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培训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第三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生产、经营、进 口和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产生职业病 危害的设备或者材料。
第三十三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 (含聘用合同,下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 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 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 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湿球黑球温度(WBGT)指数是用 来评价高温车间气象条件的,它综 合考虑空气温度、风速、空气湿度 和辐射热四个因素,可以比较正确 地反映工作地点的气象条件。3.1Fra bibliotek温对人体的危害
高温对人体的危害 (1)高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只要 是引起体温调节和水电解质代谢 为主的全身性变化,出现以循环 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障碍为主要 表现的中暑性疾病,也称急性热 致疾病,包括热射病、热痉挛和 热衰竭(中暑) (2)高温可抑制中枢神经,注意力、 工作能力降低,易发生工伤事故
职业卫生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根据2016年7月2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 《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 防治法〉等六部法律的决定》第二次 修正。
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 内的职业病防治活动。职业病防治工 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电焊烟尘是在电焊过程中焊条 与焊件接触时,在高温燃烧情 况下产生的一种烟尘,这种烟 尘中含有二氧化锰、氮氧化物、 氟化物、臭氧等,漂浮在空气 中对人体造成伤害。人们吸入 这种烟尘后能引起头晕、头痛、 咳嗽、胸短气闷等,长期吸入 会造成肺组织纤维性病变,即 电焊工烟尘,且常伴随锰中毒、 氟中毒、金属烟热等并发症。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第十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要求, 严格遵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落实职业病预防 措施,从源头上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
第二十二条 用人单位必须采用有效的职业病 防护设施,并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 防护用品。
第二十四条 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 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 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 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 果
3.2高温来源 在生产过程中能够产生和散发热 量的生产设备、产品等。
喷射器
烘干散热器片
3.2高温来源 在生产过程中能够产生和散发热 量的生产设备、产品等。
蒸汽包
3.3高温预防措施
(1)改革工艺过程,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改进生 产设备,消除或减少高温、热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减轻劳 动强度,是改善高温作业劳动条件的根本性技术措施。 (2)减少热源对人体的作用
(2) 更新设备:对老企业已有的设备,应从实际出发,采取消声、 吸音、隔声和隔振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控制噪声的传播和反射。
(3) 进行健康教育,加强个体防护,工人现场操作时要配带耳塞 或耳罩等个人防护用品,以减轻噪声危害。
(4) 加强噪声监测,监督检查预防措施执行情况及效果。我国 2002年公布的《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规定, 工作场所操作人员每天连续接触噪声8小时,噪声声级卫生限值 为85dB(A)。
②隔热。一般利用水和导热系数小的材料进行隔热。 (3)通风降温措施:
①采用自然通风:利用风压和温压(热压)的作用, 使空气流动而进行换气。主要设施有天窗、排气罩等。凡 在生产过程中对温、湿度和风速要求不严的车间,应首先 充分利用自然通风。
②机械式通风:如风扇、岗位送风。 ③安装空调设备。
4.1电焊烟尘的危害
②机械式通风:如风扇、岗位送风。 ③安装空调设备。
3.3高温预防措施
(1)改革工艺过程,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改进生 产设备,消除或减少高温、热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减轻劳 动强度,是改善高温作业劳动条件的根本性技术措施。 (2)减少热源对人体的作用
①合理布置和疏散热源。大量散热的热源(如散热设 备、热物料等)应尽量放在车间外面;。
2.3粉尘的防护措施
(7)“查”。即及时检查、评比、总结、定期测尘和 健康检查。在研究、布置、检查、总结生产工作的同 时,要研究、布置、检查、总结防尘工作(建立粉尘 监测制度,定期测定尘毒点的粉尘浓度),对劳动条 件和防尘措施效果进行评价。
3.1高温对人体的危害
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1—2010)》,高温作业是指 在高气温、或有强烈的热辐射、或 伴有高气湿相结合的异常气象条件 下,WBGT指数超过规定限值的作 业。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
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 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有害因素。
职业危害因素分类:
物理性危害因素:噪音、振动、高温、光线过强、电离辐 射等
化学性危害因素:强酸强碱、粉尘、有毒有害气体等 生物性危害因素:病源微生物等 心理性危害因素:工作压力过大等
(四)要求用人单位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 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工作条件;
(五)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以及危及生命健康的行 为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六)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 ;
(七)参与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工作的民主管理,对职业病防 治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1.2噪声产生的来源
由于机械设备运转时,部件间的摩擦力、撞击力或非平 衡力,使机械部件和壳体等发声体产生无规律振动而辐 射出的噪声。
1.2噪声产生的来源
机械噪声按声源的不同可分为 3类。 ①空气动力性噪声:由气体振动产 生,如通风机、压缩机、发动机、 喷气式飞机和火箭等产生的噪声。 ②机械性噪声:由固体振动产生, 如齿轮、轴承和壳体等振动产生的 噪声;
企业在职业病防治中的义务
1、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的义务 2、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危害承担责任的义务 3、依法参加工伤保险的义务 4、保障工作场所符合职业卫生要求的义务 5、申报职业危害项目的义务 6、采取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的义务 7、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的义务 8、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止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工艺
、新技术、新材料的义务 9、设置公告栏、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的义务 10、设置报警装置和配置现场急救设施的义务
企业在职业病防治中的义务
11、实施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的义务 12、向用人单位提供产品中文说明书和警示说明的义务 13、如实告知劳动者真实信息的义务 14、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的义务 15、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义务 16、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档案的义务 17、及时报告职业危害事故的义务 18、不得安排未成年工和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有危害
(2)“水”。即湿式作业,是一种经济易行,能防止 粉尘飞扬的有效措施。水对绝大多数粉尘具有良好的 抑制散发性能,粉尘被湿润后就不易在空气中飞扬。
2.3粉尘的防护措施
(3)“密” 、“风”。即密闭尘源及通风 抽尘。对不能采取湿式作业的,应采取密闭 独风除坐方法。凡能产生粉尘的设备都应尽 可能密闭,并和局部抽出式机械通风相结合, 使密闭系统内保持一定的负压,防止粉尘外 漏。密闭设备的体积尽量小,以便于观察和 操作,以及易于拆除和安装;操作口应尽量 有一定的控制风速,一般为2-5米秒;通风 管道不宜过长或过于复杂;保持一定的风速, 一般以4-5个吸尘口连在一起比较合适。
①合理布置和疏散热源。大量散热的热源(如散热设 备、热物料等)应尽量放在车间外面;。
②隔热。一般利用水和导热系数小的材料进行隔热。 (3)通风降温措施:
①采用自然通风:利用风压和温压(热压)的作用, 使空气流动而进行换气。主要设施有天窗、排气罩等。凡 在生产过程中对温、湿度和风速要求不严的车间,应首先 充分利用自然通风。
(4)在对粉状物料的混合、转运、 筛分、包装、卸料等生产过程中, 有大量尘粒从设备、包装材料缝隙 中漏出等。
2.2粉尘来源
我公司产生的粉尘主要是在公用工 程输煤、锅炉装置和气化装置、氨 合成硫回收装置以及尿素包装装置
2.3粉尘的防护措施
防尘八字经验:即“革、水、密、风、护、管、教、 查”。
(1)“革”。即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革,这是消除粉尘 危害的根本途径。
③电磁性噪声:由电磁振动产生, 如电动机、发电机和变压器等产生 的噪声
1.2噪声产生的来源
碟片离心机
1.2噪声产生的来源 引风机
1.2噪声产生的来源
淀粉车间 针式冲击 磨
淀粉车间脱胚磨
1.3噪声防护措施
(1) 控制和消除噪声源:如用低噪声的焊接代替高噪声的铆接,
用无声的或低噪声的工艺和设备代替高噪声的工艺和设备。
劳动者在职业病防治中的义务
1、认真接受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培训,努力学习和掌握 必要的职业卫生知识
2、遵守职业卫生法规、制度、操作规程等 3、正确使用和维护职业病危害防护设备及个人防护用品 4、及时报告事故隐患
5、积极配合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 时的职业健康检查 6、如实提供职业病诊断、鉴定所需的 有关资料
2.3粉尘的防护措施 (4)“护”。即个人防护。个人防护是一个辅助措施, 在粉尘浓度暂不能降到容许浓度以下时,个人防护是 重要的防护措施。
(5)“管”。即维护管理,建立各种制度。防尘设备 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管理,要建立、健全各种防尘制 度。
(6)“教”。即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不断提高 广大职工对防尘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搞好防尘工 作的自觉性。
的作业的义务 19、如实提供职业卫生和健康监护等资料的义务 20、及时安排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断的义务
劳动者享受的职业卫生权利
(一)获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
(二)获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等职业病防治 服务;
(三)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危害后果和应当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