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年中学教师公开招聘《教育理论综合》模拟试题含答案分析(一)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本大题共30 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马克思认为,正确的教育起源论是( )。
A.生物起源论B.心理起源论C.劳动起源论D.神话起源论2.西欧最早出现的教育专著是( )。
A.《大教学论》B.《论演说家的教育》C.《普通教育学》D.《我的教育信条》3.英国历史上占主导地位的学制是( )。
A.分支型学制B.双轨制.C.六三三制D.单轨制4.“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思想是由( )提出的。
A.赞科夫B.巴班斯基C.苏霍姆林斯基D.凯洛夫5.“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体现了教师的( )。
A.传道者角色B.授业解惑者角色C.管理者角色D.示范者角色6.当问及“假如你是校长,你如何对待逃学的学生”时,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想象列出很多种做法。
根据皮亚杰的思维发展阶段理论,这是因为中学生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B.具体运算阶段C.形式运算阶段D.前运算阶段7.其教学法被称做“产婆术”的教育家是( )。
A.亚里士多德B.苏格控底C.昆体良D.夸美纽斯8.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
A.受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规范的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C.师生共同参与的D.学生自愿选择的9.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是( )。
A.关爱学生B.为人师表C.教书育人D.终身学习10.义务教育实行_________领导,_________统筹规划实施,_________为主管理的体制。
( ) A.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C.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市级人民政府D.国务院;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1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 )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A.相当于B.不低于C.略高于D.略低于12.教师面对的是不断随时代变化并且有着丰富个性差异的学生,这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 )。
A.复杂性B.创造性C.示范性D.长效性13.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 ),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A.《大教学论》B.《人是教育的对象》C.《教育心理学》D.《教育心理大纲》14.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 )。
A.科学技术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D.生产力15.能够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生理前提的因素是( )。
A.成熟B.遗传素质C.环境D.教育16.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使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学习进展情况的评定是( )。
A.诊断性评定B.形成性评定C.终结性评定D.发展性评定17.( )又称为工作记忆。
A.瞬时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感觉记忆18.“迁移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持这种观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
A.形式训练说B.相同要素说C.经验泛化说D.认知结构说19.根据成败归因理论,下列( )属于外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
A.能力高低B.运气好坏C.外界环境D.任务难度20.根据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当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教师应使其心理紧张程度控制在( )。
A.较高的水平B.较低的水平C.非常高的水平D.中等水平21.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属于( )。
A.机械学习B.意义学习C.接受学习D.发现学习22.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合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去的研究方法属于( )。
A.行动研究法B.观察法C.实验法D.调查法23.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
这种观点的代表学说是( )。
A.痕迹衰退说B.同化说C.干扰说D.动机说24.一般说来,如果一个人的智商是100,说明这个人的智力处于( )水平。
A.超常B.较高C.普通D.弱智25.按照迁移性质的不同,学习迁移可以分为( )。
A.正迁移与负迁移B.纵向迁移与横向迁移C.普通迁移与特殊迁移D.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26.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型、放任型和( )。
A.专政型B.指导型C.民主型D.溺爱型27.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体现了德育的( )。
A.疏导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导向性原则D.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28.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并在头脑中确立有关这种活动方式的初步映像,这是心智技能形成的( )阶段。
A.原型选定B.原型定向C.原型操作D.原型内化29.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 )。
A.情境学习B.接受学习C.潜伏学习D.机械学习30.根据学习的层次,比概念学习低一层的是( )。
A.信号学习B.规则学习C.辨别学习D.言语学习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多个选项中,有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右边的括号内。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 )。
A.复杂性B.意识性C.目的性D.社会性2.古代社会教育的特点有( )、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
A.官学和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B.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C.教育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D.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分离和对立3.教育的人口功能主要表现为( )。
A.减少人口数量,控制人口增长B.提高人口素质,改变人口质量C.有利于人口迁移D.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4.学校的产生一般需要具备下列哪些条件?( )A.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B.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达到一定程度C.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D.教育经验的积累5.下列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有( )。
A.广域课程B.核心课程C.潜在课程D.融合课程6.知识应用的过程一般通过( )环节来完成。
A.审题B.联想C.知识理解D.课题类化7.皮亚杰认为,2岁至l2岁儿童道德性发展的阶段性有( )。
A.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C.可逆阶段D.公正阶段8.想象的基本特征有( )。
A.新颖性B.离奇性C.生动性D.形象性9.下面哪些属于一般能力?( )A.记忆力B.注意力C.观察力D.色彩鉴别力10.根据现有教育法律、法规规定,学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申诉的对象和内容包括( )。
A.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的B.对学校侵犯其合法财产权的C.对学校侵犯其人身权的D.对学校侵犯其知识产权的三、判断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0.5分,共10分。
对的打“√”,错的打“×”)1.义务教育与普及教育是一个等同的概念。
( )2.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
( )3.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学生刻苦学习,“减负”就是不给或少给学生留课后作业。
( )4.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 )5.教材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 )6.效度指测验结果的前后一致程度,表示所测试分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7.中等难度的试题的区分度比较高,难度为0.5的题目,区分度最大。
( )8.教师享有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的权利。
( )9.某小学生上早操时被同学推倒摔伤,学校不用负责任。
( )10.访谈法最适合了解外显行为,而通过外显行为,可以发现行为背后的原因。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2.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主要有哪些?五、综合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 某中学二年级的一个班级,是学校有名的乱班,打架成风,一些学生动辄舞棍弄棒,乱打一气。
课堂纪律混乱,上课怪叫起哄、爬桌子、翻窗户成了一些学生的嗜好。
曾有一青年教师上课时被学生乱哄气哭了,发誓再也不上这个班的课。
曾刚是班上有名的“调皮大王”,打架时,只要他一挥手,其他人就会蜂拥而上。
而曾刚家长对他唯一的办法就是痛打。
但曾刚也有优点,就是爱劳动,有组织能力。
班级同学之间不团结,正气不能抬头,也有少数同学希望好好学习,对班里的现象不满,但敢怒不敢言,怕受那些捣蛋的同学的报复,班级干部软弱无力。
班级学习成绩差,是同年级中平均成绩最差的班级。
问题:根据以上情况,如果你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上这个班的语文课,你应如何着手进行工作,改变这个班的面貌?2.某位教师教《就义诗》时,课堂上发生了一件事。
一个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把“还有后来人”误读成了“还有后人来”。
学生听了都哄笑起来,教室里本来严肃的气氛没有了。
怎么办呢?这时教师神态自若地问:“同学们,你们在笑什么?这位同学念的意思并没有错呀!”听老师这么一说,教室里安静了下来。
她接着说:“‘还有后来人’意思是‘还有接班人’;‘还有后人来’意思是‘还有人接班’。
”这时,教室里鸦雀无声。
教师又亲切地对大家说:“当然,意思不变并不等于说这位同学读对了。
他之所以读错,是由于没有看清楚的缘故。
如果仔细看,认真读,就不会出现这种差错了。
我们请他再为大家朗读一遍好吗?”同学们听了鼓起掌来。
这时,那个读错字的学生情绪更加激动地读了起来。
问题:试结合教师职业素养的理论,评析这位教师教学艺术的高明之处。
3.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的教育理论回答问题。
上课铃响了,王老师拿着课本轻快地走上讲台,开始上课。
当课上到十分钟左右时,两名学生突然打了起来。
在劝阻无效的情况下,王老师只好将课停下来,要求他们到外面去打。
两位学生收起了“手”改用“口”,开始互相辱骂对方。
王老师说自己是科任老师,此类事情请他们找班主任解决。
那个似乎受了委屈的学生对王老师的话不以为然,出口说道:“你这是什么老师?”这下王老师生气了,喝道:“给我出去!”可是学生就是不动,王老师便动手去拉学生,学生死死地拉着课桌,坚决不出去。
王老师非常愤怒,说:“好,你不出去我就不上课!”于是,双方进一步僵持起来。
问题:你如何看待王老师和两位学生的言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解析]马克思主艾唯物史观批判了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否认教育的社会性的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
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就是人类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年长一代为了延续种族的生产、生活,有目的地把生产技能、技巧以及经验传授给下一代,教育就是在这种经验传递中产生的。
人在社会中生活,就要在共同的行为规范中行动,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表达意义和情感的语言产生了,人类的大脑、四肢进一步发展,活动能力和协调性不断增强。
所以,劳动促进了人类的发展,也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