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小儿腹泻病学时详解PPT课件
小儿腹泻病学时详解PPT课件
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 传染病教研室
2008~2009
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 传染病教研室
2008~2009
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 传染病教研室
2008~2009
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 传染病教研室
病因分类
腹泻病
2008~2009
感染性腹泻
病毒性肠炎 细菌性肠炎 其他:真菌
寄生虫
非感染性腹泻
食饵性腹泻 症状性腹泻 过敏性腹泻 其它:
• 细菌:
– (1)肠毒素性细菌:如霍乱弧菌、产毒性大肠杆 菌(ETEC)、难辨梭状芽胞杆菌。
– (2)肠侵袭性细菌:如痢疾杆菌、侵袭性大肠杆 菌(EIEC)、空肠弯曲菌、鼠伤寒沙门氏菌、 耶尔森氏菌.图2
• 寄生虫:阿米巴原虫、隐孢子虫、蓝氏贾第鞭 毛虫。
• 真菌:白色念珠菌.图3
2008~2009
• 病程分类 • 急性腹泻: 腹泻病程<2周 • 迁延性腹泻:腹泻病程2周~2月 • 慢性腹泻: 腹泻病程>2月
2008~2009
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 传染病教研室
• 腹泻病的共同临床表现 –轻型腹泻 • 特点: ①胃肠道症状轻 ②无脱水 ③无中毒症状 –重型腹泻 • 特点: ①胃肠道症状重 ②明显脱水,电解质紊乱 ③中毒症状重
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 传染病教研室
轮状病毒肠炎
• 概述 • 病原 A组轮状病毒 • 流行病学:
– 病人和病毒携带者为传染源 – 粪-口或呼吸道传播 – 好发年龄:6月~24月 – 小流行或散发,好发秋冬季
2008~2009
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 传染病教研室
2008~2009
Rotavirus
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 传染病教研室
小儿腹泻 (Infantile Diarrhea)
2008~2009
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 传染病教研室
概述(overview)
• 腹泻病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主要累 及儿童,好发年龄为6月~2岁。
• 引起小儿腹泻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所以 说腹泻是一种消化道综合征。
• 腹泻病是儿童最常见疾病之一,是导致小 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重要原因。
2008~2009
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 传染病教研室
脱水(dehydration)
• 定义
指水分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所引起的 体液总量,尤其是细胞外液量的减少
2008~2009
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 传染病教研室
一、脱水程度的判断
脱水程度 体液丢失 占体重% 失水量(ml/kg) 精神 前囟、眼眶 眼泪 口唇、口腔粘膜 皮肤弹性 尿量 肢端循环
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 传染病教研室
轮状病毒
腺病毒
冠状病毒
2008~2009
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 传染病教研室
星状病毒
霍乱弧菌
痢疾杆菌
2008~2009
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 传染病教研室
阿米巴滋养体
蓝氏贾第鞭毛虫
隐孢子虫
2008~2009
白色念珠菌
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
传染病教研室
非感染因素(noninfective factors)
低渗性 钠>水
<130 细胞外脱水
临床表现
易休克
原因
慢性腹泻 营养不良 伴腹泻
等渗性 钠=水
130-150 细胞内外 无水移动 一般脱水表现
急性呕吐、腹泻
高渗性 钠<水
>150 细胞内脱水
高热、烦渴 Βιβλιοθήκη 躁、惊厥 中暑 部分轮状 病毒肠炎
2008~2009
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 传染病教研室
2008~2009
2008~2009
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 传染病教研室
小儿腹泻的定义 (Definition of infantile diarrhea)
• 大便性状改变 • 大便次数增多
2008~2009
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 传染病教研室
病因(etiology)
• 内因(易感因素)
– 婴幼儿的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 – 机体防御功能较差 – 人工喂养
双糖酶活性↓
水电解质吸收↓
肠腔渗透压↑
2008~2009
腹泻
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 传染病教研室
肠毒素性肠炎(分泌性腹泻)
ETEC
肠粘膜上皮细胞
繁殖
肠毒素
不耐热肠毒素(LT)
耐热肠毒素(ST)
2008~2009
上皮细胞膜受体结合
激活
激活
腺苷酸环化酶
鸟苷酸环化酶
ATP cAMP
GTP cGMP
肠上皮细胞吸收减少(Na+、Cl-、水) 分泌Cl-增加
积滞在肠道上部,酸度下降
肠道细菌上移、繁殖 食物被发酵、腐败
短链有机酸增多 (乙酸、乳酸)
腐败性产物 (如胺类)
肠腔渗透压升高
水份进入肠腔
肠蠕动加快
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 传染病教研室
腹泻
病毒性肠炎(渗透性腹泻)
轮状病毒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复制
上皮细胞空泡变性、坏死、绒毛脱落、新生陷凹上皮细胞取代
回吸收面积↓
肠液增多,超过结肠吸收能力
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 传染病教研室
腹泻
侵袭性肠炎(渗出性腹泻)
侵袭性细菌
侵入肠粘膜固有层
充血、水肿、浸润
渗出、溃疡、出血
2008~2009
腹泻
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 传染病教研室
临床表现 (clinical manifestation)
2008~2009
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 传染病教研室
2008~2009
轻度 <5%
中度 5~10%
50 稍差 稍凹 有 稍干 好 稍减少 暖和
50~100 萎靡或烦躁 明显凹陷 减少 干燥 差 明显减少 稍凉
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 传染病教研室
重度 >10%
100~120 昏睡、昏迷 深凹 无 极干 极差 无尿 凉、湿(厥冷)
二、脱水性质的判断
脱水性质 水与钠丢 失的比例 血钠(mmol/L) 病理生理
• 外因
– 感染性因素(感染性腹泻) – 非感染性因素(非感染性腹泻)
2008~2009
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 传染病教研室
感染性因素(infective factors)
• 病毒:轮状病毒(Rotavirus)最常见,其他如 肠腺病毒、诺瓦克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 毒、杯状病毒、冠状病毒、星 状病毒等。图1
• 临床特点
1 起病方式 急(发热、呕吐、上呼吸道炎); 2 腹泻特征 大便外观、量、次数、常规+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 3 伴随症状 容易伴随脱水(性质、程度)、容易导致电解质紊
• 饮食因素:即食饵性腹泻 • 症状性腹泻: • 过敏性腹泻: • 其它:如乳糖不耐受、天气因素
2008~2009
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 传染病教研室
发病机理 (pathogenesis)
2008~2009
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 传染病教研室
饮食不当
2008~2009
食饵性腹泻
食物未被充分消化、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