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高考揭秘一年的高考又即将来临,你是否知道高考化学如何命题?你是否知道在考前最关键时期改如何复习?采取哪些策略来进行备考吗?为了圆自己人生的梦想,在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中,不光看实力,还得拼技巧和方法,在这最后时刻,务必抓住高考的重、难点,夯实基础,注重方法,稳中求变,稳中求新,明确高考命题结构和趋势,避免复习误区,合理选择备考策略,决胜高考!考纲解读1. 研究“目标”研究《考试大纲》中的能力要求、考试范围、知识结构、题型示例等,应特别注意变化之处。
重点研究考试范围所罗列的知识及要求层次,以便查漏补缺;研究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并在老师的引导下,把握好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等,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研究“变化”对比分析去年与今年《考试大纲》的变化是极为重要的,其中的变化预示着高考命题方向的改变,这可以从文字表述、增加或删除的内容、示例题目的个数和形式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同时也是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因此考生在进行专题复习时必须重视对教材的阅读。
根据化学学科知识琐碎,概念多、理论多、反应多、物质多、实验多、现象多等特点,在复习时,考生首先要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抓住每一章知识的重难点,找出不同章节之间知识的关联点、延伸点;然后将各章节的关联点串连成线,以画图或列表的形式织成面;最后再将所有的知识面串起来,形成知识网,从而对化学学科知识有一个从微观到宏观的整体把握。
对教材上的重点知识考生可以采用边读、边批、边思考的方法记忆,长时间坚持,重点知识基本上就能够掌握了。
高考考题解读1. 注重基础、考查主干、加强综合试题十分注重考查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选择题上尤其突出,包括卤代烃同分异构体、元素化合物、基本实验操作、电解质溶液、电化学和反应热,比较基础相对简单。
试题也基本覆盖了中学化学所有主干知识。
注重学科内综合,保证内容效度。
理综试卷中的化学试题数量少,只有13题左右。
因此,在考试内容设置上,每道题内容上尽可能地覆盖较多内容。
2. 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设置探究式试题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其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28题实验题以探究物质组成为目的,将已有的酸碱中和滴定知识迁移到题目中,需要仔细分析提供的实验装置,考查实验原理、对装置的理解和对数据的处理,要求较高。
3. 考查学生的信息素养试题注重对学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能力的考查。
通过对实验现象、图形、模型、图表的观察以及试题提供的各种信息的阅读,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准确提取实质性内容,形成新知识的能力。
如选择12题需要通过试题提供的信息,准确提取出实质性内容,得到准确结论。
第二章高考热点、重点、难点、回顾与预测高考化学试题千变万化,但重点难点热点的考查是不变的,下面对知识点进行分析。
考点一:有关化学计量的计算【考查热点】1.有关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物质质量、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之间的关系及计算。
2.有关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的应用。
【典型例题】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密闭容器中加入1.5molH2和0.5molN2,充分反应后可得NH3分子数目为N AB.足量的铁粉与lmolCl2在加热条件下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 A C.标准状况下,等物质的量的N2和CO所含分子数均为N AD.7.8 g Na2O2中含有的离子总数目为0.3N A【答案】D[解析]:A .合成氨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成生成物氨气;在密闭容器中加入1.5molH 2和0.5molN 2,该反应可逆反应,充分反应后生成氨气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 ,可得NH 3分子数目小于N A ,故A 错误;B .铁粉过量,转移的电子数目需要按照氯气的物质的量进行计算;足量的铁粉与lmolCl 2在加热条件下充分反应,1mol 氯气完全反应得到2mol 电子,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 ,故B 错误;C .没有告诉氮气和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无法计算氮气和一氧化碳的分子数;故C 错误;D .过氧化钠中含有的阳离子为过氧根离子,7.8g 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1mol ,0.1mol 过氧化钠中含有0.2mol 钠离子和0.1mol 过氧根离子.总共含有0.3mol 离子,含有的离子总数目为0.3N A ,故D 正确;点评: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和判断,题目难度中等,纵观这几年的高考试题,有关化学计量的计算主要考查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 NA Nn =)、物质的量与物质质量( M m n =)、物质的量与气体体积( V V m n =)之间的换算,试题还常常联系化学基本概念、元素化合物、化学反应原理等知识进行综合考查。
解答此类试题,一是要注意三个公式的适用前提和对象,如( V Vmn =)仅适用于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不适用于固体或液体,其中气体可以使纯净物,也可以是混合物;二是要注意利用物质的量的桥梁作用,进行m 、V 、N 之间的换算,如“m →N ”的计算,可以通过(N A N n =)和N=N A •n ,实现宏观物质质量和微观粒子数之间的计算:N=Mm ×N A 考点二:有关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计算【考查热点】1.根据反应速率的定义进行计算2.根据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曲线进行计算3.利用平衡常数进行计算【典型例题】目前工业上可利用C(s)或CO2来生产燃料甲醇,某研究小组对下列有关甲醇制取的三种化学反应原理进行探究。
已知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反应。
平衡常数(K1、K2、K3)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②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根据反应①与②可推导出K1、K2与K3之间的关系,则K3= (用K1、K2表示);根据反应③判断△S__________0(填“<”、“>”、“=”),在_____ (填“较高”或“较低”)温度下有利于该反应自发进行。
(3)要使反应③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平衡逆向移动,可采取的措施有(填字母序号)。
A.缩小反应容器的容积B.扩大反应容器的容积C.升高温度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E.从平衡体系中及时分离出CH3OH(4)500℃时,测得反应③在某时刻CO2(g)、H2(g)、CH2OH(g)、H2O(g)的浓度分别为0.1mol·L-1、0.8mol·L-1、0.3mol·L-1、0.15mol·L-1,则此时V正_________V逆(填“>”、“<”或“=”)(5)根据上述表格测得焓变,下列能量关系图合理的是【答案】 (1)吸热(2)K3=K1•K2< 较低(3) B、C (4)> (5)A、D【解析】 (1) 反应②升高温度,K值增大,正反应方向为吸热方向。
(2)反应①与②相加即可得到反应③,可推导出K3=K1•K2,反应③是一个熵减的可逆反应△S<0,根据判据△H—T△S<0反应能自发进行,则在较低温度下有利于该反应自发进行.(3)A、缩小反应容器的容积,平衡正向移动,不符,B、扩大反应容器的容积,平衡逆向移动,符合,C、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符合;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平衡不移动,不符;E.从平衡体系中及时分离出CH3OH,平衡正向移动,不符,故选BC;(4)500℃时测得反应③在某时刻,H2(g)、CO2(g)、CH3OH (g)、H2O (g)的浓度(mol·L-1)分别为0.8、0.1、0.3、0.15,此时浓度商为Qc=(0.3×0.15)/(0.8×0.1) =0.56<k=2.5,平衡将向正向移动,则此时 V正>V逆。
(5)B.温度升高,K值增大,该反应是吸热反应,生成物具有的能量高于反应物具有的能量,错误;C.温度升高,K值减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生成物具有的能量低于反应物具有的能量,故选AD。
点评: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时热点,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时难点,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1)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计算;(2)根据不同气体物质间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进行计算,如反应mA(g)+nB(g)pC(g)+qD(g) ,其速率之比v(A):v(B):v(C):v(D)=m:n:p:q。
(3)运用“三段式”进行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列出反应中各物质的起始浓度、转化浓度、某时刻浓度。
进行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时,应掌握以下三种方法:(1)守恒法:依据可逆反应在平衡建立的各个时刻原子守恒(体系中不添加物质的前提下),适用于依据体系中某物质的物质的量进行计算。
(2)三量法:根据平衡建立的过程中的三个阶段和变化量(起始量、转化量和平衡量)进行计算。
(3)极限法:根据可逆反应的特点,假设平衡从某一个方向建立,物质全部转化,适用于平衡体系中某一物质的浓度范围确定。
化学平衡常数的相关应用:(1)确定可逆反应所处的浓度。
(2)判断可逆反应进行的方向。
(3)计算其它反应的平衡常数。
(4)进行化学平衡的相关计算(如转化率等)。
考点三:有关热化学的计算【考查热点】:1.根据化学键的键能计算反应热;2.根据物质的能量计算反应热;3.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进行反应热的计算;4.运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一般是根据提供的2-3个热化学方程式及其反应热,计算目标热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热。
【典型例题】汽车尾气是造成天气雾霾的重要原因。
已知:①N2(g)+O2(g)2NO(g) ΔH1②2NO(g)+O2(g)2NO2(g)ΔH2③CO2(g)CO(g)+1/2O2(g) ΔH3④2CO(g)+2NO(g)N2(g)+2CO2(g)ΔH4请完成以下问题:(1)请根据反应①②③,确定反应④中ΔH4= 。
(2)根据图1,反应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
该反应在(填“高温”“低温”或“任意温度”)下有利于该反应正向自发。
(3)图2表示反应④的反应物NO、CO的起始物质的量比、温度对平衡时CO2的体积分数的影响。
①W、Y、Z三点的平衡常数的大小关系为:,X、Y、Z三点,CO的转化率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②T1℃时,在1L密闭容器中,0.1molCO和0.1molNO,达到Y点时,测得NO的浓度为0.02mol/L,则此温度下平衡常数K= 。
若此温度下,某时刻测得CO、NO、N2、CO2的浓度分别为0.01 mol/L、a mol/L、0.01 mol/L、0.04 mol/L,要使反应向正方向进行,a的取值范围为。
【答案】(1)ΔH4 =-ΔH1-2ΔH3(2)2CO(g)+2NO(g)N2(g)+2CO2(g)ΔH4 =-745KJ/mol低温(3)①Kw>Ky=Kz Z>Y>X ②K=1600 a>0.01【解析】(1)根据盖斯定律,反应2CO(g)+2NO(g)N2(g)+2CO2(g)ΔH4=-ΔH1-2ΔH3,(2)由图像分析,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的ΔH4=(+145-890) KJ/mol=-745KJ/mol,则反应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O(g)+2NO(g)N2(g)+2CO2(g)ΔH4=-745KJ/mol;化学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据是ΔH-TΔS < 0,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是熵减的化学反应,因此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3)根据图像分析,反应物NO、CO的起始物质的量比一定,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越高,平衡逆向进行,CO2的体积分数减小,平衡常数减小,T1>T2,由于Y、Z温度相同,所以Kw>Ky=Kz 温度一定,随反应物NO、CO的起始物质的量比增大,平衡正向移动,CO的转化率逐渐增大,X、Y、Z三点,CO的转化率由大到小的顺序是Z>Y>X .② 2CO(g)+2NO(g)N2(g)+2CO2(g)起始浓度(mol/L) 0.1 0.1 0 0变化浓度 (mol/L) 0.08 0.08 0.04 0.08平衡浓度 (mol/L) 0.02 0.02 0.04 0.08K=(0.08×008×0.04)/(0.02)4=1600 某时刻测得CO、NO、N2、CO2的浓度分别为0.01 mol/L、a mol/L、0.01 mol/L、0.04 mol/L,要使反应向正方向进行,应满足Q<K=1600 , Q=(0.01×004×0.04)/(0.01×0.01×a×a)<1600 , 解得a>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