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记录本——家校联系的桥梁苏州立达学校初二(16)班鲁歆恺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教师结合学科特点,围绕核心知识,根据学生的认知情感水平的差异,精心布置作业,却仍有个别学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
这些学生在智力因素方面与其他学生差异不大,主要是存在以学习习惯为主的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差异。
当询问家长时,家长可能说,不知道孩子留什么作业;也可能说,孩子说老师就留这点作业,相互沟通出现了障碍。
虽然现在有了校校路路通,由于要收费或有的家长手机信号不好,也会出现学生上述的状况。
基于这种情况,作为班主任,开学之初,我让我们班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记作业本,后来这个本本随着时间的推移,作用竟然越来越大,我给它起名叫:家校联系本。
作为记载每日各科家庭作业之用,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把作业逐项完成,给学生起一个自我检查的作用,给家长一个监督的依据。
虽然它是学习的一种辅助手段,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使用,经历了三次改革,我发现它成了师、生、家长三者之间的沟通桥梁。
在如今这样一个浮躁的功利的社会,这种原始的方法具有明显的成效。
一、有助于从劣势中发掘家长的优势如今苏州的家长已不是以前的经历过文革的那一代人,现在的家长大多是从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走过来的,在他们之中,有些通过下海经商而“发达”但本身学历不高,有些是独生子女,还有一些是从外地来苏的“新苏州人”,于是教育成为了家长们的一大难题。
随着课改的发展,教材的改变,他们对孩子的学业辅导帮助甚微,尤其是英语学科方面,更是力不从心。
他们忙于工作和赚钱,每日披星戴月,与孩子相处的时间不多。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9 0后的独生子女,家长很爱孩子,却不懂得怎样教育孩子。
嚷两句“好好学习呀”,问一句“作业写好了吗”,就是他们爱孩子的方式。
对于孩子的精神世界所思所想知之甚少,缺少与孩子的沟通交流,而孩子一旦犯了错误或成绩不好,便打骂孩子。
----这就是我们面对的家长的现状。
但是如果我们换个角度去思考,发掘这些不容乐观的现实中蕴涵着的独特优势,就会为我们的家校联系摸索出一些有效的方法与模式。
因为他们自己在工作中是成功的,不管从事何职业,所以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够像自己一样甚至超过自己。
这在某种程度上与学校的教育目标一致,形成了教育的合力。
尤其重要的是他们不了解自己的孩子,缺少教育方法,更需要来自自己孩子所任学科老师的专业学习方法的指导。
而作业记录本则使这些合力的发展成为可能。
二、作业记录本是家校联系快捷、方便的沟通平台“老师,您课上得真好!”“谢谢鼓励,老师会继续努力的!”“老师,请注意休息,我们不希望你生病。
”“谢谢你们的关心!”这样的对话,经常出现在“作业记录本”上。
最初起源于不经意间:开始时,我只是尝试着给学生和家长写一两句建议或评价。
没想到,学生、家长也会在本上及时给予我反馈,久而久之,我和学生家长形成了默契,作业记录本则成为家校沟通的平台。
学生有时会将他们的意见、看法写在作业记录本上;我则时不时地将学生在做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一些鼓励学生的话语写在上面;家长可以通过作业记录本看到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并及时留言和老师沟通……作业记录本不仅能督促孩子做好作业,而且增加了跟家长交流的机会。
拉近了老师和学生、家长之间的距离。
经过实践,我发现在作业记录本上把自己的期待告诉学生及家长,他们能很认真地对待。
因为,小孩子总希望做一个被老师喜欢的学生,家长也愿意配合。
将学生情况反馈在作业记录本上,实施起来非常容易,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
三、“作业记录本”的使用方法忘记写作业是学习习惯较差生最常犯的错误之一。
普通的“作业记录本”对他们来说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作业天天记,作业天天不完成,老师天天追,家长隔三差五地请。
如此的恶性循环,老师,家长,孩子身心俱疲。
不妨将普通的“作业记录本”进行改革,走“专业化”发展道路。
首先: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的作业记录本分学科设置。
在经过仔细观察后,任教老师要郑重其事地给学生开一个本子,在本子的封面上老师要写好科目,同时指明:这个本子只记录该学科作业。
其次:指定科代表或学习委员与之进行结对,每日检查所记作业是否有所遗漏。
学习习惯较差生最明显的表现之一就是作业不完整,常常会漏掉一两项任务。
追其根源主要是作业记得不详细,遗漏内容.而安排学生结对,可以从源头把关。
再次:请家长配合每日检查作业及记录本,进行督促,检查并签字。
通常对于孩子的作业他们常常自责无力辅导,而简单地核对作业记录本,检查孩子是否全部完成,并签字,这对他们来说没有难度,能够做到,从而为家校联系创造有利条件。
然后:任课老师每阶段学习结束后就学生的作业情况及校内表现写简单的一,两句话与家长交流并签字。
这一条任课老师的工作是重中之重,是家校联系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在这一过程中老师的恒心,耐心与诚心对家长的影响巨大。
如果老师能做到真心持之以恒,一定能够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形成家校的互动,形成教育的合力,变家长的责备批评为共同努力,由“不完成作业请家长”过渡到家长提前介入,提前参与,提前督促,由漫无边际的说教变为有针对性的行动。
从而督促,引领孩子逐渐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
最后: 每隔一段时间,与家长进行电话交流.总结孩子的进步,探讨下一阶段的目标和重点。
家长们需要来自老师的专业的系统的指导。
因此,每隔一段时间,老师由纸上无声的交流进行有声的,面对面的交流。
鼓舞家长的信心,取得家长的支持,为孩子的良好发展共同努力。
四、我班“作业记录本”的三次变身历程变身一:“家校联系本”——形同虚设,父母的负担虽然有了家校联系本,可是仍有不少孩子在家写作业的态度不够认真,字迹潦草,不端正,错误率高,还有更甚者是不做作业或只做一半的,颇让我感到头痛。
看来,有很多父母不够关注,为了让家校联系本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于是在一次家长会中,我提出了让父母帮助检查孩子每日的回家作业并签字的要求。
父母们刚开始倒也很配合,三十七本本子,三十七个签名,一个不少,孩子的回家作业一下子赏心悦目起来。
可是,过了两个多星期,我发现孩子的作业又开始有些退步了。
我强调孩子们一定要记着提醒父母先检查作业再签名,但效果不大。
数学老师向我反映——小熠的数学回家作业很不认真,错误率也很高。
小熠是班上成绩中等的学生,但数学不错,平时也很聪明,我打开她的数学作业本,发现近几天她的本子上每天都有很多错题,数学老师说课堂上的表现还是很好的,怎么一回到家就不对劲了。
回想起这几天的语文回家作业,她的字也很潦草,明显感觉是在敷衍。
于是问她,她承认这几天因为爸爸妈妈忙,没时间管她,所以做作业都很不认真。
那联系本上的签名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么明显的错误,明显的退步,孩子的父母不可能不发现。
于是,我打电话给孩子的父亲。
孩子的父亲却说自己正在外地出差,好几天没检查孩子的回家作业了。
我叫来小熠,她承认了是自己代签的,而且她说其实班里还有一些同学也是自己签名的。
我有些惊讶,再去翻翻那叠厚厚的家校联系本,竟发现了很多稚嫩的笔迹,学着父母的字迹——不仔细看是不会注意的。
看来,有必要和孩子们谈谈了。
我把家校联系本的作用和签名的意义向孩子们说了一遍。
看着孩子们似乎都明白了我的苦心,我放心了。
但到了第二天,却见小朱眼睛红通通地跑来说:妈妈一早去上班了,昨晚又忘记给她签名了。
她的成绩很好,而且学习很认真,她爸爸妈妈平时很忙,这我也知道。
于是我便同意了她若是父母没时间可以不签名。
这之后,我又听到几个父母抱怨没时间,工作太忙了,每日检查孩子的作业成了负担。
我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好几个孩子的父母可以不签名的“特权”。
可是这样,很多孩子写作业又没以前认真了。
看来,我的家校联系本要面临改革了。
变身二“告状本”——推来推去的责任家校联系本成了父母的“家庭作业本”,成了父母的负担,在质疑声中,我不禁开始怀疑:父母签名有必要吗?直到有一次与几位父母闲聊时,父母们建议:对学习自觉的学生可以实行“随意制”,若有时间就签个字,以表示对孩子的学习有所了解,而对学习不够自觉的学生则与父母联系,加强监督,这样推出之后,受到了父母们的支持。
为了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我还建议父母写一写在家的表现,当收到父母的反馈时,我总是及时处理,而孩子在学习上有了放松,我也及时写到联系本上,看着那些调皮的孩子们收敛起玩心,认认真真地学习时,我便觉得即使辛苦点也是值得的了。
可是没过多久,对做作业不认真的孩子,父母们的拜托声越来越多,让老师多和孩子说说,让孩子做作业认真点。
而我又向父母们了解到:有些孩子经教育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会及时改正,可有些孩子会撒谎,回家作业不抄完整,把本子藏起来,不给老师父母看,或者把本子上父母写给老师的留言擦干净,更有甚者,与父母谈条件,哭鼻子不让父母写。
我没料到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当我再去翻阅这叠家校联系本时,我惊讶——曾几何时它竟沦为我与父母之间的“告状本”,父母告状,我告状,推来推去的责任。
经过反思我发现:因为这样的沟通是公开的,孩子们在传递的过程中也会看到,在批评声中,孩子们渐渐丧失了自信,同时也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
如何让他们少一些抵触情绪,有勇气坦然地面对自己的缺点,并甩掉不必要的包袱,轻松地学习,快乐地生活呢?我的家校联系本面临又一次的改革。
变身三“赏识本”——甜蜜的纽带,传递爱的桥梁小帆是个很乖巧的孩子,虽然父母很少在家,可他的学习成绩向来很好。
那天,小帆的妈妈在联系本上写道:老师,我很少在家,所以不知道孩子的学习情况如何,能否告之?他是我最喜爱的学生之一,所以我在联系本上给予了他很好的评价。
没想到,第二天,不太爱说话的他竟好几次主动来和我说话,课堂上回答问题非常积极。
我感受到了赏识的力量,于是我又在几个成绩较好的学生身上进行实验,发现他们在看到联系本上的“赏识”后,都有了明显的表现,学习上也更为积极主动了。
我不禁暗自高兴。
在父母学校活动中,与父母们一商议,便决定联系本上的留言改以前的批评式为赏识式,尽量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对孩子的细微进步都不放过。
即使是提要求,也以“希望”的方式提出。
试行了一段时间,发现孩子们在妈妈的表扬和老师的鼓励下,学习越来越有自信了,小脸上也漾开了一朵朵小花。
不少父母反映原来检查孩子的作业,孩子总是很不情愿,现在,孩子总是会主动地让父母看自己的作业本了。
而且我还发现孩子们总是翻看彼此的联系本,暗自较劲呢!古人云: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然而,在孩子们的身上,我却懂得了“良药未必要苦口,忠言未必要逆耳。
”五、一些关于未来“作业记录本”进一步完善的设想1、在每项作业要求后面再多加一个括号,那是用来记录该项作业所花的时间的。
目的是为了学生养成一心一意完成作业的好习惯,争取在家长的督促下把作业完成得既好又快;另一方面,老师也可根据学生完成的总时间来判断作业布置的量是否恰当,及时做出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