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信息工程学院单片机系统课程设计报告系:电子信息工程系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班级:072班设计题目:自动打铃系统设计学生姓名:张锡斌仇龙佳指导教师:刘忠富于为民完成日期:2010年5月31日目录一、设计任务和性能指标 (2)1.1设计任务 (2)1.2性能指标 (2)二、设计方案 (2)三、系统硬件设置 (3)3.1、单片机最小系统 (3)3.2时钟电路DS1302 (4)3.3、显示电路的设计 (5)3.4、键盘接口的设计 (5)3.5打铃电路的设计 (6)四、系统软件设计 (7)4.1程序流程图 (7)4.2主程序设计 (10)4.3显示子程序的设计 (11)五、调试及性能分析 (12)5.1调试步骤 (12)5.2性能分析 (12)六、心得体会 (12)参考文献 (13)附录1 系统硬件电路图 (14)附录2 程序清单 (15)一、设计任务和性能指标1.1设计任务用单片机器件为主体,设计一台自动打铃系统。
(一)基本要求1、基本计时和显示功能(用12小时制显示)。
包括上下午标志,时、分的数字显示,秒信号指示。
2、能设置当前时间(含上、下午,时,分)。
3、能实现基本打铃功能,规定:上午6:00起床铃:打铃5秒、停2秒、再打铃5秒。
下午10:30熄灯铃:打铃5秒、停2秒、再打铃5秒。
铃声可用小喇叭播放,凡是用到铃声功能的均按此处理。
(二)发挥部分1、增加整点报时功能,整点时响铃5秒,要求有控制启动和关闭功能。
2、增加调整起床铃、熄灯铃时间的功能。
3、增设上午4节课的上下课打铃功能,规定如下:7.30 上课,8.20下课:8.30上课,9.20下课;9.40 上课,10.30下课;10.40上课,11.30下课;每次铃声5秒。
4、特色和创新自选。
1.2性能指标1.时钟:上下午(1位)、时(2位) 、分(2位)2.校对键:确认键/设置键、右移键/灭铃键、加键、减键3.响铃:蜂鸣器二.设计方案二、设计方案按照系统设计的功能的要求,初步确定设计系统由主控模块、时钟模块、显示模块、键扫描接口电路共四个模块组成,电路系统构成框图如图1.1所示通过内部定时产生中断,从而驱动电铃打铃。
电路系统构成框图如图1.1所示。
主控芯片使用51系列AT89C52单片机,采用高性能的静态80C51设计,由先进工艺制造,并带有非易失性Flash程序存储器。
它是一种高性能、低功耗的8位COMS 微处理芯片,市场应用最多。
时钟芯片使用美国DALLAS公司推出的一种高性能、低功耗、带RAM的实时时钟芯片DS1302。
采用DS1302作为主要计时芯片、可以做到计时准确。
更重要的是,DS1302可以在很小的电流的后备电源(2.5~5.5V电源,在2.5V时耗电小于300nA)下继续计时,并可编程选择多种充电电流对后备电源进行慢速充电,可以保证后备电源基本不耗电。
采用串行数据传输,与单片机硬件连接简单,如果使用时钟芯片DS12887,将采用并行数据传输,占用更多的硬件资源。
因此为节省单片机端口,时钟芯片采用DS1302。
1.1 硬件电路设计设定51单片机工作在定时器工作方式1,每100ms产生一次中断,利用软件将基准100ms单元进行累加,当定时器产生10次中断就产生1S信号,这时秒单元加1。
同理,对分单元时单元和上下午单元计数,从而产生秒,分,时,上下午的值,通过五位七段显示器进行显示。
由于动态显示法需要数据锁存等硬件,接口较复杂,考虑显示只有五位,且系统没有其他复杂的处理任务,所以采用动态扫描实现LED的显示。
本系统采用四个按键,1键为功能键,另外三个做控制键。
按一下1键进入时间设置,接着按2键选择需要调整的位,然后按3和4键进行时调整,按3键进行加数,按4键进行减数,按两下1键调整结束时钟继续走动。
当时钟时间与设置时间一致时,驱动电路动作进行打铃,按时间点不同打铃规则不同,此时按2键强制灭铃。
三、系统硬件设置3.1单片机最小系统单片机最小应用系统的设计电路原理图,如图3.1所示。
本次设计我们选用了AT89C52单片机。
该单片机要求电源电压为+5V,所以40号引脚接+5V电源,20号脚接地。
因为AT89C52单片机的片内ROM为4KB,128位RAM,根据初步分析,本设计程序应该小于4KB,故无须外扩的ROM,所以单片机应直接访问片内程序存储器,单片机的31号脚接高电平。
AT89C52单片机是一种时序逻辑电路,必须有脉冲信号才能正常工作,而时钟脉冲是由振荡电路提供的,时钟可以由内部方式或外部方式产生,内部振荡方式,只要接上两个微调电容和一个晶振即可,其中微调电容选用33pF其作用是稳定振荡频率,快速起振。
本次毕业设计我们采用内部振荡方式,外接晶振为11.0592MHz,振荡周期=1/11.0592μs,时钟周期=2/11.0592μs,机器周期=12/11.0592μs,指令周期=1~4μs。
AT89C52在开机时需复位,以便CPU及其它功能部件都处于确定的初始状态,有利于进行下一步操作。
MCS-51系列单片机的有效复位信号两个机器周期以上的高电平。
其复位的实现通常可以采用开机上电复位和外部手动复位两种方式。
图中采用的是开机上电复位,复位电路由10μF的电解电容和8.2K电阻组成,其时间常数为T=RC,T=10μf×8.2k,T=82ms大于10ms,所以单片机能够有效复位,单片机只要保持82ms以上的高电平就能使单片机有效复位图3.1 单片机最小应用系统3.2时钟电路DS1302(1)性能特性实时时钟可对秒,分,时等进行计数,存在高速数据暂存的31*8位RAM,最少引脚的串行I/O口;2.5~~5.5V电压工作范围;2.5V耗电小于300nA;用于时钟或RAM数据读/写的单字节或多字节数据传送方式;简单的3线接口;可选的慢速充电的能力。
DS1302时钟芯片包括实时时钟和31字节的静态RAM,它经过一个简单的串行接口与微处理器通信,实时时钟提供秒,分,时等信息,时钟运行可以采用24H,或带AM/PM的12H格式,采用三线接口与CPU进行同眇通信,并可采用突发方式一次传送多个字节的时钟信号或RAM数据。
DS1302有主电源/后备电源双电源引脚;(2)工作原理DS1302在任何数据传送时必须先初始化,把RST引脚置为高电平,然后把8位地址和命令装入移位寄存器,数据在SCLK的上升沿被输入,无论是读周期还是写周期开始8位指定40个寄存器中哪个将被访问到,在开始8个时钟周期,把命令字节装入揿位寄存器之后,另外的时钟周期在闱时操作时输出数据,在写操作时写入数据,时钟脉冲的个数在单位字节下为8加8,在多字节方式下为8加字节数,最大可达248字节数。
为了提高对32个地址的寻址能力,可以把时钟或RAM寄存器规定为多字节方式,在多字节方式中,读或写从地址0的位0开始,必须管按数据传送的次序电先的8个寄存器。
但是当以多个字节写RAM 时,为了传送数据不必写所有31字节,不管是否写了全部31字节,所写的每个字节都将传送至RAM 。
时钟暂停:秒寄存器的位7定义位时钟暂停位,当它为1时,DS1302停止振荡,进入低功耗的备份方式,通常在对DS1302进行写操作时,停止振荡,当它为0时时钟将开始启动。
8051通过串口向DS1302写数据的程序框图如图3.2,其中,Px 可以是8051单片机的任何一位I/O 口,注意因为DS1302的数据发送或接收时序和8051的串行口不完全一致,因此,需要在TXD 的输出端加反相器,另外,接收数据时,不能以串行口的接收方式接收,必须将串行口当作普通I/O 口进行数据接收.DS1302的晶振选用32.768KHZ ,电容推荐值为6PF ,因为振荡频率较低,也可以不接电容, 对计时精度影响不大。
图3.2 DS1302写数据的程序框图3.3显示电路的设计显示部分采用普通的共阳数码管显示,采用动态扫描,以减少硬件电路,数码管分别为上下午,十时,时,十分,分显示,显示时采用串行口输出控制数码管,其中P2.2~P2.4口控制数码管的位选,低电平数码管显示,动态扫描显示中单片机P0口输出数码管的段码。
3.4键盘接口的设计图3.4 键盘电路8051P XTXDRXD V cc1 V cc2 DS1302 RST SCLK I/O X 2本次设计的控制电路是由4个按键组成的,用以实现时钟信息的调整。
其电路图如图3.4所示,按键与P1口的P1.0到P1.3相连。
由于P1口内有上拉电阻,所以该图中上拉电阻可以省去。
四个按键中,S1为数据+1键,S2为数据-1键,S3为数据选择键,S4为强制打铃或者强制关闭键。
3.5打铃电路的设计本次设计打铃电路如图3.5所示,单片机通过P3.7控制蜂鸣器是否发出声响。
当时间与预定打铃时间相同时,单片机通过P3.7输出为1KHz的方波,使得蜂鸣器发出声响。
图中PNP三极管作用是电流放大,以保证蜂鸣器能正常发出声音。
图3.5 打铃电路四、系统软件设计4.1程序流程图主程序流程图定时中断程序流程图显示程序流程图4.2主程序设计void main(){uchar NowKey;uchar BeforKey=0xff;uchar KeyCount=0;uchar i=0;AlarmSingal=0;RayFlag=1;RayFlag2=1;TMOD=0x10;//设置T1EA=1;ET1=1;TH1=0x3c;TL1=0xb0;TR1=1;while(1){D_Scan(TimeData,0);//动态扫描//按键控制if(KeyCount==2){KeyCount=0;NowKey=GetKey();if(NowKey!=BeforKey){switch (NowKey){case 1:TimeSet();break;case 2:AlarmSingal=0;break;default:break;}}BeforKey=NowKey;}else KeyCount++;}}4.3显示子程序的设计void D_Scan(uchar *ShowAddress,uchar FlagBit){uchar ShowBit;uchar Show;for(ShowBit=0;ShowBit<5;ShowBit++){if(FlagBit!=5){switch(ShowBit){case 0:Show=BCD_to_Text((*ShowAddress)%10);break;case 1:Show=BCD_to_Text((*ShowAddress)/10);break;case 2:Show=BCD_to_Text((*(ShowAddress+1))%10);break;case 3:Show=BCD_to_Text((*(ShowAddress+1))/10);break;case 4:Show=BCD_to_Text((*(ShowAddress+2))%10);break;}}P2=0xff;switch(FlagBit){case 0:P0=Show;break;case 1://设分闪动if(RayFlag2 && (ShowBit==0||ShowBit==1))P0=0x40;else P0=Show;break;case 2://设时闪动if(RayFlag2 && (ShowBit==2||ShowBit==3))P0=0x40;else P0=Show;break;case 3://设上下午闪动if(RayFlag2 && ShowBit==4)P0=0x40;else P0=Show;break;}P2=GetClockBit(ShowBit);Delay(1);}}五、调试及性能分析5.1调试步骤进入调试状态后应该在关键的地方设置断点然后按步运行,同时观察参数的变化,通过变化来判断程序运行的过程即可找出程序中混乱的部分,进行改正,这需要对软件熟练的掌握和对语言程序的很好的理解,实验板搭建成功后,我们就进入了程序的设计和调试阶段,开始编写程序时很顺利,但是后来在调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错误,比如定时器准确度的设置,子程序的调用问题,最困难的就是对没步程序执行顺序的分析,由于程序中一些语句的错误理解和执行顺序的判断失误,让我掉进了误区,耽误了很长时间,最后在同学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错误的关键点,更正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