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茶知时节--明前茶与雨前茶
时节的更替是悄无声息的。
在中国,位于大地间的植物在越冬之后,便开始了新的生命进程。
对于喜欢茶叶的茶友来讲,在新一年的谷雨时节来临之前,“春茶”是他们这一年最初也是最大的期待。
明前茶、雨前茶是我国长江流域江南茶区按节气对不同阶段春茶的称呼。
“明前茶”是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雨前茶”是清明后谷雨前采制的茶叶。
明前茶和雨前茶都属于春茶,春茶的品质最佳。
因为在春茶生长期间,气温较低,日照强度较弱,雨水充沛,这一生态条件有利于茶树的代谢,故而芽叶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特性好,表现为芽叶嫩度好,持嫩性强,叶质柔软,富有光泽,芽叶肥壮,茸毫多,色泽绿,紫芽少。
明前茶是经过冬天的潜伏期,香气物质和滋味物质含量丰富。
但由于清明前,茶树发芽数量有限,生长速度较慢,能达到采摘的标准的产量很少,所以明前茶便更珍贵了。
雨前茶虽不及明前茶那么细嫩,但由于这时气温高,芽叶生长相对较快,积累的内含物也较丰富,因此雨前茶往往滋味鲜浓而耐泡。
这时,茶友们在消费茶叶时会遇到一个问题,是选择明前茶还是雨前茶好?
西南茶区和华南茶区的大部分区域地处中国南部,开春气温回升早,每年往往是在中国传统春节时就已经开始采茶,待到清明时,采摘茶叶已近两个月;而江北茶区往往是在清明时,大部分产茶区还没有真正开采。
在江南茶区,早发品种往往在“惊蛰”和“春分”时开始萌芽,“清明”前就可采茶。
由此而知,只有清明以前在江南茶区采摘制作的茶叶才可叫作“明前茶”。
春茶期间一般无病虫危害,无须使用农药,茶叶无污染,因此春茶,特别是早期的春茶,往往是一年中绿茶、红茶品质最佳的。
所以,众多高级名茶,诸如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正山堂金骏眉等等,均采制春茶前期,尤其是明前采制的茶叶,更是名优茶中的极品。
另外,这一时期的茶叶其内含物丰富,水浸出物含量高,叶绿素含量也高,尤其是叶绿素A含量较高,因此制成的绿茶色泽绿润,冲泡后如朵朵兰花或片片竹叶,视觉观赏效果好。
再者,氨基酸的含量相对于雨后茶更高,一些具有清香或熟栗香的挥发性成分含量较高,而具有苦涩味的茶多酚含量相对较低,使得茶叶入口香高而味醇。
近年来,人们买茶叶时都有一种偏好,那就是买茶叶要买最早、最嫩的,甚至只买那些由单芽制成的茶叶。
其实不然,优质茶叶,并非越嫩越好,采摘幼嫩细小的单个茶芽制成的芽茶,外形的确美观,但就内含物的丰富程度而言,是不及一芽一二叶的。
以有着悠久历史
的龙井茶为例,其特级茶的原料就是一芽一二叶,从不采摘单芽作为原料。
不过也是针对绿茶而言,红茶金骏眉就特别采摘自高山原生态茶树的芽茶作为原料。
所有还是要依据茶类来判定那种原料最好。
另外,茶树由于受气候、品种以及栽培管理条件的影响,每年茶叶的开采时间是不一致的。
大体说来,总是自南向北逐渐推迟,南北开采时间相差3-4个月。
另外,即使是同一茶区,甚至同一块茶园,由于海拔高度和水肥管理的差异不同,采摘的时间也可能会相差5-20天。
所以说,买茶时不能单凭茶叶采摘的季节来判断茶叶的好坏。
气温高的茶园可能在清明前就已经采过2-3次了,但有些海拔较高,茶园靠北的地方,过了清明节,还一次都没有开采过。
如果单纯以采摘时间的先后来判断茶叶的好坏,也是以偏概全。
再者,“雨前茶”虽不及“明前茶”那么细嫩,但由于这时气温高,芽叶生长相对较快,积累的内含物也较丰富,因此“雨前茶”往往滋味鲜浓而耐泡。
这一时期采制的茶不早不迟,是为正也,得季节之神髓,时节之精华,故为好茶。
好茶知时节,不管是“明前茶”还是“雨前茶”都是好茶,因人而异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