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000 1卫生经济研究特稿摘要本文分析1978~1998年20年间,中国卫生总费用的发展变化趋势,认为医疗卫生保健消费的收入弹性反映社会对医疗卫生费用的承受能力,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医疗消费水平、农村居民人均医疗消费水平、国有经济单位负担的职工人均医疗消费水平、人均卫生事业费四项指标对卫生总费用的影响最大。
因此,21世纪中国卫生总费用增长的主要潜力是政府对卫生投入的增加和国有经济单位对职工医疗卫生卫生费的负担水平的提高,而居民个人医疗消费负担水平的开发潜力较弱。
关键词卫生总费用变化趋势影响因素一、中国卫生总费用发展变化趋势1978~1998年,中国卫生总费用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的发展变化趋势,如实记录和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20年医疗卫生保健总支出的历史发展进程。
这里我们使用的评价指标是卫生总费用占GDP 比重。
90年代以前,中国的医疗卫生保健总支出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一直在3%~3.5%之间徘徊,1978年为3.04%,1989年为3.38%。
进入90年代以后,该比值开始上升,达到4%,经过两年低谷期之后,反弹为1996年的4.21%,1997年的4.53%和1998年的4.68%。
从总趋势看,我国医疗卫生保健支出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表现为一种迂回上升态势(见图1)。
图1中国卫生总费用占GDP 比重(1978~1998)中国卫生总费用发展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赵郁馨高广颖杜乐勋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s total health expense and relevant factors in the p revious twent y y ears from 1978to 1998.It is believed that the income elasticit y of health care consum p tion reflects social tolerance of health expense.Per capita health expense of city and town residents,that of countryside residents,that of State-owned-enter p rises laborers borne b y unit,p er ca p ita total health service ex p ense are the four indicators that have the m ost important influences on total health expen se.Thus,in the 21stcentury,governm ent 's increasing health input,State-owned-enter p rises 'increasin g laborers 'health ex p ense ratio borne b y unit are the main p otential factors that ma y increase China's total health expense.The ratio of health expense borne by residents is thought less potential.Ke y w ords T otal health ex p ense Develo p ment trend Influential factors 总费用测算结果 ,内部资料.世界银行. 1993年世界发展报告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3:52.世界银行. 卫生保健筹资 中国的问题和选择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2.世界银行. 卫生保健筹资 中国的问题和选择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2,32.世界银行. 防止老龄危机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17,21.作者单位: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100083(责任编辑徐芸)4.004.502.503.003.501.502.001.000.500.0078798081828384858788899091929394959697985.008682000 1卫生经济研究特稿从国际上其它国家卫生费用发展水平看,OECD 国家的医疗卫生保健支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占比重一般在7%以上,最高是美国达到13.6%,东欧一些国家一般是在7%以下,特别是罗马尼亚和阿尔巴尼亚更低,大约只有3%~4%。
根据世界银行1993年世界发展报告,1990年全世界医疗卫生保健总支出大约占全世界经济总量的8%,其中,发达国家医疗卫生保健总支出占世界卫生总支出的87%,中国的医疗卫生总支出占世界卫生总支出比重大约只有1%~3%。
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卫生总费用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究竟占有多大比重才算合适?目前,还没有举世公认的答案,这需要根据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其他相关因素而定。
根据中国基本国情,中国政府提出,本世纪末,我国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将要达到5%左右,这就是说全社会要有5%的经济资源投资于医疗卫生领域。
我们认为:5%既是一个发展指标,又是一个控制指标。
说它是发展指标,是从宏观角度看,中国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偏低,居民个人医疗消费支出占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也很低,反映人民群众的医疗消费意愿一直处于货币支付能力的抑制下,得不到充分实现。
因此,我们说中国的卫生总费用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我们是用占世界1%~3%的卫生资源,解决占世界22%人口的医疗卫生保健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卫生总费用增长速度应该快于国民经济增长,如果用计量经济学术语讲,就是卫生费用消费的收入弹性应该大于1。
说它是控制指标,是指卫生费用发展必须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不能超越国民经济的承受能力。
如果用计量经济学术语讲,则是卫生费用消费的收入弹性的控制线应该是多少,弹性系数比1大多少才合适?二、医疗卫生保健消费的收入弹性医疗卫生保健消费的收入弹性反映社会对医疗卫生费用的承受能力。
据测算,1978~1998年期间,中国卫生总费用的平均收入弹性为1.2,即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卫生总费用增长1.2%,表明20年来,我国卫生发展是在与国民经济增长保持同步的基础上,略快于国民经济增长(见图2)。
OECD 发达国家的卫生总费用收入弹性最高是2.32,最低是1.36。
根据我国20年的经验,中国卫生总费用收入弹性在1.2左右比较符合基本国情,例如1984~1985年、1992~1994年弹性系数低于1,过后一定会反弹;如果超过1.2甚至1.5,过后一定会回落,如:1981年、1989年1996年弹性系数曾达到1.8~2.03,然后逐步回落。
弹性系数超过1.2甚至1.5,说明医疗卫生消费增长过快,超过社会经济承受能力,就会出现强烈反响,看病贵的呼声就会很高。
因此,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十分重要。
但是,政府实行宏观调控需要有数据信息做支持。
而且,信息要快,提供信息越早,对政府宏观决策发挥的作用越大。
根据卫生总费用测算的政策意义和政府决策部门的实际需要,我们对卫生总费用重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筛选和计量经济分析。
筛选结果,发现以下四个指标对卫生总费用的影响最大:1、城镇居民人均医疗消费水平;2、农村居民人均医疗消费水平;3、国有经济单位负担的职工人均医疗卫生费消费水平;4、人均卫生事业费。
只要我们掌握这些数据,就可以提前作出预测。
据预测,1998年全国卫生总费用筹资额为3723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67%,卫生总费用收入弹性为1.45。
三、卫生总费用影响因素的作用力度根据20年时间序列数据,我们对我国卫生总费用影响因素的作用力度进行计量经济分析,结果表明:作用力度最大的是城乡居民个人医疗卫生保健消费支出。
1985年,城镇居民人均医疗卫生保健消费为8.16元,农村居民人均医疗卫生保健消费为7.65元,人均卫生事业30.00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0.5011.52.52图2中国卫生总费用收入弹性(1978~1998)92000 1卫生经济研究华东卫生经济研究协作会第十六次年会征文通知特稿费5.18元,由国有经济单位负担的人均医疗卫生费为71.91元。
1998年,城镇居民人均医疗卫生保健消费上升为205.16元,农村居民人均医疗卫生保健消费为68.13元,人均卫生事业费18.52元,国有经济单位负担的职工人均医疗卫生费439.33元。
为了消除通货膨胀因素影响,我们对上述各项费用进行了价格调整,按1998年可比价格计算,1985年的上述数据指标,分别调整为21.89元、20.52元、13.90元和192.91元。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1985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个人负担的医疗卫生保健费用水平几乎相等,国有经济单位负担的职工人均医疗卫生费是城镇居民的8.8倍,人均卫生事业费相当于城镇居民个人负担水平的63%,相当于农村居民个人负担水平的68%。
到了1998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个人医疗卫生保健消费之比从1985年的1:1变为3:1,即城镇居民的医疗消费水平是农村居民的3倍。
国有经济单位负担的职工医疗卫生费同城镇居民人均医疗卫生费之比从8.8倍降为2.1倍,同农村居民人均医疗卫生费之比从9.4倍降为6.5倍,人均卫生事业费负担水平相当于城镇居民个人负担水平的比重,从1985年的63%下降为9.03%,相当于农村居民个人负担水平的比重,从1985年的68%下降为27%。
可以这样评价:20年来,在医疗卫生费的负担水平方面,由国有经济单位和政府负担的医疗卫生费水平相对减轻,城乡居民个人负担的医疗卫生费水平相对增加,这一结论从卫生费用筹资的内部结构变化趋势也同样得到提示。
20年来,全社会卫生筹资总额中,政府卫生支出和社会卫生支出所占比重不断下降,城乡居民个人卫生支出所占比重不断上升且已超过50%。
根据上述分析,面向未来,面向21世纪,我们对中国卫生总费用增长的趋势及其构成作如下估计:1、城乡居民医疗卫生费用负担水平城镇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居民家庭生活消费支出比重已经由1985年的1.21%增长为1998年的4.74%,收入弹性为2.25。
农村居民个人负担的医疗卫生费占居民家庭生活消费支出比重由1985年的2.41%增长为1998年的4.28%,收入弹性为1.41。
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欠发达,食品消费的收入弹性太小,1998年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44.48%,农村居民为5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