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中考总复习专项训练--地图(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共35小题)1.若地图的图幅相同,则下列比例尺中能让地图内容最详细的是()A.1:30000000B.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0千米C.D.2.读四幅图幅相同的等高线地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表示山顶的是甲地B.乙处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255米C.地面坡度最缓的是丙所在的地形图D.最有可能出现河流的是丁地3.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下列比例尺中,表示实地范围最大,内容最简略的是()A.1:500000 B.1:150000 C.1:200000 D.1:3500004.下面四幅等高线图中,表示山脊的是()A.B.C.D.5.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河流及河水流入湖泊的是()A.A B.B C.C D.D6.下列有关地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用红色表示平原B.比例尺的表示方法,通常有线段式、数字式和文字式三种C.无论什么类型的地图,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表示方向D.国庆“黄金周”小明一家人从广安自驾到西藏拉萨,选择了《中国铁路分布图》7.下面的等高线地形图所对应的地形景观素描图是()A.B.C.D.8.下列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最有可能发育河流的地形部位是()A.甲B.乙C.丙D.丁9.读图判断小河的流向大致是()A.自西北向东南B.自东向西C.自东南向西北D.自西向东10.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中①、②点之间的相对高度为()A.100米B.200米C.300米D.400米11.如图,读图,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小溪的流向是自东南向西北流B.从C点爬到山顶A比从E点爬到山顶A更容易C.当D处正午的气温为20℃时,此时C处的气温为21.8℃D.在地图上量得C到D的直线距离为3厘米,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为30千米12.1:10000000的地图,AB两地的图上距离为20厘米,AB两地的实地距离是()A.2千米B.20千米C.200千米D.2000千米13.某中学组织夏令营活动,在当地某个山区(图所示)考察,按预定计划需搭帐篷宿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安全的角度最适合宿营的地点是D点B.测得图中海拔最高处的气温为20℃,那么C处气温为18.8℃C.图中①②两处坡度较陡的是②处D.图中①②两处都为山脊14.当你到我国某城市旅游时,应当选择的导游图是()A.中国地图B.该市比例尺较小的地图C.世界地图D.该市比例尺较大的地图15.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如图),图中小清河的流向是()A.自南向北B.自西北向东南C.自东南向西北D.自东北向西南16.地图的种类很多:如地形图、旅游图、交通图、人口图、世界地图等,阅读下面三个情境,分析的三位同学分别需要选择什么类型的地图()1.班队准备到郊外的山地进行越野活动,需要设计越野路线2.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给伊拉克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小强想找一找伊拉克的位置3.小明现取博物馆参观,博物馆离他家很远,他想看一看怎样乘车.A.地形图、世界地图、交通图B.地形图、交通图、人口图C.水文图、人口图、交通图D.交通图、世界地图、人口图17.下列四幅局部等高线地形图中,有可能发育河流的是()A.甲B.乙C.丙D.丁18.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处是山脊,B是陡崖B.①河段的流向大致是自西向东C.若要在甲、乙两地间建缆车,则其长度至少是4千米D.C坡比D坡更适合修建梯田19.下面图幅大小相同的四张地图,比例尺最小的是()A.衡阳地图B.湖南地图C.中国地图D.世界地图20.读等高线地形图,某观光旅游团从山脚登到山顶,选择坡度最缓的路线是()A.①B.②C.③D.④21.小刚同学要用A4纸(长约30cm,宽约21cm)绘制校园操场(有周长400米的标准跑道)示意图,他选取的最合适的比例尺是()A.1:200 B.1:800 C.1:8000 D.1:2000022.如图为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山区的地形图,在开发本地的过程中,不合理的做法是()A.拟修建一座水库,水坝位置应选在a、b两地中的b地B.修建水库前,甲、乙两村都必须搬迁C.丙、丁两度假村之间拟修一条公路,应选在线路④D.乙村欲从河流中引水,两条引水线⑥更合理23.下面四幅图中,按比例尺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④②③B.①②③④C.④③②①D.②④①③24.台北的圆圆想了解桐城市在中国的位置,她应该查看大比例尺的()A.中国地形图B.中国政区图C.安徽省交通图D.安徽省政区图25.如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甲处攀登山峰比从乙处攀登省力B.丁处的坡度比丙处陡C.甲、乙、丙、丁四处的海拔都是480米D.甲处海拔最高,丁处海拔最低26.关于图中①、②两幅等高线地形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图表示盆地地形B.①图的比例尺比②图大C.甲﹣乙的实际距离小于丙﹣丁的实际距离D.甲﹣乙的坡度比丙﹣丁的坡度小27.如图中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A.410米B.10米 C.200米D.48米28.如图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地气温较a地高B.c为山峰,海拔高度为1100米C.a和b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有可能是599米D.d地附近地势比较缓,b地附近地势比较陡29.读等高线图(图中数据单位均为米),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山峰的海拔高度为400米B.A地与B地的高差为250米C.在C地和D地中可能有河流的是D地D.E坡的坡度比B坡陡30.读等高线图(单位:米),图示各地中最适宜建游客集散中心的是()A.①B.②C.③D.④31.读某地等高线(米)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处可能有河流经过B.②处为鞍部C.甲地海拔低于乙地D.③处最适合开展攀岩运动32.将数字式比例尺1:50000改写成文字式应是()A.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00千米B.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千米C.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千米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0.5千米33.小明在一幅比例尺为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他所在城市与北京之间的图上直线距离为5厘米.你认为,两城之间的实际直线距离应是()A.3千米B.30千米C.300千米D.3000千米34.如图中表示山峰的是()A.B.C.D.35.下列四幅图(单位:米)中,点P分别表示()A.山峰、山谷、山脊、鞍部B.鞍部、山峰、山脊、山谷C.山峰、山脊、山谷、鞍部D.山谷、山脊、鞍部、山峰二.解答题(共10小题)36.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1)A点的海拔高度是米.(2)B处的地形部位是.(3)图中所画的①、②、③三处河流中,有一处错误,应该是(填数码).(4)图中甲、乙是两处村落,甲村落位于乙村落的方向;若甲、乙两村落图上相距5厘米,那么,两村落的实地距离是千米.37.某中学计划开展野外考察.读图1、图2将本次活动计划补充完整.【考察区域概况】(1)图中最高山峰的海拔是米,A点所在的地形部位名称是.(2)甲乙两条山路坡度更缓的是.【活动安排】(3)选择营地图中A、B两地适宜搭帐篷的是.(4)调查区域内居民点李庄位于吴庄的方向.两村庄图上距离约为1.2厘米,则实地距离为千米.根据李庄、吴庄所处位置,最有可能遭受泥石流威胁的是庄.读图2,泥石流发生时,①、②两种逃生方向正确的是.38.读“等高线地形图”和“泥石流活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最高山峰的海拔是米.A点所在的地形部位名称是.(2)沿甲、乙两条路线登山,比较容易的是.(3)图中B、C两地适宜搭建帐篷的是.(4)李庄和吴庄图上距离约为1.2厘米,则实地距离为千米.(5)泥石流一般发生在山谷地带,如图中泥石流发生时①②两种逃生方向正确的是.(6)为了不妨碍地面交通,高速铁路基本上采用修建高架桥和隧道的形式.图中高速铁路的走向是,D、E两处需要修建隧道的是.39.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l)D点所在的山体部位是.(2)①线和②线所在地有可能发育河流的是线.(3)图中(字母)处适合户外攀岩运动.从崖底攀至陡崖最高处,高差可能是(填字母).A.120米 B.290米 C.190米 D.620米(4)图中风向是风.据图判断A、B两地降水量较多的是地,说出判断依据..40.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将图中的数字比例尺写成文字比例尺,若AB间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则实际距离为千米;(2)如图呈现的地形是,若海拔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则B地比A地气温(高或低)℃;(3)若在图示地区开垦梯田,C,D两坡地中,最适宜的是坡,E,F两处可能发育成河流的是处,D点在E点的方向;(4)如图所示地图适用于(下列选项中选择字母填空)A.寻找旅游景点B.指导交通C.观察地形D.分析气候(5)完成图中沿AB剖面线的地形剖面图.41.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丙丁四座山峰,海拔最高的是,该山峰与C地的相对高度为米.(2)小马河的流向是.(3)若CD两点之间的图上距离约为4.5厘米,实际距离约为千米.(4)A地所在的地形部位是,B地所在的地形部位是.(5)①②③为三条登山路线,最省力的是,理由是.(6)该地区地形以为主,地势特征是.42.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下列问题.(1)①处所在的山体部位名称是.(2)图中A山顶位于B山顶的方向.(3)②处的海拔可能是.(填字母)A.360米B.50米C.140米D.260米(4)③处会形成瀑布,说明理由.(5)④河段和⑤河段流速较快的是.(填序号)(6)⑥处登山者能否看到⑦处的登山者,说明判断依据.4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箭头所标示的小河的流向大致为:自向流.(2)水电站位于农机站的方向.水电站到农机站的直线距离为千米.从A点到B点的直线距离为千米.44.如图,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甲地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是.A.鞍部B.陡崖C.山谷D.山脊(2)图中①②两地的相对高度是米,若①地的气温是20℃,此时②地的气温是℃.(3)某地理兴趣小组进行登山活动,A、B两条线路中,比较容易攀登的是.(4)图中王村位于赵村的方向.(5)图示地区位于(低、中、高)纬度地带.45.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A点的海拔为米,A、B两点的相对高度为米,山顶D的海拔约为米.(2)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是:E,F,虚线AC.(3)从A点和B点出发,分别沿虚线登上山顶C,坡度较缓的路线是.(4)山顶D位于山顶C的方向,山顶C与山顶D之间的实地距离约为米.2018年中考总复习初中地理--地图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35小题)1.若地图的图幅相同,则下列比例尺中能让地图内容最详细的是()A.1:30000000B.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0千米C.D.【分析】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解答】解:比例尺就是个分数,我们把所有的比例尺都写成分数的形式,在分子相同的情况下,分母越大分数越小,也就是比例尺越小;反之,分母越小分数越大,也就是比例尺就越大,我们把题干中四个比例尺统一写成数字式比例尺是:B、1:3000000;D、1:3000.比例尺最大的是D,比例尺越大,表示内容最详细.根据题意.故选:D.【点评】考查了比例尺的应用,解答时,先比较比例尺的大小,然后根据比例尺的大小与所表示的范围与内容详略的关系解答.2.读四幅图幅相同的等高线地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表示山顶的是甲地B.乙处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255米C.地面坡度最缓的是丙所在的地形图D.最有可能出现河流的是丁地【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解答】解:A、结合图示得知:甲表示的盆地(等高线越往中心数值越小为盆地);原叙述错误,故不符合题意;B、图中等高距为100米,陡崖有两条等高线重叠,根据计算公式(n﹣1)×d≤△H<(n+1)×d,计算可得陡崖高度范围:(2﹣1)×100≤△H<(2+1)×100,即陡崖高度大于等于100米,小于300米;乙处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255米;叙述正确,故符合题意;C、结合图示:该图比例尺大,范围较小,地面的坡度应是较大的;原叙述错误,故不符合题意;D、在山谷处容易形成河流,丁处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不易形成河流;原叙述错误,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掌握各种地形的判读方法后,理解解答即可.3.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下列比例尺中,表示实地范围最大,内容最简略的是()A.1:500000 B.1:150000 C.1:200000 D.1:350000【分析】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解答】解:数字式比例尺的分子都是1,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选项中A比例尺最小,其表示的内容最简略.故选:A.【点评】进行比较,然后根据比例尺大小与内容详略的关系判定.4.下面四幅等高线图中,表示山脊的是()A.B.C.D.【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解答】解:读图可得,A图中心部位是山顶,B图所示的是虚线部位是山谷,C图所示的是虚线部位是山脊,D图中心部位是盆地.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中不同地形部位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5.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河流及河水流入湖泊的是()A.A B.B C.C D.D【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山谷部位是孕育河流的地方.【解答】解: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因此A、C所示为山脊,B、D所示为山谷;山谷部位是孕育河流的地方,所以排除A、C;水是由高出流向低处,B图是从湖泊外流,D图是流入湖泊;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该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理解是答题的关键.6.下列有关地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用红色表示平原B.比例尺的表示方法,通常有线段式、数字式和文字式三种C.无论什么类型的地图,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表示方向D.国庆“黄金周”小明一家人从广安自驾到西藏拉萨,选择了《中国铁路分布图》【分析】在庞大的地图家族中,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有些地图是借助现代遥感技术,根据航空照片与卫星影像资料编制而成的,能更加快速和准确地反映各种地理变化.此外,像电子地图等地图家族新成员,也已经开始在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推广应用.【解答】解: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用绿色表示平原,故A不正确;比例尺的表示方法,通常有线段式、数字式和文字式三种,故B正确;地不同的地图有不同的方向表达方式,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利用指向标来判定方向,在有经纬线的地图上依靠经纬线判定方向,故C不正确;国庆“黄金周”小明一家人从广安自驾到西藏拉萨,选择了《中国公路分布图》,故D不正确;依据题意.故选:B.【点评】题主要考查了有关地图的知识,理解解答即可.7.下面的等高线地形图所对应的地形景观素描图是()A.B.C.D.【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出凸为山谷;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解答】解:从等高线地形图看出等高线重合相交应是陡崖地形,从甲、乙、丙、丁四幅地形景观素描图看出,丁是陡崖.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要熟练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8.下列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最有可能发育河流的地形部位是()A.甲B.乙C.丙D.丁【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解答】解:读图可得,甲是山顶,乙是陡崖,丙是山谷,丁是山脊,其中山谷部位有河流.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9.读图判断小河的流向大致是()A.自西北向东南B.自东向西C.自东南向西北D.自西向东【分析】地图上的方向有不同的表示方式,有的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有的用经纬网确定方向,有的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解答】解:该图有指向标,用指向标箭头指向北向确定方向,小河自西向东流.故选项D 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在地图上表示方向的基本方法.该知识点是重点内容.10.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中①、②点之间的相对高度为()A.100米B.200米C.300米D.400米【分析】海拔是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解答】解:海拔是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读图可知,①地的海拔是400米,②地位于河流一侧距离河流最近的等高线上,与另一侧距离河流最近的等高线的海拔是相同的,即②地的海拔是200米,因此两地的相对高度是400米﹣200米=200米.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理解答题即可.11.如图,读图,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小溪的流向是自东南向西北流B.从C点爬到山顶A比从E点爬到山顶A更容易C.当D处正午的气温为20℃时,此时C处的气温为21.8℃D.在地图上量得C到D的直线距离为3厘米,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为30千米【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解答】解:读图可知,图中有指向标,根据指向标判断,小溪的流向是自西北流向东南,故选项A错误.从C点爬到山顶A比从E点爬到山顶A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更容易攀登,故选项B正确.D处海拔为100米,C处海拔为400米,当D正午的气温为20℃时,此时C处的气温为20°C ﹣(400米﹣100米)÷100×0.6°C=18.2℃,故选项C错误.在地图上量得C到D的直线距离为3厘米,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为3厘米×100000=3千米,故选项D错误.根据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要结合图示理解解答.12.1:10000000的地图,AB两地的图上距离为20厘米,AB两地的实地距离是()A.2千米B.20千米C.200千米D.2000千米【分析】比例尺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解答】解:根据比例尺的公式:比例尺=,得:实地距离==20厘米×10000000=200000000厘米=2000千米.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比例尺的计算.13.某中学组织夏令营活动,在当地某个山区(图所示)考察,按预定计划需搭帐篷宿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安全的角度最适合宿营的地点是D点B.测得图中海拔最高处的气温为20℃,那么C处气温为18.8℃C.图中①②两处坡度较陡的是②处D.图中①②两处都为山脊【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解答】解:图中所示D是陡崖,该部位不适宜宿营,故A错误;测得图中海拔最高是280米,其气温为20℃,C处海拔是80米,其相对高度是200米,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那么C处气温为20+2×0.6=21.2℃,故B错误;图中①处等高线稀疏,坡度缓,②处等高线密集,坡度陡,故C正确;图中①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是山脊,②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是山谷,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14.当你到我国某城市旅游时,应当选择的导游图是()A.中国地图B.该市比例尺较小的地图C.世界地图D.该市比例尺较大的地图【分析】在范围一定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内容越详细.初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应尽可能地选择内容详细的地图,以便于了解当地的旅游景点、交通线路等地理事物.【解答】解:在地图所画实际范围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反映的地理事物内容越详细,越适合到陌生城市旅游的人.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内容详略的关系.15.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如图),图中小清河的流向是()A.自南向北B.自西北向东南C.自东南向西北D.自东北向西南【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山谷出容易形成河流.【解答】解:读图可知,小清河的流向是自西北流向东南,根据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掌握各种地形的判读方法后,理解解答即可.16.地图的种类很多:如地形图、旅游图、交通图、人口图、世界地图等,阅读下面三个情境,分析的三位同学分别需要选择什么类型的地图()1.班队准备到郊外的山地进行越野活动,需要设计越野路线2.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给伊拉克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小强想找一找伊拉克的位置3.小明现取博物馆参观,博物馆离他家很远,他想看一看怎样乘车.A.地形图、世界地图、交通图B.地形图、交通图、人口图C.水文图、人口图、交通图D.交通图、世界地图、人口图【分析】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人们从地图上可以直接获得大量有用的地理信息.我们要掌握使用地图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经常读图、用图和收集地图的好习惯.【解答】解:在庞大的地图家族中,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班队准备到郊外的山地进行越野活动,需要设计越野路线要选择当地地形图.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给伊拉克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小强想找一找伊拉克的位置,要查找世界政区图.小明现取博物馆参观,博物馆离他家很远,他想看一看怎样乘车,要选择交通图.故选:A.【点评】考查地图的应用,要理解记忆.17.下列四幅局部等高线地形图中,有可能发育河流的是()A.甲B.乙C.丙D.丁【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