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版《5年高考3年模拟》历史高考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二十五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Word版含解析

2020版《5年高考3年模拟》历史高考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二十五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Word版含解析

限定性选修专题二十五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挖命题【考情探究】分析解读本专题属于选修模块,高考中较为重视。

从试题考查角度来看,主要考查历史人物的活动或者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考查方式是将历史人物与其相关的必修内容融合。

因此,复习本专题时,需要加强选修与必修知识之间的联系。

通过学习,认识到历史人物所进行的各项重大活动既受到历史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又与其个人的主观因素密切相关;掌握科学评价历史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把历史人物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具体分析,尤其要关注个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杰出人物的嘉言懿行中汲取历史智慧和人生经验,进而强化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真题典例】破考点【专题概览】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涌现出一大批重要的历史人物。

他们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并以其各自的个性和活动,从不同侧面有力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了解这些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探究他们与时代的相互关系,科学地评价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历史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公民必备的人文素质之一。

探史料探究拿破仑“大陆封锁令”史料呈现史料1806年11月,拿破仑在征战途中颁布《柏林法令》,宣布封锁英伦诸岛,来自英国及其殖民地的一切货物将被扣押查封。

①1807年,拿破仑又先后颁布《枫丹白露法令》和《米兰法令》,禁止各中立国与英国进行贸易,否则与英国同罪。

然而,拿破仑的这一黑色浪漫曲并未产生预期的效果。

英国在经历了1807年、1808年两年困难时期以后,其对外贸易重又生机勃发。

②英国不仅在南美洲开辟了广阔的新市场,而且通过贿买、走私等手段并启用绕道巴尔干半岛的偏僻商业路线而将本国及殖民地的商品打进了大陆市场。

相反,③法国及其追随国的经济生活却因这一自关门户政策而陷入萧条和混乱之中,各中立国也因此而蒙受重大损失,欧陆各国对拿破仑的厌烦和敌视由此日益加剧。

——陈佩雄著《欧洲史》读史指导续表史料应用根据上述史料,评价“大陆封锁令”对法国的影响。

答案(1)英国的经济在当时的欧洲是最发达的,法国经济实力大大落后于英国。

(2)拿破仑的这一政策是错误的,它没有考虑到法国以及欧洲大陆各国的经济现实。

(3)大陆封锁政策是拿破仑帝国覆灭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个政策使拿破仑帝国在法国国内和欧洲大陆都产生了许多反对势力。

过专题【五年高考】A组自主命题·浙江卷题组1.(2018浙江4月选考,29,2分)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

……而且一个民族本身的整个内部结构都取决于它的生产以及内部和外部的交往的发展程度。

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最明显地表现在该民族分工的发展程度上。

任何新的生产力都会引起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因为它不仅仅是现有生产力的量的增加。

”该论著及其所阐述的思想( )①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②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理论基础③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初次合作的理论探索④充分肯定生产力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C2.(2016浙江10月选考,30,2分)1942年10月,爱因斯坦在一次演讲中指出,苏联在战争中的行动显示出它在一切工业和技术领域里的伟大成就。

过去25年里,它惊人的发展速度是史无前例的。

在(苏台德及其所在国)被出卖的日子里,别的大国粗暴地把它(苏联)排斥于欧洲协作之外,它就被迫同德国签订那不幸的条约。

不同于西方大国,它从未犯过加强德国和日本冒险家力量的罪恶。

据此判断,该演讲( )①发表于斯大林格勒战役胶着之际②表达了对欧洲集体安全体系落空的遗憾③致力于协调英法苏等国的相互谅解与协作④肯定了列宁和斯大林时期的经济建设A.①③B.①②④C.①④D.②③④答案B3.(2016浙江4月选考,29,2分)爱因斯坦和普朗克是20世纪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分别创立了相对论和量子理论。

它们的共同之处有( )①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可变性②深刻改变了自然科学的观念③突破了近代物理学的传统④构成现代物理学的理论框架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D4.(2015浙江10月选考,26,2分)有学者认为,没有一个研究西周史的学者看到过烽火戏诸侯,也没有一个研究亚里士多德的学者见过他本人,我们只能通过目击者和追忆者的记载来叙述以往的史实。

这表明( )A.史学家需要认真地考证与辨析他所研究的事实B.史学家必须经过田野考古,以获取第一手材料C.历史研究对象的间接性造成史实表述的不确定性D.历史研究不是抽象的争论,需要专门技术的支持答案A5.(2015浙江10月选考,28,2分)孙中山和詹天佑是中国近代化事业的先行者。

他们的共同点有( )①借鉴西学,洋为中用②民主科学,齐头并举③致力实业,督办铁路④排除万难,为国尽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6.(2017浙江4月选考,33,10分)实现“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管中国没有经历产业革命,但不能抹煞封建政权内部所发动的近代企业的运动中为争取中国现代化而献身的人的动人事迹。

中国人自制轮船的试探,在福州船政局开办不及十载的1875年便已开始发动。

从20世纪开始,中国大地上的追赶先进和推动现代大机器工业发展进行的奋勇拼搏展现出新的场面。

詹天佑和他所设计的“与他国无关”的京张铁路就是这种精神的代表。

詹氏早就自豪地说:“中国已渐觉醒。

”认为“莽莽神州,岂长贫弱?曰富、曰强,首赖工学”。

——摘引自《詹天佑文选》、汪敬虞《论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等材料二回顾詹天佑为代表的近代仁人志士追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追梦之旅,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詹氏成就得益于封建政权内部所发动的近代企业的运动及其所奠定的产业基础,由此出发有必要重新认识这一运动在西学东渐及对近代民族工业的作用。

②詹天佑为中国铁路事业的开拓而付出的心血和取得的成就,现在是世所公认。

——据汪敬虞《论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所提示的角度并联系所学,指出近代民族工业最初产生的时空范围,分析说明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路径。

(5分)(2)阅读材料二并联系材料一,您更侧重分析哪一种认识?侧重分析①,请结合所学所行阐述。

侧重分析②,根据所学梳理詹氏贡献,并用一句话提炼概括詹天佑报国思想。

(5分。

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答案(1)时空范围:19世纪60年代;沿海地区。

路径:洋务派官办企业;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和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部分手工工场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2)倾向于①,选派留学生,学习西方语言、文化、科技知识;推进洋务事业,培养洋务人才;开创中国近代留学运动;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批工业企业;推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

倾向于②,成功建造19世纪末中国最长铁路大桥;主持设计建造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创造铁路史奇迹;维护中国铁路权益。

技术报国。

7.(2017浙江4月选考,34,10分)资本主义是西方近代以来发展的一条主线。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世纪的英国,虽然人口持续增长,实际生活水平却大约提高了35%。

这是史无前例的事情。

经济发展固然重要,然而经济发育的社会环境、市场活动主体的自由度及其相应的道德规范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

这一时期,英国社会宗教、政治观点多元,任何差错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但作为护国公的克伦威尔取得了足以令人称道的重大成功,推动了英国经济的真正增长。

——摘编自侯建新《资本主义起源新论》等材料二1851年的世界博览会显示了联合王国在世界市场上的优势。

同期英国通过议会制度改革,推动了民主化运行机制,以促进民众的和平、安全和公共福利。

所有这些都表明了英国向自由主义迈进的趋势。

这一趋势得益于英国社会经济、法律政治和思想观念的长期发展,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源于17、18世纪经济社会生活的思想观念发挥着超越历史时空的发酵作用。

——摘编自摩根《牛津英国通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作为护国公的克伦威尔在实现英国“真正增长”中所做出的努力。

(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指出并分析17、18世纪创造联合王国“优势”的“思想观念”。

(6分)答案(1)建立有序的行政机构;改善法律;扶持文化教育;提倡宗教信仰自由;积极发展工商业。

(2)启蒙思想。

反对君主专制,提出分权学说。

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反对国家对经济的任何干预,主张经济自由放任。

8.(2016浙江4月选考,33,10分)历史的意义在于对后人的教育和启迪。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康熙时,驻守古北口长城的总兵官向朝廷建议,拨款维修加固长城。

康熙帝阅批奏折后认为守国之道不在于修长城,而在于“修得民心”。

清王朝治国安邦的一个大手笔,便是将北方草原上凶猛剽悍的蒙古铁骑,变成了护卫江山的真正长城。

回放历史的画面,在内蒙古木兰围场、承德避暑山庄、故宫保和殿都曾经纪录下有清一代民族团结和睦的历史佳话。

——摘编自《世界遗产在中国》材料二回顾清朝的历史,康熙帝无疑是可圈可点的人物,他启动了康乾盛世之门,把一个纷乱而残破的中国引向大治,真正开创了一个空前统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新时代。

面对进入全盛期的形势,他滋生出一丝总揽朝政的满足感。

对于康熙帝的文治武功,不同时代的人们从不同角度出发,主要有如下一些认识:①圣祖仁皇帝平三逆、平朔漠,亿万年久安长治之业实定于此;②康熙帝尊崇孔子,超越前代。

笼络明朝遗民,使政风为之一变;③康熙帝保卫边疆,抵御外侵,缔结和约;④康熙帝实现了由乱而治之局,使朝中威胁皇权的各种因素不断受到控制,皇帝乾纲独断。

——据《清史》等整理(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从“修得民心”的角度,分别指出木兰围场、避暑山庄、保和殿的相应职能。

请您用一句话概括清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创造的成功经验。

(6分)(2)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请您选择对康熙帝“文治武功”的其中一种认识扼要予以展开。

(只列观点,不加阐述不得分)(4分)答案(1)木兰围场:处理民族事务的特殊场所;避暑山庄:处理民族事务,加强北部边防的政治中心;保和殿:每年除夕,皇帝在此宴请少数民族的王公贵族。

经验:因地制宜地处理边疆问题和民族关系。

(2)选择①: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巩固统一国家。

选择②:康熙帝尊重各民族文化传统,崇尚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缓和矛盾。

选择③:康熙帝抗击沙俄对东北的侵略,组织两次收复雅克萨之战,和平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中俄东段边界,维护国家主权。

选择④:康熙帝改革弊政,励精图治,作为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凭借其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实行专制集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