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论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论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摘要: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中仅有的以中华民族的完全胜利而告终的民族解放战争。

从1840年开始,中国就不断的遭受西方列强的欺负,渐渐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到中华民国的建立。

虽然中国暂时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仍旧没有摆脱落后的现状,祖国领土不完整,民国仍然是列强手里的一块肥肉。

关键词:抗日战争民族复兴民族精神民族解放
引言:1931年9月18日,日军以中国军队炸毁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为借口发动突袭,从而占领沈阳,继而攻占了吉林,黑龙江,至此,东北三省被日军所侵占,并利用前清废帝溥仪在东本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

日军仅用微少军队就攻占下了东北三省,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有着莫大的关联,也使得日本军队在中国领土上更加的肆无忌怠。

1936年12月12日,张学娘、杨虎城在多次劝谏将结束无果的情况下发动了西安事变,蒋介石才被迫答应组织抗日。

1937年7月7日,日军以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卢沟桥头的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

当晚八点,日寇突然向卢沟桥发动进攻。

中国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抗日战争从此开始了。

1.抗日战争的胜利
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中国在近代不断遭受着列强的野蛮侵略。

1840年到1919年间,清政府五次与西方列强的碰撞中均以失败告终,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但是,中国人民从未放弃反抗外来侵略。

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狼子野心的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企图在三个月内全面占领中国以实现“东亚共荣”。

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努力和抗日民主运动日益高涨的形势下,国共进行第二次合作,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在国共联合抗日的作用下,加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影响,1945年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

这是105年来中国抵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彻底胜利,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了民族独立,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从民族矛盾变成了阶级矛盾,主要革命任务从反帝反封建变成了反对官僚资产阶级,因此,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是实现民族复兴的转折点。

2.民族精神的觉醒
当日本侵略者的铁骑开始踏入中国,民族空前危机的时候,中国人民弘扬了比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更激昂、更博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中国人民共同抗战的团结精神,向往民主的自有精神。

中国的衰落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激发了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取得前所未有的进步,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不畏强敌、敢于胜利的民族精神。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创造性提出发挥了全体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以国共两党合作为中心的中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爱国军队、各阶层爱国人士以及包括海外华侨在内的全体力量团结一致,为着同一个目标而奋斗牺牲,开始了中国近代以来空前规模的民族革命战争,开辟了中国革命史的新纪元,也是中华民族向往自由向往民主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正是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仍需弘扬以爱国主义、团结主义、自由主义为核心的,这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

3.解放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石
抗日战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阶段,极大地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

抗日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的威望,成为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中国革命的坚强领导核心。

全国抗战爆发时,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主要集中在红军、陕甘宁边区及其他一些小块根据地,在全国范围内,特别是在国民党统治区,党的力量非常弱小的。

为了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我党做出了大量发展党员的决定,经过几次整风运动,在党员数量增高的基础上,新党员的质量也得到提高。

到抗日战争后期,全国党员的数量由抗战时的4万人发展到120万人,党的群众基础进一步扩大。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武装坚持独立自主的抗日游击战争,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壮大一支善于作战的人民军队,
是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因素,也是中国共产党取得解放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决定因素。

4.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最危急时刻,被人称为“东亚病夫”的中华民族终于觉醒了。

中国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原来“一盘散沙”、四分五裂的中华各界各族人民和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广泛参加的一次全民抗战。

海外赤子心系祖国,泰国1000多名华侨司机回国参加军事运输,美国华侨飞行员回国参战……抗战的胜利鼓舞了中国人民,振奋了民族精神,增强了民族自信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精神基础。

结束语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相对于鸦片战争后中国日益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遇而言的。

从这一角度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首先实现民族独立;第二步,在实现民族独立的基础上,通过新民主主义过渡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因此,使中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实现民族独立的抗日战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民族独立”的基点,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转折点。

参考文献
1.刘大年:《抗日战正时代》,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第3页。

2.江泽民:《在首都各界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5年9月4日,第1版。

3.中央统战部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文件选编》(中卷),北京,档案出版社,2006年,第51页。

4.胡锦涛:《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社,2005年,第12-13页。

5.(美)伊斯雷尔·爱泼斯坦:《见证中国爱泼斯坦回忆录》,沈苏儒等,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年,第200页。

6.荣维木:《抗日战争与现代化的历程》,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研究所,《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文集》(上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110页。

7.(美)斯特朗:《中国人征服中国》,刘维宁译,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年,第8-9页。

8.胡锦涛:《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1-12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