2文明施工措施 (63)12.2.1推行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 (63)12.2.2改善作业条件,保障职工健康 (64)12.2.3深入调查,加强地下既有管线保护 (64)12.2.4做好已通车公路的保护工作 (64)12.2.5不扰民及妥善处理地方关系 (64)1编制依据1.1编制依据1、创新转化园道路项目兴隆122号路综合管廊施工设计图2、业主提供的其它资料和文件3、与天府新区投资有限公司签定的施工合同4、施工图纸、地勘报告及图纸会审会议纪要5、现场实际情况和工程招标要求6、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7、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2)9、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10、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规范(JGJ462012)1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12、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13、混凝土结构规范 (GB50010-2002)1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12)1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17、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 50838-2012)1.2编制说明施工组织设计中对该工程项目概况、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组织机构等进行说明;对工程总体进度、计划及工期进行安排;着重编制了施工技术方案、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对重点难点工序的技术措施和施工保证措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另外,为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对工程项目的资源配置进行设计说明;对特殊季节的施工措施,质量保证体系、安全保证体系进行全面的论述;制定了严谨的组织机构措施。
施工期间,为确保文明施工,建立了环境及水资源保护措施,同时还制定了应急预案。
2工程概况2.1工程简介兴隆122号路综合管廊设计范围:综合管廊桩号K0+028.526~K0+875,总长846.474m。
本项目位于兴隆122号路道路下方,道路红线宽度40m,综合管廊管廊敷设于道路南侧8m绿化带内,平面布置沿实施道路中心线方向由西向东,综合管廊中心线与实施道路中心线的距离为17.5m;管廊竖向设计基本沿用道路纵坡走向,埋置深度在3.2m至3.9m之间。
本项目综合管廊为双舱断面,南舱承纳电力电缆、1根DN300配水管及1根DN600输水管,北舱承纳通信线缆并预留1根DN600中水管和1根DN800中水管位。
双舱断面净空尺寸为2.6m×3.0m+3.6m×3.0m。
主体结构顶底板及侧墙壁厚0.35m,中墙侧壁厚0.25m。
管廊材质为现浇钢筋混凝土。
管廊南舱检修通道宽为 1.0m,管廊北舱检修通道宽为 1.2m,高于结构内底(即设计底高程)10cm,检修通道两侧作为排水通道。
2.2工程地质与水文情况2.2.1气象场地所处成都地区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其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少冰雪。
主导风向为NNE向,常年平均风速为1.2米/秒,年平均风压140Pa,最大风压约250Pa,年平均降雨量为900~1000mm,七、八月份雨量集中,易形成暴雨。
根据成都气象台观测资料,成都地区的气象指标如下:①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6.2℃,极端最高气温38.3℃,极端最低气温-5.9℃。
②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47.00mm。
最大日降水量为195.2mm。
③蒸发量:多年平均蒸发量1020.5mm。
④相对湿度:多年平均为82%。
⑤日照时间:多年平均为1228.3小时。
⑥风向与风速:主导风向为NNE向,多年平均风速为1.35m/s。
⑦最大风速为14.8m/s(NE向),极大风速为27.4m/s(1961年6月21日)。
2.2.2水文1 地表水1)地表水类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本报告路段区段地表水主要为老旧鱼塘积水、农田排水灌溉渠水。
分布如下:鱼塘:水量受人工和大气降水控制。
农田排水灌溉渠水。
灌溉沟渠:水量受人工和大气降水控制。
2)地表水水质分析成果拟建道路场地环境类别为Ⅱ类,路段区地表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2 地下水及含水层类型本次勘察未发现上层滞水、松散土层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但随着大气降水的增多及施工环境的变化,场地低洼地段可能会分布有汇聚于人工填土层内的上层滞水,其特征为水量不均,受大气降水及场地环境变化影响大。
在道路施工时可采取截流及疏排,以免对施工造成影响。
下部可能分布有赋存于白垩系上统夹关组(K)砂质泥岩节理、裂隙发育地段的基岩裂隙水,该含水层地下水富集规2j)律性较差,在一定条件下某些地方可能形成富水块段。
在道路施工时若发现有赋存于白垩系上统夹关组(K2j)砂质泥岩节理、裂隙发育地段的基岩裂隙水,应对其水位、腐蚀性等指标进行补充测试。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成都地区平水期4~6月,丰水期7~9月,其余月份为枯水期。
2.2.3地形地貌及地质情况拟建场地处于成都坳陷盆地南部,西距南北走向的龙门山褶皱带约70km,东距北东走向的龙泉山褶皱带约18km。
成都坳陷盆地呈北东35度方向展布,受喜山运动的地质内力作用,龙门山和龙泉山褶皱带相对上升,成都坳陷盆地内堆积了厚度不等的第四系冲积地层,与下伏白垩系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形成目前的冲积平原地貌。
该区域地质构造稳定,未发现新构造活动形迹,属相对稳定的地块。
地层结构场区内第四系覆盖层厚度变化较大,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第四系中下更新统冰水沉积层(Q1+2fgl),场区内下伏基岩为白垩系上统夹关组(K2j)地层。
现根据场地地貌单元及沉积年代先后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杂填土:杂色,稍湿,以粉质粘土为主,含细砂、建渣及弃渣碎块石,硬杂质含量约30~40%,该层局部地段分布。
素填土:灰色;松散;主要由粘性土混约少量卵石组成;顶部0.3-0.7m 含大量植物根系等有机质,部分地段受有机质浸染呈灰黑色,可塑为主,受轮换耕种、季节灌溉水的影响,含水量变化较大。
最大厚度约1.2m。
2、分布于鹿溪河一级阶地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其主要土层如下(1)粉质粘土(可):灰黄、黄色,可塑为主,部分地段受有机质浸染呈灰黑色,含铁、锰质氧化物,湿~饱和。
分布不连续,部分地段含少量卵石。
(2)粉质粘土(软):灰黄、黄色,软塑为主,部分地段受有机质浸染呈灰黑色,含铁、锰质氧化物,很湿。
分布不连续。
(3)卵石:灰黄色、褐黄色。
卵石成分系岩浆岩及变质岩类岩石组成。
多呈圆形~亚圆形。
湿~饱和。
①松散卵石:卵石成分系岩浆岩及变质岩类岩石组成;多呈圆形~亚圆形;一般粒径3~5cm,部分粒径大于8cm;充填物主要为中砂及粘性土,含量约40~45%。
②稍密卵石:卵石成分系岩浆岩及变质岩类岩石组成;多呈圆形~亚圆形;一般粒径3~5cm,部分粒径大于10cm;充填物主要为中砂、粘性土及砾石,含量约3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