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三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命题趋势及复习对策

近三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命题趋势及复习对策

近三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命题趋势及复习对策许真虎王春芳江晓英一、2002—2004年新课程文科综合试题的特点1.试题特点2002—2004年新课程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题基本遵循《考试说明》或《考试大纲》所提出的基本要求与各项规定,基本坚持了知识与能力并举,以考查能力为主的方向。

本着有利于为高校选拔具有良好学习潜能的欣赏和有利于中学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原则,在注重对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又适当提高了学科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考查的层次和力度。

试题紧扣中学教材,突出对中学教材重点知识的考查,同时加强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考查,并在考查知识与能力中自然体现思想教育的内容。

试题不回避热点、焦点问题,但多采用隐性介入的方式进行考查。

2.命题特点从2002—2004年新课程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题中,可以看出命题的方式是: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以学科内综合为主,学科间综合为辅;考查的内容基本是重组的学科主干知识;无论试卷结构、试题结构的变化,均体现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原则;试题信息量大、时代感强;强调了学科知识运用。

综合的形式基本上属于拼盘式的综合,即“一题为二”或“一题为三”的形式。

其模式是:问题是综合的,设问是分科的,即答题的操作层面以及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是分学科无跨学科综合,并且以并列式状态呈现。

3.命题趋势(1)从试题形式上看①分值变化:由历史试题分值最高,到三科平分秋色。

②难易程度变化:题目越来越简单。

主要是增加再认再现试题的分值。

③题型变化:由多种题型到以判断题、比较题为主,大大减少了程度选择和组合选择、因果选择。

④整个试题的题量减少,由原来的41题变为今年的39题。

跨学科综合试题的题量减少,由原来2至3 题变为今年的1题、分值仍为20%左右。

但综合程度越来越低、拼盘的痕迹越来越明显。

⑤试卷结构由原来各学科的交叉变为基本上没有交叉,各学科单独为一个板块。

(2)从试题内容上看①突出对政、史、地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包括各自学科内知识的联系与综合,以及三个学科相关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强调对各学科知识体系整体把握、认识和理解的能力;②突出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意蕴,强调考查人类、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构题时注意与中学材料知识的有机结合,热点、焦点问题往往不十分直露,采取隐性介入方式,微观化切入,冷中藏热,小中见大,实际上还是重大问题或热点问题,只不过这种反映有时需要通过对题目内涵的领悟来实现;③突出“三个代表”思想的自然体现、有机体现,倡导的是生产力标准、实践标准和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标准,从人类文明演进的高度观察问题的标准,这大概也是今后高考文综试题的基本特点与趋向。

④突出人文关怀,显现亲和力与鉴赏性,在创设题目意境和背景材料,即提供命题载体时,往往借助经典材料,精心挑选有厚重文化底蕴的材料,许多还取自教材之外,广泛鲜活,以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新角度检测考生分析、评价、鉴赏、论证能力及思维品质。

⑤试题以各个学科内知识综合为主,突出学科的专题性。

⑥主观题答案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宽泛度,一般不能从书本上照搬和拼凑,而是需要将所学知识进行重组、升华,非死记硬背所能应付,只能接近和相仿,不能等同或完全一致。

二、2002——2004年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的命题趋势2002—2004年新课程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基本遵循历史学科《考试说明》或《考试大纲》所提出的基本要求与各项规定,坚持了知识与能力并举,以考查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为主的方向。

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世界近代现代史各部分考查分数分布基本合理,尤其是2004年的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各部分的比例更趋于合理。

各部分考查分值见表一。

(注:统计数据来源,2002、2003年文综卷为天津卷,2004年为全国卷III,以下同。

)近三年来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加强了对政治史的考查的同时,也注重对经济史的考查,文化史所占分数比例不高,但每年都有所涉及。

政治、经济、文化史具体考查的分数、比例见表二。

通过对2002—2004年文科综合历史试题的分析,可以看出其命题具有以下趋势:1.突出基础性,加强了对历史主干知识的考查综观2002——2004年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大都选取了重大的历史知识为命题素材,既充分考查了考生的认知水平,又突出了中学历史的主体知识,贯穿了“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中”,充分体现了“起点高”“落点低”的命题原则。

如2004年第Ⅰ卷选择题中属于历史学科的共有12题,分别是珠江流域文明发展演变、中日关系(包括古代、近代、现代)、中国古代地方官制的演变;第Ⅱ卷历史综合试题第37题考查了对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重新认识以及人类对战争认识的进步,第39题考查近代清朝的洋务运动所举办的企业对能源的利用。

这些都是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

2002-2004年文综卷对历史主干知识体系的考查情况见表三:从表三可以看出,除个别题目不是主干知识体系之内的内容外(如:2002年的“茶馆”题、2004年的广州“公行”题),高考 2002-2004年文综卷对主体知识体系的考查均达96%以上的水平。

文综卷历史学科绝对考查的是主干知识。

2.突出专题性,加强考查对历史知识的整体掌握2002——2004年试题均以小专题的形式出现,突出专题性,围绕中心问题设置情境。

历史命题秉承“考查考生对文科各学科知识整体把握”的基本原则,严格按照《考试说明》划定的历史学科知识内容范围,选择基础的和重要的历史知识作为命题素材,精心构题。

例如2002年选择题中的21——24题“工业革命”问题,2003年选择题中的21——23题“三农”问题,2004年选择题中16——19题“中国古代官职的演变”问题。

上述多组试题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充分反映了中外历史的发展的重大问题,重点突出了中学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强调了对考生历史学科知识整体把握、灵活运用的考查。

3.突出考查学科基本能力的运用命题考查能力的意图十分突出,从考查的能力层次看,选择题主要侧重于考查考生识记、再认再现知识的能力,主观性试题大都强调考查考生在正确理解题意和准确迁移所学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分析、综合、比较和评述问题的能力。

对基本能力的考查情况见下列表四、表五:表四 2002-2004年文综卷历史选择题再认再现型题和能力型题题量、分值由表四可见,2002-2003年文综卷历史选择题中,以考查学科能力和综合能力为绝对主流,2004年则突出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相对而言,2004年的选择题难度值比2002年和2003年的选择题难度值下降较大。

表五 2002-2004年文综卷中主观题考查再认再现和能力的数量、分值及由表五可以看出,在主观试题中,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历史阐释、材料的处理能力,而考查再认再现能力的分值只占20%左右。

4.不回避热点和焦点问题,强调历史知识的现实性历史学科的对象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不可能直接考查现实问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现实性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对于历史问题的理解折射到现实问题,例如,2003年文科综合历史试题的第38题中,“(5)参照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简要回答为什么说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此试题从古代长城几次修复的过程的史实,引申到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民族关系以及近代的长城抗战,从而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解决新的问题,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思考今天的社会。

再如2004年第39题通过对近代清朝的洋务运动所举办的企业对能源的利用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怎样解决今天的能源短缺问题。

二是将现实问题放在历史的背景和历史的经验中去思考和认识。

例如,2003年文科综合试卷的客观试题“民主与法制对中国革命的建设至关重要,三个选择题的主题体现了中共十六大精神。

2004年的“国联和联合国题”充分体现了当今社会反恐、反霸,要求世界和平的主题。

5.坚持命题取材以生产生活实际及科技前沿、理论前沿问题为切入点,突出考查会思考、会应用的特点高考不再是书本知识的重复,命题着重于思考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

命题取材多来自当代国内外经济、科技、社会、文化的发展。

以实际联系理论,临场遇到新问题要具备应变能力,迁移能力,迅速调集储备的信息,根据设问要求,组织答案。

这种改革思想和命题特点,已逐渐被广大高三指导教师和考生所接受。

6.突出对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综合近三年的高考文科综合试题,都十分注重比较全面地考查考生所应具备的基本历史分析能力和思维方法,注意历史与现实的联系,试题的开放性更加突出。

如2004年第37题通过国际联盟,考查了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黎和会的重新认识,理性地分析了巴黎和会的积极影响,即国际联盟的建立反映了人类对战争认识水平的提高。

一战前,在国际上进行战争被视为国家权利,一战的结果普遍削弱了各帝国主义国家,战争的方式已经很难达到保存自己、消灭或削弱对方的目的。

战后调整国际关系,建立国际联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以维护和平、反对战争为宗旨的国际组织,反映了世界人民的呼声,应该给予一定的肯定。

7.跨学科间综合试题的能力要求有所提高,2002年和2003年跨学科综合试题历史部分基本是考查学生对教材基本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如2002年考查的是古代史上西汉、唐朝对西部管辖的机构,2003年试题比2002年能力层次要求提高,考查的是1943年反法西斯同盟在政治、军事方面采取的重大行动以及第二战场开辟的背景,2004年比2003年能力层次要求进一步提高,考查的是学生对历史材料的阐释能力(“洋务运动”能源题)。

三、对2002-2004年的文综卷历史学科命题重心调整的理性思考通过对2002-2004年文综卷历史学科客观题和主观题部分的数据对比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共同点:1.试题对再认再现初级能力的考查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客观题部分上升尤其明显,特别是学科内综合题历史部分,学科间综合题历史部分难度上升。

试题绝对难度值和总体难度值下降。

2.从总体来看,文综高考历史学科均以能力和主体知识体系的考查为核心、主流,均以能力立意为命题的出发点。

高考对再认再现初级能力的考查的强弱取决于试题难度搭配、梯度构成及命题难度的需要。

区分度和效度仍是新形势下文综卷命题的主要依据。

3.文综历史试题继续重视对材料(历史情境)所提供的信息的处理。

其中,文综卷命题的情境化程度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无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都是以问题为中心,要求考生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去认识新情境和解决新问题。

4.文综高考中的历史学科题均重视综合能力的考查,无论是主观题还是客观题,学科内综合的要求均相对较高。

5.文综高考非常重视探究能力的考查,历史学科也是如此。

如:2003年的第37题(“长城”题),探究性、研究性特色已经初见端倪,2004年的第39题(“洋务运动”能源题)同样具有考查初步历史研究能力的意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