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 b.海陆之间水交换的有效水量极小。 • c.参加全球水循环的水量极少。 • d.不同水体的循环速度相差很大。
2.2.2 水的社会循环
1. 水与人的关系
a.水是生命的摇篮。 b.水对调节自然环境有特殊的作用。 c.水是农业的命脉。 d.水是工业的血液。 e.水是城市发展繁荣的基本条件。
2. 水的社会循环(如下图所示:)
按取水点的位置分为岸边式、河床式和斗槽式。
• 岸边式:当河岸较陡、岸边有一定的取水深度、 水位变化幅度不大、水质及地质条件较好时采 用。
• 河床式:适于岸坡平缓、主流离岸较远、岸边 缺乏必要的取水深度或水质不好的情况。
• 斗槽式:适于河流缺水量大或泥砂量大、冰凌 严重的情况。
(2)移动式取水构筑物
可分为浮船式和缆车式。
• 浮船式:适用于水位变化幅度较大,涨 落速度再2m/h以下,枯水水深不小于 1.5~2m,水量平缓,流速较缓,风浪较 小的河段。
• 缆车式:适于水位涨落幅度较大且水流 速度及风浪较大,选用浮船有困难的情 况。
(3)山区浅水河流浅水构筑物
可分为低坝式和底栏栅式。
• 低坝式:适用于枯水期流量小,水层浅 薄,不通航,不放筏,且推移质较多的 小型山溪河流。
• 地下水位以下的岩石孔隙为重力水充满, 称为饱和带。地下水位以上至地表未被 地下水所饱和的一段为包气带。包气带 自上而下又分为毛细管水带、中间带 (吸着水和薄膜水)和土壤水带(吸着 水。具有实际开采价值的是饱和水带, 因为只有重力水才能被取水构筑物集取 (见P34图2-4)。
• 地下水可按其埋藏条件分为上层滞水、 潜水和承压水三种类型。
2.4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工程
2.4.1 水源及其特点: 各种用水水源可分为两大类:地下水
源和地表水源。
• 地下水的特点:水质澄清、色度低、细 菌少、水温较稳定、变幅小、分布面广 且不易被污染,但水的含盐量和硬度较 高,径流量有限。
• 地表水的特点:浑浊度和水温变化幅度 较大,水质易受到污染;但是水的含盐 量及硬度较低,其他矿物质含量较少; 径流量一般较大,但水量和水质的季节 变化明显。
2.3.3 我国水资源紧缺的社会因素
(1)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用水标准的提高 使水资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
(2)我国农用耕地需水量很大,农用水量 十分紧缺
(3)我国工业用水量增长极快,但是用水 效益很差
(4)地表水已有明显减缩 (5)地下水过量开采,水位降低 (6)水污染严重 (7)用水方式落后,水资源浪费惊人
• 广义的水资源:是指地球上所有的 水。
• 狭义的水资源:是指在目前的社会 条件下可被人类直接开发与利用的 水。
2. 水资源的特征性
(1)流动性与溶解性 (2)再生性与有限性 (3)时空分布上的不均匀性 (4)社会性与商品性
2.1.2 地球上的水资源
1. 地球上的总水量
地球上的水的总量为14.6亿km3 ,其中 海洋、咸水湖等咸水量为14.21亿km3 , 占97.3%;淡水0.39亿km3 ,占2.7%。 淡水中有77.2%储藏在极地和冰川中; 约有22.4%为地下水和土壤中水;约有 0.35%在湖泊和沼泽中;大气中为0.01%; 江河中的淡水不到0.01%。
用水水源的选择是给水工程的关键。在选择时 应注意以下原则:
1. 首先应对当地水资源状况作充分的调查,所选 水源应水量充沛可靠,水质好,便于防护;
2. 符合卫生要求的地下水可优先作为生活饮用水 源考虑,但取水量应小于允许开采量;
3. 全面考虑,统筹安排,正确处理给水工程同有 关部门的关系,以求合理地综合利用开发水资 源;
4. 应考虑取水构筑物本身建设施工、运行管理时 的安全,注意相应的各种具体条件。
2.4.2 地下水取水
1. 地下水的存在形式和类型 • 自然界中的水存在于大气层、地表及地
壳,分别称为大气水、地表水和地下水。 • 水在地下岩石中的存在形式通常分为 气
态水、吸着水、薄膜水、重力水和毛细 管水。重力水就是通常所说的可用作水 源的地下水。
2. 淡水资源
(1)液态淡水:主要分为湖泊水、河流水、 沼泽水、土壤水和地下淡水,占全球总 淡水量的30.41%。
(2)固态淡水:指分布于两极地区、格陵 兰岛冰盖冰雪及高山上的冰川和积雪储 水,此外还有地下永冻带中的储水,占 全球总淡水量的68.7% 。
(3)气态淡水:指大气中的水。
3. 径流资源:全球径流现状
a.定义:
2.3 中国水资源状况
2.3.1 中国的水资源概况
• 1.水资源的定义
• 2.我国水资源现状
• 3.水量平衡公式:
• W=R+Q-D
• 其中:W——水资源总量
•——地下水资源量

D——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的重复水量
2.3.2 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1. 总量、人均、亩均特点 2. 地区分布特点 3. 年内及年际分布特点
2. 地下水取水构筑物
(1)管井 (2)大口井 (3)水平集水管与渗渠 (4)复合井与辐射井
2.4.3 地表水取水
1. 影响地表水取水的主要因素: (1)河流的径流变化 (2)泥砂运动和河床演变 (3)河床的岩性、稳定性 (4)河流冰冻情况 (5)水工构筑物和天然障碍物
2. 地表水取水构筑物的分类: (1)固定式取水构筑物
• 底栏栅式:适于河床较窄,水深较浅, 河底纵向坡降较大,大颗粒推移质特别 多的山溪河流。
4. 海水资源:包括淡水资源、 化学资源、动力资源和水生 生物资源。
5. 水能资源:全球水能资源及 其利用
2.2 水的自然循环与水的社会 循环
2.2.1 水的自然循环
1、水循环(如下图所示:) a.定义:
2.2.1 水的自然循环
2、水循环量 3、水循环的基本特征
• a.全球多年平均总蒸发量等于总降 雨量。
第2章 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2.1 地球上的水资源
2.1.1 水资源的含义与特性
1. 水资源的含义:
• 第一种:可资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 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可用的质量,并能在某 一地点为满足某种用途而可被利用。
• 第二种:地球表层可供人类利用的水,包 括水量(质量)、水域和水能资源。
• 第三种:世界水资源包括地球上所有的天 然水的总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