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城市棚户区改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我国城市棚户区改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我国城市棚户区改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摘要】我国gdp超过日本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让世界看到了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力量。

然而,在我国很多地区的人们还住在工况棚户区中,这与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不相符,因此,重视城市棚户区改造并且发现我国城市棚户区改造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基本国情,优化改造方案是创建说些社会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城市棚户区;改造;信息化管理
1 引言
据相关调查显示,截止2008年,我国棚户区人群大2000万户,同年国家首次提出了大规模改造棚户区的目标和规划,历时5年,耗资1300亿元,从棚户区搬到新家居民达到了近千万户,并且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也拉动了多个行业的经济发展。

因此,棚户区改造是一件利国利民的民生工程。

2 棚户区概述
2.1棚户区概念
“棚户区”起源于辽宁矿场、垦区、林区,由于工矿企业员工聚集在一起,搭建起来简陋的房屋,现在泛指存在于城市当中住房面积小,房屋破旧或者危房,基础设施不完善的房屋集中区。

2.2棚户改造一般模式
2.2.1政府直接出资改造
对于经济较发达地区,政府拥有相对宽裕的资金,能够逐步的
帮助棚户区的家庭开展拆迁,新建房屋等工作,此方法最直接且最迅速,缺点在于市场风险估计不足,容易让政府负债。

2.2.2市场开发模式
通过征求棚户区大多数人群的意见,进行土地测量和规划,通过市场开发模式,引入外来资金,一方面给政府创收,另外一方面也能够解决棚户区人群对新住房的需。

2.2.3“文化”棚户区改造
“棚户区”虽然城市建筑格格不入,但是,另外一方面棚户区的存在是有一定的历史原因的,而通过增强棚户区的内部改造,提高基础建设的水平,保证棚户区人群的生活,同时也能够开发出“棚户”文化,“棚户”旅游等资源。

3 我国城市棚户区改造的问题
时至今日,仍然有相当的人群聚居住在棚户区,棚户区的改造遇到了很多问题,产生这些问题也深层次的历史等方面的原因。

3.1政策不全面,资金不到位
棚户区的改造,从一般情况来看是要进行旧房拆除和新房建设,这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很多。

在旧房拆迁过程中,会存在大量拆迁的土地补偿,改造方案等,就目前的报道来看,我国因拆迁而引发的官民冲突已经引起了社会强烈的不满,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其次,改造方案让很多经济条件不好的棚户居民十分为难,因而不愿意进行改造;在新房建设上,就目前政府棚户区改造的情况来看,大部分采用了引入市场资金进行改造,而市场化经营模式,
让很多原本应当享有补偿的人群失去了住房,变得居无定所,严重违背了棚户改造的根本目的。

总之,政策不全面,资金不到是这两个方面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政策上对于多种性质的棚户区人员覆盖不全面,在改造方案设计上,资金预算不足或者不到位,让改造那一进行。

3.2改造保障机制不健全
棚户区之所以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棚户区人群收入低,并且很大一部分依靠国家低保维持生活,而棚户改造工作一般要经历1-2年的时间,而被迁出棚户区的低收入或者无收入人群,展示居住场所并没有被考虑进去,容易引起棚户区低收入人群直接进入了严重贫困的局面,甚至没有住所,没有住所且无收入的人群是潜在的不稳定因素。

就笔者的调查来看,很多地区政府部门在进行棚户改造时,狭隘认为全部的资金都是用来拆迁和改变脏乱差的局面,然而这仅仅是一个方面,忽略了改造过程中人员安置问题是当前我国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存在的极其严重的缺陷。

3.3改造全过程监控不足
进行大规模的棚户区改造工作,需要耗费资金,动用大量的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并且牵扯到多方面的利益,而通过新闻媒体的报道来看,在众多棚户区改造过程中,总会存在着相当数量的纠纷家庭,他们对政府拆迁部门强制拆迁和极低补偿表示了他们的不满。

究其原因,在棚户工作开展前期,政府对于改造区域人员结构,特困户和复杂家庭等情况认识不足,前期调查不充分就盲目开
展工作,而为了所谓的“出政绩”“出成果”而牺牲人们群众的利益,而出现这些问题是在于棚户改造全过程监督机制不全面,在改造前,缺乏对政府棚户区改造方案的审核与监督,在改造过程中,对于承包方偷工减料和违章建设情况监督不力,在棚户区改造后期,对于人员安置和入住情况统计与监督不足。

4 解决棚户区改造问题的对策
4.1做好改造资金预算与管理
政府没有按照承诺拿出相应的资金,或者改造时间过分延长,都在于政府资金的周转上出现了问题,而做好改造资金预算与管理是解决资金不到位的重要方法。

在资金预算上,就关系早改造前期对改造对象的具体居住人口,年龄段,人均收入等信息的收集,同时可以考察其他省市已经完成了的棚户改造工程,找出两者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且也从城市特色和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宏观的对比,然后确定资金预算总量,在总量的基础上增加5%作为特殊情况处理资金。

做好改造资金预算后,在棚户改造部门下设专门资金管理机构,以完成对整个改造过程资金支出,资金流向等信息的记录,并做好凭证,方便查阅和管理。

对于上文中政策不全面的问题,地方政府应当积极探索新的方式,在国家政策框架下,尽量对本地区棚户区人群进行全方位覆盖,以达到共同富裕,共享社会财富的目的。

4.2创新改造模式
棚户区建筑较早,居住人员复杂,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改造模式是十分困难的,如果仅仅依靠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最终决策,难免存
在缺陷,而政府方方面的数据同居往往存在一定的政治因素,难以反映出真实的棚户改造对象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问题,政府可以采取“改造模式招标”,如今市面上存在很多数据分析公司,能够社会深入调查,数据分析和方案对策等服务,通过招标的形式,最终确定一个最能够贴近改造对象实际和改造资金的方案,一方面达到拉动市场经济的目的,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实现改造资金最大化的利用。

另外,还可以进行“文化”改造模式,事实上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存在着很多俄罗斯,法国租借时建设具有异国风情的建筑,这对于研究我国近代历史文化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在良好的修葺和合理宣传,就有可能创造新的旅游景点以拉动经济发展。

4.3构建信息化监督平台
构建信息化监督平台是解决好监督缺失和监督不力的重要手段,而对于棚户区的改造最为关心的莫过于国家领导和改造区域的原著名,那么,合理调动这两个方面的积极性,通过信息化监督平台,就有可能实现全过程的监督管理。

在改造政策和宏观方向上,国家相关部门的领导,应当时刻关注改造资金的划拨,使用情况,以保证专款专用;在改造的细节和改造效果上就要调动棚户区居民的积极性,他们本身十分关注改造的情况,在改造全过程中设立信息收集平台和部门意见箱,提供棚户区人群提出他们在实地发现的建设不规范,偷工减料等问题的发现,从而反馈到棚户区改造的管理部门,从而采取相关的约束机制,保证棚户改造的质量,而对于重大问题,设立专项问题解决小组。

5 结论
破烂不堪的棚户区,曾经被称为一块块贴在城市里的膏药,而
现在,这里成了有绿地、有健身设施的居民新区,棚户区改造是实实在在为人谋福利的工程,在多方的努力之下,我国必将迈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参考文献:
[1] 郑文靖.提升地方政府行政能力的案例分析——大同矿区
棚户区改造工程的证明[j]. 理论探索. 2011(04)
[2] 王发祥.浅析我国棚户区改造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机制[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3] 井渌,马静.徐州矿区棚户区的改造模式[j]. 中国煤炭. 2010(07)
作者简介:
李曙光,1958 年11 月18 号出生,男,汉族,吉林省通化市人,学历大专,工作单位:通化市房产拆迁安置工作处,职称:工程师,研究房地产房屋征收与补偿方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