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艾香) PPT
足三里穴
定位:犊鼻下三寸,距胫骨前 缘旁开一横指(中指) 取穴:坐位屈膝,犊鼻下四指 三寸,按之酸痛处即是。 特点:胃经之合穴。 主治:主胃中寒,心腹胀满, 肠鸣,脏气不足,腹痛食不下, 卒心痛,腹有逆气上攻,腰痛 不得俯仰,四肢满等疾病。
血海穴
定位:膝膑上内廉白肉际二寸 半。 取穴:坐位,屈膝成90度,掌 心对膑骨中央,手掌伏于膝盖 上,拇指与其他四指约成45度 角,拇指尖所指处即为此穴。 主治:主气逆腹胀,女子漏下 恶血,月事不调,暴崩不止, 多下水浆之物,皆由饮食不节, 或劳伤形体,或素有气不足,
中医养生(艾香) PPT
第一章 艾香品牌
目 第二章 中医养生
录 第三章 艾灸养生
第四章 艾灸应用
第一章、艾香品牌
艾香品牌
艾香静修堂成立于2006年
扎根杭城12年,是一个深耕艾灸的养生连锁品牌,专注女科调理。 12年来,我们致力于艾灸与中医外治方法的综合应用。 我们整合了完善的九大排毒体系的打造; 我们帮助客户远离亚健康的困扰。 12年来,我们专注女科调理,帮助无数客户解决子宫肌瘤、例假 不调、原发性经痛、宫寒、乳腺增生等女科问题,同时我们也帮 助众多女性实现年轻十岁的梦想。 12年来,我们在杭城开设了5家直营会所。 12年来,我们创立了两个自有品牌--艾香静修堂、晰妍堂。 12年来,我们在湖北蕲春建立1000亩的自有艾草种植基地。
继续保持安静
◆谈及养生
首先是养心, 其次是养身。
首先养心
内经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病安何来? 中医曰:喜怒忧思悲恐惊,过则伤及五脏 六腑。 案例一:范进中举。 案例二:《红楼梦》林黛玉。
其次养身
内经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勿妄老作, 形神俱备。
现代人:衣食住行问题。
第三章、艾灸养生
(一)艾灸历史
1、艾灸为什么会流传至今? 2、江洋大盗的故排邪
灸 感 体 悟 一
灸 感 体 悟 二
灸 感 体 悟 三
(二)艾灸灿烂文化
中医曰:“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 必灸之。” 孟子曰:“犹七年之病,当求三年之 艾。” 民间流传:“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 来。” 李延文:《人参传》、《蕲艾传》。 《本草纲目》记载:“天下之艾,莫过 于蕲艾”
艾灸补泻
补 泻
温热 重刺激
回旋灸
回旋灸运艾
1、全身放松,沉肩,坠肘, 力发脚,传于股,系于腰, 运于手。 2、柔形、守意、运气、化 力、透火。 心在意在,意在神在,神 在就能做到:著手成春。
(九)艾灸心法
心法1:柔守运化透。 心法2:下火。 心法2:揉法。
(十)注意事项
艾灸顺序:
先上后下 先阳后阴 先左后右
(六)扶阳灸法
要艾 火 穴
素
灼
1、扶正祛邪是中医养调疾病的宗旨,扶正即是养, 祛邪即是调。
2、扶阳灸法养调本于中医的扶正祛邪,灸火扶阳 为养,以阳温通经、活血、化瘀、祛寒湿,泻热为 调,此是扶阳灸法养调的核心思想。
(七)扶阳灸持艾手法
一、持法 二、托法 三、拿法
(八)扶阳灸运艾手法
一、回旋 二、拢定 三、雀啄 四、摆尾
灸太阴脾经七壮。
谢 谢!
Thank you 现场体验
Bye Bye
个人简介
国家高级经络调理师,从事大健康工作二 十多年,中医特色医药研究院学习经络养生调 理,师从艾灸名家范长伟老师,师从根骶能量 创始人吴金乐老师,师从程氏刺血传承人程大 威老师学习,手法独特,擅于调理: 1、妇科男科; 2、脾胃不和; 3、痔疮等问题。
第二章 中医养生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十一)艾灸禁忌
1、精神紧张、大汗、过劳或饥 饿时,不适宜艾灸。 2、40分钟内,皮肤不要碰水, 喝水要喝温开水。 3、三小时后,方可洗澡。
第四章 艾灸应用
艾灸应用
葛洪大师曰:但求方寸,不求孔穴。 中医曰:若有身体安,三里常不干。 日本流传:“勿与不灸足三里之人同行”
(一)保健灸
选穴:
男人:中脘、命门、关元、足三里。 女人:中脘、关元、血海、足三里。
中脘穴
定位:脐上四寸。 取穴:肚脐与胸剑联合 中点。 难经曰:腑会中脘,腑 病治此。
命门穴
定位:十四椎下,伏而 取之。 取穴:背部中间,肚脐 正对凹陷处。 主治:头痛如破,身热 如火,汗不出,寒热痎 疟,腰脊相引痛,骨蒸 五脏热。
关元穴
定位:脐下三寸。 取穴:脐下四指三寸。 特性:小肠之募穴,足三 阴与任脉交会穴。 主治:主积冷虚乏,脐下 绞痛;寒气入腹痛,失精 白浊,妇人带下,月经不 通,胞门闭塞,胎漏下血, 产后恶露不止。
(三)艾灸分类
一、艾条灸 二、艾柱灸 三、温盒灸 四、温针灸
(四)艾条选择
捏:捏一捏,感觉很厚实。 色:好的艾绒是土黄色,此是陈艾。 味:闻一闻,有股淡淡的芳香。 质地:无梗,无杂质,摸起来像棉絮,很柔 软。 烟:燃烧后,淡淡青烟,而且芳香。 火:柔和而不烈。
(五)艾灸功效
温阳补气 温经通络 消瘀散结 扶阳固脱
艾灸历史就是火的历史: 1、古人用阳燧引太阳之能量到干艾叶 上而取火,此火为天火也,巫医用艾火 帮人驱鬼辟邪。 2、著名学者赵朴初说:“燧人取火非 常业,世界从此日月新。” 3、艾灸,起源于上古时期,成型于秦 汉,昌盛于唐宋明,衰落于晚清。 4、为什么衰落于晚清? 5、中华文化复兴,艾灸再次盛行。
(一)艾灸历史