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发展导论:青少年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当代青少年应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第一,培养青少年社会交往的能力。
交往是人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额需要,交往也是人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基础和条件,青少年在步入社会之前就要学会如何生存,如何和家人朋友同事很好的相处。
因此,家长和社会应该培养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交往理念,引导青少年以正直、热情、宽容、坦率的态度与人交往。
其次,引导青少年掌握交往的方式和技能,包括青年礼仪,语言的表达,并且学会倾听。
“人际关系是指在人际交往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必须积极开展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又叫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或团体之间的交互作用、交互影响的方式和过程。
对于大学生来说,积极开展人际交往,对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和促进个性全面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第二,提高青少年的学习能力。
培养孩子珍惜时间,充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信息化的时代瞬息万变,信息量每日剧增,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每个人都要学会与时间赛跑。
“时间就是财富,时间就是生命”。
青年朋友应该改掉浪费时间的坏习惯,有意识的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高效的学习和接触新事物,不拖拉,不磨蹭。
另外,要培养专注的精神,做事脚踏实地,认真夯实,注意力集中,这对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也是很有帮助的。
第三,要培养青少年自主自立的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现在的独身子女,由于父母对孩子的关心照顾太多,造成青少年独立生活能力太差,依赖性强,对复杂多变的社会不能迅速适应。
为此,家长要转变观念,培养孩子自理、自立、自主的适应能力,不能包办代替,要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主意自己拿,能够有主见的办事。
第四,要培养孩子抗挫折能力。
青少年在顺境中成长,生活一帆风顺,从未经历风霜雪雨,犹如温室中的幼苗,经不起困难和挫折,成人看来点点滴滴的小事都会使他们产生心理压力。
因此,青少年的抗挫折能力的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
首先,家长要让孩子做好迎接困难和挫折的心理准备。
其次,家长要给孩子克服困难,战神挫折的勇气和信心。
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不要灰心,不要失去对生活的渴望,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同时帮助孩子战胜困难。
由于社会进步,时代变化很快,各种社会要求都会被大学生所反映,从而使大学生产生各种与现实有矛盾的需要和动机。
因此,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往中遇到各种挫折是必然的和无法避免的。
培养应对挫折能力也是大学生有效适应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青年发展的社会条件1.开放的社会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转折。
行政管理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单位制度、户籍制度等影响青年发展的制度性因素的约束力逐步降低。
2.社会能够为青年提供最基本的发展条件2008年中国GDP总量跃居世界第四。
反映居民家庭富裕程度的恩格尔系数,城镇居民家庭为37.9%,农村居民家庭为43.7%。
受教育机会显著增加。
2002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进入大众化阶段。
2007年为23%。
(发达国家平均是40-67%)3.社会对青年的宽容度提高从以政治为中心的社会,到政治、社会、经济发展并重。
不再将青年人的任何行为都与政治联系起来。
主流社会认可青年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社会对青年的各种偏差行为能够从积极的方面来理解。
4.社会信息化程度提高截至2009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3.84亿,互联网普及率进一步提升,达到28.9%。
我国手机网民一年增加1.2亿,手机上网已成为我国互联网用户的新增长点。
2007年中国的移动电话用户为54731万户,手机覆盖率占总人口的35.3%,并以每年17.32%的速度增长。
2008年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达114531.4 万户。
5.社会控制能力有所增强主流社会对青年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引导成效比较明显。
近十年来没有出现集体性的、与政府冲突的重大事件。
青年群体中出现的突发事件能够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二、青年发展的积极态势青年群体日益分化以职业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社会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拥有状况为界限的青年群体的社会分化已经初步形成。
不同青年群体之间从观念到生活方式的差异日益显著。
1.青年的主流健康向上胡锦涛:我国当代大学生生活在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胸怀远大理想,勇于自立自强,富于探索精神,乐于接受新生事物,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
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
2. 思想政治取向积极务实青年的政治参与意识较强,青年党员的绝对数量和相对比例都呈上升态势。
2006年大学生党员数占总在校生的10.8%;申请入党人数每年增长30%左右。
青年的思想政治取向理想化程度仍呈下降态势,越来越注重实际。
在是非问题上能够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政治上的盲从和冲动行为减少。
3.青年价值观念多元化时空压缩,传统与现代并存,既有认同权威、集体、理想的传统价值观念,也有强调独立、个体和现实的现代价值观念。
在家庭、婚姻、个人成就、社会贡献等方面的分歧日益突出,个性化色彩明显。
4.青年的经济活动状况基本稳定根据国家统计局2006年的数据,15-29岁人口为2.8亿,占总人口的22.67%。
青年就业情况基本稳定。
在信息技术领域青年已经成为主要力量。
青年收入逐年提升,幅度超过平均水平。
5.青年积极参与社会服务青年在扶贫开发、社区服务、环境保护、奥运等大型活动、抗震(冰)救灾等领域向社会提供大量的志愿服务。
大学生积极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和西部服务计划等社会服务活动。
6.青年积极利用互联网截止2009年12月底,全国网民3.84亿人,其中10-19岁占31.8%,20-29岁占28.6%;学生网民占28.8%。
青年利用互联网的主要目的为获取信息和学习、休闲娱乐、情感交流和思想表达。
三、青年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1.思想政治方面的问题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淡漠。
社会责任感和团结协作意识差。
艰苦奋斗和刻苦学习的精神不足和社会主流文化存在着一定冲突。
2.缺乏足够的受教育机会社会所提供的受教育机会仍然不足。
贫困家庭无力支付高额的教育费用。
教育质量偏低,在帮助青年过渡和就业方面没有能够发挥充分的作用。
职业技能培训体制不健全,为青年提供接受终身教育的条件较差、机会不足。
3.就业问题依然突出待就业人群逐年增大,包括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等。
社会提供的职位不足,职业期望高、就业渠道不足、自身素质缺陷等是导致青年就业问题主要原因。
4.闲暇活动需要得不到满足闲暇活动场所不足。
包括游戏、运动、文化活动、娱乐场所尚不能满足青年消遣的需要。
新闻媒体为青年提供的、有吸引力的节目有限。
5.社会参与和权利表达比较受限社会参与行为受到很多制约,不能有效参与和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政策制订。
缺乏现实的权利表达渠道和平台,青年的态度和观点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6.偏差和违法行为突出婚恋、性问题和家庭暴力问题增多。
网络依赖问题和因使用互联网而产生的社会问题不断出现。
青少年犯罪率重新回升。
特别是因心理问题而导致的报复性犯罪出现增多的情况。
四、帮助青年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联合国对青年发展需要的认识世界各地的青年生活在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社会经济情况的国家中,他们都渴望按照《宪章》的规定,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包括:(a)达到符合他们愿望的教育程度;(b)得到与他们的能力相适的就业机会;(c)充分参与社会生活所需的足够粮食和营养;(d)增进健康和避免患病致癌而且无各种形式暴力的物质和社会环境;(e)不分种族、性别、语言、宗教或无任何其他形式歧视的人权和基本自由;(f)参与决策过程;(g)从事文娱体育活动的场所和设施,以改善农村和城市地区青年人的生活水平。
联合国对各会员国青年工作的要求我们联合国人民认为下列原则旨在确保青年男女的福祉,并确保他们充分而积极地参与他们生活中的社会。
这些原则是执行《到2000年及其后世界青年行动纲领》所必不可少的。
(a)各国应为其青年人提供接受教育、掌握技能和充分参与社会所有方面的机会,以期他们除了别的以外,能获得生产性就业和过自给自足的生活;(b)各国应保证所有青年人能按照《联合国宪章》和有关人权的其他国际文书充分享受人权和基本自由;(c)各国应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消除对青年妇女和女孩的一切形式歧视,排除两性平等以及提高妇女地位和赋予妇女权力的所有障碍,并应确保女孩和青年妇女享有接受教育和就业的充分和平等机会;联合国对各会员国青年工作的要求(d)各国应促进不同种族、文化和宗教背景的青年人之间相互尊重、容忍和了解;(e)各国应设法确保其关于青年人的政策是根据关于青年人的境况和需要的准确数据制订的,而且公众有机会取得这些数据,使其能有意义地参与决策过程;(f)鼓励各国促进旨在培养青年具有一种国家间和平、合作和相互尊重精神的教育和行动;(g)各国应按照1994年9月的国际人口与发展会议通过的《行动纲领》、1995年3月的社会发展问题世界首脑会议通过的《社会发展问题哥本哈根宣言》和《行动纲领》和1995年9月的第四次妇女问题世界会议通过的《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在负责的计划生育实践、家庭生活、性健康和生殖健康、性传染疾病、HIV感染和艾滋病预防等领域,满足青年人的特殊需要;(h)环境的保护、促进和改善是青年人认为对社会未来福祉至关重要的问题之一。
因此,各国应鼓励青年人、包括青年组织,积极参与旨在保护、促进和改善环境的各种方案——包括教育方案——和行动;联合国对各会员国青年工作的要求(i)各国应采取措施,发展残疾青年接受教育和就业的可能性;(j)各国应采取措施,改善生活在特别困难条件下的青年人的命运,包括保护他们的权利;(k)各国应促进充分就业的目标,作为其经济和社会政策的一个基本优先事项,要特别注意到青年就业。
各国也应采取措施,消除对童工的经济剥削;(l)各国应为青年人提供必要的保健服务,确保他们身心健康,包括采取消灭诸如疟疾和艾滋病毒/艾滋病的措施,并防止他们服用有害药物和遭受吸毒、吸烟和酗酒成瘾的影响;(m)各国应将人民置于发展的核心,使我们的经济方向能更有效地满足人的需要,确保青年人成为发展进程的积极参与者和受益者。
1.明确青年工作的职责根本职责: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四项职能: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2.关注青年的身心健康《中国青年权益报告》:青年身体发育水平不断提升,青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重视,青年生殖健康教育与艾滋病防治取得显著成效,青年生存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青年的生存健康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