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考点12 化学实验基础(解析版)

考点12 化学实验基础(解析版)

考点12 化学实验基础1.(2020·天津高考真题)下列实验仪器或装置的选择正确的是【答案】B【解析】A.配制50.00mL0.1000mol.L-1Na2CO3溶液需要用容量瓶,不能使用量筒配置溶液,故A错误;B.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使用饱和氯化钠溶液,可以吸收氯化氢气体,根据氯气在水中的反应:Cl2+H2O⇌H++Cl-+HClO,饱和氯化钠溶液中的氯离子使氯气溶于水的平衡逆向移动,降低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洗气瓶长进短出,利于除杂,故B正确;C.蒸馏要使用直形冷凝管,接水口下口进上口出,球形冷凝管一般作反应装置,故C错误;D.硅酸钠溶液呈碱性,硅酸钠溶液是一种矿物胶,能将玻璃塞与试剂瓶的瓶口粘在一起,盛装Na2SiO3溶液的试剂瓶不能使用玻璃塞,应使用橡胶塞,故D错误。

答案选B。

2.(2020·安徽高三月考)下列提供的仪器和试剂,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答案】B【解析】A. 用固体氯化钠配制1.0mol/L100mLNaCl溶液,还缺少托盘天平,A不选;B. 葡萄糖含有醛基,能发生银镜反应,蔗糖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则能达到实验目的,B选;C. 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还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不选;D. 用NaOH溶液滴定草酸溶液,如果用甲基橙溶液作指示剂只能生成草酸氢钠,不能测定草酸是二元酸,D不选;答案选B。

3.(2020·宁夏银川一中高三月考)普通锌锰电池筒内无机物质的主要成分有MnO2、NH4Cl、ZnCl2等。

某同学探究废干电池内的黑色固体回收利用时,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操作④的目的是除去滤渣中的杂质B.操作③中盛放滤渣的仪器是坩埚C.操作②的操作名称是过滤D.操作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加快固体溶解速度【答案】A【解析】A.二氧化锰是黑色固体,能作双氧水的催化剂,灼烧后的滤渣能加快双氧水分解产生氧气,能证明黑色固体是二氧化锰,所以该实验的目的不是除去滤渣中杂质,故A错误;B.由图可知操作③是在坩埚内灼烧滤渣,通常把泥三角放在三角架上,再把坩埚放在泥三角上,故B正确;C.普通锌锰电池筒内无机物质主要成分为MnO2、NH4Cl、ZnCl2等物质,NH4Cl、ZnCl2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操作②是把难溶于水固体与水溶液分离,应是过滤,故C正确;D.操作①中玻璃棒起到搅拌加速溶解的作用,故D正确;故答案为A。

4.(2020·山西太原五中高三月考)下列实验操作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答案】A【解析】A.不同浓度的草酸和相等浓度的高锰酸钾反应,草酸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这样可以探究相同条件下,溶液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A正确;B.配制1.00mol·L-1的NaOH溶液,称取4.0g固体NaOH于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后冷却至室温后转移至100mL容量瓶,并且要对溶解用的烧杯和玻璃棒进行洗涤2~3次,将洗涤液一并转入容量瓶,若不进行洗涤,溶质的量会减少,所配溶液浓度偏低,实验操作不能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故B错误;C.大理石和纯碱的化学成分不同,性质不同,与盐酸的反应快慢不同,故不能用题述实验操作探究固体表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C错误;D.碘遇淀粉变蓝,若实验中淀粉过量或水解不完全,加入碘水反应后的溶液会变蓝,不能证明淀粉是否水解,检验淀粉在稀硫酸催化条件下是否发生水解,取少量的水解液于试管中,应先加入碱中和稀硫酸,再加入少量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观察是否出现砖红色沉淀,若产生砖红色沉淀,则证明淀粉水解,故D错误;答案选A。

5.(2020·北京朝阳高三模拟)下列物质的实验室制取、检验及分离方法不合理的是(夹持装置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A.制取并检验氨气B.制取并检验SO2气体C.制取并提纯乙酸乙酯D.制取并检验乙炔【答案】D【解析】A.实验室制备氨气,可以通过加热Ca(OH)2和NH4Cl的固体混合物实现;对固体进行加热时,一般试管管口向下倾斜;收集氨气时,采用向下排空气法,并且在收集试管的管口处需加一团棉花;验满时,用湿润的红石蕊试纸验满,A项正确;B.用浓硫酸和Cu反应制取SO2时需要加热;检验SO2可用品红溶液;由于SO2是有毒气体,所以要对尾气进行吸收处理;吸收装置中的球形干燥管又可以起到防倒吸的作用,B项正确;C.乙酸乙酯制备时需要加热,并且注意防止暴沸;用盛有饱和碳酸钠的溶液收集产品时,需要注意导管不能伸入液面;乙酸乙酯和饱和碳酸钠溶液互不相溶,可以采用分液的方式分离,C项正确;D.利用电石和饱和食盐水制取的乙炔中会含有H2S和PH3等杂质,在检验乙炔之前,一定要把杂质除净,所以应该在盛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洗气瓶前方添加盛有硫酸铜溶液的洗气瓶,D项错误;答案选D。

6.(2020·广东高三月考)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答案】B【解析】A .加入碘水后,溶液呈蓝色,只能说明溶液中含有淀粉,并不能说明淀粉是否发生了水解反应,故A错误;B.加入盐酸后,产生大量气泡,说明镁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此时溶液温度上升,可证明镁与盐酸反应放热,故B正确;C.BaCl2、CaCl2均能与Na2CO3反应,反应产生了白色沉淀,沉淀可能为BaCO3或CaCO3或二者混合物,故C错误;D.向H2O2溶液中加入高锰酸钾后,发生化学反应2KMnO4+3H2O2=2MnO2+2KOH+2H2O+3O2↑等(中性条件),该反应中H2O2被氧化,体现出还原性,故D错误;综上所述,故答案为:B。

【点睛】淀粉在稀硫酸作催化剂下的水解程度确定试验较为典型,一般分三种考法:①淀粉未发生水解:向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碘单质,溶液变蓝,然后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使溶液呈碱性,然后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溶液并加热,未生成砖红色沉淀;②淀粉部分发生水解:向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碘单质,溶液变蓝,然后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使溶液呈碱性,然后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溶液并加热,生成砖红色沉淀;③向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碘单质,溶液不变蓝,然后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使溶液呈碱性,然后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溶液并加热,生成砖红色沉淀。

此实验中需要注意:①碘单质需在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之前加入,否则氢氧化钠与碘单质反应,不能完成淀粉的检验;②酸性水解后的溶液需要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碱化,否则无法完成葡萄糖的检验;③利用新制氢氧化铜溶液或银氨溶液检验葡萄糖试验中,均需要加热,银镜反应一般为水浴加热。

7.(2020·梅河口市第五中学高三模拟)“化学多米诺实验”即只需控制第一个反应,利用反应中气体产生的压力和虹吸作用原理,使若干化学实验依次发生。

如图是一个“化学多米诺实验”,已知:Cu2+ +4NH3.H2O= 4H2O+[Cu(NH3)4]2+ (该反应产物可作为H2O2分解的催化剂)。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该实验成功的重要条件是整套装置气密性良好B.A和B之间导管a的作用是平衡A和B内气压C.B中反应速率大于D中反应速率D.H中出现浅黄色浑浊【答案】C【解析】A.在装置气密性良好的前提下,通过改变装置内气压引发后续反应,故A正确;B.B中稀硫酸和锌反应生成H2,内压增加,在A和B之间增设了导管a,其作用是平衡A和B内气压,使稀硫酸顺利流下,B中生成的H2进入C中,C中内压增加,把C中的硫酸和硫酸铜(少量)混合溶液挤压到D中,故B正确;C.在D中Zn和硫酸铜反应生成少量Cu后,Zn和生成的Cu在溶液中形成原电池,加快Zn和硫酸的反应,B中反应速率小于D中反应速率,故C错误;D.D中生成的H2进入E中,E中内压增加,把E中的硫酸铜溶液挤压到F中,Cu2+和氨水生成蓝色Cu( OH)2沉淀,但随后转化为可溶性的[Cu(NH3)4]2+,被挤入到G中,促使H2O2分解,H2O2分解生成的O2进入H 中和过量H2S溶液反应,生成淡黄色的S沉淀,挥发出的H2S气体被NaOH溶液吸收,故D正确;答案选C。

8.(2020·湖北安陆第一高中高三月考)习主席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强调“5G商用加速推出,凝结着新时代奋斗者的心血和汗水,彰显了不同凡响的中国风采、中国力量”,制造芯片用到高纯硅,用SiHCl3与过量H2在1100~1200℃反应制备高纯硅的装置如下图所示(热源及夹持装置略去)。

已知:SiHCl3遇水H2O 强烈水解,在空气中易自燃。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装置B 中的试剂是浓硫酸B.实验时先打开装置C中分液漏斗的旋塞C.装置C中的烧瓶需要加热,其目的是使滴入烧瓶中的SiHCl3气化D.装置D不能采用普通玻璃管的原因是在反应温度下,普通玻璃管会软化【答案】B【解析】A.SiHCl3遇水H2O 强烈水解,所以H2应干燥,故装置B 中的试剂是浓硫酸,A正确;B.SiHCl3在空气中易自燃,实验前应排尽装置内的空气,所以应先通H2,后打开装置C中分液漏斗的旋塞,B错误;C.SiHCl3呈液态,需转化为蒸气进入石英管中与H2反应,所以装置C中的烧瓶需要加热,C正确;D.制高纯硅时,温度在1100~1200℃,所以D不能采用普通玻璃管,D正确;故选B。

9.(2020·湖北安陆第一高中高三月考)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正确的是【答案】C【解析】A.向Na2S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生成,由此可知酸性为盐酸大于氢硫酸,均为无氧酸,不能比较Cl 、S 的非金属性强弱,A 错误;B .溶有SO 2的BaCl 2溶液中通入气体X ,有白色沉淀生成,若沉淀为硫酸钡,说明X 具有氧化性,能把二氧化硫氧化为硫酸从而生成硫酸钡沉淀,但X 不一定是氯气,若沉淀为亚硫酸钡,则X 为氨气,B 错误;C .向稀硫酸酸化的H 2O 2溶液中滴入FeCl 2溶液,溶液变黄色,说明亚铁离子被双氧水氧化为铁离子,因此氧化性是H 2O 2>Fe 3+,C 正确;D .向稀硫酸中加入铜片,然后通入O 2加热,先无明显现象,通入加热后变蓝,说明有铜离子生成,但反应的实质是O 2把铜氧化为铜离子,不能比较稀硫酸与铜离子的氧化性强弱,D 错误; 答案选C 。

10.(2020·广东高三月考)实验室从废定影液[含Ag(S 2O 3)32和Br —等]中回收Ag 和Br 2的主要步骤为:向废定影液中加入Na 2S 溶液沉银,过滤、洗涤及干燥,灼烧Ag 2S 制 Ag ;制取Cl 2并通入滤液氧化Br —,用苯萃取分液。

其中部分操作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用装置甲分离Ag 2S 时,用玻璃棒轻轻搅拌B .用装置乙在空气中高温灼烧Ag 2S 制取AgC .用装置丙制备用于氧化滤液中Br —的Cl 2D .用装置丁分液时,先放出水相再从上口倒出有机相 【答案】D 【解析】A .装置甲为过滤装置,分离Ag 2S 时不能用玻璃棒搅拌,否则会损坏滤纸,A 错误;B .装置乙中的蒸发皿不能用于灼烧固体,在空气中高温灼烧Ag 2S 会生成SO 2,污染环境,同时生成的Ag 会被氧化成Ag 2O ,B 错误;C .装置丙中,没有加热装置,不能制得Cl 2,C 错误;D .用装置丁分液时,由于苯的密度比水小,苯在上层,所以应先放出水相,再从上口倒出有机相,D 正确; 故选D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