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文物周边环境风貌与文物本体不相协调。
文物周边环境较差,与文物的整体形象不协调,不能让文物的整体风貌和所具有的核心价值展现出来。
部分城乡建设项目改变了历史形成与文物相互依存的文化景观、生态环境,使文物的历史信息被割断,整体风貌的完整性和原真性被破坏。
文物保护规划还需进一步完善。
(二)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不够到位。
虽然各级非国有文物保护单位的使用单位或者所有权人在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下都在认真履行保护文物的义务,但部分使用单位和所有权人经济条件有限,没有能力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维护和修缮,给这些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三)文物的保护和利用不够到位。
各级文物部门对于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监管,由于受到人员、经费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无法做到全天候值守。
部分建设项目在未经文物部门许可,擅自在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进行施工,破坏了文物整体风貌的事件。
同时,由于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管理、使用权较为复杂的因素,除产权属于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和部分其他单位、个人管理的不可移动文物被建设为展览馆、纪念馆之外,很多不可移动文物被用作单位办公用房、民居宿舍、餐饮接待和其他经营项目,还有部分被闲置。
使得不可移动文物特别是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的利
1
用上普遍存在“重使用功能、轻遗产保护,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的问题,使得这些不可移动文物未能完全发挥出其传承历史、传播文明的宣传教育的功能。
(四)文物保护经费投入不足。
近年来,虽然各级财政每年均依法安排了一定的文物维修专项经费,但随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开展,全市不可移动文物数量迅速增加,使得各级财政投入的文物保护经费远远不能满足工作的需求。
(五)对文物保护工作认识需要提高。
目前,部分县(市)区、开发(度假)园区对于文物保护工作的认识,大多存在仅仅完成好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
而缺乏对如何把文物保护工作融入到地区的整体发展规划中去,如何利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机遇推动文物保护工作的思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