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巴金的创作

巴金的创作


◈觉慧因为与同学们一道向督军情愿,被高老太爷
训斥了一顿,不许他再出门。觉慧觉得躺在他面前 的并不是他的祖父,他只是整整一代人的一个代表。 他们谈话不像祖父和孙儿,而像两个敌人。这天, 他在花园里遇到了鸣凤,他真诚地告诉鸣凤,将来 一定要娶她。鸣凤连忙打断了觉慧的话,并凄然地 说,她害怕梦做得太好了不会长久。
◈琴想像同学倩如学习把头发剪掉,受到她母 亲的坚决反对。家庭浓重的封建思想使琴的 眼前似乎立刻出现了一条几千年前修好的很 长很长的路,上面躺满了年轻女子的尸体。 然而,她决心要走一条新的路。
• 大哥觉新‚作揖哲学‛和‚无抵抗主义 觉新是一 个新旧掺半的人物,他接受了封建主义的正统思想, 但也对封建家庭的腐败不满,性格上具有较突出的 两重性:在旧家庭中是个暮气沉沉的大少爷;在与 觉慧、觉民等年轻人在一起时,又是一个渴望新生 活的青年。由于他承受着太重的旧文化的因袭重担, 在封建意识的压迫和自我思想矛盾的痛苦中,无力 自拔。
巴金的创作
授课内容
• • • • 巴金的生平思想发展概况。 巴金早期小说的‚革命‛情结。 《家》对中国‚家‛文化的解构。 《憩园》和《寒夜》的悲剧艺术。
巴金生平思想发展
●安那其主义者
→巴金:‚走到卢骚铜像的脚下。我抚摸那个冰 冷的石座,我差不多要跪下去了。我抬起头仰望 那个屹立的巨人,悄悄地说了许多话……在这一 个角落里,并没有别人,只有那个手里拿着书和 草帽的‘日内瓦公民’和我。一直到圣母院的沉 重、悲哀的钟声响了,我才踉跄地站起来。‛

巴金:我不曾写过一本叫自己 满意的小说。但在我的二十几 部文学作品里面却也有我个人 喜欢的东西,例如《爱情的三 部曲》。
《灭亡》
巴金创作概况
●前期(1937年前)
→《灭亡》、‚爱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
●中期(1937年——1949年)
→《憩园》、《寒夜》
●后期(1949年后)
→《随想录》
《家》
《寒夜》的艺术成就
(1)创作风格的改变 (2)出色的心理描写 (3)充满人道主义精神 ( 4 )《寒夜》体现了巴金的美学理想: ‚无技巧的艺术‛
从《家》到《寒夜》
①从内容来看:《家》描写了一个封建大家 族内部的复杂矛盾和在时代风潮冲击下即 将崩溃的过程,而《寒夜》写了一个小资 产阶级知识分子家庭的生存悲剧。这一变 化反映了巴金作品强烈的时代性。
◈琴早已经在此等候多时,她是高家亲戚里面最美 丽、最活泼的姑娘,当她到听二表哥觉民说‚外专‛ 暑假要招收女生,十分高兴。但一想到进入男学堂 将要遇到的困难和阻力,心情不免沉重起来。觉民 兄弟竭力安慰和鼓励她。望着琴开朗活泼的亮丽面 庞,觉慧不由想起了自己的心上人——鸣凤,一个 自幼被卖到高公馆,聪明温顺、善良美丽、毫不抱 怨、毫不诉苦的婢女,像大海一样,它接受了一切, 吞下了一切,可是它连一点吼声也没有。这两张脸 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生活,指示了不同的两种命运, 觉慧明白鸣凤的命运在她出世的时候就已经安排好 了,同时,也是想到了这个家的无数罪恶。
《家》的艺术风格
(1)用现实主义手法精心塑造真实的个性,鲜明的人 物形象。 第一,真实的写出了理想人物的弱点,努力地避免概 念化。 第二,真实的写出了中间人物的复杂矛盾的性格。 (2)热情酣畅的抒情特色和沉郁哀婉的悲剧风格。 ……→抒情性是巴金前期作品的最大特点。
《憩园》
◐主旨:①对封建家庭制 度下封建阶级心理病态、 人格扭曲的深刻揭示; ②对人性、人世复杂性 的生动描写
◐艺术风格:散文诗的 韵味
→小说以‚憩园‛为叙事空间,接纳下多重叙事 因素:一是寄居憩园的‚我‛目击到的姚、杨二 家的故事,二是偷偷潜回憩园的寒儿展示的杨家 的故事,三是由姚国栋新娶的妻子万昭华展开的 姚家的故事,四是‚我‛带到憩园来的正在构思 的长篇小说,描写瞎眼女艺人和老车夫的悲惨境 遇……所有这些,都是憩园的外来者对憩园故事 的透视。(黄万华:《中国现当代文学》,山东 文艺出版社,2006年,P191)
• 觉民的性格是沉着的,也是比较定型的;作 者给他安排了一个比较顺利的遭遇,使他胜 利地得到爱情,跨过了逃婚的斗争。他也有 改变和发展,但都是顺着一条路向前的,他 自信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在《春》和《秋》 中,他已站在斗争的前缘,不妥协地和那些 长辈们当面争辩,并卫护着淑英、淑华的成 长。
• 高觉慧是作者理想的象征,青年一代叛逆的代表。 他有理想,勇于反叛,充满青春的激情。 • 高觉慧性格中,也有明显弱点:他有反叛的激情, 但也有犹豫、彷徨;他能攻击抽象的封建体制,却 难以应对现实的具体事件,在他的身上体现中现代 知识分子普遍缺乏的应对现实的能力。 • 他既与封建政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有无法遏 止的反叛冲动,由此形成了内心的冲突。
• 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 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之一 《家》,是作者的代表作。 • 抗日战争期间,1938年和1940年 分别出版了长篇小说《春》和 《秋》,完成了‚激流三部曲‛。 • 1940年至1945年完成了‚抗战三 部曲‛《火》的写作。 • 抗战后期创作了中篇小说《憩园》 和《第四病室》。 • 1946年完成长篇小说《寒夜》。
◈‚在亮光刺眼、噪音震耳、五 颜六色的滚滚人流中,我的眼 前不断出现我祖父和大哥的形 象。祖父是在他身体健康、大 发雷霆的时候,大哥是在他含 着眼泪同我诉苦的时候。‛ (巴金:《关于<激流>》)
◈老太爷一出现,全个堂屋立刻 肃静了。克明发出了燃放鞭炮 的命令,三房的仆人文德在旁 边应了一声急急走出去,走到 大开的中门前高声叫道:‚放 炮!‛于是火光一亮,鞭炮突 然响起来,女的从侧门避了出 去。(巴金:《家》)
●‚革命系列‛、‚家庭系列‛
• 巴金(1904-2005年10月17日)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 都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 巴金出身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 大家庭。 • 1920年至1923年参与组织了以 无政府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团体 ‚均社‛,并任《平民之声》 周刊主编。
• 1927年2月,巴金赴法国,翌年在 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 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 表后引起强烈反响。 • 1928年冬回国。留居上海,数年 间,著作颇多。 • 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 《新生》、《砂丁》、《萌芽》 和著名的‚爱情三部曲‛《雾》、 《雨》、《电》。
②从主题来看:《家》重在凸现反封建的文化 批判主题,而《寒夜》继承这一主题之外, 还深入反思了时代政治、社会问题给人们带 来的苦难。 ③从风格来看:《家》热情奔放,具有浓郁的 抒情色彩;而《寒夜》冷峻、平实,激情被 压抑为作品的潜流。反映作者创作的成熟。
思考题
◆简评巴金小说《家》中觉新与觉慧两位人物 形象。 ◆简评《寒夜》中的曾树生的性格内涵。 ◆结合具体作品,比较分析巴金前期与后期小 说创作风格的异同。
《寒夜》
◐人物:汪文宣、曾树 生、汪母
◐对人性、家庭伦理、 人与人关系、战争的
深层思考 ◐心理描写 ◐象征笔法
◈巴金在 1944 年到 1945 年的冬天开始《寒夜》 的写作,全书在战后驰名的杂志《文艺复 兴》上连载(1946年8月到1947年1月,第2 卷第1期到第6期),1947年3月正式出书。 ◈ 《寒夜》标志着巴金在现实主义艺术探索 中所达到的最高成就:无技巧的技巧。
◐潜在的‚革命‛叙事
◐主题思想意义:对
‚家‛文化的解构 ◐一系列‚青年‛形象 ◐艺术风格:热情酣畅 的抒情特色和沉郁 哀婉的悲剧风格 ◐《家》的创作缺陷
◈巴金:‚旧家庭是渐渐地沉落在命运里面了。我 看见它一天一天地往崩溃的路上走。这是必然的趋 势,是被经济关系和社会环境决定了的。这便是我 的信念……,它使我更有勇气来宣告一个不合理的 制度的死刑。我要向一个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I accuse(我控诉)。我不能忘记甚至在崩溃的途中 它还会捕获更多的‘食物’:牺牲品。‛无数年轻 有为的生命成为垂死制度的牺牲品,这是不公平的 命运,‚是的,我要反抗这个命运。我的思想,我 的工作都是从这一点出发的。我写《家》的动机也 就在这里‛。(《关于<家>十版代序——给我的一 个表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