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窑用耐火材料简介一、回转窑耐火材料砌筑规程1.总则1.1本规程适用于各种类型水泥回转窑及其窑尾预热系统熟料冷却机、三次风管、燃烧器等窑炉设备的耐火材料和隔热材料砌筑。
1.2窑衬砌筑工程应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工业炉砌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8-64”。
1.3窑衬砌筑工程应严格按设计图纸或规范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如有设计变更或材料代用等,应取得设计单位或有关技术部门同意。
1.4耐火材料应具有出厂合格证,领用时应按有关规定标准和技术条件进行验收。
1.5窑衬施工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1.6冬季施工时,工作地点和施工场所周围的温度不得低于+5℃。
如低于此温度,必须采取防冬保温措施。
1.7窑衬工程施工中的安全技术、劳动保护等事项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规定。
2.窑衬的施工2.1施工准备2.1.1施工前,首先熟悉施工图纸和技术资料,根据设计要求决定施工方案或操作方法。
2.1.2建设单位,窑衬施工单位,设备安装单位与设计单位应密切合作,对施工进度,施工现场管理交叉配合等事项进行充分协调。
从而统一认识,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2.1.3施工单位必须在施工前编制施工方案,落实施工人员,核实各种耐火材料的用量,质量和存放情况。
准备施工机具,检查现场照明和安全措施等是否齐备。
并对施工人员进行必要技术交底和安全教育。
2.1.4班组接受任务后,根据工程的特点,结合班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分工,严密劳动组织。
2.1.5窑衬施工前,必须有设备安装的“工序交接证明书”交接证明书应具备以下基本内容:(1)窑炉中心线和控制标高测量记录。
(2)转换阀、窑尾密封装臵等隐蔽性工程和装臵的验收记录。
(3)窑筒体、机组壳体和管道等的安装记录和有关测试记录以及焊接质量试验记录。
施工过程控制耐火材料施工过程必须严格控制,无论是施工单位还是业主单位,必须成立质量监控小组,对施工全过程进行跟踪控制,并做好记录。
1、质量监控小组建立的必要性:⑴施工单位成立以项目经理为主,由现场施工技术员和施工人员组成的质量监控小组,不断加强自查,对施工质量负责。
⑵业主单位成立以耐火材料技术主管或工艺主管为主,技术员,窑操作员组成的质量监控小组,其主要职责是对耐火材料的施工质量把关和相关的协调工作,会同施工单位现场技术人员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质量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并进行详细的记录,施工结束后参加耐火材料的验收,填写耐火材料管理台帐,并对耐火材料检修进行小结。
2、耐火砖进窑搬运过程的规范性:按照耐火砖的搭配比例有序的开箱并搬运进窑,到窑内应分规格有序的码放;为了降低砖的破损,保护好砖自身的性能,严禁直接将搬运的耐火砖推倒的现象,若此条件达不到则窑内砌筑不具备条件。
3、窑内耐火砖的砌筑把关,要注意以下几点:3.1控制耐火砖品种,严禁不同质的砖种混砌。
3.2控制砖的比例,对砌筑的比例要进行跟踪记录,与理论配比相差过大时要及时进行调整,严禁脱空、爬坡,砖的大小头倒臵。
3.3控制耐火砖的环向距离,避免歪斜,勤测量环向线与砖的距离,避免上下扭曲。
3.4加强锁砖的控制:一环锁砖的数量不得超过四块,锁砖只能用原状砖,不得用加工砖,锁砖不得连用,且要与窑胴体紧贴;每环锁紧铁板的数量不得超过四块,若用几块铁板来锁紧时,应均匀分布在整个锁砖区域内,严禁几块铁板连用。
3.5加强新旧砖的接口部位的控制:此部位是最薄弱的地方,一般与旧砖紧靠的一环砖不得加工,通常要跨越连接的距离大于198mm时,可用加长砖加工;小于198mm时要注意加工的砖长不得小于100mm。
加工砖的切割误差≤2mm,新老砖接口处应该采用湿砌。
耐火砖外形尺寸要求为了保证耐火砖的砌筑方便和使用效果良好,除耐火材料的内在质量及稳定性优良外,耐火砖的外形质量要严加控制,具体要求如下:☆尺寸公差:高度公差小于1%,砖大小头厚度误差小于1mm;宽度误差小于1%,最大误差不得超过2mm;☆边损:热面和冷面最多允许有两条边的损坏达40mm长和5mm深;☆角损:冷热面只许有一处角损,角损处三条棱的角损长度之和步超过50mm。
不超过20mm不算角损;☆裂缝:砖面允许有发丝状微裂纹,不允许有平行于磨损面的裂纹;不长于40mm,不宽于0.2mm的其它裂纹是允许的。
☆凹坑、熔迹和鼓包:允许凹坑和熔迹的最大直径为10mm,最大深度10mm;鼓包最大0.5mm,耐火砖受压面平整度不大于0.5mm。
2.2耐火砖砌筑的一般规定2.2.1耐火砖衬按砖缝大小及操作精细程度,划分为七类(1)其类别和砖缝大小分别为特类砌体≤0.5mm、(2)类≤1mm、(3)≤2mm、(4)类≤3mm、(5)>5mm、(6)类硅藻土砖砌体=5mm、(7)类红砖5~7mm,水泥回转窑系统耐火衬里用火泥砌筑时,其灰缝设计在2mm以内。
不动设备衬里的灰缝中火泥要饱满且上下层内的砖缝应错开。
2.2.2调制耐火泥浆应遵照以下原则:1、严格按规范要求和使用说明书调制火泥。
2、调制不同质泥浆要用不同的器具,并及时清洗。
3、调制火泥要用洁净水随调随用。
已经调制好的水硬性和气硬性泥浆不得任意加水使用。
4、特种火泥按规定要保证规定的困料时间。
5、火泥用量约为砖重的1.5%。
2.2.3砌筑时要用木锤或橡皮锤,严禁使用铁锤。
2.2.4基础或托砖板表面不平时,在5mm以内可用耐火泥找平,在10mm以内时用浇注料找平,砌筑一般采用挤浆、沾浆、刮浆的方法,砖缝必须灰浆饱满。
饱满度要求达到95%以上,表面砖缝要用原浆勾缝。
2.2.5砌筑直墙时采用错缝砌筑,半砖墙错开砖长的1/2,一砖墙错开砖长1/4,并按各部位砖层数的水平线拉紧线绳进行,线绳离墙2mm为宜。
其墙必须砌的砖缝平直,分段砌筑长墙时,不允许各段间留垂直断缝、直接口和探磋。
规定丢口时可留退磋接口(梯形接口)。
2.2.6砌筑拱顶式圆筒衬里时采用环缝砌筑,保证砖环与筒体同心,保证砖面与筒体完全贴紧。
设备内衬要求同心度的圆形墙。
应测量设备的圆心点,设立垂直中心线,放出圆形墙基准线,等分垂直线及环形水平线,方可砌筑。
遇到设备变形时,墙体与壳体之间,必须采用砌体的同质材料填充密实,圆形墙错缝与直墙错缝的方法相同。
2.2.7耐火砖衬中的膨胀缝,必须按设计要求留设,不得遗漏。
如设计无规定时,共几种常用耐火砖砌体膨胀缝留设参考尺寸的计算式如下:一、黏土耐火砖:留设尺寸=砌体长度×(4.5~6×10-6)炉温。
二、刚玉砖:留设尺寸=砌体长度×(8.5~8.0×10-6)×炉温。
三、硅砖:留设尺寸=砌体长度×(11.5~13.0×10-6)×炉温。
四、镁砖:留设尺寸=砌体长度×(14~15×10-6)×炉温。
五、高铝砖:留设尺寸=砌体长度×(5.5~5.8×10-6)×炉温。
砌体膨胀缝的留设其内外层间留成封闭式的互不相通,而在上下砖层中留成锁口式,为保证缝的厚度和位臵正确,应采用样板作为依据,缝内不得留有砖块杂物,并用耐火纤维或石棉绳将缝填满。
要避免外满内空的现象。
砖体内有金属物体时,应在金属物体和砌体之间留设膨胀缝,使金属构件在加热时能自由膨胀,隔热层中一般可不设膨胀缝。
2.2.8砖衬中留设的外露金属件,包括托砖板等部位要用异形砖浇注料式耐火纤维封闭起来,不得将其在使用中直接暴露在热窑气中。
2.2.9锚固砖是砌体的结构砖,要按设计规定留设,不得遗漏。
挂孔周围不得使用有裂纹的锚固砖,金属挂勾件要放平挂尖,挂历孔与挂勾不得卡死,所留间隙可用耐火纤维填实。
现在锚固砖多使用浇注料法进行,留设间距按设计要求。
2.2.10砌筑封顶、接头和弯道砖时,若用原砖不能满足要求时,要用切砖机对砖进行精细加工,不能使用手工加工。
加工砖的尺寸,在回转窑内及托砖板下的封顶砖厚度应不小于厚砖的70%,在平面的接头砖和弯道砖中长度不得小于原砖长度的1/2.必须用原砖锁口。
砖的加工面不宜朝向炉膛内侧,机械切砖前,必需进行全面检查和试运转,必需由熟悉机械性能和操作方法的人员来进行,切砖的进刀量不宜过大,进刀量应与工作台(或小车)的速度相适,被切割部分的砖块宽度不得小于20厘米。
2.2.11砌筑耐火隔热衬里时应力求避免下列通病:(1)错位:即在层与层、块与块之间的不平整。
(2)倾斜:即在水平方向不平。
(3)灰缝不匀:即灰缝宽度大小不一,可通过选砖来调整。
(4)爬坡:即在环向墙面上有规则的不平整现象,应控制只错开1mm以内。
(5)离中:即在弧形砌体中砌环与壳体不同心。
(6)重缝:即上下层灰缝相叠和,两层间只允许一条灰缝。
(7)通缝:即内外水平层灰缝相合,甚至露出金属壳体,是不允许的。
(8)张口:即在弧形砌体中灰缝内小外大。
(9)脱空:即灰浆在层间、砖间及壳体间不饱满,在不动设备的衬里是不允许的。
(9)毛缝:即砖缝未勾抹,墙面不清洁。
(10)蛇形弯:即纵缝、环缝或水平缝不呈直线,而呈波浪形弯曲。
(11)砌体鼓包:属于设备变形而致,应在砌筑时修平设备有关表面,砌筑双层衬里时可用隔热层找平。
(12)大小头倒臵:即头尾倒砌。
(13)抽签:即耐火砖的冷面脱离壳体。
(14)缺角掉棱:即角损处三条棱的角损之和不超过50mm。
(15)混浆;即错用了泥浆,是不允许的。
2.3浇注料施工的一般规定2.3.1浇注料施工前应尖严格进行如下内容的检查:(1)检查产品的出厂时间和质量合格证,并进行试验检查是否失效。
(2)检查模板支的是否符合要求。
(3)检查待浇注设备的外形及清洁情况.(4)检查施工机具的方式情况,振捣工具等必须有完好备件。
(5)检查锚固件的型式、尺寸、布臵及焊接质量。
(6)检查周围耐火及隔热层的预防浇注料失水措施。
(7)检查施工用水及计量工具。
凡上述项目检查不合格时,应处理合格后方可施工,过期失效的材料不得使用,浇注施工中要确保不停电,不中断施工。
2.3.2浇注料施工用模板可用钢板或硬板制成,模板要有足够的强度,刚性好,不走形,不移位,不漏浆。
钢模,木模要刷防水剂,重复使用的模具要先清洗再涂漆方可使用。
2.3.3浇注料的加水应严格按使用说明书控制,不得超过限量。
在保证施工性能的前提下,加水宜少不宜多。
2.3.4浇注料搅拌时间应不少于5分钟,操作时要使用强制式搅拌机。
搅拌时就亦先干混,再加入80%用量的水搅拌,然后视其干湿程度,徐徐加入水继续搅拌,直至获得适宜的工作稠度为止。
搅拌不同的浇注料时应先将搅拌机清洗干净方可进行。
2.3.5到入模内的浇注料,应立即用震动棒分层震实,每层高度不大于300mm。
震动间距以250mm左右为宜。
震动时尽量避免触及锚固件,不得损伤隔热层,不得在同一位臵上久震和重震,看到浇注料表面翻浆后应将震动棒缓慢抽出,避免浇注料层产生离析现象和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