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技术创新管理专题
技术创新成功的内外部因素(前5位)
因素
高层领导的支持 内 部 因 素 研发部门与营销、生产部门合作
技术创新成功的障碍因素(前10位)
位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缺乏人才 研究开发支出少 缺乏技术信息 创新风险大 缺乏市场信息 激励不到位 时机难以把握 创新网络不适应 创新回收期太长
− 试验发展(发展)(development):运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及实验的知识,为了引入、开发新材料、新产品、新装置、新方 法,或是为了对现有材料和中间生产作重大改进而进行的系统的 创造性活动。
上海海洋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2010
管理学专题
一、技术创新概述
研究与发展的比较
项目
目的 性质
研究 基础研究
打破研发部门间及与 其他部门的孤立关系 同公司各部门间战略 一体化
运作原理
缺乏研发与经营的统筹安 排;碰运气
研究与发展有明显区别; 项目层次上达到经营与研发 的联合
经济管理学院 2010
公司经营单位和研究 与发展部门在各方面 的观点能够统一
上海海洋大学
管理学专题
一、技术创新概述
研 究 与 发 展 的 创建新业务 战 略 建立竞争优势 目 标 初生期
不同产业生命周期研究与发展的战略目标
大力发展 新业务增 强竞争地 位 产品多样化、 降低成本维 持竞争地位
创新业务
放弃
成长期
成熟期
衰退期
产业生命周期
上海海洋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2010
管理学专题
一、技术创新概述
2、技术创新概念的几种观点
− 林恩 G.Lynn(1962): 始于对技术的商业潜力的认识而终于将其 完全转化为商业化产品的整个行为过程;
2、模仿创新模式
– 是指企业以自主创新者的创新思路和创新行为为榜样,并以其创新产品 为示范,跟随率先者的足迹,充分吸取先行者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通过引进购买或反求等手段吸收和掌握率先创新者的核心技术和技术秘 密,并在此基础上对率先创新进行改进和完善,进一步开发和生产富有 竞争力的产品的技术创新行为 。
管理学专题
二、技术创新模式
模仿创新的和自主创新两种选择模式比较 • 模式选择 模仿创新 自主创新
依托自主突破实现 原发型创新; 创新幅度大; 可能超越竞争者 • • 依托于学习模仿,实现 • 创新内容及创新 二次创新;创新幅度小; 幅度 • • 很难超越竞争者 • • 企业市场地位
• 市场跟随者或市场补缺 • 市场领先者或市场 者 挑战者
不同技术创新模式下的技术学习
知识获取方式 技术创新模式 技术学习方式 培训中学 观察模仿中学 干中学、用中学 合作中学 研究开发中学 研究开发中学 网络中学
经济管理学院 2010
具体途径 技术设备进口、技术 许可、技术转让、OEM、 合资企业、合作生产 协议等 合作R&D协议、合资研 究公司、产学研合作 研究、交换许可协议 等 企业自身的研究开发、 积累 知识பைடு நூலகம்络
• 当发明者与创新者合二为一时,可以大大缩短“滞后期”。
上海海洋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2010
管理学专题
二、技术创新模式
1.1 技术创新的动力
– 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的推动力问题,西方产业组织理论
存在两种观点: – 1、技术推动假说:认为技术能力和科学知识是创新活 动的主要推动力; – 2、需求拉动假说:认为市场需求是决定创新活动速率
和方向的主要因素
– 我国学者高建从技术创新诱因角度,又增加了推拉双 动型动力假说
上海海洋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2010
管理学专题
二、技术创新模式
技术创新的主要动力源: MIT研究结论:用户、制造商、供应商
用户
科学仪器领域 72%
制造商
23%
供应商
5%
半导体和印刷电路板制造
热塑料设备制造 以氧为原料的设备制造
第二代研究与发展
20世纪70-80年代 项目管理 管理与研发部门间为鉴定- 提倡关系; 经营单位与研发部门间为用 户-供应者关系 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项目的矩阵组织 项目层次上有战略框架; 同经营单位之间没有一体化
第三代研究与发展
20世纪90年代至尽 组合管理 合作伙伴
组织体制 研究发展 战略
强调科学和成本中心 同经营没有明确的联系; 技术第一
寻求真理、扩大知识、实 现体系化 探求发现新事实、新规律 发现新现象、新事物,寻 找内在联系,预测新发展 论文 5-10% 理论水平高,基础雄厚的 科学家 一般较少 上海海洋大学
发展 应用研究 试验发展
把研究成果应用到生产上 完成新产品、新工艺,使它 商品化、实用化 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 从事产品设计、产品试制、 工艺改造 专利、设计书、图纸、样品 80-90% 有广泛知识和经验、动手能 力强的技术专家 最大 2010
以工程为目标,探讨应用 新知识的可能性 发明新事物 探求基础研究应用的可能 性,追求最佳条件系统的 新工艺、新产品、新发明 论文或专利 50-60% 创造能力强、应用能力好 的发明家 较大 经济管理学院
内容 成果 成功率 人员 经费
管理学专题
一、技术创新概述
研究与发展的演
第一代研究与发展
时间 管理模式 管理哲学 20世纪50-60年代 放任式管理 研发部门决定未来技术; 经营单位决定当前的技术
• R&D资源投入多,成 本高 • 技术风险较大,市 场风险较大,受益 高,可能实现技术 竞争锁定
• 资源要素投入情 • R&D资源投入少,成本 况 较低 • 技术风险小,市场风险 • 创新风险因素及 较小,成本小,可能发 可能结果 挥后发优势
上海海洋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2010
管理学专题
二、技术创新模式
3、合作创新模式
– 是指企业间或企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之间的联合创新,通常是以合 作伙伴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为前提,有明确的合 作目标、合作期限和合作规则,合作各方在技术创新的全过程或某些环 节共同投入、共同参与、共享成果、共担风险的一种技术创新行为 。
上海海洋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2010
– 胡锦涛
上海海洋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2010
管理学专题
一、技术创新概述
1.1 创新理论概述
1、创新理论的发端
–熊彼特(J. A. Schumpeter):美籍奥地利裔经济学 家,代表作《经济发展理论》(1912年德文版;1934 年英文版) –关于50-60年长周期的“创造性毁灭”的论述,对古典经 济学的挑战:非主流经济学
上海海洋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2010
管理学专题
一、技术创新概述 3、创新的概念
–创新(innovation)是由一系列子过程整合的总的过
程,包括新思想的孕育、新的方法的发明、新市场的 开发。 –发明(invention):将新思想转换为有形的人工品 (产品或工艺)的过程;发明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提出
某种技术的新概念、新思想、新原理。
上海海洋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2010
管理学专题
二、技术创新模式
2.3 按照企业获取技术资源和技术能力的来源不同 而划分的技术创新模式
1、自主创新模式
– 自主创新模式是指企业以自主研究开发为基础,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探索 产生技术突破,攻破技术难关,并在此基础上依靠自身的努力推动创新 的后续环节,完成技术的商品化,获取商业利润,达到预期目标的技术 创新活动 。
• (1)古典经济学家寻求在稳定环境中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经 济资源,任何干扰都视为外生的;
• (2)熊彼特认为经济在大多数情形下处于非均衡状态,不断 受到“技术创新”的扰动,从而产生“经济长波”。
上海海洋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2010
管理学专题
一、技术创新概述
2、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1)他指出创新是将技术发明应用到经济活动中所引起的生产要素与生 产条件的重新组合。具体内容包括以下5个方面:
− 伊诺思(J.L.Enos):技术创新是几种行为综合的结果。这些行 为包括发明的选择、资本投入保证、组织建立、制定计划、招用 工人和开辟市场等 ; − NSF(National Science Fundation of USA,1976):将新的或改进 的产品、过程或服务引入市场;
− 弗里曼 (C.Freeman,1982):新产品、新过程、新系统和新服务的首 次商业性转化;
上海海洋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2010
管理学专题
一、技术创新概述
发明与技术创新之间通常存在“滞后期”
历史上重大技术创新例子
技术与产品 日光灯 采棉机 拉链 电视 喷气发动机 雷达 复印机 蒸汽机 尼龙 无线电报 三极真空管 圆珠笔 发明年份 1859 1889 1891 1919 1929 1922 1937 1764 1928 1889 1907 1938 创新年份 1938 1942 1918 1941 1943 1935 1950 1775 1939 1897 1914 1944 滞后期 79 53 27 22 14 13 13 11 11 8 7 6
因素
缺乏创新资金
技术带头人
高水平人才 体制合理 消费者、供应商的合作与支持 政府支持 与研究机构合作 与大学合作 获得咨询服务
外 部 因 素
上海海洋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2010
管理学专题
二、技术创新模式
技术创新管理理论的演进趋势
从关注技术活动的某些环节(研究开发)向关注全过程(技术创 新过程)发展; 从关注单项活动向关注多项活动集成(技术开发、组织变动、人 力资源开发等)演进; 从关注局部活动(技术性活动)向关注全局性活动(技术、生产、 商业等)变化; 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推进,强调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并及时调 整。 技术创新管理新特点: -战略性; -综合性; -权变性; -非程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