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2009—201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下列各组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A .鱼凫.(fù) 贾(ji ǎ)人 铮.(zh ēng )铮 恬.(tián)然 B .飞湍.(tu ān ) 迁谪.(zhé) 饿莩..(pi ǎo ) 嘲哳.(zh ā) C .逡.(qu ān )巡 钿(..ti àn )头 迸.(bèng)裂 扪(mén)参 D .数罟.(g ū) 暮霭.(ǎi ) 教坊.(fáng) 崤.(yáo)函2、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 .痒序之教 侧身西望长资嗟B .转轴拔弦 坐中泣下谁最多C .良将劲驽 故不积跬步D .虽有稿暴度长契大比权量力3、选出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 ①铁骑突出刀枪鸣 ②暮去朝来颜色故 ③恬然自安 ④曲终收拨当心画 ⑤整顿衣裳起敛容 ⑥曲罢悯然 ⑦相逢何必曾相识 ⑧老大嫁作商人妇 ⑨今漂沦憔悴A .①③④⑦B .②⑤⑥⑧C .③⑥⑦⑨D .④⑤⑦⑧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去来(助词,无意)江口守空船 B 莫辞(拒绝)更坐弹一曲 C 却(退回)坐促弦弦转急 D 声非加疾(快)也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听到判决,这个贪官痛定思痛,说:"都因为我官迷心窍,才做出了对不起党和人民的事啊!"B、中外游客赞叹道:"洛阳集山水花城于一体,秀色可餐,真是人间天堂啊!"C、领导干部思想不解放,工作无方法,群众怎会没意见?领导干部的思想和作风与改革开放休戚相关。

D、尽管有关部门三令五申地强调,学校周围严禁开设网吧,但一些学校附近,网吧几乎泛滥成灾。

6、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或师焉,或不焉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振之以威怒D.句读之不知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色,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选本。

B、金融危机之后,国际国内市场形势严峻,为提高产品竞争力,我市几家企业决定携起手来联袂打造有地方特色的品牌。

C、世界卫生组织负责人称,H1N1流感疫情在全球范围的发展趋势仍难以预测,其危害性减弱或增强的可能性同时存在。

D、台湾"三合一"选举,民进党得票数有大幅上升,反倒是国民党在一些选区大输,此消彼长,对马英九领导的国民党拉响了警钟。

8、对下面诗句的意象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首诗首联共写了六种景物:风、天、猿、渚、沙、鸟。

分别用“急”“高”“啸哀”“清”“白”“飞回”来描写。

十四字写六种景,极为凝练。

B“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

C“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中“瑟”虽只是乐器,在我国诗歌中已浓缩为“哀婉”的特殊意象,就象“杨柳”已浓缩为“离别/送别”意象一样。

D<<登高>>写出了去国怀乡、骨肉分离、病魔缠身、漂泊憔悴、落魄潦倒、冷酷辛酸,全诗句句充满着凄楚悲凉和伤感孤独。

9、下面对诗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两句既表达了对琵琶女的不幸遭遇的同情,又抒发了自己谪居江州的郁闷心情。

“天涯沦落”写出了人们对苦难生活的共同感情体验,隐含了社会变化、政治衰落给人造成的痛苦。

B、“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两句叙述江边送客的环境。

秋夜的江水,枫叶获花,色调暗淡。

‘“瑟瑟”二字点情,景物成了溢满悲凉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渲染了送别时的凄凉愁惨的气氛。

C“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中“千呼万唤”呼应上文的“忽闻”、寻声“暗问”“移船”,直到“邀相见”,可见琵琶女出场是不得已。

“半遮面”的肖像描写表现了她由于身世低微,怕人瞧不起,不好意思,不愿见人的心理。

:D“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沉吟”的神态与询问有关,反映了琵琶女欲说还休的内心矛盾。

“放拨”“插弦中”“整顿”“起…‘敛容”,一系列动作表现了她克服内心障碍,一吐为快的心理活动。

课内阅读题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10、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奋六世之余烈烈:功业却匈奴七百余里却:击退B.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言:言论,这里指着作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践:削平因:凭借C.隳名城,杀豪杰隳:毁坏销锋镝镝:箭头D.振长策而御宇内策:马鞭子。

11、对下列加点词语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②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

③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④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A.两个“以为”意思相同,两个“兵”意思相同。

B.两个“以为”意思相同,两个“兵”意思不同。

C.两个“以为”意思不同,两个“兵”意思相同。

D.两个“以为”意思不同,两个“兵”意思不同。

12、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A.奋六世之余烈六世:指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

B.履至尊而制六合六合:东西南北天地,天地四方。

C.南取百越之地百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每个部落都有名称,而统称百越。

D.以愚黔首黔首:古代称老百姓。

13、下列加点的词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3分)()A.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B.以愚黔首。

C.以弱天下之民。

D.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14、翻译下列语句(10分)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5分)⑵七十者衣帛食肉,移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下面问题(8分)?梦回林景熙?梦回荒馆月笼秋,何处砧声唤客愁。

深夜无风莲叶响,水寒更有未眠鸥。

[注释]梦回:梦醒。

②林景熙:号霁山,宋末诗人。

有气节,宋亡不仕。

?15(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请分析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2)最后一句中的"未眠鸥",可谓独具匠心,请赏析其作用。

16.默写。

(5分,每空1分)①,孤舟一系故园心。

②《登高》中的颈联是,。

③飞湍瀑流争喧豗,。

④,铁骑突出刀枪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1题。

丢失的香柚梁晓声“大串联”①时期,我从哈尔滨到了成都,住气象学校,那一年我才17岁,头一次孤独离家远行,全凭“红卫兵”袖章做“护身符”。

我第二天病倒了。

接连多日,和衣裹着一床破棉絮,蜷在铺了一张席子的水泥地的一角发高烧。

高烧初退那天,我睁眼看到一张忧郁而文秀的姑娘的脸。

她正俯视我。

我知道,她就是在我病中服侍我的人。

又见她戴着“红卫兵”袖章,愈觉得她可亲。

我说:“谢谢你,大姐。

”看去她比我大两三岁。

一丝悱然的淡淡的微笑浮现在她脸上。

她问:“你为什么一个人从大北方串联到大南方来呀?”我告诉她,我并不想到这里来和什么人串联。

我父亲在乐山工作,我几年没见他的面了,想他!我委托她替我给父亲拍一封电报,要父亲来接我。

隔日,我能挣扎着起身了,她又来看望我,交给了我父亲的回电——写着“速回哈”三个字。

我失望到顶点,哭了。

她劝慰我:“你应该听从你父亲的话,别叫他替你担心。

”我这时才发现,她戴的不是“红卫兵”袖章,是黑纱。

我说:“怎么回去呢?我只剩几毛钱了!”虽然乘火车是免费的,可千里迢迢,身上总需要带点钱啊!她沉吟片刻,一只手缓缓地伸进衣兜,掏出5元钱来,惭愧地说:“我是这所学校的学生,‘黑五类’②。

我父亲刚去世,每月只给我9元生活费,就剩这5元钱了,你收下吧!”她将钱塞在我手里,拿起笤帚,打扫厕所去了。

我第二天临行时,她又来送我。

走到气象学校大门口,她站住了,低声说:“我只能送你到这儿,他们不许我迈出大门。

”她从书包里掏出一个柚子给了我:“路上带着,顶一壶水。

”空气里弥漫着柚香。

我说:“大姐,你给我留个通信地址吧!”她注视了我一会儿,低声问:“你会给我写信吗?”我说:“会的!”她那么高兴,便从她的小笔记本上扯下一页纸,认认真真给我写下了一个地址,交给我时,她说:“你们哈尔滨不是有座天鹅雕塑吗你在它前边照张像寄给我,好吗”我默默点了一下头。

我走出很远,转身看,见她仍呆呆地站在那里,目送着我。

路途中缺水,我嘴唇干裂了,却舍不得吃那个柚子。

在北京转车时,它被偷走了。

回到哈尔滨的第二天,我就到松花江畔去照像。

天鹅雕塑已砸毁了。

满地碎片。

一片片仿佛都有生命,淌着血。

我不愿让她知道天鹅雕塑砸毁了,就没给她写信……去年,听说哈尔滨的天鹅雕塑又复雕了,我专程回了一次哈尔滨,在天鹅雕塑旁照了一张像,彩色的。

按照那页发黄的小纸片上的地址,给那位铭记在我心中的大姐写了一封信,信中夹着照片。

信退回来了。

信封上,粗硬的圆珠笔字写的是——“查无此人”。

她哪里去了?想到有那么多我的同龄人“消失”在那个年代之中了,我的心便不由得悲哀起来。

注:①“大串联”:文化大革命中以“革命”的名义天南地北地联系。

②“黑五类”:文化大革命中,父辈或祖辈乃至曾祖辈是地主、富人、反革命、坏蛋和右派分子,其子女称作“黑五类”。

17、“大姐”希望“我”在哈尔滨的天鹅雕塑前照张像送给她,这反映了什么(4分)18、“天鹅雕塑已砸毁了。

满地碎片。

一片片仿佛都有生命,淌着血。

”有什么意蕴(4分)19、小说最后一段中“消失”除了指同龄人肉体的消失,还有哪两层主要的含义(4分)20、小说中的“香柚”象征什么(4分)2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不准确的两项是()()(4分)A、“大姐”是“黑五类”,但她毫无偏见地帮助“我”这个“红卫兵”,这体现了朴素的阶级感情,说明“黑五类”中也有好人。

B、“我”从哈尔滨“串联”到成都,不是为了“革命”,而是去探望很久不见的父亲,这并不是为了表现“我”的自私,实际上是对“文革”中所谓的“革命大串联”的嘲弄和讽刺。

C、“大姐”对“我”一往情深,而“我”却并没有及时寄照片过去,这表现了“我”有些自私,没有珍惜“大姐”的真情。

D、这篇小说立意深刻,以小见大,发人深省,是小小说中之大手笔。

E、这是一篇带有散文风格的小说,它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显得真实亲切,有一种“天然去雕饰”的自然之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