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模拟试题(满分150分,时间150分)一、二、三题(10个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一、知识积累(每小题3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A翔实词不达意冷寞一愁莫展B痉孪不经之谈偏辟励精图治C风靡蘖根祸种攀缘始作俑者D倾轧气冲宵汉弘扬扑溯迷离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我国许多城市都建立了食品质量。
报告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有关部门的检验结果,从而使那些劣质食品在劫难逃....B.交易会展览大厅里列的一件件色泽莹润、玲珑剔透的玉雕工艺品,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客商的青睐。
C.只见演员手中的折扇飞快闪动,一生动传神的戏剧脸谱稍纵即逝,川剧的变脸绝技赢....得了观众的一片喝彩。
D.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过于急切,往往不切实际地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其。
结果常常是弄巧成拙....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3—6小题矛盾普遍存在于客观世界中,模糊性亦寓于万物运动之中。
鸡蛋可以孵鸡,当小鸡未啄出蛋壳时,总不能说它仍是蛋,亦不可称之为鸡。
突变的事物会呈现短暂的模糊性,而另一些事物放到漫长的时间里考察也会使模糊性突出显现。
铅块上放一比重较大的金属球,短时间它们均呈现出刚体的属性,但经过长时间观察,又会发现金属球慢慢陷入铅块之中。
若将上述两个过程用快镜头加以重映.则过去被看成是固体的物质就出现了类似液体的属性。
这里,固体与液体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了。
处于昼夜之间的黎明或黄昏、门捷列夫周期表中介于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过渡元素,中医的脏腑辨证和脉象的浮沉迟数,却说明了客观世界的模糊性。
科学的发展.也许会使这些模糊现象在某个层次上变得清晰起来,而在更深的层次上仍混沌不清。
客观世界的模糊性反映在人脑中,便产生了概念上的模糊性;人又巧妙地利用自己建立的模糊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和控制,完成那些现代先进设备所不能完成的工作:人们几乎可以同样地辨认胖子和瘦子、美丽和丑陋;人们无须测量车速便可明智地躲过川流不息的车队;一行草书虽然大异于整齐的印刷字体,却照样可以被人看懂。
现实生活给模糊理论提出了无数研究课题。
模糊理论力图用较为精确的数学语言和概念来描述现实中的模糊现象以及人脑中的模糊概念。
如果说前人利用仿生学研究飞鸟而发明了飞机,那么当我们今天研制和应用计算机的时候,却不可忘记最优秀的仿生标本——人。
人的思维、判断是那样巧妙,人的经验是那样丰富、人类如何将自己的智慧教给计算机,将自己的思维方法传授给计算机,甚至用自己的艺术修养及审美观念去“冶”计算机,使计算机具有更多的“人性”,这已成为模糊理论工作者肩负的历史使命。
3.画线句子“若将上述两个过程用快镜头加以重映”所强调的意思是()A.铅块和金属球的属性能用快镜头加以重映。
B.模糊性有时表现在较长的运动过程中。
C.铅块和金属球的模糊性不容易被观察到。
D.突变事物的模糊性反映了两个运动过程。
4.在作者看来,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客观世界模糊性”的一项是()A.小鸡刚刚啄出蛋壳而出世的时候。
B.中医的脏腑辨证和脉象上的浮沉迟数。
C.金属球由于漫长的量变而显现出短暂的质变。
D.人们可以看懂书法家的草书作品。
5.在作者看来,下列事实中能说明“人巧妙地利用模糊概念”的一项是()A.人们利用仿生学研究飞鸟而发明了飞机。
B.人们发现突变的事物会呈现短暂的模糊性。
C.人发现了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过渡元素。
D.人过马路可以明智地躲过川流不息的车辆。
6.下面对本文的理解,符合文意的项是()A.模糊性寓于万物运动中,客观世界是在模糊与清晰的矛盾之中发展的。
B.模糊理论研究的是客观世界的模糊性,所以它要用模糊的语言进行描述。
C.将人类灵活巧妙的思维判断赋予计算机,有赖于模糊理论在更高水平上的应用。
D.“人”能成为计算机的仿生标本,是因为人脑的模糊性大于客观的模糊性。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
东阳,字宾之,茶陵人,以戍籍居京师。
四岁能作径尺书,景帝召试之,甚喜,抱置膝上,赐果钞。
后两召讲《尚书》大义,称旨,命入京学。
天顺八年,年十八,成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
弘治五年,旱灾求言。
东阳条摘《孟子》七篇大义,附以时政得失,累数千言,上之。
帝称善。
十七年,重建阙里庙成,奉命往祭。
还,上疏言:臣奉使遄.行,适遇亢旱。
XX一路,夏麦已枯,秋禾未种,挽舟者无完衣,荷锄者.有菜色。
盗贼纵横,青州尤甚。
南来人言,江南、浙东流亡载.道,户口消耗,军伍空虚,库无旬日之储,官缺累岁之俸。
东南财赋所出,一岁之饥已至于此;北地呰窳[注],素无积聚,今秋再歉,何以堪之。
事变之生,恐不可测。
臣自非经过其地,则虽久处官,日理章疏,犹不得其详,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臣访之道路,皆言冗食太众,国用无经,差役频烦,科派重叠。
京城土木繁兴,供役军士财力交殚,每遇班操,宁死不赴。
势家巨族,田连郡县,犹请乞不已。
亲王之藩,供亿至二三十万。
游手之徒,托名皇亲仆从,每于关津都会大市肆,网罗商税。
国家建都于.北,仰给东南,商贾惊散,大非细故。
更有织造官,纵群小掊击,闸河官吏莫不奔骇,鬻贩穷民所在骚然,此又臣所目击者。
夫闾阎之情,郡县不得而知也;郡县之情,庙堂不得而知也;庙堂之情,九重亦不得而知也;始于容.隐,成于蒙蔽。
容隐之端甚小,蒙蔽之祸甚深。
臣在,伏闻陛下以.灾异屡见,敕群臣尽言无讳。
然诏旨频降,章疏毕,而事关廷、贵戚者,动为掣肘,累岁经时,俱见遏罢。
诚恐今日所.言,又为虚文。
乞取从前外条奏,详加采择,断在必行。
帝嘉叹,悉付所司。
是时,帝数召阁臣面议政事。
东阳与首辅健等竭心献纳,时政阙失必尽言极谏。
东阳工古文,阁中疏草多属之。
疏出,天下传诵。
(节选自《明史•东阳传》) [注]呰窳:zǐyǔ,疏懒。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充:担任B.臣奉使遄.行,适遇亢旱遄:速疾C.江南、浙东流亡载.道载:负载D.始于容.隐,成于蒙蔽容:包庇的一组是()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A.荷锄者.有菜色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B.国家建都于.北徘徊于.斗牛之间C.伏闻陛下以.灾异屡见,敕群臣尽言无讳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D.诚恐今日所.言,又为虚文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9.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直接表明“民生维艰”和“吏治混乱”的一组是()A.夏麦已枯,秋禾未种户口消耗,军伍空虚B.库无旬日之储,官缺累岁之俸差役频烦,科派重叠C.冗食太重,国用无经更有织造官,纵群小掊击D.鬻贩穷民所在骚然事关廷、贵戚者,动为掣肘10.下列对原文有关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A.东阳幼时聪明颖悟,擅书法,深得皇上喜爱。
十八岁中进士后进入仕途,不断得到升迁。
B.弘治十七年,东阳给皇帝上疏,描述了奉命往祭途中所见所闻的严重灾情,令人触目惊心;同时,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C.东阳一路上听取了各种意见,认为产生灾异的根源在于势家巨族、亲王贵戚、廷官员互相勾结,危害百姓。
D.为了革除蒙蔽之祸,东阳请求皇上将以前的各种建议详细地加以整理并择善实施。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1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臣自非经过其地,则虽久处官,日理章疏,犹不得其详,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4分)(2)游手之徒,托名皇亲仆从,每于关津都会大市肆,网罗商税。
(4分)1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海棠(宋)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惜牡丹花(唐)白居易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12.(1)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4分)(2)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4分)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
(6分)(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
(《卫风•氓》)(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
(白居易《琵琶行》)(3)木欣欣以向荣,。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渊明《归去来兮辞》)(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吾未见其明也。
(愈《师说》)(5)清末四大谴责小说是指《官场现形记》《孽海花》《老残游记》《》。
(6)在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以恢弘气势探索俄国社会出路的巨著,是列夫•托尔斯泰的《》。
五、散文阅读(22分)时间怎么样地行走迟子建墙上的挂钟,曾是我童年最爱看的一道风景。
我对它有一种说不出的崇拜,因为它掌管着时间,我们的作息似乎都受着它的支配。
到了指定的时间,我们得起床上学,得做课间操,得被父母吆喝着去睡觉。
虽然说有的时候我们还没睡够不想起床,在户外的月光下还没有戏耍够不想回屋睡觉,都必须因为时间的关系而听从父母的吩咐。
他们理直气壮呵斥我们的话与挂钟息息相关:“都几点了,还不起床!”要么就是:“都几点了,还在外面疯玩,快睡觉去!”这时候,我觉得挂钟就是一个拿着烟袋锅磕碰着我们脑门的狠心的老头,又凶又倔,真想把他给掀翻在地,让它永远不能再行走。
在我的想象中,它就是一个看不见形影的家长,严厉而又古板。
但有时候它也是温情的,在除夕夜里,它的每一声脚步都给我们带来快乐,我们可以在子时钟声敲响后得到梦寐以求的压岁钱,想着用这钱可以买糖果来甜甜自己的嘴,真想在雪地上畅快地打几个滚。
我那时天真地以为时间是被一双神秘的大手放在挂钟里的。
它每时每刻地行走着,走的不慌不忙,气定神凝,不会因为贪恋窗外鸟语花香的美景而放慢脚步,也不会因为北风肆虐、大雪纷飞而加快脚步。
它的脚,是世界上最能禁得起诱惑的脚,从来都是循着固定的轨迹行走。
我喜欢听它前行的声音,总是一个节奏,好像一首温馨的摇篮曲。
时间藏在挂钟里,与我们一同经历着风霜雨雪、潮涨潮落。
我上初中以后,手表就比较普及了。
我看见时间躲在一个小小的圆盘里,在手腕上跳舞。
它跳得静悄悄的,不像墙上的挂钟那么清脆悦耳,“滴答——滴答——”的声音不绝于耳。
手表里的时间给我一种鬼鬼祟祟的感觉,少了几分气势和威严,所以明明到了上课时间,我还会磨蹭一两分钟再进教室,手表里的时间也就因此显得有些落寞。
后来,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时间栖身的地方就多了。
项链坠可以藏着时间,台历上镶嵌着时间,玩具里放置着时间,至于电脑和手提,只要我们一打开它们,率先映入眼帘的就有时间。
时间如繁星一样到处闪烁着,它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显得匆匆了。
十几年前的一天,我在第一次发现了时间的痕迹。
我在梳头时发现了一根白发,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
我知道时间其实一直悄悄地躲在我的头发里行走,只不过它这一次露出了痕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